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鄱湖红船

第1卷 示 众

    10、示  众

    一觉醒来,潘遇求竟然一反常态,赖在床上久久地不肯起来。

    院子里樟树上的喜鹊窝里,已是吱吱喳喳的叫声一片。潘遇求躺在床上,透过破旧的雕花窗棂,看到一只花尾巴喜鹊正站在高高的枝头上,朝着自己的房顶唧唧地叫个不停,长长的尾巴一翘一翘的。

    潘遇求用手在被窝里掐了几下,他在给自己算卦。掐着掐着,他不禁苦笑了一下。他似乎是对喜鹊说:“叫什么叫,你再叫也叫不出喜事来。”

    此时,他又想起昨天夜里的事来。自从出道之后,潘遇求认为,昨天晚上算是他第一次败走麦城。白白地费了那么多的喉舌,却没有说动三先生的心。想不到自己这个老江湖,竟败在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手下,实在是有点划不来。

    但是仔细一想,潘遇求又觉得这应该是在意料之中。如果是听了自己的一番挑唆就动了凡心的男子,毕竟不是真丈夫,反倒让自己看轻了。尽管自己的女儿是有几分姿色,但那个三先生却有柳下惠之志,居然能坐怀不乱,这实在是难得。看来自己还是没有看走眼,只有这样的男子,将来才能成大气候。

    想到这里,潘遇求在自劝自解之后,不但去了心中的块垒,而且还多了一份对三先生的敬重。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朝一日,我定要你入我彀中。

    正当潘遇求在床上辗转反侧,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潘半仙,潘半仙,快开门,快开门啊!”

    “谁呀?”

    潘遇求一听这声音不寻常,不觉吃了一惊。

    “我,码头上徽帮的老三啊!”

    “啊,来了来了,”潘遇求听说是徽帮的老三,就急忙披件衣服,趿上双拖鞋开门去了。

    他把门刚一打开,老三就“扑通”一声,双脚跪在他的面前,一边磕头一边说:“救命啊,潘先生,我的大哥胡子挑和他爹孟老板都被吴城衙门抓起来了,那些当兵的正在烧我们的房子哩,潘先生,快救命呀!”

    一见老三这个样子,潘遇求当然知道事情很严重,他连忙说:“啊,那是为何?老三,你起来,起来慢慢说。”

    潘遇求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老三扶到凳子上。慢慢地,他终于听出了一些眉目。

    原来,胡子挑清早和几位兄弟送货回来后,歇了一会儿,正要去码头卸货,码头上那位管事的又突然带着两个亲兵找上门来了。那两个亲兵一进门二话没说,就取下肩上的枪来,用枪托朝在场的几位兄弟一阵乱打,并且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孟老板一见,不知又是怎么得罪了这两位凶神,正要上前来问个明白,却被他们用枪托撞了个仰八叉,门牙也撞落了两颗,满嘴是血。

    这时,那位管事的才说:“孟老板,你把督军大人的十二口皮箱送到哪里去了?”

    站在一旁的胡子挑一听,倒真的给问懵了。

    他立刻上前说:“货是我送的,搬到万乘的船上去了。这两位老总在码头亲眼看到的。”

    “看到个屁!妈拉个巴子,我们哪里知道是不是万乘的船!”

    一个亲兵说着,又是一枪托过来,向胡子挑砸去。胡子挑一转身,回手抓住了枪杆,说:“我问了那个船老大,他说是万乘的船。”

    “还要犟嘴!”那位管事又说,“刚才万乘船帮打发人来问,说昨天定好了的船,怎么还不见送货去。督军大人一听,立即把我找了去,他还以为是万乘船帮想赖账。你们等着,衙门已经出动了人,把万乘船帮所有的船都集中起来检查。如果他们所有的船里都没有搜查到这十二口皮箱,那你们就等着脑袋搬家吧。”

    那位管事的话刚说完,门外又是一阵喧哗,闯来一二十个兵丁,大都是吴城衙门的。其中一个头目对管事的说:“万乘船帮所有的船都查过了,没见到那批货。督军大人叫我们把这里的老板和送货的都带去,叫他们到船上去认人,看是谁收了这批货。如果找不出这批货,督军大人说,他就要亲手把吴城衙门给烧了。”

    孟老大一听,知道事有蹊跷。胡子挑是走不脱身,就悄悄地对老三说,快去找潘先生,请他卜一卦,看看这批货有没有着落。

    在一片混乱之中,老三从后门溜了出来。他跑进码头后边的小巷时回头一看,只见那些兵丁正在又砸又抢,并在点火烧他们的木板屋,整个徽帮地盘被闹得鸡犬不宁。

    潘遇求听老三这么一说,他就预感到徽帮已经完蛋了。他问老三说:“是你和胡子挑一起去送货的么?”

    老三点了点头。

    “送的是什么货?”

    “十二口皮箱。”

    “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不知道,只晓得非常重,肯定不是黄金也是白银,不然,那位督军不那么急。”

    “你们问清了?是万乘的船?”

    老三又点了点头。

    “收货的人看清楚了么?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得很清楚,是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样子长得极凶。当时骂骂咧咧的,说是我们吵醒了他。”

    潘遇求听了这里,长长的“唔”了一声,又问:“你见过这个人么?在吴城或其他什么地方?”

    老三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说:“在吴城没见过这个人,没见过。”

    潘遇求不作声。他微微地闭上眼睛,用手指掐了几下,才对三老说:“老三,回去吧,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你们,这是天意。看来你们徽帮终有此一劫,你还是回去吧。”

    老三一听,眼泪都出来了,又苦苦地哀求说:“潘先生,看在你和孟老板的情份上,就不能想点办法么?求求你了,潘先生。”

    “老三,我刚才说了,这是天意。再说我这个半神仙是怎么来的,你们兄弟难道还不清楚么。还是快到衙门去看看吧,也许那位督军大人会发善心,放你们一马也不一定。”

    老三离开了筷子巷,一路抹着眼泪。

    望着老三远去的背影,潘遇求还站在门口。他又望了望院子里的那棵百年古樟,发现那只喜鹊还站在枝头,无声地望着自己。

    潘遇求轻轻地关上门,他今天不再去十字街头摆卦摊了。此时,他脑子里又浮现出昨天十字街头的那场游戏来。满脸的横肉,一副凶相,还有一张白白胖胖的脸……他还想到了两个读音差不多的字——“万乘”和“万盛”。

    他不由得像平日吟诵唐诗宋词一样,把“万乘”和“万盛”两个字在嘴里轻轻地念了几遍,念着念着,他仿佛看到了十二口大皮箱打开了,露出了黄灿灿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雪花纹银……

    潘遇求闭上眼睛,不由得一声长叹:

    “孟老板啊,兄弟,我实在是对不住你,你在九泉之下也不要怪我,这实在是天意……天意啊……”

    无论吴城衙门如何卖力,调动了所有的捕快、侦探和兵丁,封锁了吴城码头和所有的水上通道,挨家挨户地搜,一条船一条船地翻,几乎拆了船板,就是差一点儿没有把吴城港的水给弄干,把水底下的泥巴翻出来寻,还是没有半点结果。分头向赣江、昌江、修河和鄱阳湖出口的各个方向派出去的兵船,到中午也都空手而归,同样没有找到一条可疑的船。

    这一下可把那位督军大人气得暴跳如雷!这可是他为官几十年搜刮的民脂民膏,少说也可以买半座吴城,如今却不翼而飞了,怎么叫他不发火,不伤心呢?用他的话来说,就把那几个他妈的穷挑夫杀一万次,也不解他心中之恨。他口口声声地说,如果吴城衙门破不了这个案,他就要把衙门里那些大大小小的饭桶杀得一干二净,就要带兵烧他妈的半个吴城。

    说归说,骂归骂,但他的十二箱金银财宝却再也回不来了,只是把整个吴城街闹得鸡犬不宁罢了。

    折腾了七八天之后,最后的节目出场了,那就是杀人!根据吴城衙门的法律和挑行的帮规,判了孟老板一个奇耻大辱的罪名“匿赃”,然后将他的人头砍了下来,挂在那根高高的旗杆上示众去了。还勒令吴城徽帮所有的挑夫和诸亲六眷,一夜之间全都滚出吴城,半个也不准留。

    对于这个结果,那位督军大人当然不服,他要将徽帮所有的挑夫都斩尽杀绝,至少要将胡子挑和他的几位弟兄杀掉。正当吴城衙门在犹豫未决之时,吴城的挑夫们愤怒了。挑行中成千上万的挑夫们走下了跳板,离开了码头,手拿竹杠扁担,将吴城衙门团团围住。各个帮派的头目都一个个头顶香炉,跪在吴城衙门前“顶香请愿”,要求衙门放人。如果吴城衙门真的要将胡子挑和他的弟兄全部杀掉,他们就要用这香炉中的香火焚烧吴城衙门,并要那个督军大人偿命。

    为什么?衙门也不能破坏挑行的规矩啊!

    一时间,整个吴城码头瘫痪了。偌大的港口像死了一样,没有船进港也没有船出港,货物都堆积在码头上和仓库里。码头上空荡荡的见不到一个人影。吴城衙门害怕了,他们宁可得罪这位督军大人,也不敢得罪吴城挑行。不然的话,这种局面再僵持下去,不仅是没有船只进出港口,恐怕连吴城街上的店铺也要关门了。

    吴城的挑夫们为什么会愤怒、会聚众请愿呢?很简单——捉贼捉赃——吴城衙门并没有从孟老板家中和徽帮地盘上搜到这十二口皮箱。自古无赃不定罪啊!

    督军大人也害怕了,他只有自认倒霉,忿忿不平地回省城了。

    胡子挑和他的兄弟们终于放出来了,就回家收拾铺盖准备走路。只是他的父亲孟老板的头颅却挂上码头的旗杆。

    在孟老板被冤杀的当天夜里,潘遇求走出了筷子巷,他又抱着一大包香纸爆竹,在旗杆下烧了。他点了三炷香,跪在地下,朝孟老板的头颅磕了九个响头,然后把香插在旗杆下的沙堆上。他看到码头上和沙堆上,到处都是爆竹屑,到处都有纸钱灰在风中纷纷扬扬。潘遇求知道,这都是挑行的挑夫们干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孟老板是含冤而死的。

    潘遇求也知道孟老板是冤枉的,而且还知道这十二口皮箱是谁拿去了。他本来完全可以救一救这个孟老板,但却没有去救他,他想要救的是自己的女儿。他要得到那位将来能富甲一方的三先生。他在叩头时,还是喃喃地念着那几句话——“孟老板,兄弟,我实在是对不住你!你在九泉之下也不要怪我啊……”

    回到筷子巷之后,潘遇求躺在床上,却有一个问题又让这位“半神仙”百思不解——带走了十二口皮箱的三先生,那天是如何躲过了那场大搜查,大追捕,躲过了那场天罗地网呢?

    我潘遇求真算是遇上高人了!

    自信能“算断命根”的潘半仙这时也自叹弗如。他想,这件事要是搁到自己头上,恐怕早就让吴城衙门人赃俱获了。他真不知道三先生是怎么躲过那一劫的,难道真的是他命大福大有鬼神相助?他更不知道如今三先生又在哪里。

    但是,潘半仙毕竟是潘半仙,他对自己说,不要急,不管三先生他如今藏身何处,但还是会来吴城的。他一定会来的,不过不是今年,而是明年或者是更远的日子 。总之,三先生是一定会再来吴城的。

    潘遇求把这种想法告诉了他的女儿,而他自己对这种想法却深信不疑,真不知道他的根据是什么。他说:“小翠,你信不信?”

    那位翠花姑娘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睁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看着自己的爹,一脸非常复杂的表情。

    歇了几天生意的潘遇求,又提着那方白竹布招牌上街摆卦摊去了。

    吴城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往日的热闹和往日的繁华。在江南四月的风雨中,旗杆上孟老板的那颗人头,在开始腐烂。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