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踏破征途

第113章 兵部衙门

    袁祯在驿馆住下了,傍晚的时候,内廷来人说皇帝这两天身体有些不舒服,要两天后才能召见袁祯,同时让袁祯先去兵部报道,等大朝会以后再接见袁祯,大朝会是在两天以后举行。

    袁祯不知道皇帝是真的不舒服还是不愿意见自己,但是他没办法,在只能等待,自己升起来的太快了,毫无根基可言,如果不是利用局势顺势而为,可能自己什么也办不成。

    夜深了,袁祯还没有睡下。他低着头在屋里走来走去,脑子里思索着很多事情。

    他这次进京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第一个重要的就是把勃州都督的事情搞定,其它事情可以完不成,但是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要达到目的。他要找朝廷要一笔钱粮,多多少少怎么也是个补充,尤其是粮食,因为局势动荡,现在大宗的粮食交易只有朝廷那里才能有,另外他还要请求朝廷批准流入辽州勃州的生铁数量,盐铁都是国家经营的物资,只有官营的铁器作坊才能买的到,但是需要朝廷的文书才可以,现在南北两线都在作战的大赵,铁器无疑成为重点管控的对象,想要掏出一部分来难上加难。另外袁祯还想看看朝廷能不能给自己增援一部分军士和工匠,军士是因为辽勃两地太缺壮年男子了,为了征兵,地方上几乎快没有青壮年了,严重影响了地方生产,哪怕朝廷能支援给自己几千人也好,他就能解放几千个壮劳动力,工匠更是缺乏,以至于目前镇北军无法完成全面换装。还有想找下吏部,看看能不能派遣一些读书人去辽勃两州,认识字的人缺乏的厉害。……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简直不知道在自己离开京之前能不能把这些事都办好。

    袁祯理了理思路,想要完成这些问题,他首先要去拜访一下内太监大首领黄勇,在来京城的路上袁祯已经托黄靖代为引荐,想来收了自己那么多好处的黄靖应该能完成这件事,另外他还需要去拜望一下杨大将军和丞相高伯乾,作为武将来到京城无论如何都要拜访一下大赵军神杨大将军,他也对杨大将军神往已久,而高伯乾作为大赵的文官领袖,自己这次来所要办成的事情都得这个人点头才行,所以必须要拜访,本来他还想拜访一下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上次两人给自己送了这么多的钱财,理应拜会一下的,其实袁祯想的是能不能在两人手里再捞上一笔。

    第二天上午,因为袁祯第一次来京城,哪里都找不到,所以叫驿馆的官员给自己派了个小厮,领着自己去兵部报道,兵部衙门就在皇城边上,站在兵部门前可以看见后面高大的皇城的城墙。

    在兵部报上自己的官碟,不大一会儿兵部尚书李振亲自迎接了出来,如果是以往太平年月,一个军统帅还不值得兵部尚书亲自出迎,两方面差着两三级呢,兵部尚书属三品高官,而袁祯属于四品,但是现在处于动荡时刻,南北皆在打仗,兵部的功劳全指望着这些带兵的将军在外征战呢!

    而且现在的袁祯可是各个势力拉拢的主要人选,手握好几万人的战兵,这可不是中原那些没经历过战阵的军伍,这可是经历过血战的百战老兵,作为兵部尚书的他知道,这五六万人可以当十万人使,如果在一个厉害的将领手中,可以当十五万人用,这就是经历过战阵和没经历过战阵的区别。

    李振把袁祯引到兵部的厢房,这里是专门接待来兵部办事的将校的厢房,让人上了茶水,李振道:“其实袁帅也不必如此着急来兵部报道,前两天陛下就抱病,要休朝几日,估计还得等两天,这几天都没有上朝,有事情都是高相来负责,重要的事情都得等到圣上上朝才能决断!”

    袁祯点头表示知道,沉吟了一下说道“昨天内廷已经派人来说了两天以后才能面圣,之所以今天来兵部报道,主要是有事情想请大人帮帮忙!”

    李振笑容可掬的说道:“袁帅客气,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本官能办到的一定帮您办!”

    “是这样的,想必李尚书也知道,辽州和勃州两地经历过蛮子的洗劫之后,人口骤减,现在我想在两地征兵可谓是难上加难,根本没人啊,现在两州的青壮基本上都被征召入伍,地方上只剩下一群老弱妇孺,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生产,所以我想能不能请兵部给我们支援一些军士,也不用多,有个一两万人差不多就够了,我也不永久的要,只要把蛮子的这次进攻逼退,我就能着手收复燕州,困境应该就能解决!”

    李振表情没什么变化,沉吟了一下道:“嗯,除了这个还有其它的吗?”

    “除了人员的增援,我还希望兵部能给我们调拨一些兵甲器具,我们镇北军现在还有一半的营头缺少武器装备,有的营头只能使用蛮子的武器和箭支!”

    李振听着袁祯的请求,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拒绝,还是一如既往的微笑的表情说道:“袁帅,实话告诉你,现在朝廷也很困难,北部诸州的兵甲军器基本上都调往冀州前线,韩青那对阵的可是蛮子的精锐,而且军队数量上海不占优势,所以只能以兵甲的犀利来弥补了,所以北地的兵器和粮食基本上都被调往冀州了,着实抽调不出来了!而南方的诸州因为发生叛乱,根据报上来的情况,兵甲储备也不是很充足,还要装备平叛的卫军和镇军,另外还有两座朝廷的大库被乱民攻破,大皇子殿下前两天还上书请求增援呢!”

    说完见袁祯一副沉思的模样,接着说道:“至于你所要求的增援,说实话兵部现在没有权利调动,现在是战时,一切兵力调动都得以陛下的圣旨为主,即便是丞相府和太尉府都没权利调动一兵一卒!”

    袁祯对于李振的话并没有感到意外,他知道自己所请求的几件事没有一件朝廷会轻易的给他实现的,他在来之前已经打听过,这个李振虽然是兵部尚书,可是其实手上并没有多少实权,上面有太尉府和皇帝,兵部主官士卒的调动和兵甲器具,但是对军队没有具体的领导权,现在处于战时,权利更是都交给太尉府。正是因为有所预料,所以袁祯并不感觉到失望,他反而问道:“南方的情况很糟糕?”

    李振以为袁祯接下来会诉苦呢,没想到袁祯什么都没说,反而问起了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南方的情况!所以他也是一愣:“的确不太乐观,前两天传回的战报,大皇子在最近的一次交锋中竟然还输了,中了暴民的埋伏,损失了数千人,这次暴乱和以往都不太一样,官军连连吃亏!”

    袁祯同意李振说的,农民起义就是农民起义,从古以来没有组织的暴乱都很好平定,只有那些有组织的起义才是最难扑灭的,因为他们准备都很充分!于是袁祯问道:“朝廷有没有派人调查一下,是因为什么原因?照理说一帮农民哪来的这么高的战斗力呢?卫军就事平时训练再差也不是一帮刚刚武装起来的农民能击败的吧?”

    “这次大皇子南方平叛带的可是左右骁卫,左右骁卫的情况我是清楚的,训练情况绝对不差,在大赵也是排的上号的,据拱卫司传回的消息说,叛军之所以能击败骁卫,是因为叛军的主体由镇军组成,很多镇军加入到叛军的行列,所以导致叛军的实力大增!”

    “还是要调查一下,就是有镇军加入,照理说也不是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击败大赵十六卫的骁卫,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在里面,乱军是由谁指挥的?指挥水平不差啊,能在大皇子手下占到便宜,这可不容易?”袁祯疑问的问道。

    “据说暴乱的匪首名叫张杨,以前名不见经传,从没听过有这么一号人物,军旅中没有,江湖中也没有,可是观此人的用兵之法却有独到之处!”

    袁祯不置可否,这个人一看用的就是化名,从现在的信息来看的话,这个人绝对是混过军旅的人物,不可能是山野之人,军伍之中可不是像文官那样,可以偶然间登得高位,自古以来历代的名将都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个道理的,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人一入军伍就成为名将的,赵括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警示。

    袁祯和李振正在兵部的厢房里聊了半天,想办的事情没有一件办成,只要涉及到具体事务,这位兵部尚书就是嘻嘻哈哈,也没个准信,倒是了解了南方的战事情况,兵部毕竟比别的地方情报还要详细一些,但是这对于袁祯并没有什么用处,南方距离自己太远了,现在也没有心思考虑南方的问题。

    从兵部回到驿馆,留守的侍卫就来报告说内廷太监黄靖等候自己已经挺长时间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