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偶得集

正文 偶得集四八

    学习中,大家会常常遭遇到这样的困惑,就是当时看到那些成手做那些事情,真是容易得紧了,可是一旦轮到自己的头上,就不那么轻松了;孩子们看到母亲做饭时也算是驾驭熟成的,可是,自己做起来就不那么轻松自若了。一个外行看一个工人盖楼,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是,要是自己去盖楼,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

    其实,说到底,是旁观者没有掌握其中的门道,没有领会到其中的艰辛和难处。

    在一般的学习中,孩子们常常从施教者那里学来了一块一块的知识,我们常常成为知识模块,即是单元性学习,可是,我们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单元性的东西吗?能够吃透这些知识模块吗?能够**完成那些知识任务呢?能够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吗?

    答案是未必!为什么呢?

    一个老师教了很多的学生,老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阅历经验是相对固定的,可是这些受教的学生们领会的程度又各不相同,其本质在于学生们的领悟能力;有的学生只会照搬照抄,有的学生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习知识,以及一切的外来经验,都要有一种本领,就是化外在为内在,即是化外在的知识为自己的内在知识,这一点,说出来很容易,做起来不那么运用自然了。

    原因在于我们每个人对于外来的知识经验理解程度不同,运用成熟程度也千差万别,所以造成了一个老师教出来各自各样的学生了。

    其实,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想要无招胜有招,真是要花费一番心思了。

    还有一番死结,就是思维的贯通性,就是像水一样的灵活性,能够无孔不入,无所不能。这一点,是极难的,想来我们学来的是成块的模块式知识,要我们融会贯通,像水一样渗透到那些面前的难题中,是不易的;知识一事,如行云流水,要贯通一气,一气呵成,从头至尾,由始而终,是要如水般毫无阻滞的。如果吞下去的是块状的东西,用出来还是一板一眼的形式,就值得斟酌了。

    这其中,包括一些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一些常用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和迂回思维,逆向思维即是要从反面思考问题,从问题的结论进行思考,从而反面论证问题的正确性。数学上有一种反证法,就是从结论出发,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运用公理定义或公式,推出与公理定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原命题正确的结论。

    现实生活中,反证法是很常见的,一些公式定理公理的证明常常是采用反证法的,因为正面证明不是不可能的,而是太繁琐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例如,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解法,学习了一种边化正弦的方法,也就会想到一种正弦化边的方法,因为这是两种相通的方法,就如我们走过了一段路,就自然而然的想到那种从原路返回的办法,这并不是很繁琐的事情,稍稍动动脑筋就可以了。

    然而我们现在这种以分数定天下的时代,以结果定乾坤的学习方式,是注定要抹杀一些灵性,抹杀一些成功的思维模式,抹杀一些学习的积极性的。逆向思维恰恰是贯穿人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程,一个人只知道正面攻击,不知道逆向思维的人,无疑是悲哀的。

    下面提到的是迂回式思维,也可以说是侧面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不同于逆向思维,可是在本质上和逆向思维是大同小异的。

    例如在数学中一些定值的问题,无论你从何种条件都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我们就可以构造出特殊的条件,利用现有的条件,得出那个定值,从而使问题得解。这其中包括特殊条件法,特殊值法,特殊构造法,其实说到底就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这和一般到特殊是对立的,我们一般的学习过程都是从一般到特殊的,从一般的规律去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这是很常见的;可是,一些问题是要我们从特殊到一般的,这也可算是变相的逆向思维了。

    孙子兵法上说,避实就虚,那是一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说任何问题都有软肋,都有一个破绽给我们去突破,只看我们有无本事找到它,然后攻克之。

    堡垒的软肋可能在正面,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堡垒的软肋更有可能在侧面或是反面,或是意想不到的方向。

    所以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解决问题时,是不会拘泥于任何程式的,是会像水一样无孔不入的,像水一样无所不能的。

    既然堡垒的缺点可能在正面,侧面,或是反面,那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不该限于正面突破的模式,应该灵活的处理,多变的解决,才是上上之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