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夺舍太上皇以后

第二十一章 一世忧

    除了师衣相,其余三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色,不过都没有多言,悄悄退下了。

    说梦华还没有开口,师衣相却是抢先一步:“太上皇是来责怪微臣的吗?”

    自从熟悉了别人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日常后,说梦华还是第一次感到被人挑衅的刺痒,他的眼神锐利起来:“你觉得呢?”

    师衣相并不掩饰,坦白道:“烟花剪雪的人确来找过我,原本我是应了,但后来我改变心意了。”

    “改了什么心意?”

    “我要参加圣星裁世。”

    “为什么?”

    “有些事,能不能做到和该不该做并不冲突。”

    说梦华倚在椅背上,用一个较远的视角看着师衣相:“年轻人热血是好事,但有时候国家和百姓都不需要你的这番热血。”

    “你的家人,更不需要。”

    提到家人,师衣相脸上坚毅的表情软了一分。

    说梦华道:“热血要用来做有用的事,此次比试,输则埋患,赢则引祸,最好的方法是不入局,若你不入局,我有保你一家的办法。”

    师衣相却说:“逃避也能美其名曰为不入局吗?”

    说梦华抬起眼,师衣相只看到他如蛾蝶翅羽一般的深褐色睫毛猛得抖动了几下,“避祸而已,有祸不避,反而迎上的蠢物,是否会让英雄两个字变得廉价?”

    “我没想当英雄。”

    “你确实没有,你在逞英雄。”

    “臣不这样认为。”

    “如何抉择,随你。我只能告诉你,你硬要如此,不明智。”

    师衣相突然跪下道:“陛下,臣深知自己辜负了陛下的用心,但臣也有一言,还望陛下听之。”

    “自古以来,天下就分对的路和错的路,对的路何其多,错的路又何其多,有人在对路上死,也有人从错路处生。故对错不能决生死,只能分高下。”

    “今日陛下之决议,于臣,是生,但也是错。”

    “陛下,才智高绝,非臣愚钝能及,但依臣之见,此举对陛下而言,亦是生而错矣。”

    “臣,位卑人微,于国无功,于己无过,纵溘死道中,不足为人道哉。而陛下,功名叱咤,威加海内,恩系万民福祉,怒则百万伏尸。”

    “今陛下欲重临天下,殿堂之上,必有流血,朝堂之下,必有动荡。”

    “臣,无颜劝陛下弃生择对,也求陛下,能成全臣,以死明节。”

    说梦华将脸偏向一边,他知道师衣相的父亲在风国二位皇子争储期间,投靠说风华一派,说梦华继位后,被迁秘书郎,后被说风华启用,官至中书令。

    沉默良久,他抬抬手:“准你。”

    师衣相垂下眼睑,继续道:“臣还有一事,想求陛下,今年禾苗收成很好,农家辛苦一年,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始有盈余。希望陛下仍能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陛下是明主,有明主,天下人之幸,天下人之幸,臣虽死,亦幸之。”

    师衣相的话没错,可是说梦华听着不舒服。

    自古忠臣配明主,现在忠臣死了,那主,不就有了暴君、昏君之嫌?

    说风华容不了他,他自然要先下手为强,这原本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命题,但多了枝枝蔓蔓后,就变得极其复杂,尤其掺杂人命之后,最后谁输谁赢,都会不甘,都会遗憾。

    或许赢,原本就是仁义的对立面。

    君用将,将用兵,用兵都知兵者诡道也,出师却要出仁义之师。

    这样的矛盾在世间随处可见。

    他走这一步,无非不想流血牺牲,但是历史与政治,是太严肃太残酷的命题。

    人站在巨川河流之前,就能看清巨川河流吗?

    说梦华站起身来,思绪繁多,他走到门前,正准备开门,才发现还没有答应师衣相的请求,顿了一顿,说:“朕答应你。”

    师衣相跪在他身后,以额触地磕了一个很响的头:“谢主隆恩”,又道:“是臣福薄,无缘伴君。”

    说梦华仰天长叹一声,回身把之前给了淮南山秀的药丸放在桌上,“随你。”

    他到底是心软。

    但已经落子,如何停下,如何罢手,如何悔棋?

    这一步是对还是错?

    停下来,是悬崖勒马还是自断生路?

    走下去,是一错再错还是一鼓作气?

    赍志不遇时,常思: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无能为力时,又想: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最终是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或许还能在心间留下片刻安宁。

    世间没有两全的法,是法不对,还是世间不对?

    说梦华打开房门,屋内的烛火光得到解放,热烈扑向屋外如墨的夜色,驱散出一片昏黄。

    蚍蜉撼树。

    昏黄中,是淮南山秀三人充满询问的目光。

    他简单地和路温书、储龙逢说了几句,将郁离霜给他的最后两颗药分给两人,然后离开了不关心。

    他的心间,装满了难以形容的烦闷与躁动。

    如果你是一个负责救人的船长,遇到四个落水的人,你救起了三个,却没有成功救起第四个。

    那么,你是应该为救起三个人高兴,还是为遇难的第四人伤心?

    等你上了岸,世人是会为了你救起三个人称赞你,还是为你没有全部救起而责难你的失职?

    前三个人的家属,给你以拥抱和花束,第四个人的家属,会给你什么?

    在这种纠结的时候,你就应该跳进海里,让海浪将你淹没,让鲨鱼把你吃掉。

    这样,你就不是备受争议的人物,而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以身殉职的英雄。

    人们会喜欢这样动情的故事,传颂这样的故事,而不是想起,其实你也是一条人命,一条原本可以活下来的人命。

    人命,是一个数字。

    这句话,有时候不是轻视人命的重量,反而可能抬升了人命本来的内在。

    在成全人们奇特的英雄情节之时,英雄,一定要死才够壮烈,英才,一定要早逝才惋惜。

    不死,就会犯错,就会误入歧途,就会晚节不保。

    生命,从来没有像在人们称颂生命的高贵时,这样的受到唾弃。

    https:///book/6011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