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汉之帝国

正文 41.又见血光-这年头不打仗怎行

    一转眼的时间已经是入秋时节,整个幽州五郡渐渐开始进入了秋收的季节,南部一望无垠的麦田,沉甸甸的麦穗挂弯了麦杆,北边,到处都是黄灿灿的稻田,早熟的地块,已经有百姓在田里挥着镰刀开始收割,不时的,从田里传来一阵阵的笑声,那是老百姓面对丰收后的喜悦。

    “大牛,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可是高多了,你看这麦子,长的多饱满。”

    “可不是,看着都招人喜欢,有时候,我就在田边看着地里的麦穗,都恨不得咬上一口。”

    “那可不,这可多亏了咱们太守大人,你说,要不是没有咱们太守大人,咱们上哪去弄这么多地去,上哪去种这么好的田。”

    “你说这话我爱听。要不是咱们太守大人,我们这些小人物还指不定在哪过着苦日子呢。”

    “太守大人不仅分给我们这么些田地,而且还收这么少的税,我听说,太守大人今天也才不过十二三岁。”

    “是啊是啊,我也听别人这么说的。”

    “哎,你说,我们太守大人是不是天上下凡的神仙,特地来解救我们的。”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哦。”

    “你看看,自从咱们太守大人来了以后,先是修筑了卢龙关,挡住了鲜卑蛮子,然后又带着大军杀的鲜卑蛮子屁滚尿流,听说卢龙关一战,太守大人那可是一人杀入敌阵,斩敌数万人,那叫一个本事,要不是神仙,凡人哪有这厉害。”

    “可不是咋地,就这还不说,太守大人还带着咱们幽州远去并州,帮助他们打败了鲜卑人,而且,现在还有数万鲜卑蛮子被太守大人俘虏回来做为奴隶,在咱们幽州开田造地呢。”两户农民趁着收割时休息的当,坐在田梗上,一人拿着一杆老汉烟,边抽边聊着,而他们的嘴里,聊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刘昊的事情。仿佛这是一个魔咒一样,刘昊已经在这些百姓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没的痕迹,但这种痕迹显然是老百姓们愿意留下的。

    今年应该是幽州五郡的老百姓们最高兴的一年,也是他们感恩最多的一年,因为他们不仅仅得到了更多的田地,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赋税,因为他们丰收了满仓的粮食,同时也有了属于他们宽敞明亮的房子,热闹的街市,因为他们有了可以驱使的耕牛,同时也有了方便使用的农具,可以喂养的鸡羊。现在的幽州刘昊治下的五郡,除了右北平开发较晚还没有进行大面积秋收之外,其余四郡渔阳,代郡,上谷,都是大丰收,就算是因为治蝗而被水淹的范阳郡,也其北部与西部地区也是大面积的丰收。实现了粮满仓。

    老百姓们粮食丰收,也便代表着刘昊的粮食大丰收。百姓们将自家田里的稻谷收割,脱粒之后,刘昊便迎来了郡下百姓们热火朝天的送粮大军。

    刘昊治下的幽州五郡与其它郡县不同,其它郡县的百姓们可是从来没有向今年这样,秋粮一收之后便开始积极的向官府送粮。一年到头种的那点粮食,去了地主收租的,去了自己年吃年用的,能有多少用来交税。可是现在不同,自从刘昊接手幽州五郡之后,老百姓手里,田地是最多的,一年到头,老百姓交的税是最少的,既然这样,你田多,产的粮多,交的税却最少,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早早反赋税缴完呢?反正都是要交的。所以秋收一过,整个幽州五郡,刘昊所建立的粮食储备库门前便排起了百姓们交粮食的长队。

    “主公,今年的秋粮已经全部收完了,各郡除了范阳和右北平之外,渔阳,代郡,上谷都达到了亩产四百斤(为后续表述方便,将统一使用现行计量方式),现渔阳有在册人口五十五万两千四百五十七人,粮田二十七万六千二百二十八顷,共产粮十亿余斤,上交税粮共计五万五千两百四十五吨。代郡共有在册人口四十八万二千零四十五人,粮田二十四万一千零二十二顷,产粮九百六十余万斤,上缴税粮共计四万八千二百零四吨,上谷郡共有在册人口四十万又二百三十人,粮田二十万又一百一十五顷,产粮八百余万斤,上缴税粮共计四万零二十三吨,范阳郡因受蝗灾,迁移右北平十三万余人,现在册人口为三十一万二千五百五十三人,粮田十五万六千二百七十六顷,产粮六百二十五万斤,上缴税粮计三万一千二百五十五吨,右北平郡现有在册人口六十四万九千六百又七人,但粮田仅十二万九千九百二十一顷,产粮仅五百一十九万余斤,为五郡最少,上交税粮计二万五千九百八十四吨,不过右北平现以开始大面积开垦田地,预计到明年粮田可达到三十二万顷以上,以上,各郡共收并税粮二十万零七百一十二吨,如果加上军田的九万吨,今年共有粮食二十九万吨,再加上现有存粮,目前,共有粮食达四十万吨之余。”

    渔阳将军府上,刘昊在秋收完成之后,着今各地太守回渔阳述职,军师荀彧则向刘昊一一汇报了今天各地秋收况状。刘昊听着荀彧报出的一大零数字,脑袋里飞快的计算着,计算着这些粮食可以吃多长时间。结果却是让他非常满意。

    “这样看来,五郡共产粮将近五十亿斤,以现有的人口来看,就是可以够我们白吃白喝的消耗两年多时间喽!”

    “呃,是这样子?”

    “右北平现在造田有多少了?”

    “回主公,现在右北平按照主公的吩咐,在开垦粮田的同时,更注重林地建设,所以粮田开垦速度不是很快,但因为主公的法令深得人心,迁居右北平的各地百姓都是干劲十足,目前已开垦粮田十万余亩,再过月余,便可达到三十万亩。”

    “很好,不过要记得,莫要垦了粮田忘了林,一定要林田结合才行。”

    “属下紧记。”

    “哎呀,终于可以过个安稳年了,不用为百姓吃饭发愁了。”

    “主公贤德,乃幽州百姓之福。”

    “呵呵,就你会说话,不过这话我爱听。”手下的一众谋臣,刘昊对于逢纪还是有那么一点小清楚的,这家伙喜欢拍马屁,他的不少同僚也是拜他的马屁功夫所赐,最后被拍的登上极乐。但是刘昊不是那种软耳根子的人,他清楚逢纪的性格,自然也不会钻进逢纪的马屁圈套里边去。

    刘昊一边用手指富有节奏地敲打着桌子,一边看着下边的一众武将谋士,象征性的夸完了逢纪后,便再也没有说话,而下面的人,也是很配合的没有一个发言。

    “入秋了,该是我们打秋荒的时候了。”

    “打秋荒?”

    “打秋荒?”

    “呵呵,往常都是鲜卑人跑到汉境来打我们,从今天开始,这个游戏该重新开始了。”

    “主公可是要北击鲜卑?”

    “文若以为如何呢?”刘昊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看着荀彧,一众谋臣中,戏志才算是最有计谋的一个,荀彧应该更具有治国之才,不过二者之间应该是不相上下。其余田丰,程昱也都是可以担当重任,国之栋梁之辈。但是论起兴兵打仗,玩算计,应该还戏志才和荀彧更厉害一些。

    “戏先生又以为如何呢?”看着荀彧没有立即答话,刘昊又向戏志才看去。这位东汉末期老曹手下的第一谋士,一手推举的郭奉孝,才能可不是一点半点。

    “属下以为,可以。”

    “哦,说来听听。”

    “主公若想出兵鲜卑,属下有三胜之言。其一,主公现在兵精将广,且上下一心,主公在军中可谓是兵将一心,如神话一般存在,所以主公若北击鲜卑,将兵定会用死力。其二,主公今天刚获秋收,粮草充足,而且百姓深得主公恩惠,对主公充分信服,如若主公出兵,百姓定会支持,这其三,乃是主公现下兵器精良,加之主公对鲜卑之战从未有过败绩,气势上定会较鲜卑更盛一筹。鲜卑人对在主公的大军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有此三胜,主公出兵鲜卑,属下以为可行。”

    “好一个三胜可行,那文若有何见解?”

    “志才刚才给主公说了三胜,属下在此在与主公说三得。”

    “怎么个三得法。”

    “主公此进若北进鲜卑,想必正值鲜卑粮草青黄不接之时,或者说也正是鲜卑人打算再次犯边之时。不过主公在去年大败鲜卑,今年他们还有没有这个勇气犯边也是一个疑问。但主公若是出兵北击,定会打鲜卑人个措手不及,主公以万全之姿打不备之敌,定可得大胜,如此将心大聚,再者,主公今年喜获丰收,来年定要加大粮田开垦,如此北击得胜,所得牛羊马匹无数,届时,等到明年春耕,这些牛马将又是一大助力,最后,主公北击得胜,民心鼓舞,主公在百姓及军中不败之神话,将会再次被高歌传承,如此,主公可以得到五郡万民的敬仰,既得战功,又得战果,最后得民心,此三得也。”

    “好,好,好,好一个三胜三得,既然如此,看来我若是不出兵,还真是有些对不起天地良心了。”

    “颜良,麴义,方悦”

    “末将在,末将在,末将在!”

    “清点本部兵马,明日校场集合。”

    “得令。”

    “高强。”

    “末将在。”

    “火速备齐粮草,准备一应出征器具。”

    “得令。”

    “许褚,典韦。”

    “末将在。”

    “精点虎卫,明日随军出征。”

    “得令。”

    “刘文刘武刘英刘雄。”

    “在。”

    “传令四郡守将,严守边关,若是本将出兵期间有鲜卑来犯,一律予以歼之。”

    “得令。”

    “戏先生任北征军师,荀先生任监军。”

    “属下得令。”

    “颜良任北征先锋,明日先行至卢龙待命。”

    “得令。”

    “主公,此次此征所用均是新兵。”

    “当然,此次北征重在练兵,没有经过鲜血洗礼的士兵,是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的。”

    “诺。”

    “五千狼骑卫,足抵五万鲜卑蛮子。若是我大汉男儿,最差也可一个顶两个鲜卑蛮子吧,否则,我的精兵良械不是白给他们用了。”

    “属下明白。”

    “好了,各位都先下去吧,文若与志才两位军师先留下。”

    “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