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第九章 傻瓜谢幕了 第一百二十六回 天下三城

    文禄元年的新春刚过,大地生机勃勃,战国的百姓们都在辛勤的劳作着,随着小田原城的陷落,北条氏的灭亡,天下已经整整四年没有过了战争,大名家也刀枪入库,平日里忙活的最多的,就是怎样提高生活品质,讲排场,比阔气,一时间茶碗,茶?,比肩,画轴,屏风的价格高涨,而那些自命是风流人士的画家,茶人,和歌者忙的乐此不彼,四处奔波,往往都是刚到一地,就有人来请,和主君对话几句,就马上能开到一个好价格,终生衣食无忧。

    虽然整整一年前,就在天正末年的新春,天下大茶头千利休刚刚因为没有在聚乐第的宴会上安排秀吉喜欢的菊花作为花语而被勒令切腹,但这件事情也没影响到大家对于文化的追捧,一个千利休死了,更多的茶人站了起来,由于大明的唐器和西洋的蛮物供不应求,短短几年间,倭国竟然发明出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烧陶和绘彩技巧,把本来笨拙的本国生产技艺提升了一个档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不得志的浪人或者武士也纷纷转入京都,拜师学艺,或者有一手绘画的本事,或者有一手烹茶的能耐,以此也得到了晋升,获得了大名的青睐,比如孟家的新晋宠臣,天草时秀便是如此,他本来是九州人士,以前曾经跟随大友氏,后来大友氏落寞,又辗转跟随龙造寺军,和孟昭德也算有同乡之谊,但是秀吉平定九州后,北九州被分割,龙造寺只能苟延残喘,所以不得不剪裁属下,天草时秀无奈,恢复浪人身份。

    这个二十五岁失业的青年人不甘心就此沉沦,他毅然决然休掉了妻子,离开了九州岛,尾随联军抵达了京都,在京都他无所事事,曾经帮助公家看过大门,也帮助过往商贩引荐过一些京都官吏,算是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最后在1590年(天正十八年)他也加入文化大军,幸运的投入细川幽斋门下,研究了礼法,佛法还有和歌,师成之后,细川幽斋把他推荐给了孟昭德,孟昭德正愁属下无人有这般才华,于是高兴的接纳了天草时秀,回家之后立刻把他立为五位公子的礼法讲师,并赏赐年俸一千五百石。

    孟家本来有四位公子,嫡长子孟宪文,次子孟宪杰,三子孟宪平,四子孟宪勇,结果在去年岁末,一代投机者,升任大名方才三年的石川数正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重病卧床,水米不进,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身边还有两头猛虎,一个孟昭德一个德川家康在,为了保住本家血脉,石川数正将长子和次子立为家督和大老,将三子,尚在襁褓之中,年方两岁的石川五助卫门过继给了孟昭德,孟昭德虽和石川数正不熟悉,但是偏偏石川数正和田中旭一交好,通过这位大将的牵线搭桥,孟昭德考虑到石川氏的地理位置重要,便接纳了这位养子,不过约法三章,第一,此子长大后不具备继承孟氏的资格,第二,此子不得侍奉石川氏血亲,只能祭祀石川氏香火,第三,此子必须立刻送往孟家,改姓更名。这些要求,说白了就是防范石川数正的儿子将来在孟氏的基业内兴风作浪,可石川数正都答应了,他知道,反正五助卫门是自己的血脉,不论他叫什么,认不认自己,他都是自己的血脉,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要他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丝他石川数正的血脉在茁壮成长,他便知足了!办完这件事后,1591年(天正十九‘末’年)石川数正撒手人寰,折腾了丰臣氏和德川氏两大枭雄的投机者驾鹤西去,长子石川康长继任家督,石川康胜继任大老,而三弟五助卫门正式改名,便是孟昭德第五子孟宪和了。

    要说石川数正逼不得已,把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送走,实在也是有说不出的苦衷,原来关东之战结束后,丰臣秀吉考虑到此地广阔而背靠东北群雄,不便于管理,所以想在这里放一个有能力的大名,但是又不想他过于强大,危险到自己的统治,于是权衡之后,丰臣秀吉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把德川家康的骏河,远江,三河收走,把原北条氏的七国,武藏,伊豆,上野,下野,上总,下总,相模,封给了德川家康,逼迫德川家康移封,且不得在原小田原城的城址上建城,将他强行安置在江户城立都,有德川家康在,则能震慑佐竹氏,结城氏,里见氏等等,至于上野国本来是孟昭德的领土,丰臣秀吉是考虑到,孟昭德在上野,甲斐,信浓三国也立国日久,不得不防,于是收缴了孟昭德的上野,信浓,甲斐,把甲斐分给了浅野长政和田中吉政,北信浓分给了福岛正则和石川数正,南信浓岩村城附近分给了森忠政,饭田山一带分给了京极高次,原属德川家康的骏河国也被一分两半,西骏河给了池田辉政,东骏河给了中村一氏,孟昭德则被移封到美浓,尾张,三河,远江,伊势北部共五国,这样石川数正就被德川家康的二百五十余万石从东面包围,孟昭德的两百万石从西面包围,无奈之下,他只能授意长子亲近德川氏,而三子过继给孟氏,因为他知道,秀吉之后,必然是此二人争夺天下。

    关东大移封之后,丰臣秀吉又设立了天下人制度,首先,他拨款一百万金在京都附近建造了伏见城,称此地为“官邸”,正式移居此地办理政务,而自称太阁,并将摄政关白的职位让给了养子丰臣秀次,为了更好的解决各地的俗务,丰臣秀吉除了勒令各地不许煽动之外,还将天下按照五畿七道划分,设置了五个直属于自己的部下,各负责一片地区的事务,他们分别是负责北陆的一百万石大名,正三位大纳言前田利家,负责关东的两百五十六万石大名,从二位内大臣德川家康,负责近京的二百万石大名,正二位左大臣孟昭德,负责西国的一百三十万石大名,从三位权中纳言毛利辉元,和负责东北的四十万石大名,从四位左近卫中将蒲生氏乡,不过蒲生氏乡担当左近卫少将多年,所以人们还是习惯称呼他为“会津少将”而已。

    除此之外,为了巩固和更好的管理京畿,丰臣秀吉还设置了五奉行制度(据说是丰臣秀吉就任关白后的当年设立‘据小濑甫庵太阁记所载’),他们负责把中央的政策传达给四方,并监督五大老执行,各自虽然分别都有领土,却远不如五大老强盛,而且本人基本都在京都生活和工作,丰臣秀吉就是希望用这种弱小者监督强大者,强大者监督四方的体制,来巩固自己的政权。这五个人分别是首位奉行弹正少弼,甲府二十二万石浅野长政,次席奉行治部少辅,近江佐和山二十二万石石田三成,三席奉行权中纳言,备前五十七万石宇喜多秀家,四席奉行权中纳言,筑前三十三万石小早川隆景,末席奉行刑部少辅,越前敦贺十八万石大谷吉继。

    如此到了文禄元年,丰臣秀吉有感于昔日的家臣现在已经皆为大名,手下无人可用,于是他又颁布诏令,加封了孟昭德手下真田昌幸为安房守,赐伊势国安浓津城,希望分化孟家的团结,真田昌幸假意答应,从容上任,可还把儿子真田信幸,真田信繁等留在孟家效力,如此委婉的告诉秀吉,真田氏永远是孟家的家臣,一计不成之后,丰臣秀吉又加封上杉景胜的首席家老直江兼续为山城守,赐二条城居住,直江兼续亲自到伏见城答谢,对城池拒而不受,义正言辞的表明了将终生侍奉上杉景胜,如此做派,比真田昌幸的自己赴任,儿子留在孟家就光明磊落的多了,丰臣秀吉也很欣喜,他对众人说道,“家有如此忠臣,可见君主亦不昏聩,景胜必会一如既往的忠诚于我!”于是允许直江兼续返回越后,继续侍奉上杉景胜,并加封上杉景胜为参议,从三位,直江兼续此举,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名节,还为主君拿到了实惠,从此“直江山城守”的大名传遍天下。

    孟昭德自移封三河之后,一方面让山下政文召集昔日的旧部,合并新赤备和天龙军,一方面征召三河勇士,把德川家康被迫移封而不能带走的兵卒纷纷纳入麾下(这就看出日本全民皆兵的坏处,没有直属部队,不打仗的时候就是农民,所以一旦移封,一个人都带不走,孟昭德麾下则都是职业兵,基本上主家去哪,他们便去哪,虽然还是有一些人不愿意离开甲府,但最终孟昭德还是把主力一万五千成功移居三河),把中央兵团的北宁军扩建为一万人,其中一半是北宁镇勇士,一半是三河豪勇,并正式命名为近卫兵团。

    孟昭德忙着扩军的同时,德川家康则忙着安抚关东七国,且振兴荒废已久的经济,既然秀吉严命他定居江户,德川家康就只好开凿江户港,疏通相模湾,并增筑江户城,这两个人各忙各的,丰臣秀吉都看在眼里,他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地是两人暗自较劲,一个扩军一个筑城,他俩互相牵制,绝对不会有人和自己找事,担忧的是,关东财雄势大,一旦德川家康再筑小田原那样的坚城,他可不是北条氏政,必难征服,而孟昭德用兵天下闻名,无有能出其右者,若他拥雄兵十万,只怕天下再无敌手,所以丰臣秀吉一边看着俩人折腾,一边要想法消耗二人。

    到了1592年(文禄元年)3月,接着太阁秀吉的母亲大政所病重之际,秀吉在伏见城召见了送还母亲而来的德川家康,还有随行入京述职的其他四位大老,这其中,孟昭德瞧不起前田利家的卑鄙和懦弱,德川家康看不上毛利辉元的昏聩,蒲生氏乡看不惯德川家康的阴险,真是绝配中的绝配,所以最后,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一同前往,孟昭德和蒲生氏乡一同前往,毛利辉元则拉着叔叔小早川隆景一起前往,五大老本来该并排而坐,到了伏见城天守阁内,五人却分立两厢,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坐在左手边,孟昭德和蒲生氏乡坐在右手边,毛利辉元虽然不认识孟昭德,但是他也知道是孟昭德献计小早川隆景,才保住了毛利氏百年基业不被丰臣氏吞并,就自顾自的坐到了孟昭德身边,孟昭德和他颔首问好,都是乱世枭雄,利益勾结,自然一拍即合。

    高高的坐在虎毡上的丰臣秀吉看着手下的五位大老,心中暗暗窃喜,他要的便是这种双方制衡,互不相让的态度,五大老毕竟都是手握重兵的外人,自然要互相仇视的好,至于五奉行,因为都是在京都久住,需要协理天下政务,正相反,需要其乐融融,所以五奉行里,浅野长政是秀吉的姻兄,石田三成是秀吉的宠臣,大谷吉继是秀吉的爱将,宇喜多秀家是秀吉的养子,小早川隆景则是暂代,将来由秀吉的哥哥之子继承,亦算是秀吉的子嗣,五人是利益相连,血脉相容,便是不同景象。

    丰臣秀吉看了看德川家康,然后开口道,“大政所的病,多亏内府照应,听说是熬不过开春的,现在竟有缓和,内府有心了。”德川家康忙起身前行几步,走到正中后跪倒道,“这几年来,太主母的身体不太好,本来早该随侍进京,但太阁开恩,许家康先处理领地内事,而后行孝,家康感激不尽,自然要尽力侍奉,不敢让太主母有变。”丰臣秀吉点点头道,“嗯,是我准的,关东久经战乱,百业凋零,是要先处理的,家务事都是小事,且江户气候宜人,总比东海道旅途颠簸的好,这次大政所平安归来,还是左府的功劳啊,东海道只三年间就修通扩建,我听说泥土道都没了,全是石道了,马在上面飞驰,车里的人都感觉不到在前进呢,是么?”

    孟昭德闻言赶紧起身,快步走到德川家康边上,也跪下答道,“臣下早年侍奉太阁,管得就是丈量土地和修缮各地驰道的差事,现在离开京都返回封地,自然也不敢懈怠,其实还是沾了当年做过,轻车熟路的便宜,这才三年大竣工的,太主母此时回京,实在是洪福齐天,并非臣下之功。”丰臣秀吉嗯了一声道,“是啊,三成昨日报了,说随着进京的还有你左府的卷宗,里面都是数字,三成他们正在归库呢,我就不看了,你说说,丈量后有什么变化啊?”孟昭德忙答道,“三河,远江,美浓,尾张四国,共有虚浮土地三十七万石,皆是荒地在册,其实已经不产粮了,现臣下正派人开发改善,希望五年内能恢复元气,另有私人土地未报公者五十一万七千石,按照敕令,臣下将之纳入府库,四成交收,六成依旧与他们自种,如此算来左右还盈余十余万石。”

    丰臣秀吉点点头道,“那好端端的少了二十万石,那些豪族能干么?左府虽然是用兵行家,可天天有人叛乱,也不好啊。”孟昭德忙答道,“臣下收缴之前已经细细算过,这些豪族地主私下开荒种田,第一不敢请附近农户,因为私开荒田纳为己有乃是死罪,所以他们只能请一些别的藩国的流民,这样不安全且稳定性差,另外各地城主和代奉行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些私田,每年肆意勒索侵占,臣下一是用那些为官不善者的私田抵这些豪族的私田,且核算过每年这些豪族被地方官员盘剥的数目,只要好言相劝,四成缴纳并不过分,虽然比以往是交的多了一点,但是安全,可靠,且没人杀头,种地种的名正言顺,他们定会答应的。”

    丰臣秀吉闻言拍手称快道,“好啊!井井有条,分文不错,左府的做法你们都明白了,回去记得照做,这样所有藩国加起来,总能多出四五百万石了!”五大老忙齐齐跪拜称是。待五人起身后,丰臣秀吉又问道,“那五年后,左府领**能增产近五十万石,这些个财富左府是打算用作何途?”孟昭德忙大声回道,“只看太阁旨意,现在东海道四通八达,美浓尾张粮产颇盛,到无甚用钱的地方,只是...”丰臣秀吉问道,“只是什么?”孟昭德答道,“只是天下太平,东海道却还一片荒凉景象,三河尾张城池矮旧,远江滨松城则靠近甲府,臣下亦不好移居增筑,怕各位大名误会,这般才烦恼的。”丰臣秀吉笑笑道,“是看岐阜城碍眼,要我移封三法师么?”孟昭德赶紧伏倒在地,颤抖道,“绝对不敢,当初臣下也算信长公之臣,今日亦是太阁之臣,两代明主光辉,臣下岂有擅动其后人之念,愿终生侍奉,无有妄想。只求虚耗些钱粮,自筑一处安身之所。”

    丰臣秀吉点点头道,“便是了,当初内府移封,我倒是想到了,才让他筑城,现在竟忽视了左府啊!左府掌管东海道,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居城呢。是打算建在哪里啊?”孟昭德见丰臣秀吉松口,赶紧答道,“是想在近京和东海道之间建一中枢,可供太阁来往之军旅安歇,大致是西起清州城,过那古野城,鸣海城,南抵尾张内海,东到桶狭间,臣下设计,共有闲置军营五十五座,商人町二十三座,直属村镇一百二十一处,迁清州城,冈崎城,鸣海城,那古野城四城百姓和豪族商旅共四万五千户。”此言一出,五大老甚至丰臣秀吉无不动容,这是天下未曾有之巨城,一城容纳近十五万百姓,岂非一城即一国的雄壮了么!坐着未动的前田利家恶狠狠的看了孟昭德一眼,大声说道,“左府此举忤逆,求太阁惩处!”

    孟昭德忙跪拜不语,丰臣秀吉见了,呵呵笑道,“想法很大啊,却不知这是个什么城啊,竟然有十余万百姓,左府,说说你的想法。”没去理睬前田利家,这让利家好没趣,孟昭德则松了口气,正色答道,“臣下侍奉太阁多年,忠心天地可鉴,然心中总有一个思念,便是海那边的大明,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臣亦赘肉横生,平时百无聊赖,所以太阁曾问多收出的几十万石粮食当如何,臣下便有了这私心,打算仿北京城筑一小城,颐养天年,另外东海道连接东西两地,枢纽地位重要,如无一城,恐难保后世太平。”前田利家和孟昭德不对付,其实并非私人原因(还是儿女亲家呢),只是临来前听说丰臣秀吉打算让孟昭德做秀次的佐政,操天下大权,作为五大老,制衡乃是要素之一,所以前田利家才恶语相向,是希望秀吉不要对孟昭德恩宠过重,导致日后难以制衡。

    殊不知孟昭德做人谨慎小心,且是第一批跟随秀吉政权的大名,秀吉能有今天,不得不说孟昭德有很大功劳,比之大明的千年政治积淀,倭国民风还算知恩图报,才没有那种过分的猜忌,且秀吉个性孤傲,一个农民坐拥天下,最恨的就是别人对其指手画脚,这前田利家失态多言,丰臣秀吉就偏要打压他的气焰,原来秀吉考虑,孟昭德虽然善战,可毕竟地处东海道,有福岛正则等铁杆监视,又有关东雄主德川家康,他自难施展拳脚,反之前田利家却不同,他坐拥能登,加贺,越中三国,百余万石兵马不下五万,家中都是谱代,各个忠心耿耿,比之孟昭德手下多为草莽更可怕,且左右无有强敌,越后上杉氏势力衰弱,景胜更不如谦信公,若前田利家有反心,春秋之际可骑兵三日入京,沿路都是旧日信长麾下谱代,与前田利家身份相同,情感更厚,若一些不服自己这个农民出身的老谱代联手,自己才真正是岌岌可危,所以与其防孟昭德,丰臣秀吉更怕前田利家多一点!

    又一想前田利家会不会记恨自己强J了他的女儿,总之反复掂量,最后秀吉还是站到了孟昭德一边,他突然问道,“那若东国有乱,这新城有何作为?”孟昭德等的便是秀吉这个问题,他赶紧答道,“此城不同其他城池,乃采唐人城池之风,四面连有石墙,共九门,无二之丸,三之丸,本丸,只把老那古野城的城池扒掉护城河,天守阁,另建一内府,作为臣下居所,城中便通驰道,常设伙食房,饮马处,太阁之军若要东向,则可一路不停接受供给,且此城南连尾张内海,设有大小船舶港十五处,臣下不备水军,平日用作商旅靠岸,可收取些租费,战时交由太阁之水军使用,便能串联京畿和东海道,另外此城东抵桶狭间,乃天然之守,若内府有急,臣下可早早接应入城,西边从清州城起,臣下将扒掉整个城池,把清州城平原化作歇马之地,城之西侧设驿站,不留关隘,太阁之军队可在清州平原更换战马,且直抵新城城内,畅通无阻。”

    秀吉向来知道孟昭德善于做人,也没想到他有这般心胸,感慨道,“好啊,左府忠心感动日月啊,为了向我表示忠诚,竟然愿意住在一处残缺的城内,这让我何以忍心啊,这样吧,清州平原的想法我准了,西面城墙还是要修的,不过你既然要表表忠诚,西面城门就开着好了,不要打造大门了,铁也贵,左府也该省些。”孟昭德见秀吉同意,长长出了口气,伏倒道,“如此臣下多谢太阁天恩。”秀吉笑笑道,“好了,拖了多年才提,是秀吉对左府关心不够啊,你们下去吧,有事明日再议,我乏了。”

    五人见状,赶紧起身道安退下,出离天守阁后,小早川隆景就等在外面迎候毛利辉元,一见孟昭德三人快步走出,他便不答话,紧紧随在身旁,直到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各自道别后,才开口说道,“会上议了什么?”蒲生氏乡见状赶紧说道,“左府,中仕(权中纳言),我先回去了。”孟昭德和毛利辉元向其道别后,孟昭德才对小早川隆景说道,“太阁宣布散会,是他的习惯,估计马上要找你们五奉行议事,我要建城,打算纳四城十五万百姓在一起,太阁肯定对此事犹豫不决,一旦问道,还请先生美言几句。”小早川隆景忙道,“本家感念左府大恩,自当效力,可若是问起,我该如何说?”孟昭德想想道,“太阁是怕城池如小田原一般难攻,你可说此城非山城,无险可守,且城大驻军不足,我之近卫兵团只有一万,若左右见方五千步还可,现在城池越大便防御越弱,十步内只能搁置一人守卫,当不足忧。另外太阁若不放心,先生可试探说,天下我非太阁之敌,京畿还有安土城一道屏障,易守难攻,可北面琵琶湖却是一马平川,若有人北自南下,不得不防啊。”小早川隆景恍然大悟,笑笑点头,孟昭德于是和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作别,转身离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