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人间天堂第一卷

正文 第二十八章

    然而,妻子病情的变化却并没有使校长懈怠工作,相反,比起以往来,他却是更忙了;离换届选举还只剩下四个月时间,他必须在关心妻子生命的同时关心自己的政治生涯。这段时间,白天他照常忙于校务和政务工作,晚上则忙于社交,频频出入于中上层人士的家庭,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性的活动,为自己斡旋。伴随着他将参加选举的消息传出,前来拜访他的人也日渐增多,大多数日子里,在天黑前后,几乎都有人来到他的住宅。在做接待工作时珍珍发现那多是一些有地位有来头的人。校长或是在客厅里与他们谈一些有关国家当前政体改革的问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或是将他们请进那间小会客室里,关起门来密谈些什么。从听到的一些只言片语和观察到的一些迹象看来,珍珍隐约觉得他们好象正在商量一件重大事情,校长在其中扮演的还是主要角色。一次,珍珍去会客室里掺茶,偶然听见他们在谈换届选举的事。

    一天晚上,两位客人进了校长的家。在上茶的时候,珍珍认出那位约莫四十岁出头的、戴着副眼镜的文质彬彬的女性是教育局的一位官员,而另一位穿着灰色西服的瘦高个子中年男人则是校长所在的那所学校的副校长;这段时间,这两人常来这儿,很像是校长的知己。今晚他们来则是为了一件重要事情。

    校长和他们在客厅里坐下。

    上了茶后,魏珍珍就退回到自己原先住的那间屋子里守候,以备校长的差遣。她听见他们寒暄了几句就谈起了正事。

    校长先说:“今晚请二位来是要向你们谈谈我最近关于本县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新想法。二位知道,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首先要普及教育。我提出的那套“中学教育改革方案”落实以后,池和县的高考生学率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却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普及中学教育。”

    这时,副校长插进来说:“可是,我的校长,我们在好多年前就普及了呀。”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可是,只要你到池和县的乡下去走走就会发现,今天,在广大的农村,还有那么一部分中学学龄儿童不是在田间劳动就是在协助家庭从事副业生产,这种情况在部分边远山区尤为严重;然而,这还不算,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辍学现象还在向城镇学生中蔓延。”

    那位女官员说:“是呀,根据教育局所掌握的情况,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副校长说:“我不理解,那些辍学儿童的家长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这不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吗!要知道,将来的社会没有知识可是寸步难行的呀!”

    校长说:“道理很简单——如今,经济重于一切嘛。一些目光短浅的家长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或因经济贫困所迫而不得不让孩子辍学,这就需要社会去引导和帮助他们。”

    “校长的意思是……”那位女官员说。

    “别急,仔细听着,我自然会说来。”校长向她摆了摆手,继续往下说,“二位知道,中国的落后尤其体现在农村,而农村的落后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教育方面;大部分农民由于连中学教育都没受过,只能在愚昧思想的指导下从事生产劳动、过生活和教育子女;他们目光短浅,要求极低,以吃饱肚子、穿暖衣服为满足;这种所谓‘知足常乐’的思想危害不浅,不仅使他们自己原地踏步,裹脚不前,而且还影响到了他们的后代……”

    校长一气发表了很多高见,听得二位客人不断点头,连连称是。

    话毕,校长忽然提高了嗓音说:“因此,我们不仅有责任而且也有义务让池和县所有的中学学龄儿童都受到教育。”

    至此,两位客人终于听出了校长话中的一些弦外之音。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校长的意思是……”

    “倡议政府开展一项社会工程,让所有辍学的中学学龄儿童重返校园。”

    “啊!”一听这话,副校长就鼓起掌来,他赞不绝口地说,“我英明的校长,这可是一个英明的构想,一项了不起的社会工程呀!”

    “是吗?”校长颇为得意地说,“我们就叫它做‘桃李工程’吧。”

    副校长赶快接口说:“‘桃李工程’!嗬,这名字好!既贴近现实,又富有象征意义!”

    那位女官员却冷静地说:“可是,很快就要换届选举了,这合适吗?”

    副校长抢着答:“当然合适。怎么不合适?我们就是要在换届选举期间干这种具有社会影响性的事情,这可以大大地提高校长先生的声望和知名度嘛。”

    “别这样说!”校长向副校长摆了摆手,制止道,“我要提醒你注意:可千万不要将选举的事和这件事情拉扯在一起;这纯属一件独立的事,它旨在为发展池和县的教育事业服务,与我个人的得失无关。”

    副校长知错地点了点头。

    那位女官员担心地说:“可是,李局长那儿通得过吗?他不仅是教育局局长,而且也是下任副县长的候选人。”

    “所以,我才请二位到这儿来;我们务必要商量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校长说。

    说完,他就用手指向那间小会客室说:“我们不妨到那里面去谈谈。”

    三人于是起身,进了那间屋子。

    后来他们还谈了些什么珍珍就不知道了,因为门关得紧紧的,茶也不让她进去掺。她只知道两位客人离开时都紧皱眉头,表情十分严肃。副校长叫那位女官员去教育局探听一下情况;那位女官员说可能会遭到来自教育局上层的阻力。

    珍珍发现在以后的数天中,校长都在忙着那件事情,他好象将妻子的生命安危抛在了一边,全副身心地要去拯救辍学儿童似的。开初,他成天都在书房或寝室里写些什么,一步也不跨进他妻子的房门;后来,他又天天在外面跑,不仅中午不回家,有时甚至连晚上也不回来。弄得他妻子在病床上呼天抢地地喊:“学渊,学渊,你在哪儿呀?你来一下,我需要你!”

    这凄厉的叫声有时听得来连珍珍都觉得心疼和心寒,她不明白一向就很重感情的校长如今是怎么了,竟连爱妻的病痛和安危也置之不顾。难道他真的是在为挽救辍学儿童而牺牲吗?如果真是那样,她倒是觉得他挺值得人钦佩的,可她又觉得好象不是。鉴于这种情况,出于一种道义、同情和怜悯,她不得不常常哄着病人说:“校长仍然很爱你,可是,他最近确实太忙,等过了这阵,他还是会象以前那样回到你身边来陪伴你的。”

    嘴上虽是这样说,但她也不知道究竟要等到哪天校长才会忙完他的那些事。

    一天,珍珍将病人的近况告诉了校长,可他却说:“我知道她很需要我,可是,社会更需要我。为了池和县的辍学儿童,我必须舍弃小我!”

    校长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一点儿也不含糊,在说了这话以后,他便比以往更加忙碌地去跑他的事情去了,不仅一点也不关心他妻子的情况,而且就连珍珍向他提起他也表现得十分厌烦,爱听不听,爱理不理。为此,珍珍这样想:看起来他这人还真有点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假如他今后当了官,说不定还是个好官,清官。

    然而,有关“桃李工程”的事进展得却好象并不怎么顺利,从校长近来那总是沉默寡言的表情和时常紧锁着的眉头珍珍已经多少有些感觉了出来。他经常处于沉思状态,一句话也不说,有时在餐桌上也是这样,吃着吃着饭就扔下筷子、半闭着眼睛想问题去了。他的情绪也变得波动,时而貌似平静,时而又显得躁动不安:你先看见他闭着眼睛、象块石头样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还满以为他是睡着了,可是,忽然间他却蹦跳了起来,像只困兽似的在满屋子里团团转。有时候,他会整天整天都呆在家里喝茶,想事情;有时候,他又会在家里一刻也呆不住,从天亮到天黑都在外面忙事情,连饭也不回来吃。有几天半夜,魏珍珍甚至还发现他睡着睡着就从床上爬起来出门往城里去了。校长的两位心腹也往他这儿跑得更勤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他们都来找校长,而且还神色沉重,表情不舒;有些个晚上,魏珍珍都已经睡了还起来为他们开门。从这些迹象中珍珍感觉到校长好象遇到了什么麻烦。一次,在餐桌上,珍珍见校长正吃着饭忽然又扔下筷子闭目沉思了起来,就试探着问:

    “先生,您遇到什么难处了吗?我见您最近老是愁眉苦脸,忧心忡忡,茶饭不香……如果我能帮得上您什么忙的话……”

    可没想到校长在鼻子里轻蔑地哼了两声,随后便睁开眼睛说:“女佣,我告诫你要安守本分,不要过问和操心与你工作无关的事,如果我有什么要得着你帮忙的话,那你就该来当我这一角,我就该去扫地擦灰、煮饭洗衣去了。”

    魏珍珍顿时就被羞辱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她暗暗骂道:“这秃头真不知好歹,老娘可是在起好心呀!”从此就再不敢多嘴了。

    有时候,事物会在困难中取得进展。就在魏珍珍在校长那儿讨了个没趣以后的第三天晚上,校长与他的两位心腹和另外一位新客人——魏珍珍后来才了解道他是广播电视局的局长——在会客室里密谈了一晚上后,“桃李工程”就显现出了生机。次日晚上,在本县电视台播出的本县新闻节目中出现了校长的影子,他一手拿着讲稿,一手扶着话筒慷慨陈词,向全县人民宣讲了“桃李工程”的倡议和设想,强调了开展这项工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辍学儿童,辍学儿童的家长应当主动将自己的孩子送返校园,等等。这天晚上,校长和他的两位心腹以及其他几位新来的客人都坐在客厅里兴致勃勃地看新闻。校长一改前段时间的那种沉闷、烦躁和低落的情绪而变得兴高采烈,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他不停地说话,向客人们表示自己是多么的关心儿童、爱护儿童和重视儿童,还滔滔不绝地阐述了“桃李工程”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客人们则连连点头,不断称是。

    就从那天晚上起,“桃李工程”就在池和县家喻户晓,校长的名字也因此变得比以前更加广为人所知。现在,不仅是在电视、广播和其它传媒中时常出现“彭学渊”这个名字,甚至就连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太婆、老太爷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都在说着他。有几次,珍珍进城去买东西还亲耳听见有几个老人在街头说彭学渊那人是个大好人,他不仅关心教育,而且还关心儿童,下次选县长我一定要选他。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