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穿越操控者

正文 第十章产学一体化工业园初始

    环型燃烧室!一个关于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的一个高端技术名词;涡扇发动机的燃烧室经过压气机压缩后的高压空气与燃料混合之后将在燃烧室中燃烧以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来推动燃气涡轮的运转。在喷气发动机上最常用的燃烧室有两种,一种叫作环管形燃烧室,一种叫作环形燃烧室。环管燃烧室是由数个火焰筒围成一圈所组成,在火焰筒与火焰筒之间有传焰管相连以保证各火焰筒的出口燃气压力大至相等。可是即使是如此各各火焰筒之内的燃气压力也还是不能完全相等,但各火焰筒内的微小燃气压力还不足以为患。但在各各火焰筒的出口处由于相邻的两个火焰筒所喷出的燃气会发生重叠,所以在各火焰筒的出口相邻处的温度要比别处的温度高。火焰筒的出口温度场的温度差异会给涡轮前部的燃气导向器带来一定的损害,温度高的部分会加速被烧蚀。比如在使用了8个火焰筒的环管燃烧室的JT3D上,在火焰筒尾焰重叠处其燃气导流叶片的寿命只有正常叶片的三分之一。

    与环管式燃烧室相比,环形燃烧室就没有这样的缺点。故名思意,与管环燃烧室不同,环形燃烧室的形状就像是一个同心圆,压缩空气与燃油在圆环中组织燃烧。由于环形燃烧室不像环管燃烧室那样是由多个火焰筒所组成,环形燃烧室的燃烧室是一个整体,因此环形燃烧室的出口燃气场的温度要比环管形燃烧室的温度均匀,而且环形燃烧室所需的燃油喷嘴也要比环管燃烧室的要少一些。均匀的温度场对直接承受高温燃气的燃气导流叶片的整体寿命是有好处的。

    与环管燃烧室相比,环形燃烧室的优点还不止是这些。

    由于燃烧室中的温度很高,所以无论环管燃烧室还是环形燃烧室都要进行一定的冷却,以保证燃烧室能更稳定的进行工作。单纯的吹风冷却早以不能适应极高的燃烧室温度。现在人们在燃烧室中最普便使用的冷却方法是全气膜冷却,即在燃烧室内壁与燃烧室内部的高温燃气之间组织起一层由较冷空气所形成的气膜来保护燃烧室的内壁。由于要形成气膜,所以就要从燃烧室壁上的孔隙中向燃烧室内喷入一定量的冷空气,所以燃烧室壁被作的很复杂,上面的开有成千上万用真空电子束打出的冷却气孔。现在大家只要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知,在有着相同的燃烧室容积的情况下,环形燃烧室的受热面积要比环管燃烧室的受热面积小的多。因此环形燃烧的冷却要比环管形燃烧室的冷却容易的多。在除了冷却比较容易之处,环形燃烧室的体积、重量、燃油油路设计等等与环管燃烧室相比也着优势。

    但与环管燃烧室相比,环形燃烧室也有着一些不足,但这些不足不是性能上的而是制作工艺上。首先,是环形燃烧室的强度问题。在环管燃烧室上使用的是单个体积较小的火焰筒,而环形燃烧室使用的是单个体积较大的圆环形燃烧室。随着承受高温、高压的燃烧室的直径的增大,环形燃烧室的结构强度是一大难点。但由于科技的进步,环形燃烧室的机械强度与调试问题在现如今都以经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由于环形燃烧室固有的优点,在八十年代之后研发的新型涡扇发动机之上几乎使用的都是环形燃烧室。

    因此王BOB要求上发在涡扇8的后续改进型号中试验环型燃烧室也就理所当然了!不过但就是这一项工程所需要的技术及相关专业人员设备配套也不是现在的上发所能独自解觉的!但好在中国自古也不乏勇于追求最新的精神!身为中国两大航空发动机工业泰斗,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南的黎明发动机厂与黎阳发动机厂都曾在多年前不约而同的踏上研发环型燃烧室应用的前沿高端研发!虽然前者是出于仿造苏联经典的P-29涡喷大推!而后者则是在自我研发涡扇6改进型涡扇6G的研究中自我创新,但无疑都积累了相当充足的技术技术经验!所以请这两家单位的人来帮助上发解决新型环型燃烧室的生产研发问题无疑再合适不过,同时也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有效联动机制来促进中国的高端技术交流加速发展!早先王BOB在利用自身‘能力’窥探各国航空工业时就已发现中国的技术力量与底子相比美、苏、英、法都有巨大差距,国内各单位的组织谐调能力又很差远不如苏联,因此搞美国或苏联那种几大企业单位竟争发展无疑是不太可行的!不但会造成重复研究也会对研发时间与资源及效率上造成巨大浪费!所以更应该学习英法的精验集中所有技术合为一体!当然不能急于进行两厂合并,但至少双方都应做到信息交流!技术共通如此一来才能提高效率加快成果研发速度!无论是涡喷15还是涡扇6都是他接下来的大半年内将亲自参与努力扶持的要项!能借机成立一个跨省的新型技术合作平台当然再好不过!

    但是就算找到了两家技术雄厚的国内后援,但毕竟他们掌握的都是以苏式发动机技术为主,而且对民航发动机的技术接触相比国外实在少的可怜!而军民两种规格不同的发动机之间还是有明显的技术鸿沟存在的,特别是在这方面刚有所起步的中国与世界顶尖的美国相比差距更是巨大!要想完成在其基础上开发自身技术并为之升级!单凭两厂的有限援助绝对不够(两厂也肩负重要研发任务不肯能将太多地精力投放到上海来)而且还需要一个庞大的基础技术后援团队!还在这里是上海!于是王BOB马上想到了这里久负盛名的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盛宣怀于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由于19世纪末天津发生义和团运动,因此北洋大学堂的师生被迫转移到南洋公学继续教学,1899年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在这里颁发了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1911年改为南洋大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22年称交通部南洋大学,1928年又改称交通大学。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校友迁至台湾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部分西迁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和交通大学(西安)部分,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两部分独立建校: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是中国大学“常青藤联盟”(C9)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是前国家主席江总书记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母校,其深厚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改革开放特别是直属教育部领导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其学风经营相当开放进步很容易合作!而其在成立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总书记、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徐光宪、邹韬奋、黄炎培、邵力子、蔡锷、王安、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交大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表明了其强大雄厚的研发技术水平!足可成为涡扇8大改的有效参与者,甚至王BOB还想到了让其全面参于运10的后续改良与全面量产!这是因为他又想起了此时还刚在美国兴起不久的‘产学一体化’科技工业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