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迷失在星空

正文 第十章 大招聘

    张凯的招聘计划做得详细,将李庄的想法反映得淋漓尽致,还弥补和完善了没有想到的地方。

    基本框架如下,

    纳米科技实验室,基本上都是通过关系来挖人,在校的博士生也在是考虑的范围,不过出生在本省的人才为首要考虑对象,安全审查十分严格。

    基础物理实验室,将分成激光工程项目组、光通信项目组、光存储项目组、精密仪器项目组、基础物理理论项目组,激光工程、光存储项目组审查严格。

    生物科技实验室,将分成基因工程项目组、植物学项目组、生物制品项目组,基因工程项目组和植物学项目组安全审查严格。

    新能源实验室,将分成锂电池项目组、太阳能电池项目组、超级电容项目组、新能源理论项目组。

    精密加工实验室,将分成超精密机械项目组、精密机械项目组。

    新材料实验室,将分成和合金新材料项目组,建筑新材料项目组、新型功能材料项目组、生物医用材料项目、磁性材料项目组。

    医药实验室,没有很严格的划分,根据韩博士的要求,主要在药学上,由韩博士自主选择。

    自动化方面,李庄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足够强悍,将分成自动化施工项目组、检测元器件项目组。

    管线小组方面,主要是替李志森招募一些拥有通信工程布线设计能力及施工监理的人才,负责实验室园区的管线安装与维护,以及未来工业区其他企业的管线布设及维护。

    公司法务处,将招聘几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及一到两名专业律师,负责专利及内外的诉讼,另将聘请几位大律师作为法律顾问。

    后勤部,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后勤部部长。

    保安部,将主要招聘K市及S市出生的退伍人员,数目为三十名,并尽可能申请持枪证,取得公务用枪。

    未尽事宜,将在以后逐步补充。

    看了张凯的计划,几位高层主管对视了一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

    任明美率先开口,说:“人工智能这么热门的东西我们不研究?”

    李庄笑了笑,让人总觉得有点诡异,说:“这个项目要求太高,周期太长,国内的人才也不好找。”

    众人不置可否,李庄只能哀叹一声,“我们投资方在澳洲有实验室,这边主要做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

    他心想,聪明人太多了,也不是好事,做什么事都得找足理由。

    他确实让大面在澳洲组织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找了一些可靠的人员在进行研究。这么多的计算机方面的成绩,总不能没有来源吧?一方面避人耳目,一方面收集优秀人才,不过规模不大。珀斯当地对这家独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倒是很关心,不少人都对它很感兴趣,呼吁市政府拨些资金作支持,市议会居然通过了。这件事让大面高兴了好几天,然后打电话给李庄报喜。

    周奇森说:“就这么办吧,不过人事处,也得招人了,现在人数太少,主要是张凯带着几个熟手在忙着,公司总务处也得加强。”

    李庄不喜欢流行的人力资源部及行政部的名字,在台资企业呆过的他还是觉得人事处及总务处比较有中国特色,反正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事处,名字很贴切,就是人事方面的都归它管。总务处,也就是不管部,所有的其他部门不管的,总务处都管。

    张凯是行政总监,手下就人事处和总务处两个部门。公司的行政副总裁,却跟他不冲突,实验室是技术密集的地方,行政副总裁虽然挂着行政的名头,实际上管的是行政总监、实验室、保安部、后勤部之间的协调问题,并偏向于技术方面,要知道这是一家技术研发机构。

    基本框架已经搭好,剩下的就是吸收有生力量。

    张凯和省城几所大学知名大学的就业办取得了联系,还不忘给另外一些非重点的高校打电话,决定把所有漏网之鱼一网打尽。

    李庄有些担心,说现在都已经过了黄金招聘期,有问题吗?张凯则说,高手总是挑剔的,很多尖子都在观望,至于已经签约的,不要紧,我们也可以抢,反正那些非研发型企业不会太在乎的,很多知名企业自大惯了。

    周一,除了保安部,实验室员工全体出动,浩浩荡荡的车队又一次让人侧目。这是张凯的主意,李庄倒觉得已经刺激过了,再刺激恐怕没什么用。张凯说,事不过三,我们才第二次呢。人事方面张凯是老大,李庄也就放权给他,反正这厮精得很。

    数十辆豪华汽车组成的车队,开到了H大的校门口,学校保安还以为大人物来访,忙对领头的S600敬礼,坐在第一辆车的张凯,在那嘿嘿蔫笑,看来这种无聊的事情他做了不止一次。

    学校的副校长倒是很重视,在校门口迎接。

    H大的学生也算见多了世面,但一溜的新车,还都是好车,不免有些好奇,一时间传言四起。

    招聘现场是在大礼堂进行的,门外的新车排了两三百米,让路过的学生都有点热切,有喜欢车的同学还跟女朋友一一解释。

    H大理科方面比较强,实验室急需基础方面的人才,所以给出的名额很多,但标准很严。招聘流程却反了过来,先由各部门主管挑人,然后由人事处审核。

    李庄的理念很简单,人才我是要的,安全也是要的,安全第一,人才也不会第二。

    实验室给出的待遇足够让人眼红,现在数量超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也让就业变得很困难,但任何时候基础学科的人才总是不够的。

    数十位面试的博士都将自己的毕业证放在自己招聘的桌上,待遇也放在桌上,当然要求也放着。这让很多心理素质不够好的学生都有点紧张,眼中的敬畏与热切交替出现。

    门外蹭亮的奔驰和奥迪,让男学生期望拥有;造型可爱的MINI,让很多女生眼热。一排排的博士文凭和长长一溜豪车,足以证明眼前招聘的威森科技实力强劲。

    应聘的学生很多,很多都闻讯从外校赶过来。实验室的要求虽高,但学生中高手不少,很多学生同时擅长几个方面,这让不同部门的主管之间争夺也很激烈。

    李庄也坐在招聘席上,不过他的桌子上没有什么文凭可以威慑一下,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说明和一个自动化小组组长的胸牌。自动化小组,这次要招聘二十名本科生,五名研究生,过来的人倒是最多的。

    不知道是不是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过程中学习了太多的神经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知识,李庄现在直觉很强,对同类的气质分外敏感。

    他在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极为精深,对这个领域的所有方面都异常熟悉。他的问题不多,往往切中要害,面试时间非常短,很快就可以确定这人是否适合从事这一块。有些学生不服气,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能也不知道法人代表是什么意思,只有似是而非的了解。李庄就一一指出他哪里有缺陷,哪里不适合从事这一块,让很多学生都很受打击。

    国内的自动化研究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个热门专业,招收学生很多,李庄毫不费力的就找到了上十位合适的人选。他面试的速度很快,面前的人群很短时间就被清空了,一时也没有人过来,毕竟消息的传播还是需要时间的。

    他坐在椅子上正无聊的时候,看见门外一堆看热闹的学生里面走出两个学生,有点畏缩的跟他打招呼。

    这两个学生的穿着打扮很普通,皮肤和气色可以看出是出自农家,家里条件估计也不太好。

    “你们好,请问你们是学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吗?”李庄的微笑舒缓了两人的紧张情绪。

    “我们是大三的学生,我是学自动化的,他是学机电一体化的,请问您这可以作为我们的实习单位吗?”其中一个矮个子学生说。

    李庄沉吟了一下,道:“我们是实验室,机密很多,不接受实习,不过如果你们有信心的话,可以接受我的面试,我可以根据你们的潜力来确定明年是否有资格进入我们单位。”

    两人顿时眼睛一亮,表示愿意接受。

    面试很快,李庄很快就确定了两人其实都不怎么适合自动化相关的工作,这不由得让他有些失望。根据他面试的结果,家境良好的学生,智商高的比例还是比出身家境差的学生要高一些,遗传还是很重要的,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种特殊的经历。

    他委婉的建议两人转专业,说他们的特长不在这一块,并告知了具体的专业方向。离明年的毕业时间还有一年多,现在还来得及弥补。虽然现在很多学生毕业都早,但H大这种学校,进单位时间一般都不怎么快,不像普通高校粗制滥造的培养模式。

    两人有些失望,又有些高兴,低头向李庄道谢,然后离去。

    人的心理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形很常见。李庄在Z大乱逛充名校学生的时候,就经常碰到大三甚至大二的学生跑到一些知名企业招聘台前联系实习甚至准备第二年加入的事情。

    有人开了头,门外的学生蜂拥而入。

    不比其他招聘台,在技术类的招聘要求中,因为李志森没打算在H大招聘,招本科生的只有李庄这里,要求算是最低的了。其他的动不动是博士,最低也是研究生,如纳米科技实验室和生物科技实验室,清一色的博士要求。

    大二的学生还只是有点基础,专业课不深,李庄只好要求大二学生退后,最多只考虑大三的,门外拥挤的人群才稍减。

    李庄的要求颇高,数十位学生他只不过用了一个小时就全部甄别完毕。在他判断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适合学习自动化相关的专业,这让他有些感叹国内的教育模式。其中一位,让他印象颇深,这人如果学习文科类,会是个相当不错的高手;但学工科,实在是有点够呛,估计他高考时数学和物理都不算一流水平,只是仗着其他学科的优秀勉强上了H大。

    H大毕竟是名校,他还是挑了几个不错的苗子,两个是研究生,六个本科生。一半家境不错,另外两个很一般。现在高校学费实在是太贵了,在通货膨胀日甚一日的今天,很多优秀的学生都被学费和生活费压垮而不得不到处打工,导致学业不精;至于奖学金,虽然他没上过大学,也没少听夏元德讲昔日上学时候的故事,依稀记得他当时的破口大骂。自己当年业余苦学的回忆又浮上心头,多少优秀的贫穷家庭子弟被社会现实埋葬,能像他这样坚持下来的毕竟是少数。要不是娟姐一家,估计自己现在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工程师而已,现在的成功,估计还得等很多年。

    想到这里,他给张凯打电话,让他与各个大学联系一下奖学金的事情,想以公司名义资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特别嘱咐不要只限名校。他自己初中和高中的辛酸依旧回荡在心头,在别人都努力学习的时候,他还不得不到处想办法赚钱挣一点微薄的收入以支持家庭,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半而已。虽然全力也未必能超过国宝,但至少远不是其他学生可比的,根本不用跟其他同学竞争第二的位置。

    至于其他的,他也没有办法。这世界,他不可能都管得过来。

    张凯答应了,说与各个学校联系,让李庄等他的报告。

    李庄坐在椅子上,又陷入了昔日的回忆中。直到手机铃声响起,才惊醒过来。

    是丽莎的电话。

    李庄来之前和她通过电话,丽莎正在理工大学学习,柳静也在上课。

    “丹尼尔,中午一起吃饭,我马上就回来了,柳静也跟我在一起,”丽莎说。

    李庄应了一声。

    又有学生过来,他不得不打起精神面试。

    H大的自动化并不如另外一所学校D大强,但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招聘,主要是觉得这边的基础水平比那边好。事实也是如此,H大的学生普遍的功底很扎实,只是限于教师的水平而不得不屈于D大之下。

    他是想培养一些学生,以尽一下在他看来很无聊的某种本分,他不欠某些团体什么,他从未成年就是靠自己的父母和自己那双羸弱而灵巧的手活着,他只是热爱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他自信以自己的能力,在自动化方面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远远超出那些拥有高学历的人才。

    他并不怨恨什么,像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能指望这个社会为少数人破例,这会无形中增加额外的成本。

    人,毕竟是在团体中活着,得遵循有些规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