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重回一八〇〇年

正文 第三十七章:共拜圣母

    乾隆六十年六月初二,在襄阳城西门外的一座山冈上,旌旗招展,人潮涌动,白莲教起义军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敬拜圣母仪式。

    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各路起义军都取得了很出色的战绩,襄阳、郧阳都拿下来了,整个鄂西北地区都落入到了我们的手中。为了今后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经过我和姚之富的商议,决定在这里举行敬拜圣母仪式,通过白莲教徒普遍信仰的无生老母这个神祗来将各路义军整合到一起。

    山冈的高处已经搭起了一座高台,台子上披红挂彩,装饰得很漂亮,台下是数以万计的白莲教起义军,他们没有统一的服装,只是每人的头上都扎了一条白巾,大家都翘首以待,等待着圣母的到来。

    临近午时,姚之富走上了台子,他大声地说道:“吉时已到,老母降临,奏乐——”伴随着他的喊声,高台四周的号角、喇叭、笙、笛子等等临时拼凑起来的乐器便都一齐奏响,呜哩哇啦地吹奏着一曲当时迎神祭会时常用的曲子《朝天乐》,与此同时,噼噼啪啪地还响起了鞭炮声。

    白莲教起义军基本都是些从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淳朴农民,他们也实在是不知道恭迎圣母该用什么样的仪式,再加上时间又紧,无法认真编排,只好把平时求雨祭神的那套东西拿来乱搞一气。

    姚之富又大叫道:“恭迎老母——”说着,他向着台口的方向跪了下去。台下的人们也都随着他呼呼啦啦地跪到了地上。我和夏震山、陆一苇也在人群中,我本来是坚决反对跪拜礼的,但此时只好破一破例,跟随着众人跪了下来。

    只见台口处,王聪儿身穿黄袍,头戴凤冠,健步走上台来。她身后跟着七八个宫娥打扮的女子,手里都提着宫灯,还有两个男的打着羽扇。所有的这些衣冠和羽扇宫灯都是从襄阳城里一个皮黄调戏班子那里借来的,甚至连上台的样子都是在模仿戏里的皇帝上殿,只是王聪儿等人没学过戏,不会走那台步而已。

    王聪儿来到台子中央一把披着黄缎子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姚之富跪在台上,大声喊道:“一拜老母——”,说着,向着王聪儿磕了一个头,台下的众人都跟着他向王聪儿磕头。姚之富又连喊二拜老母三拜老母,又领着大家连磕了两个头,然后,姚之富就不吭声了,跪着那里直看着王聪儿。

    王聪儿却坐在那里不知所措了,她扑闪着一对大眼睛,傻愣愣地看着姚之富,全场的人都僵在那里了。姚之富急了,连连地冲着王聪儿又挤眼睛又努嘴,还暗暗地比划手势。王聪儿猛地恍然大悟,想起来了事先排练过的台词,于是,她把右手一抬,就像戏里的皇上一样,说了一句:“大家平身!”

    原来的词本是“众卿平身”,但没读过书的王聪儿说什么也记不住,四个字说错了一半,但好在大意不错,姚之富就势喊了一句“谢恩”,带领着大家伙站了起来。

    随后,一个太监打扮的人从王聪儿身后走了过来,将一卷圣旨模样的黄布交给了姚之富。姚之富拿过这卷黄布把它打开,对着众人像宣读圣旨一样大声念了起来:“无生老母降人间,面对弟子把话言:我本九天老佛母,苦心修行十万年。修得金身罗汉体,长生不老赛神仙。今日重把人间降,为保苍生度难关。众位弟子心要诚,心诚才能感动天……”

    原本在事先商量着今天仪式的时候,我提议叫陆一苇替王聪儿撰写一篇骈四骊六,类似于《讨武瞾檄》那样的文章,可是白莲教起义军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连姚之富认的字也不多,他们都说那样的文章他们听不懂,因此只好改由姚之富执笔。姚之富虽然读书不多,但脑袋绝对聪明,以前曾经帮着戏班子改过唱词,现在由他来写这个“圣旨”,他便合辙押韵地写了一篇鼓词一样的东西,好在这东西也能把意思说明白,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听得懂,这样一来,该起到的效果就起到了。

    姚之富读完了这篇文字,然后又带领大家向王聪儿磕了一个头。王聪儿则站起身来,在一片呜哩哇啦的笙管笛箫声中走下了高台,对面的山坡上嗵嗵地放了几声号炮,这样,这场敬拜圣母的仪式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拜完了圣母,接下来就该商量一些要紧的事了。于是,吃过了饭,我和夏震山、陆一苇便来到了原襄阳知府衙门,在这里参加军事会议。

    在知府衙门的议事堂里,已经摆好了椅子,王聪儿坐在了正中间,她的两边分别是我和姚之富,往下还有夏震山和陆一苇,还有两位重要的人物,一位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他名叫张汉朝;另一个是个中年人,名叫高均德,他俩都算是齐林的弟子,现在都各自领着一支起义军战斗在襄阳以东地区。另外还有一个三十多岁,沉默寡言的男子坐在一旁,他就是原清军参将文麒英,此次攻克襄阳,他居功首位,因此也坐在了这里。此外坐在堂上的还有姚之富最亲信的弟子樊玉明。而其余的各路义军,例如张正谟、聂杰人等由于路途较远,且中间又有清军阻隔,没有能够来到襄阳。

    姚之富说了几句开场白,陆一苇便抢着说道:“根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情报,朝廷已经派了军机大臣明亮率领多路人马来攻打襄、郧,他们的人马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很精锐,实际战斗力在咱们之上。咱们必须认真备战,集中力量,争取打几个大胜仗,把襄、郧一带防守住。”

    姚之富说:“朝廷派大军来进剿,这并不出乎咱们的所料。有道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天下这么大,他官军还能都占了去?他们来了,咱们就走,咱们现在有很多马,基本上能做到打仗的每人一匹,因此咱想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官军肯定追不上咱,咱找几个富庶的地方瞅冷子干几家伙,就啥也不愁了。”

    我摇摇头说:“见了官军就跑可不是个好办法,自古流寇难成大业,像黄巢李闯之辈都是如此。襄、郧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老百姓里信教的人多,大多同情咱们,可以依靠,因此,咱们应该想办法在这里站住脚,利用这里的人力物力来壮大咱们的队伍,以图大业。”

    姚之富说:“你想的倒是很好,可惜做不到啊。官军的兵比咱们会打仗,家什也比咱的好,前些日子,玉明带着五千多弟兄去打枣阳,结果碰上了一千多官军,咱比他们多出那么多,结果还是打败了。现在像你们所说的,官军的大队人马都来了,那不知会有多少万人,咱们怎么能打得过呢?”

    我说:“官军的战斗力确实比咱们强些,但官军的弱点也是很多的,就拿这次来的官军来说,他们总数大概只有三四万人左右,且又分成好几路,分别从陕西、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分头赶来。咱们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先选他一路来打,打完一路再打一路,几下子就能把他们的进攻打退,而且咱们还能转售为攻。”

    这时,白发苍苍的老爷子张汉朝说话了,他用手呛啷呛啷地转着两个铁胆,慢条斯理地对我说道:“龙老弟怕是想得太容易了,官军哪里是那么好对付的?我知道你们那边打了一个胜仗,我们这边也打过胜仗,可即使是胜仗也看得出官军还是很厉害的呀,咱不能跟他们硬碰,还是绕着走的好。龙老弟想找一块落脚之地,这当然是对的,可是落脚之地也不一定就是这里,哪里不能落脚啊?”

    姚之富说:“对,不一定非得在湖北这里落脚嘛。我的意思到四川那里不错,你们不知道,我的几个好朋友王三槐、徐天德他们都在四川也准备起义呢,咱们大队人马过去,和他们和在一起,力量就能壮大很多,比在这里强。”

    我说:“自古窃据四川者都难成大事,咱们到了四川,官军也会跟到四川,总是要和他们碰面的。这仗不打是不行的,不敢打硬仗,不敢与官军血战也是不行的,咱们既然已经起义了,那就横下一条心和官府血战到底。不能总是回避。”

    姚之富见说服不了我,便转过头对王聪儿说:“师娘,你来说说看,咱们是应该留在这里和官军拼呢,还是应该到四川去呢?”

    王聪儿不由得为难起来:“这个……我,我还是听你们大家的吧。”

    姚之富又问身边的其他几个人。张汉朝说:“我赞成去四川。”高均德说:“还是去四川对,到了四川联合上那里的教友,兵和一处,再跟官军干也不迟。”而另一个刚刚起义的原清军参将文麒英却迟疑着说道:“这个……这个我还没有想好,等我想好了再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