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红楼之晴雯种田记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等到王子安再次上吏部的时候,就得到了通知,他被选为通州县令。这次吏部的一众官员都打探他,弄得王子安有些莫名其妙。

    其实这些吏部的官员都想看看是谁这么倒霉,要去通州那个地方,现在谁去那里当县令,都是别人关注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关注,毕竟皇上最近就是为了这个通州县令而发火了,这下一任的人员自然受到关注,搞个不好,就得回家种田去。

    通州,水运码头,鱼龙混杂啊,以前的通州县令一直说好好好,结果被王爷给弄了个现行,现在这个王子安会不会也是一样的命运?

    虽然王爷把那伙人抓住了,但是谁知道还有没有?万一还有呢?那这个王子安可不就倒霉了?也不知道姜大人是不是和这个王子安有没有仇,竟然把这个人派到那里去。

    不过这些都是王子安不曾知道的,他只是在离开京城回去的前一天,遇到了前来找自己的姜大人。

    王子安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就冷静下来,给姜大人上了茶。姜瑜也没有啰嗦,直接就和王子安说道:“把你派到通州去,是我的主意。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王子安道:“下官听从吏部的安排。”

    “你就没有听说最近通州的事情?”姜瑜问道。

    王子安回答:“听说过,不过总得有一个人去不是?下官到时候只凭自己的本事做事就是了,如果下官确实没有本事,那就是撤了下官的职也是应该的,总不能因为那地方不好管理,就挑三拣四的,要是都这样的话,那岂不是大家都朝好治理的地方去了,全国那么多不好治理的地方不就没有人管了?”

    姜瑜听了王子安的话,笑着说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你凭自己的本事办就好了。到了通州,也不要慌,皇上已经决定派水师过去了,但是这也只是防的了一部分,你去了通州后,找到这些人抢劫勒索的原因,然后从根本入手,到时候就不会再有这个困扰了,那时候通州就是个风水宝地了。我猜这件事不是平头百姓干得事,按说通州那边地方百姓都很富足,没有贫穷到在运河里当强盗的事情。

    若说别的地方有山贼什么的,我还信,但是通州一来是离京城近,二来他们抢的都是不起眼的百姓的,要真的是强盗,不可能把富足的官员的船只放过。你到了任上好好的查一番。记住,要是有了碰不得的人,立刻给我写信,我自会向皇上请旨。”

    “谢谢大人的提点,下官一定尽全力把通州给治理好。”

    由于通州县令是被撤职的,所以王子安要尽快赶到年前去上任,所以急急忙忙的赶回了东山镇,和晴雯交代了一下,晴雯就开始收拾行李了。因为通州离这里挺近的,所以晴雯没有了去翼城那里的着急。先和王子安商量了几个小厮的婚事,因为这次一定要留一房人看这田产,顺便要照顾李氏,李氏是不跟着去的。

    王子安听晴雯这样一说,也觉得有道理。刘大哥要看着李村的院子,这东山镇的再没有个下人看着,就不像话了,让他平时住在这里,农忙的时候就下地里去看看,王子安说道:“豆子对地里的活计挺熟悉的,就让他留下来吧。”

    “那豆子想娶谁呢?”晴雯问道。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要不我问问去?”王子安也笑了。

    晴雯说道:“赶紧问,问好了送聘礼过来,我的丫头们可都金贵着呢。”

    王子安笑着说:“他的聘礼还不是我给的,你这不是自家人拿自家人吗?”

    “那可不一样,到时候给的可是我的丫头的。”

    结果王子安问的豆子,豆子扭扭捏捏了老半天,才说看上了宝儿身边的绿菊。好吧,绿菊就绿菊吧,她年纪也不小了,照顾了宝儿一场,有个好归宿也算是自己对她的交代,晴雯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三个丫头,看她们有没有不高兴的,结果这三个丫头都反应正常,难道这三个丫头都没有看上豆子?

    算了,这年轻人的事他们自己心里乐意就成了。晴雯让夏兰去问了问绿菊的意思,结果夏兰笑嘻嘻的回来了,说道:“绿菊羞的满脸通红,肯定是极乐意的了。”

    既然双方都乐意,那么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时间赶得急,下人们的婚事自己也不好搀和,就赏了东西,让他们平时玩得好的一起去办婚礼了。在后罩房给这小夫妻两个留了两间房子,算是婚房,晴雯等他们结完婚后,过来磕头谢恩的时候,就告诉了他们,让他们留在这里看着房子和田产,估计王子安和豆子也说了,所以两下的都明白。

    晴雯还特意和绿菊说,让她好好照顾李氏,又赏了一些东西。这两个人都是衷心的,即使有什么不是,反正卖身契在自己手里,他们也不会叛主,人哪,都要朝好处想。

    李氏和晴雯说了,让良辰照顾自己几年,然后给她找一户好人家嫁出去,就喝杏花一样,杏花自己见过,长胖了,脸上都是幸福的笑。估计良辰也看见了。晴雯就偷偷的把良辰的卖身契给了李氏,真到了那个时候,一切有李氏做主。相信有豆子夫妻在,良辰就是有一点小心思也是起不了大浪的。

    李大川那边已经和他打招呼了,开始的时候让他帮忙带着豆子处理田庄的事情,慢慢上手了,就直接交给豆子,李大川很爽快的答应了。

    又处理了一些事情,晴雯和王子安带上丫鬟仆人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往通州方向出发了。

    连巧姐儿的婚礼都赶不上,只能让李氏到时候代替自己去一趟,添妆的东西早已经给了平儿,到时候送上礼金就可以了。

    又经过一天的车马劳顿,终于到了通州县衙。

    晴雯发现各地县衙的后院都差不多,所以没有等晴雯吩咐,自己的丫鬟就忙开了。

    因为县令早已经撤职,所以和自己交接的倒是临时接手的县尉的夫人,这位县尉夫人看起来和温柔,年纪也不大,难道县尉大人也是年轻一代?先不管了,晴雯和县尉夫人攀谈了起来,至于对东西,就是丫鬟们的事了,那位县尉夫人说是自己夫家姓黄,就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另一条街上。

    然后就没有什么话了。果然是各人不一样,要是程夫人在这里,肯定能叽叽喳喳的说上一通。

    晴雯和她交接完毕,她似乎松了一口气,就委婉的说了几句话,告辞而去。

    夏兰看见这样,不由的和晴雯说道:“这个黄夫人怎么生怕咱们和她攀上交情一样呢。好像我们能吃人一样。”

    晴雯说道:“我们对他们来说,是陌生人,人家这样也无可厚非,以后看看再说吧,反正日久见人心。就是不知道县丞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了。”

    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红梅忙说道:“奴婢刚刚和县尉夫人的丫鬟聊了一会儿,倒是套出了不少话。”

    晴雯很感兴趣,红梅越来越能干了啊,这个时候正是要打听这些事的时候,别小瞧了内院的事,往往内院的情形可以影响到外面大老爷们的事情。

    红梅说道:“奴婢听那丫鬟说,他们家夫人是县尉大人的填房,目前只有一位姑娘。”难怪这样年轻了。晴雯继续听红梅说道:“奴婢看那些丫鬟们好像对那县尉夫人颇为不屑的样子,就问了问县尉夫人是哪一家的大家小姐,结果那丫鬟和奴婢说,那县尉夫人只是县尉大人的一个妾室扶正过来的。

    原来是他们县尉夫人身边的一个丫头,等县尉夫人过世了,县尉大人也不想再另取了,所以才把这个丫头扶正的,一来是因为这丫头是原配夫人的贴身丫头,二来是因为原配夫人还留着一个嫡子,让这丫头做了正室也方便照顾这位嫡子。因为这位夫人地位不高,所以即使生了儿子也威胁不到那位嫡子的地位。

    不过好像县尉大人的岳家很不高兴,觉得让自己家的丫鬟当自己外孙的继母很是丢人,所以除了这位大人的嫡子生辰的时候会派人过来,要么就是把那孩子接过去住,和县尉大人是照面也不打一个。”

    这也是啊,是挺难堪的,不过这位县尉大人不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着想吗?想这扶正的夫人估计还有亲人在自己原来老婆的家里当下人,县尉大人真是不怕丢脸,也算是一片苦心了。

    不过既然那么在乎自己的嫡子,怎么就没有把孩子的娘好好看住了呢?

    那位扶正了的夫人既然这样年轻,那就是以前应该是不知道原来的夫人身边的第几波丫头了。最后竟然成了县尉的小老婆,男人那,真是无话可说。

    “那有没有打听到县丞夫人的情况?”晴雯问道。

    “县丞大人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的夫人早就过世了,现在家里是他儿媳妇在管家,平时出席什么宴会,也是他儿媳妇出席。”

    原来是这样啊,晴雯觉得还是自己经历的少了,总以为这县丞,县尉都应该和王子安差不多大,就是不是,也大不了几岁,没想到还有老人,都怪自己啊,思想里是一套死的。人家县丞也可以是老人家嘛。

    其实王子安到了通知当县令,虽然比那翼城富足了,但是这通州就是京城里的一个郊区,郊区嘛,田地当然比京城要便宜,而且郊区的地多,京里的达官贵人们,哪里会不置点产业在这里?这样一来,自家夫君的一个小小的县令,反而说话就没有在翼城那么有权威了,要是碰到那达官贵人心血来潮了,来自己的庄子上溜达,虽然说是在乡下,但是也是在这个地界儿啊,要是闹出点什么事,或者是他本人出点什么事,那王子安可就有的忙了。

    还有,就是这通州码头,到时候来京里的官员从这里经过,要是也心血来潮,让王子安办个什么事来呢。听说这一到冬季的时候,来京述职的人就多了去了,通州离京城还有一天的路程呢,这住店是个问题,到时候住不到店,人家想要到你的家里借宿,你怎么办?你总不能把人家拒之门外吧,要是和王子安官差不多大小那还可以,不用恭恭敬敬,可是王子安只是个七品芝麻官,比他官大的多如牛毛,到时候你还不得好酒好肉的伺候?再则,人家不住你家,就是想用你的地方优势,让你给客栈施压,就是要一个地方,你说你怎么办?

    难啊难!也不知道京兆尹是怎么当的,那里比这里更难缠,遍地都是王公贵族,随便一个人都能捏死你。不过人家京兆尹毕竟品级高,别人也不好得罪不是?哪里想王子安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希望那些王公贵族们少抽些风,好好的呆在京城里别出来晃悠就阿弥陀佛了!

    晚上和王子安互相对情况,王子安不想让晴雯担心,就没有把姜大人和自己说的事告诉晴雯。只是说道:“文师爷过不了几天就要到了,到时候把房子收拾好。这日子就是自己心情如何,就过的怎么样。咱们现在离家里也近了,你要是想回去看看,也不过一天的事,说起来也是好事。”

    “真的没有为难的事?你不要瞒我,我知道这上任县令可是被撤职的。”晴雯说道。

    “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大不了咱们回家种田去。”

    要是真这样就好了,晴雯就怕到时候连回家种田的机会都不会有了,算了,想的难受也是过,想的开心也是过,要是自己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那日子真没法过了,还是那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过了几天,文师爷一家子终于过来,安顿好了他们,晴雯想到了要给自己的三个丫头找归宿了,原来看好的豆子竟然看上了绿菊,王子安已经和雨墨等人都说了,不过当时自己一家子要赶到通州来,所以就暂时没有提,现在已经安顿下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担搁了。

    因为晴雯听文夫人说了,他家的儿子,小金保竟然已经定亲了,说的就是文夫人的娘家侄女,这在古代,表哥表妹的成亲是正常现象。

    小金保也有十四岁了,是应该定亲了,文师爷想着能让这孩子考上个秀才之类的,可是这孩子真不是个读书的料,在翼城的三年,文师爷也下狠心了,可是就是不成。没办法,文师爷回老家了,自己的岳父又担心以后文师爷和自己家淡薄了,就想着要把自己的孙女许配给自己的外孙子,这对文夫人来说,当然乐意,娘家侄女成了自己的儿媳妇,以后婆媳相处也容易,不然娶了一个不好相处的儿媳妇,文夫人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她可是只有这一个儿子。

    文夫人说道自己的侄女儿兼儿媳妇就高兴,还对晴雯说道:“你也要尽早打听打听了,宝儿今年都六岁了,过个几年也要定亲了。”

    真是的,自己还是以年轻的少妇呢,怎么转眼间就说要嫁女儿了。得,她说的几年至少也得六七年,不急不急。急的是自己的这群丫鬟呢,都十五六岁了,虽然说丫鬟可以晚嫁几年,但是晴雯不想耽误她们,何况她们嫁人也没有离开自己,何必自己做坏人呢,早嫁也有早嫁的好处。

    晴雯又问了文夫人,有没有想过春兰怎么办。文夫人这才想起,呀,春兰比自己的儿子还要大好几岁呢,是该好好的找个人家嫁了。不过文夫人有自己的想法,这春兰好歹是晴雯给自己的,只不过是借给自己用的。那这话语权还是要交给晴雯。

    文夫人说道:“要不我问一问春兰的意思,然后你做主?”

    晴雯想了想,说道:“也好,要是她想出府,我这边也是行的,毕竟在你身边伺候了你一场,这

    个面子我还是要给的。”

    结果第二天,就有那雨墨,知书,青山,南山过来求娶。

    雨墨想要求娶的是白梅,这还真是奇怪了,后来晴雯才知道,原来雨墨自己话少,不过倒是觉得白梅会说话,所以就想娶她,这也是一个理由?

    知书求娶的是红菊,青山求娶的是红梅,南山求娶的是夏兰,这几个人是不是商量好了的?都不带重样的,晴雯不由的私底下和王子安说道:“怎么就没有两个人求娶同一个人的,让我也看一看热闹,然后让我的丫鬟选择的事?真是太扫兴了。”

    王子安不由的好笑,“这样的事有什么好的?到时候真的因为一个丫头起了争执,这几年的情分也算是完了,你说谁要是娶了,那以后还怎么相处,我看他们这样挺好,商量着来,让大家都不为难。”

    得,和这家伙说不清,可能自己的想法在这古代也很离谱吧,下人们首先想的是主子,其次才是自己,婚姻大事本来就是主子直接安排,现在人家主子已经给了自己选择的机会,那么总不能让主子为难,这古代和现代可不同,还讲究什么有了感情才可以成亲,人家都是先成亲,再慢慢培养感情。

    想通了这些,晴雯就开始操办这几个下人的婚事,文夫人也帮着忙,没有请外人,因为请了别人也不回来,除非要么是王子安纳小妾了,才会有地位相当的人过来。

    这几对新人给王子安和晴雯磕了头,算是正式成为夫妻。

    下面的小丫头就要上来了,文夫人那边的春兰被文夫人嫁到了外面,各人有各人的选择,自己不会强求。补给了她一个小丫头红锦。

    宝儿身边绿柳补了绿梅的缺,绿柳今年有九岁左右,比宝儿大三岁,比绿竹大两岁,晴雯让嫁了人的红梅留在了宝儿的房里当了她的管事妈妈。以后也算是有年长的伺候了。

    晴雯新上来四个丫头,两个一等丫头红绡,紫葵,两个二等丫头冬儿,云儿。由夏兰做自己屋里的管事妈妈。白梅嘴皮子利索,府里的其他地方就让她管了。

    雨墨还是跟着王子安,不过已经不是书童了,现在已经成为王子安的管事,青山和南山也是管事之一,知书成了库房管事,王子安身边也补了两个小厮。文师爷那边也补了一个。

    这下应该比在翼城的时候更完善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