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迷失在星空

正文 第九章 张凯和内部调整

    实验室是李庄计划的核心,尤以纳米科技、生物科技和基础物理实验室最重要,其他的部门都是辅助部门。在四月底,他就和到位的几位实验室主任一起开了会。

    会上他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目标,然后跟各位实验室主任讨论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纳米科技方面,他问周奇森怎么看待碳纳米管和纯石墨烯。

    周奇森沉吟了一下,说:

    “碳纳米管是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该材料1991年由日本科学家饭岛发现,目前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应用很广泛,但单层碳纳米管和多层碳纳米管的分离是个难题。”

    他顿了顿,接着说。

    “纯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原子晶体,它比钻石还要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质。这个比较出名,10年的NB奖。相比来说,纯石墨烯性能上更好,但组合起来是个大问题。这两种结构谁更好,目前学术上争论很激烈,我个人更看好碳纳米管。如果能解决连续制备问题,必将大规模应用。”

    李庄又问他,“激光连续生产碳纳米管可行不?”

    周奇森答道:“目前生产工艺中有激光生产工艺,被称为激光烧蚀法和激光溅射法。受设备的限制,规模不大。”

    “那原子存储呢?”

    “只要激光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子硬盘可以实现,我有这个信心,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李庄点点头,其实他今天也是有针对性的问这些东西,他想用激光大规模生产碳纳米管和纯石墨烯,同时激光也将作为精密排列原子的工具。这种设想已经被国外大学的研究所证实,他也收集了部分研究资料及数据。

    激光科技,一旦发展起来,将用处多多。进行深入的研究,既可以用于生产和加工,又可以用于武器。

    碳纳米管和纯石墨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周奇森可以逐步进行,时间可能长一点,但李庄不在乎。他真正需要的就是周奇森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得到的各种参数。对于自动化生产来说,没有设备参数,什么都是空谈。

    接着就是基础物理实验室的问题。

    在李庄的心目中,基础物理实验室将是最大的部门,主要涉及激光工程、光通信元器件以及光电芯片。

    “激光工程方面,有必要专门设一个小组来研究,人数没有限制,但要配合周博士的研究,这个你有信心吗?”李庄问任明美。

    “激光工程是我读博时主要研究的方向,你放心,光通信及光电子元器件我都做过深入的了解,并取得过科研成果,”任明美倒是很有信心。

    其他的李庄都和几位实验室主任作了交流。

    新材料实验室方面,肖志成博士则根据李庄的设想提出了自己的方向。所谓新材料,是个很广泛的观念,每个行业都有,但实验室不可能一一去研究。肖博士擅长合金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制备。

    新能源实验室方面,主要研究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并进行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何博士表示将将想办法再挖几个同学过来,他自己最擅长的是电化学,锂电池虽然很扎实,但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稍差些。

    医药实验室方面,他对韩淑梅没有什么要求,韩淑梅也乐得轻松,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李庄保证足够的经费。

    最后谈到的是国宝的生物科技实验室。

    在原来单位的领导看来,孙国宝这人平时非常厚道,没想到这次自己走了不说,还带了两个平时关系极好的同事离开,一下子把所里的精英力量抽走了四分之一。好在国企就这样,领导并不是特别在乎,觉得现在国内的人才多得很,走了一个孙国宝,正好把自己的侄儿给安排上来。

    国宝在生物科技领域的知识面很宽,对该领域所有的研究课题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尤擅长基因工程。他的两个同事,一个是研究植物学,一个是研究生物工程,都有博士学位,其中一个还是国外的名校出身。

    有句话果然没说错,不管做什么坏事,最怕内行,连做小偷和挖人墙角也是如此。国宝是想着自己过来,得有帮手,以前听李庄提过,就一直留心。老实的聪明人,也是聪明人,使起坏来更有技术含量。

    平时李庄和国宝联系就很密切,这次就草草走了过场,有些事情他暂时也不方便让其他人知道。

    说起李庄想让国宝研究的课题,倒是让国宝吓了一跳。

    那天,两人小酌,国宝问你要我过来做什么课题,生物科技领域可是大得很,还是直说一下未来的计划吧。

    都说人一投缘,智商就下降了很多,何况还是多年的朋友。李庄当时喝了点酒,就直说了。

    “复制人能行不?”李庄平时严实的嘴巴这次有点漏风。

    国宝迷迷糊糊的脑袋一下子就醒了过来,张口结舌,指着李庄说,

    “你不是认真的吧?”

    李庄也被自己吓着了,但还是缓缓点头。

    国宝苦笑一声,娓娓道来。

    克隆人并非是什么很新鲜的话题,抛开社会伦理不说,技术上实现问题很多,整体复制,很容易导致基因缺陷,动物尚且如此,更不好说复杂精密的人类脑部。国外不是没有疯狂的研究计划,但从来没有成功过,而且以目前的技术体系来说,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大,有些理论上的硬伤。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个哲学理论大家都知道。放到人身上,就算世界上像极了的一卵双胞,也总有些差别。为啥?在胚胎形成的时候顺序,外在因素影响都导致有差别。国外即使是最先进的研究条件下,也无法完全把一个生物完全复制出来,尤其是人类胚胎。

    越接近完美,失败率越高,基因缺陷越明显。

    国宝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最后不知怎的,拿起两人喝的白酒给自己倒了一大杯,然后一口灌下去,很快就睡着了,嘴里还嘟哝着什么。

    李庄竖起耳朵听了一下,听到国宝在说一个词-“灵魂”。

    灵魂和克隆人有什么关系?国宝似乎在研究中发现了点什么,李庄这次提起了这个,又让他想起往事,情绪失控。

    李庄回想起这段时间和实验室员工的交流,又想到了张凯。

    说起张凯这个人,跟李庄真的有缘,冥冥中似乎有种力量,把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还相处得很好。

    王梅那是财务部门,跟实验室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交集比较少,最多是报销、发薪水和奖金之类的。

    张凯是行政及人事部门的主管,跟实验室这些人联系非常密切,也难为了他这个先学物理后读管理的人。人际交往能力那是没得说的,一级棒,但实验室这帮人,都不好糊弄,有时候只是因为忙于研究,懒得理会他。在理工类高级人才扎堆的实验室中,他是个另类。

    李庄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他把握得比较好。

    李庄虽然是个极聪明的人,但偏好太明显;人际交往能力虽不差,但往往重心没放到这个上面,导致全盘考虑能力欠缺。比如说这次沪上招人,李庄只给了他一个大概的范围,研究方向之类的,都没给他提。张凯就为这个愁白了头发,得找针对性的人才啊。乱七八糟的请一堆人回去,最后很有可能没法安排而导致重新流失。

    张凯自己很喜欢技术,但他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明显不怎么样,不得不在本科毕业工作两年后转读行政管理研究生。他很羡慕那些智商超高的人,连娶个老婆也找做技术的。这次到实验室来,一方面是觉得薪水很诱人,离老家近,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满足自己那个一直深藏在心底的梦想。在技术人员扎堆的地方呆着,他总是觉得很舒服,也不知道为什么。

    张凯以自己并不算高深的物理学基础和还算扎实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初步判断出李庄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前沿科学,常规企业型研究只是辅助。毕竟实验室不能一味的只花钱,还得将一些稍微接近现有技术水平的应用型成果卖给企业以换取利润支撑未来的研究经费。

    得出自己的判断结果之后,他就主要招聘纳米科技、生物科技、精密机械、激光工程类的人才。他之所以死皮赖脸地侯在周奇森的门口,固然是周奇森非常出色,但主要原因还是觉得可以从周奇森这里打开一个突破口,搞定一个,然后关系套关系,再搞定另外一个。

    就在李庄还在琢磨着是否要建精密加工实验室时,茫然不知现有员工中已经有这方面研究的高手。超精密设备的研制,在国内很欠缺,但有人才,又暂时不需要大规模投产,小规模的制造以满足实验室内部的需求是完全可以的。

    张凯知道自己在实验室中的地位,他的位置非常重要,但有些尴尬。充斥在实验室各个部门的高级人才让他有些压力,管理这些人才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李庄没有考虑到的东西,他必须得替李庄考虑到,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人事经理,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人力资源的大管家。

    ------

    开上好车的兴奋持续了好几天,就连周奇森,也没想到作为一个科研人员的自己,能在刚过三十五周岁就能开上S350,这往往是老板们的福利。

    他自己也知道,作为一个狂热的科研工作者,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实验室,这辆S350也只是偶尔开开而已。心高气傲的他现在也有点感激李庄,让他将精力投到科研的同时还能有舒适体面的生活。他原来也算成功人物,也不过开辆A6L2.4而已,跟S350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更不要说李庄承诺的科研经费和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自己管理的部门自给自足。

    他不傻,相反他的情商和智商堪称佼佼者。李庄在这个公司的地位,很明显超过了那位所谓的投资方代表,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人代表可以解释的。

    不过他没有考虑太多,士为知己者死。真正的聪明人总是知道取舍,能够快活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担心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已经是很难得的机遇了。

    碰到孙国宝之前,他一直以自己的智商自傲,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一位比自己还要聪明的家伙。孙国宝虽然琐事上迷糊,但逻辑思维能力超强,做事有条有理,反应速度超快。他跟孙国宝辩论时,往往被他的逻辑能力和扎实的基础击倒,这让他很有挫折感。后来又碰到一位与自己旗鼓相当的何修文,知识面居然比他还宽。这个新组建的企业,怎么能聚集起这么多人才?

    呆的时间一长,发现高手众多,就麻木了,懒得管自己专业以外的事情,与人攀比的心思也就淡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进入实验室的员工中,基本上都认清了自己在实验室中的真正地位,这里一切以实力为先,没有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你不擅长搞科研,反而有别的才能,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待遇跟着位置调整,但都比外面要高得多。

    这个实验室跟普通的有些不一样,员工里面,都是关系套关系,要么就干脆就是本地人,有点当年湘军的味道。这也是李庄刻意这么做的,现在人信仰缺失,不熟悉的人进来容易引发危机。

    宁缺毋滥,是他的原则,谨慎点总没有错。等实验室全部设施完成,设备和仪器购进,他将和各位主管充分沟通后开发实验专家系统,由大喇叭统管,这是超级的工具,足以让并非顶尖的人才完成顶尖人才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次配完车,生活区也投入使用,大家的心思都安定下来。

    该考虑招聘的问题了,李庄让张凯召集各个部门主管开会,讨论充实公司力量的问题。

    已经建成的实验室办公区并不太大,大家很快就到了,鲁滨逊也列席。

    张凯首先发言,他是这次会议的主持人,李庄只不过是个发起人而已。

    “首先要解决总裁和分管前沿研究的副总裁和应用型研究的副总裁这三个职位。总裁人选,我已经和多个潜在人选接洽,但这几天都被拒绝了,跨度太大,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目标。我们的名声又不大,比不了贝尔实验室这样的知名机构,财力暂时也没法跟那些大公司相比。我建议总裁由周奇森主任担任,同时管理前沿研究,他有物理学和材料学方面的学位,足以胜任;执行副总由何修文主任担任,负责管理应用型研究。两人的管理能力都非常好,我已经从省城理工大学挖了一个副院长过来,担任行政副总裁。精密加工实验室主任,我也从省科技大学请了一位副所长担任,这人有材料硕士和精密加工博士学位。关于实验室之间的交叉学科而造成的协调问题,建议各个实验室组成实验室主任联席会议解决,大家看怎么样?”

    张凯的话刚落音,李庄一愣,周奇森也一呆。

    李庄想的是,真的得看看简历了,连这么多人到底是什么背景都不知道,旋即又想起山本那厮。那家伙是个人才啊,不比何博士差,可惜是个日本人,咋弄到手呢?

    大家都磨合一段时间,彼此底细都比较清楚了,除了李庄这个迷糊蛋,虽然实际上他并不迷糊,纷纷表示同意张凯的安排。

    周奇森站起身来,向前排各位行了一礼,然后对张凯说:

    “我很感谢公司的信任,也会努力做好这个职位,但我离开纳米实验室,谁接手主任职位?这是很前沿的方向,高手不多。”

    还没等张凯回答,又说道:“要不让我留学英国时候的同学兼好友阿克曼.布朗担任?他是牛津的博士,现在和单位相处非常不好,正打算离职,过段时间会来看我。”

    张凯心里一乐,终于把你的底给榨出来了,也不枉当初我蹲那么久。李庄则有些顾虑,虽然国外的纳米科技人才会多些,但有些问题,他谨慎惯了。

    周奇森看出李庄的顾虑,对他说:“李代表可能有些顾虑,但我相信你见到阿克曼肯定会觉得合适的,还有,他父亲是澳洲人,跟我们的投资方来自同一个地方。”

    李庄让他叫阿克曼尽快过来面试,纳米实验室很重要,如果万一不合适,得尽快找替代人员,周奇森答应了。

    “那就这样,张凯你把公司的薪酬体系完善起来,统计一下各个部门需要招收的员工,我们过几天去省城大学。”

    他回头又问了鲁滨逊,“鲁代表有什么意见?”

    鲁滨逊心想,你都决定了,还问我干嘛,嘴上却说:“我代表投资方同意李代表的意见。”

    李庄拍手让大家散会,准备过几天的招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