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曾经的回忆-老于

第1卷 腊月纪事

    进入腊月,尽是我们的好日子。腊月初五吃“五豆”。人们就把黄豆、小豆、豇豆、扁豆和着小米熬稀饭。有时还加些皂角豆、杏仁,不过要提前泡一泡,去掉外壳、拔除苦味后才能同煮。黑豆、豌豆是不吃的,那些被视为是大牲口的饲料。那个时候,人们只要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谁还去注重养生?不象今天,人们倒是很注重黑豆和豌豆的营养价值。凛冽寒风吹着,手捧热乎乎的“五豆” 稀饭,那种惬意,也算是我们一种极大的享受。

    吃过“五豆”,便是“腊八”。腊八粥倒没留下多少记忆。因为那个时候的腊八粥,充其量不过是一碗平时很少吃到的白米粥而已。那能象今天这样,腊八粥里放着红枣、桂元、莲子、葡萄干;云豆、江米、黑米;做成了让人看着都发馋的营养八宝粥。倒是“腊八菜”至今还有些念念不忘。这“腊八菜”是把白萝卜、红萝卜切成小方丁和黄豆一起用水煮出来的。冬天的白萝卜,可是没钱人的小人参。这红的、绿的、黄的,不光颜色好看,阵阵清香扑来,也能引起人的食欲。村里的人几乎家家都要煮一大盆。每天的早饭,就是包谷粥、馍、“腊八菜”。

    到了腊月二十,开集了。天天都有集市,人们开始忙碌地置办年货。

    村里人挑着鲜红熟透的柿子;手推车上放着萝卜、红苕;我们小孩,提着装满干“地软”的笼;跟随着大人一起去上集。首先得卖掉手中的东西,再去买那些必须办的年货:一包“吹糖”;几张红纸;炮;年画。人常说:有钱没钱,放炮过年。即使穷光蛋,过年了,也要贴个对子,放放炮,以图祛去晦气,祈求来年的福祉。再买些平时难得一吃莲藕、粉条、花生等果蔬。手头宽余的,给小孩或老人买个衣服啊帽子的。

    猪肉不用买。村上有“皂猪会”。村里约定:年年都有一户人家为大家养猪。村人每户只管提供二斗精饲料,其它任何事情,一概不问。祭完灶后,灶王爷回天宫述职去了,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人们请人来杀猪。猪肉分割搭配,每家十斤。猪的头、蹄、下水归主家。如果猪肉不够分了,主人要去集市买肉补贴;当然,猪肉多了,也就全归主家。最热闹的是抓阄分肉了,大人小孩把窑洞挤得满满的,坐的、站的、蹴在地上的。煤油灯冒着黑烟,四下里一明一灭的闪烁着红光,旱烟味冲的鼻子直发痒。窑洞内你呼我叫,嘻嘻哈哈。桌子上碗里放着写了号码的纸阄,长辈在前,拿到一个就到案板前对号取肉。把一年的兴高采烈,全部挂在布满皱纹的脸上。

    腊月二十三祭灶,也叫过小年。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祭灶时,父亲带头,我们几个男孩,也跟着跪在灶火的地上。长子怀抱一只公鸡,说这是灶王爷上天时骑的马。把买好的“吹糖”,恭恭敬敬的摆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的称作“爷板子”的搁板上。这“吹糖”,就是在麦芽糖卷上裹了一层芝麻。吃起来甜、酥、香,但入口后糖融化了就粘牙。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在玉帝面前,“嘴甜口短”,就只能说好事,不能说坏话了。由于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灶王爷画像已旧,面目黢黑。我们小心地把旧像揭下来,送出门外,焚烧,放几响炮,把公鸡也放掉。这样灶王爷就骑马上天言好事去了。这个过程称为辞灶。

    其实,我们的心并不完全在送灶神上。祭灶仪式完了,我们眼巴巴盼的就是分享祭品。大人把摆在搁板上的“吹糖”分给我们,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大嚼大咽了。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伸长脖子,等候母亲烙的“祭爷饦”出锅。过小年了,馋了一年的嘴巴,趁机过把瘾。这“祭爷饦”是白面发面饼,小碗口大小,园形。做法和烙锅盔完全相同。一次十几个轮流下锅烘烤。年景稍好,母亲烙“祭爷饦”时会加点油、盐、葱花、五香粉一类的调料,吃着特别香。我们家小孩多,当晚吃剩下的“祭爷饦”,要平均分配。各人自个保管,只能吃各人的。记得我已经到省城咸宁市上学了,寒假回家过年时,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老母亲会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的拿出用粗布手帕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专门留给我的“祭爷饦”,直让我感动不已。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外卫生,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俗称“扫家漫房”。用一种发青的土块,浸水成浆,粉刷墙壁,干后倒也清亮洁净。接着还有磨豆腐、发豆芽、糊窗花、贴年画等等。我们串了东家串西家,看谁家的窗花剪的好;看谁家的年画贴的多。

    腊月二十九,大人忙着蒸包子、蒸供奉用的枣糕、蒸回给客人家的花馍,几乎要用一天的时间。蒸包子的菜馅或豆沙馅,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菜馅是萝卜丝子拌地软,也有纯萝卜丝子加点调料。我们家小孩多,当然是萝卜丝子拌地软了。那会地软也算得上是奢侈品,不光是能卖钱,关键是大人地里的活都忙不过来,那有工夫去拾地软呀!豆沙馅是把煮烂的小豆,放进大盆,倒入已剥去皮的柿子果浆,用勺拌匀。这些包子都是非常好吃的。但更让人想吃的,还是豆腐、蒜苗加肉丁的包子,可惜太少。还没吃几个就完了。我们几个识文弄墨的,则忙着写春联、贴春联。这是家家户户都要的,俗称“贴对子”。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贴在神龛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一进门的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灶神爷那儿,当然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了。另外还有一些单联或斗方。门楼上是“吉星高照”;门外墙面贴“出门见喜”;院内贴“满院春光”。有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存放钱财的如衣柜上是“黄金万两”;箱子上是“招财进宝”。面缸上是“面白如雪”;米缸上是“米黄如金”;水缸上是“川流不息”;牛圈旁是“六畜兴旺”等。每个屋内的炕头都贴“身体安康”;放灯火处贴“小心灯火”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或世界大局,或社会民生。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平日灰头土脸的山村,这时到处都可见到鲜红的色彩在闪耀。

    偶尔会有几声清脆的炮声。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