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重回一八〇〇年

正文 第二十六章:和珅的诡计

    在北京紫禁城的养心殿里,乾隆皇帝正倚在暖阁的炕上,眯缝着双眼,听和珅给他汇报近日来国内的大事小情。

    乾隆的眼睛已经花了,再加上年过八旬,要看大量的奏折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因此他只好采取变通的办法,要军机大臣们将全国各地的奏折汇总一下向他报告其中的摘要,只有一些很重要的密折他才会亲自披览,不经过军机大臣之手。

    今天轮到和珅来汇报情况,而近日来国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湖北白莲教密谋举事这件事,乾隆对此也很关心,和珅自然要详细地把情况介绍一下。

    和珅基本上按照毕沅的基调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向乾隆叙述了一下,最后说道:“皇上,如今湖北的教匪已经元气大伤,更兼群龙无首,据毕沅所说:大约五年之内不会再有任何举动,三楚之地可暂时无虞矣。”

    乾隆已经看过了湖北巡抚福宁就此事给他上奏的密折,在这份密折里,福宁向乾隆描述了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对于毕沅和福宁他俩谁的说法准确,乾隆到也一时无从判断,不过他觉着虽说不一定能保证五年无事,但起码三两年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他也暂时把心放下,只是对着和珅面带微笑地说道:“五年无虞?那五年之后又该如何呀?”

    和珅不说话了,他早就摸透了乾隆的脾气,知道这时候他又要发表高论了,所以他自己就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静等乾隆说话。只见乾隆慢腾腾地坐起身来,把头发和胡子都捋了捋,然后说道:“以前翰林院有个修撰叫洪亮吉的,他有段话说的好啊,他说如今之所以乱七八糟的事这么多,就是因为人口蕃殖过多的缘故。朕琢磨来琢磨去,觉得他说的这话非常在理。你想想看,这天下就这么大一块地方,也不会变;可是人口却一直都在变,越变越多。这人一多了,地就不够用,粮也不够吃,难免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干些作奸犯科的事情。因此啊,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就要狠下心肠来大开杀戒,把那些胆大妄为的人统统杀光,杀得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江山永固,千秋一统啊。”

    和珅的马屁赶紧跟上:“皇上先知灼见,奴才佩服得五体投地。”

    乾隆说:“不是朕先知,是洪亮吉先知。这个洪亮吉可真是个人才呀,哎,他如今在哪儿呢?”

    洪亮吉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他是乾隆五十五年殿试第二名,也就是榜眼,后来进入翰林院任职修撰。与那些只会粉饰太平撰写马屁文章的其他翰林不同,洪亮吉多次向乾隆上奏,尖锐地指出当前国家存在的问题,并且详细地分析了问题的原因,还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对于洪亮吉的这些观点,乾隆虽然没有当众表过态,但背地里却多次称赞他是个人才。对此,和珅的心里却是猫抓的一样难受:你洪亮吉是人才,那我和珅往哪儿摆呀?不行,要是让你上来,我就悬了。于是,和珅巧妙施展手腕,把洪亮吉明升暗降,调到偏远的贵州去任学政,也就是相当于贵州省教育厅长的那么一个职务。现在乾隆又问起来了,和珅只好照实回答:“洪亮吉现任贵州学政。”

    乾隆“嗯”了一声,点点头说:“将来有机会要调他回来,派他些紧要的差事去做一做,如今人才难得啊。”

    和珅的心头不由得一紧,不过此时他还顾不上为了一个洪亮吉而发愁,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前段时间,乾隆身边的太监向他透露,万岁爷曾经找嘉亲王入宫谈话,问他如今治国应从何着手,而嘉亲王回答要以治吏为先。和珅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岂不是意味着皇上多次念叨的禅让之事将要变成现实了吗?而禅让的对象自然就是嘉亲王永琰。永琰继位倒是没什么,问题是这位嘉亲王说了要治吏为先,治哪个吏?除了我和珅还会有别人吗?

    从那一刻起,和珅就暗暗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件事搅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嘉亲王坐到龙椅上,他坐上去,我和珅就麻烦了。

    因此,和珅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禅让这件事,现在就是一个机会。和珅谦卑地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说道:“自从乾隆三十九年,山东寿张白莲教匪王伦倡乱伏诛之后,各地此类事情一直延绵不绝,皇上多次叫奴才关心此事,不可稍有懈怠,奴才岂敢忘怀,每次遇到一些到外地去的官员或是旗人,都要让他们探访一下当地是否有教匪的踪迹,是否有什么异动。最近,有些从山东、河南来京的旗人与奴才讲:现在鲁豫皖一带的愚民之间有些歌谣流传,说什么‘龙年龙换龙,江山又一重’,还有什么‘龙年三月三,老母坐江山’。奴才想,明年就是龙年,这些歌谣是否便是当地教匪们篝火狐鸣的把戏呢?如果明年真的是……是有了像这些歌谣中说的那些事,那岂不是会使那些愚民深受蛊惑,以为歌谣所说是真,因此追随教首啸聚而起,大肆倡乱一番吗?奴才以为,此事不可不防啊!”

    和珅一边说一边偷眼观察着乾隆的神色,他看到乾隆虽然面无表情,但脸上的肌肉明显地抽搐了一下。和珅的心里不由得暗暗高兴,他知道自己的这番话起作用了。

    根据和珅对乾隆多年的观察,他深知乾隆平生最怕的一件事就是百姓造反,一旦有这种事发生,乾隆便会寝食难安,辗转反侧,会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这上面来,而其他的事都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于是,和珅便从此入手,向乾隆汇报说如今民间有歌谣预言你明年退位,还预言你退位后就要变天,如果你明年真的退位了,那么预言就会变成现实,愚民们会以为天真的要变,会乘机跟着白莲教的教首们起义造反的。因此,老人家您还打算退位吗?

    乾隆听了和珅的话之后,沉默了良久,过了半晌才缓缓地又躺了下去,对和珅说:“朕知道了,你还有别的事吗?”

    和珅忙跪下磕了一个头:“奴才告退,请皇上安歇。”说着起身离开了暖阁。

    他离开了养心殿,回到了隆宗门内的军机房里。军机房其实就是一排很简陋的普通瓦房,室内十分狭小,人多一点转个身都费劲,然而这里却是大清国最重要的中枢重地,除去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之外,任何外人都不得入内,大臣们的仆人也无法进入,因此只好由宫里的太监来伺候。和珅回到了军机房,便有值日的太监过来送上了一杯热茶。和珅坐下来,端起茶杯美美地喝了一口,心中不由得一阵阵地得意。他暗想,我说的这番话肯定是起作用了,皇上对于禅让这件事也肯定要再考虑一番了,搞得好的话只怕这件事就黄了,只是万一……

    想到这里,和珅的心头又紧了起来。他知道乾隆是个十分固执的人,一旦他认定的事是很难改变的,单单凭着自己的一句话就能让他打消筹划多年的禅让之事吗?和珅不免又担心起来,又觉得没有把握了,心头不由得一阵阵的沮丧。

    他想,这要是真的有一场乱子就好了,要是湖北那个齐林真的带领着几十万白莲教徒造起反来,天下大乱,你乾隆还有心情搞什么禅让吗?肯定是不会搞了。唉,可惜,齐林已经死了,白莲教也销声匿迹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和珅端着茶杯苦苦思索着,思索着如何才能搞出一场乱子来。这位大清国仅次于乾隆的第二号人物居然在琢磨如何让人来造大清的反,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但这正是封建**统治必然导致的一个结果,在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下,是什么怪现象都会发生的。

    和珅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从湖北入手最为有把握。他很快就想好了办法,这个办法是如此的绝妙,又是如此的简单,而且完全不露形迹,让人根本抓不到一点把柄,却又能达成自己的心愿。

    和珅是个贪官不假,但他绝不是个庸官,相反,他智慧超群,天资聪颖,是个非常了得的人物。对于白莲教造反这种事,他已经深有研究,把握住了它的若干规律。他知道用什么办法能火上浇油,让起义尽早地发生,同时,这种办法还能保证他自己不受任何牵连。

    很快,没有过多少日子,湖北省的两位高官毕沅和福宁都接到了和珅派人传过来的话:皇上明年可能要禅让大位,现在他老人家正全力以赴地考虑这件事,你们千万不要再用白莲教这种事来打扰皇上了。今后,只要不是特别大的事就不要上奏,而对于白莲教要大力剿灭。皇上说了,把那些胆大妄为的人都杀光,天下就太平了,你们杀得太少,要更狠一点才行,千万别让皇上再为此操心了。

    毕沅和福宁接到和珅的传话,不敢怠慢,立即又一次掀起了屠杀白莲教徒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