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偶得集

正文 偶得集四七

    不可不提的三个人

    抗日战争发生前,有三个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对日本入侵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阻滞作用,那就是袁世凯,张作霖,和宋哲元。

    早在日本挑动朝鲜叛乱的时候,袁世凯就奉命进入朝鲜,与日本侵略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全力周旋,说不定日本早有了侵占朝鲜,进逼中国辽东的可能。

    虽然后来袁世凯被迫在卖国的二十一条上签了字,但是,那是时局所迫,有其子袁克定的暗中捣鬼,误导舆论走向,还有孙中山的暗中作祟,迫于现实的压力,袁世凯才在二十一条上签字。

    宋哲元其人,卢沟桥事变前,在北京艰难的玩着外交的平衡,一边在日本的压力下,在北平维持会中安插汉奸,一边又迫于反日实力的压力,在安插汉奸的同时,又插进相应的反日力量,宋哲元在其中的艰难一望可知,可是,宋哲元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无论多难,而没做汪精卫所做的事情。

    宋哲元在北京主持大局的时候,身为二十九路的将领,与蒋介石是貌合神离的,在对日斗争中能从蒋介石那里得到的也只是精神上的支持罢了。因为当时蒋介石在忙着江西剿共的事情,无暇关注北平的时局。宋哲元在北平在艰难玩着外交平衡,企图利用反日势力和亲日的罕见做抗衡,虽然未能如愿,没有挡住日本侵华的铁蹄,可是那有历史的因素,当时中国的版图和主权早已经是残缺不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状是无可撼动的。宋哲元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来,没造成太大的祸患,也算十分的不易了。

    至于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在于日本人的斗争中,可说是不遗余力的。张作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是借助了不少的日本的帮助的。可是,张作霖却费尽心机与日本做外交斗争,对于日本和清朝或袁世凯签订的条约款项,百般阻挠,不予承认,甚至暗中破坏日本的侵占辽东的计划,故而给日本关东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张作霖在身为东北王的时期,大力发展经济,教育,民生,科技,军事,东北呈现全国罕见的繁荣景象,另外特别修筑多条铁路,以牵制和减弱中东路的影响,使得日本人以中东路和满蒙特权瓜分东北,阻碍东北发展的大计屡次受阻。当年,张作霖和日本人合作成立兵工厂,日本人想在兵工厂内插入日本顾问,借机打入兵工厂内部,掌握重要的军事技术,牵制张作霖的军事发展。不曾想张作霖不吃这一套,从德国,英美等国高价聘请了工程师,教授博士以研究军事技术,另外从全国各地以优越的待遇聘请各种技术人员,从而使东北的军事技术迅猛发展,阻碍了日本插手东北军师技术的美梦。

    身在当时的乱世,袁世凯,宋哲元,张作霖能在混乱的时局下,费尽心思与日本侵华势力做殊死的周旋,可谓是功不可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