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公交结情缘

正文 接第二十一章

    三天之后。岭南市几条主要街道上出现了许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标语;《岭南日报》、《岭南晚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发表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文章。市民看到这些标语和文章,非常满意政府把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来考虑。90%以上的市民出行靠公交,他们对公共汽车的硬件设施,服务态度,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支持力度都很关注;有的市民打电话到12345,反映他们乘坐的公交车运行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经常发生的堵车现象。市建委与市公安局经过多次协商,市交警支队正式出台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城区几条主要干道实施公交车专用道。为了保证公交车畅通无阻,规定驶入公交车专用道的其他车辆,均按违章处理;实施公交车优先通行信号标志;公交车进入市区主要街道,信号灯标志自动关闭红灯开启绿灯放行;市区最繁华的人民公园地段,节假日和星期天实行交通管制,上午8时到下午7时不允许其他车辆通行,只允许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运行。这几条实施意见对城市公共交通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善了城区的乘车环境。与此同时,在建设部的号召下,116个大中城市在9月16—22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参加了公共交通周活动,规定在9月16日这天,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辆一律不准启动,公务员上班和办事一律乘坐公共汽车或步行;9月17日上午九时,市委书记与市长带领一班人参加了骑自行车出行活动;市民见市委书记、市长出行选择自行车,纷纷加入了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地队伍,从而使整个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事后,分管公交的副市长亲自到公共汽车公司现场办公,了解公共汽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彰显了城市公共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给公共汽车公司的领导提出了奋斗的方向;林志山对整个活动表示满意,对公共汽车的发展又在琢磨新的打算。公共交通周活动结束的第四天,青松园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再次来到林志山的办公室;林志山以为他是来找麻烦的,想要回一部分补偿钱;没想到他是来道喜的。他开门见山地向林志山:“林经理,我专程来感谢你,今晚请你赏个光,陪我喝一次酒。公共汽车开通不到一个月,房子销售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天天都有结件而来的购房人,都说小区的各种设施不错,环境优美。现在我才知道,房子的质量、户型、环境再好,如果交通不便,销售起来相当困难。”

    林志山笑着:“何必那么客气?喝酒、吃饭就算了,有什么事尽管说。”

    “没有什么事,真心和你交个朋友;知道你在房地产开发方面是个内行,有远见、有开拓精神,想和你聊聊。”

    林志山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自己在房地产开发前期交了不少学费,最后才逐渐成为内行。从失败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岭南房地产行业中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大家,有着上亿资产的实力派。有着与其他房地产开发商不可具备的条件,拥有公共汽车的开通权,比其他房地产开发商更具有竞争力。他清楚地知道,房地产开发如果没有交通作后盾,再好的房子销售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小轿车不是每一个家庭都买得起。他同意了他的邀请,在交谈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位经理向他道出了真心话:“虽然我给了你10万元经济补偿,当时我狠下一条心给你的;现在看来,赢家还是我。这个小区我投入了1、5个亿资金,每个月的资金利息就是一百多万,房子销售得越慢,利息背得越多;房子销售得快,资金回笼也快,利息背得就少。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你也是个赢家,这条公共汽车线路你要长期地开下去。”

    林志山对他的说法不置可否。他是在利用自己掌握的独特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为公共汽车的后续发展进行铺垫。这时,他身上的手机响了,是家里打来的电话,一位自称是他的老同学来找他,叫他赶快回去。他向那位经理道了谢,开车回到了家里。

    一踏进家门,看见一位年龄比他大,一身农民装束的老人。对方见他进来,立即从坐位上站起来,有些不知所措地:“林经理,我是你小学同学,那时候你们叫我狗娃子。”

    看到他那局促不安的样子,林志山急忙招呼:“坐,快坐下。”就在他招呼他坐下的那一瞬间,他记起来了,读小学的时候确实有一个叫狗娃子的同学,是班上最小的一个,不但年龄小个子也小。没想到几十年不见了,竞变成一个小老头,额头上的皱纹多而深,头发白得没有一点油质,由于他的干瘦显得更加苍老。看到面前比他年龄小的小学同学如此苍老,他的心里猛然打了一个寒战,他都那么老了,自己呢?对方在他的催促下坐到了沙发上,他坐在了他的对面问道:“几十年不见,你还这么精神;走,我们出去吃点便饭,好好地谈谈。”

    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我吃了,不麻烦你了。”

    林志山突然记起来了。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上第一节课,他突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上课老师站在讲台上连喊了几声没有把他喊醒,只好走下讲台来到他面前,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的头搬起来;只见他满脸通红,一股酒气顿时弥漫了教室,惹得班上的同学大笑起来,可他仍然在醉梦中。老师虽然很气却没有办法喊醒他,只好回到讲台上讲课。事后听知情的同学讲,在他的书包里搜出了一个小瓶子,里面还有一点没有喝完的酒。据说他趁父亲不在,把父亲喝的酒偷偷地倒了一小瓶;他经常看到父亲喝酒品得津津有味的,就想尝试一下,吃完午饭他一早来到教室里,把偷出来的酒三下五除二地一口气喝完,嘴里觉得辣乎乎的,酒的味道好闻入口恼火,就不知不觉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父亲知道这件事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这件事在林志山的记忆中最深,酒,他肯定没有戒。林志山向他邀请道:“不管你吃没吃饭,我们出去喝点酒;酒,你不会又是喝了吧?”

    他诚惶诚恐地说:“那就麻烦你了。”

    他们来到一个大众消费的小川菜馆,要了一瓶丰谷老窑酒,面对面地坐着喝起来。林志山的酒量不大,只是为了陪少年时代的同学小口小口地品尝着;同学却有一定酒量,吃几口菜喝一口酒,不一会儿,一瓶酒就去掉了三分之二。在一边喝酒一边闲聊的过程中,他向林志山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每个村的公路都修通了,是水泥路面;公路已经从你们老家门口经过;公路通了大家觉得缺少什么,仔细一想就是缺少公共汽车。他们推举我来找你,因为我跟你是同学,这点面子想必你还是要给的;我们那里离城里比较远,有了公共汽车进城才方便;请你把公共汽车开到我们那里,你是老总,这点权力是有的。”

    林志山听了老同学的话没有立即表态。几年前,老家的镇长来找他,要求把公共汽车开到镇上,他没有同意。原因有两点:一是公路太窄,路面太差,对车辆的损伤太大,除了逢场天有人赶车外,平时赶车的人很少,不但赚不到钱还要亏本。二是他的老家在那里,害怕有人说闲话,说他为了照顾家乡才开通公共汽车。镇长再三说一切责任由他承担,他还是放弃了开通公共汽车的想法。今天,少年时代的同学要求他开通公共汽车,他的心有些动了。坐在他面前比他小的小同学已经成了小老头;一种怜悯、一种悲哀在心里由然而生;艰苦的劳动,贫困的山村使他过早地衰老;如果他生活在城里,不至于老得这么快吧。我为公共汽车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边远山区都开通了公共汽车,使那里的经济逐步发达起来,农民出行方便多了。我的老家在农村,难道就让它落后下去吗?再过两年我要退休了,应该为家乡做点好事才行,就算我自私一回吧。想到这里,他下决心似的对老同学:“回去告诉乡亲们,我一定尽快把公共汽车开过来。”

    同学听了他的话,端到嘴边的酒杯又放下了;不相信地看着他:“是真的吗?该不是糊弄我吧?”曾经有人告诉他,镇长找过林志山,要求把公共汽车开到他们那里,结果没有开通。这次派他来是想通过这层同学关系把林志山的思想做通,把公共汽车开到他们镇,没想到他竟爽快地同意了。

    林志山认真地点了点头:“放心,我一定把公共汽车开到你们那里。如果失言,你可以到处宣传我是一个不讲信誉的人。”

    “好了,好了,你是大人物,相信你说话算数;不过,总该给我一个比较准确的时间吧?”

    林志山想了一下:“一年之内。”

    他愣了一下,端起酒杯向林志山的酒杯碰去:“老同学,相信你说话算数,我代表乡亲们感谢你。”

    林志山端起了酒杯,两个酒杯碰在一起,发出“哐当”一声,两人同时一饮而尽。

    与少年时代同学见面之后,林志山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起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面貌时,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自己如果在农村,说不定比他还老得快;已经是五十七八岁的人了,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现在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件事就是把家乡的公共汽车开通;第二件事就是考虑接班人。老同学走后的第三天下午,他带上顾宏锐和营运科的两个人到家乡考察公路,查看了道路的修建情况,规划了站点,回来就和他们进行认真地研究,商量把公共汽车开到他的家乡,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家乡人出行难的问题。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