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唐初一小兵

第三十六章 一片哗然

    中书省中书令房玄龄从宦官手里接过奏折,看了一遍,顿为大惊。

    太极殿内的文武百官都在猜测奏折的内容,到底上面写了什么,能让当朝宰相中书令房玄龄大惊失色。

    房玄龄拿着奏折看向李世民,见李世民面无表情,意思很明显,让自己来读。

    房玄龄无奈,只好清了清嗓子朗声读道:“贞观二年秋,九月十八,河西道大总管段志玄与玉门关歼敌八万,俘虏六万余。我大唐将士阵亡五万六千三百一十六人,重伤八千七百五十四人,百姓伤亡一千八百七十三人。”

    读道这里殿内的文武百官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刚才知道了玉门关大捷,但是没想到是如此的惨烈,可以说是惨胜。

    房玄龄接着读道:“河西道大总管段志玄身中七刀两箭,副总管程知节身中三刀,其余将士皆是人人带伤,所幸不负皇恩,玉门关尚在。臣为祭奠玉门关一战伤亡的将士和百姓,特建造英灵塔,以六万俘虏祭我大唐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此言一出,整个太极殿一片哗然。许多人都交头接耳起来。

    “这段志玄也太胆大包天了吧,竟然杀俘!”

    “杀俘啊,这可是大不吉利啊!”

    刚刚升为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出班奏道:“陛下,自古以来杀俘不详,段志玄竟敢杀死六万西突厥战俘,臣恳请陛下下旨惩之!”

    国子监祭酒,当代衍圣公孔颖达也是出班启奏:“陛下,我大唐乃天朝上国,段志玄此次大规模杀俘有损我大唐国威,恳请陛下下旨惩之。”

    有了魏征和孔颖达带头,许多文官也都出班道:“臣等附议,恳请陛下下旨惩之。”

    武将那边顿时有人跳出来反对,李靖出班道:“陛下,段志玄以八万对二十万,歼敌八万,实属大功,且段志玄建造英灵塔以慰藉我大唐战死的将士和百姓,以六万西突厥降卒祭奠我大唐英灵有何不可。”

    当代衍圣公,国子监祭酒孔颖达道:“子曰,以德报怨,既然西突厥士兵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投降,我大唐就应该善待他们,教他们礼仪廉耻!”

    孔颖达摇头晃脑道:“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李震的老子,英国公李绩指着孔颖达大声质问道:“那群蛮夷驱使我大唐百姓攻打玉门关时你怎么不去给他们讲大道理,突厥人每次南下劫掠我大唐百姓时你怎么不去给他们讲礼义廉耻感化他们。要是讲道理能感化他们还要我们这些军人有什么用?还子曰,以德报怨,子曰的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老头你少在这断章取义。”

    “李绩,大胆!”见李绩如此不尊重孔圣人,许多文官都开口呵斥,孔颖达更是气的胡子乱颤,浑身发抖,手指着李绩怒喝道:“竖子不足与谋!”

    李绩哼了一声,转身不在搭理这腐儒。

    李世民看着文武对骂的朝堂,如同西市一样吵闹大喝一声:“够了,都给朕闭嘴!”

    文武百官见李世民发威都不在言语,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回到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看着老实站好的文武百官,对一直闭目养神,老神在在的长孙无忌道:“辅机,此事你怎么看?”长孙无忌只是在房玄龄读到杀俘那一段时嘴唇微动了一下,就在没有什么动作,这一切都被李世民看在眼里。

    长孙无忌出班道:“陛下何不等段志玄回京之后方面问他为何如此?”

    房玄龄也出声附和道:“陛下,正是,段志玄镇守玉门关已有三年有余,且此次大战玉门关将士损失惨重,以不成军,需要从关内从新调军前往。陛下何不趁此机会将段志玄调回?”

    李世民沉思了一会点头道:“那就依你说的办。”说完李世民起身正色道:“命张亮为新河西道大总管,领兵三万镇玉门关,另革去段志玄,程知节职务,与张亮交接完毕,立刻带兵返回长安!”

    张亮上前跪地行礼:“臣领命!”

    待张亮领命,李世民道:“退朝!”说完便拂袖而去。

    李世民出了太极殿,来到长孙皇后所在的立政殿。李世民进殿之后便斜卧在软榻上想着刚才大朝会上段志玄杀俘一事。

    依照他的本意是赞成段志玄杀俘的,他是马上皇帝,自然而然的亲向这种做法。与段志玄奏折一同送来的还有玉门关大战的详细战报,各种细节描述的都很清楚。别人杀朕百姓,攻朕城池,杀他几万战俘怎么了,等朕的大唐修养生息之后还要灭其国,亡其族!

    但是这些他只能想想,却不能不说来,段志玄身为将军可以如此行事,但是他身为大唐皇帝却不能,他要为全局考虑。以孔颖达,魏征为首的山东士族集团本就对他杀兄弑弟夺得皇位多有颇词,为此很多山东士族不愿登朝入仕,甚至拒绝与皇族联姻。

    李世民在这杀俘一事上不敢明目张胆的支持段志玄,不然还不知道那些个山东士族怎么非议他呢,所以他才让长孙无忌提出让段志玄返京。把这个矛盾转移给文官武将两个集团去扯皮,他只要当个中间人,稳坐钓鱼台看着就好。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想事情想的出神,轻柔着李世民的太阳穴道:“二哥又在为朝堂上的事烦心了?您可要多注意身体才是。”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李世民轻轻的抚摸着长孙皇后高高隆起的肚子道:“观音婢你有身孕在身,就不要多走动了。”

    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疲惫的脸庞道:“二哥为国事操劳,而我为二哥做的这些都是身为一个妻子应该做的。”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私下里和普通夫妻一样都是以小字相称,并非按照礼仪皇帝皇后称呼,足以见得他们是如何恩爱。长孙皇后从不过问政事,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为李世民分去许多担子,不然李世民得皇位不正,天下本来就暗流涌动,如果后宫再乱起来被有心人利用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可以说长孙皇后就是站在李世民背后那个伟大的女人,是真正的母仪天下。

    李世民每月有半旬都是在长孙皇后的立政殿安寝,剩余的半旬还是被长孙皇后劝说才去其他妃子那里过夜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