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偶得集

正文 偶得集四六

    世间最可怕的是惰性,最遭世人唾弃的也是惰性。

    隋炀帝,秦始皇作为一代帝王,对国家和民族造成的巨大伤害,恰恰是巨大的惰性,其实他们怠惰之极,贪图享乐,才养成了天下大乱的局面。

    惰性是可怕的,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集体组织,政党,民族,都要驱散惰性,才有生存乃至发展的大好局面。

    当年的莫斯科公国,面积很小,而且是个内陆国,国势也比较弱,可是,历代的沙皇都有遗命,就是要让自己的帝国见到大海。历代的沙皇也是如此的遵从这条遗命,励精图治,四处扩张,通过几代沙皇的努力,终于打败了瑞典,夺得波罗的海的海岸,和黑海的海岸,最后又向东扩张,直至太平洋白令海峡。

    反观康熙皇帝,在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后,就封存了红衣火炮,还严格限制民间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从康熙后年到道光年间,清朝的大炮就没有更新过,还是康熙年间的那种大炮,从康熙年间到道光年间,清朝的科学技术没有一点进步,封闭锁国的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闭关锁国是个表象,来自于天朝大国妄自尊大的惰性,源于儒家负面影响造成了人人自危明哲保身的糟糕局面,才是最大的祸患。

    另外一个小事值得我们深思:当年的一个沙皇外出游玩,看到一些演员在演《钦差大臣》,那是一个讽刺封建统治者**无能的话剧,有个陪行的官员建议沙皇处置那些演员和话剧的制片等人,沙皇一笑,说道,这些人不过是说了一些怨言,不值一提。

    反观清朝的文字狱,对于文人的些许怨怼见诸笔端,动辄杀戮,所杀者数不胜数。其中的深层次的含义,耐人寻味。那种不允许文人发泄怨气,甚至不许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动辄杀戮,封人之口,甚不明智。那些清朝统治者的内心深处,源于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借自己的权力对文人进行杀戮,以掩盖内心的不自信。对于文人的那种口诛笔伐,不敢正面面对,反而舍本逐末,以杀戮了事;没追求内在实际的发展,不求夯实自己,反而责备那些文人,这是一种潜在的惰性,对于自己发展的一种严重的惰性。

    从个人到国家,民族政党,惰性都是最大的毒瘤。由于官僚主义所滋生的惰性是无形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的。清末的战败,丧权辱国,源于官僚主义滋生出来的惰性。惰性愈演愈烈,人人自危,明哲保身,虽有几个忠臣良将,却不能挡住历史大潮的发展。

    国民党的**源于官僚主义,惰性也源于官僚主义。惰性亡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