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红楼之晴雯种田记

正文 第七十九章

    “那我们和亲家母,妹夫打招呼不就行了?”

    和他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秦氏干脆不说话,而李大川看娇妻被气得够呛,而且认识当时打秦氏的那个女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气,就要撵人走。

    秦氏的哥嫂一看李大川那么大个,而且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李大川虽然是一副老实像,可是他们也不敢造次,但是好日子的诱惑使得他们勇往直前,秦氏的嫂嫂说道:“既然小妹不想认我们,那你总该认认侄儿吧,你大侄子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读书不成,干活也不成,我们也不能养他一辈子,以后他可怎么活啊。”说着就要嚎叫起来。

    秦氏忙道:“你有话就直接说,别那样哭,弄得好像是我们亏待了你似的。”

    “我看妹夫木匠手艺不错,能不能让你大侄子过来跟妹夫学一学?”

    原来这才是她的目的啊。罗嗦了那么半天,秦氏和李大川对视一眼,赵氏早就抱着虎子去了另外一个房间。

    李大川说道:“如果他想学,就过来吧。”秦氏心里一急,虽然这个要求不算什么,但是谁知道自己的哥嫂会不会以后又提什么要求啊,得寸进尺的人向来不少,大川一定是怕自己为难,所以才主动答应的。

    那秦氏的哥嫂听到李大川这样一说,早就喜出望外,“妹夫,真的是谢谢你了,你大侄儿一定会好好学的。”只要把自己的儿子放在这里,那以后不走动也得走动了。哼,就不信以后没有好日子过。

    “但是,虎子他娘说的也对,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要是想学,以后我可以教他,不过你们就不要过来了。如果答应了这个条件,那我就可以教,如果不答应那就算了。”

    两人想了一想,觉得目前是最好的结果了,就磨磨蹭蹭的走了。秦氏对李大川说道:“相公,你本来可以不用答应的,以后估计是甩不掉他们了。”

    “虎子他娘,我这个人也没有什么本事,他们找你的麻烦,我不能看着不管,既然他们想要你侄儿跟着我学木匠活,那就过来吧,我只负责教好,其他的我的脑袋简单,也不会听得懂。而且我想好了,如果你侄儿真的能学一门手艺,你哥哥嫂子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老是来找你的麻烦了。”

    “希望这样吧,但是我真的觉得以后还是有麻烦事。”

    “没关系,如果他们过分,我们也不能应承他们,对了,明天我们去岳父岳母坟头上上坟去吧,这次能光明正大的去,也是好事一桩。”

    接下来,秦氏的大侄儿秦忠就过来和李大川学起了木匠,虽然秦氏的哥嫂借机多次来秦氏这里,但是一时秦氏是打定了主意,只让李大川教秦忠学手艺,别的一谈就变了脸色,

    而且钱老头和陈婆子也盯着这边,只要是他哥嫂过来了,他们也闻风过来,这秦氏的哥嫂别人都不怕,就怕这陈婆子和钱老头,一想到他们手里的那张关于卖了秦氏的纸,就一阵阵的心虚生怕他们拿出去对别人说去,所以陈婆子他们一到,两人就灰溜溜的回去了。

    晴雯听了觉得好笑,这世上的事真是一物克一物啊,还以为摆脱不了像狗皮膏药似地秦家哥嫂,没想到有两个镇山太岁在那里呢。

    那秦忠倒是个老实的孩子,不过却不是学木匠的料,李大川教了几个月也没有让他学到一点儿东西,秦氏急的不得了,一是毕竟是自己的侄儿,这学不好以后还真的不好办,二来是怕哥嫂又借此机会弄出什么幺蛾子,又怕自己的相公憋坏了,正愁的没有办法,虽然秦忠过来只带了几件衣服,什么吃的喝的他父母没有说一句话,秦氏和赵氏也不是那刻薄的人,孩子吃一点就吃一点吧。

    秦忠又不是那不知好歹的人,有时候父母过来闹,他也会说上两句,不过也因为太老实了,往往是被自己的母亲说的面红耳赤。

    但是有这份心也是好的,在心里秦氏也希望自己的侄儿和他们的父母不一样,这几个月相处,发现秦忠真的是个好孩子,就是他实在是不适合当木匠啊。

    秦氏愁的都没有好好吃饭了,晴雯回娘家的时候也听赵氏说了,回去就喝王子安讲了一下,没想到过了几天,王子安就告诉她,镇上的王记米铺找活计,让这个秦忠过去试一试。

    晴雯说道:“他能成吗?”就那个老实孩子。

    王子安说道:“这王记米铺这次要招伙计,就是想要本本分分的人,我看秦忠正合适。稍微和王老板说了一说,他答应了。”

    “那会不会让郑家发觉啊。”晴雯不放心的问道。

    “他们就算发觉了也无可奈何了,只是一个小伙计,没有人会查他的背景,我也和王老板说了,他知道怎么做。”

    “那就好,我这就和嫂子说去。”

    晴雯把消息告诉了秦氏,秦氏感激的说道:“太谢谢妹妹和妹夫了,你放心好了,我绝对不会对秦忠的父母说是妹夫帮着找到这份工的,他们要是知道了,那还不尝到了甜头,知道我们能帮他们家,以后会没完没了的。这次我是看秦忠这孩子确实是个好孩子,就替他谢谢你们两口子了。以后他有了出息,我那哥嫂就可以消停了。”

    于是李大川就带上秦忠去了王记米铺应招,很顺利的就通过了,李大川也没有对秦忠说是王子安帮着找的,就说是无意间在镇上看到的,而且招人的时候也没有走后门,要是以后秦忠的父母问起来,也就是说秦忠自己的本事进去的。

    把秦忠的事情一了,李大川和秦氏才送了一口气,自己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以后绝对不能再对那哥嫂心软了。

    秦忠有了进益,他们要是还要哭穷,那对不起,我们也没有办法!

    转眼就又过了两年,虎子三岁多,宝儿也已经两岁多了,能走路,能清楚的叫爹叫娘,叫奶奶,小丫头倒是个古灵精怪的,把虎子欺负的不得了,每次都是斗志昂扬的。

    今年又是会试年,这两年多,有林老板想要和王子安合伙做生意,被王子安以要用心攻读给推辞了,不过林老板倒是看上了李大川的手艺,让他做了好几批家具,用在酒楼里。

    李大川家的日子越发的好过起来,又买了几十亩地,秦氏又怀上了,和钱老头说好了,如果这胎是个男孩,就过继到钱家。本来还想等秦氏再生几胎后再说,不过钱家的本族逼迫的厉害,秦氏又是很担心,赵氏和李大川商量好了,就决定如此。

    到时候是过继到钱家,但是还是养在李家,也算是给钱老头家一个交代。不然那本族的人都要逼着让钱老头过继了。

    这可真是解决了钱老头和陈婆子的大麻烦,本来过继一事,都要当事人同意才成,钱老头不松口,他们逼得紧。现在人家李家能这样,他们心里感激的不得了。钱老头对陈婆子说道:“还是我以前有眼光吧,这李家母子都是好人。”

    陈婆子也点头道:“是啊,老头子,以后什么都听你的。”

    两人对秦氏的肚子就比别人期盼的更多了,每天就换着花样的给秦氏吃好东西,弄得秦氏胖了一圈。

    相比较秦氏,晴雯的肚子就没有动静了,李氏虽然很喜欢宝儿,但是也还是希望王子安能有儿子的,不免又是看大夫,又是找偏方,但是大夫说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只是说估计缘分没有到,所以才没有怀上。

    王子安也说道:“现在只有一个宝儿也行,等我考完了再说吧,说不定孩子就是想着等他爹爹高中了才会出来呢。”

    李氏不听,烧香拜佛,土方偏方,可是晴雯的肚子还是没有动静,这一转眼王子安又要去京城赶考去了。

    现在王子安身板又多了个书童哦,起名叫豆子,这次上京,就是刘大哥和豆子跟着去,因为有过经验,所以这次去的倒是不急。晴雯在临行前对王子安说:“咱们就平常心,考得上好,考不上咱们就不考了,我们在这里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你的压力千万不要太大了。”

    “你放心,我这三年读书,也想通了许多事,上次是自己太想一次就过了,岂不知世上哪里有那么好的事?考得上是我的幸运,考不上是我命中没有那个福气,我不会再纠结这些的,你就在家里等着我吧。”

    送走了王子安,晴雯又接到了平儿带来的信,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就赶紧和李氏说了,换好了衣服,带上杏花去王家村了。到了凤姐儿家里,晴雯才知道是巧姐儿要定亲了,这才把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不免说了平儿几句,没有把话说清楚,害自己担心了一路。

    平儿笑着说:“这话说的,我也不好让人带话说我们的巧姐儿定亲了,想要你过来热闹热闹,巧姐儿可会不好意思的。”

    巧姐儿今年也十二岁了,是定亲的时候了,估计是害羞,躲在屋子里没有出来。

    凤姐儿从屋里出来,看见晴雯,说道:“你可总算来了,你们家王子安去京里赶考了吧。”

    “对,刚刚去。巧姐儿定亲了?”晴雯问道。

    “是啊,那丫头岁数也到了,他二姑姑和三姑姑都在问呢,我也是东挑西捡的,总算是说下来了。”

    “说的是哪家?”

    “就是我们村里近年才回乡的周员外家的小孙子,今年也才十三岁,我见过那个小子,长得不错,巧姐儿的爹在他们府上也见过他,觉得人品不错,就定下来了,关键是离我这里近,以后回个娘家也方便,要是受了欺负我们也不会不知道。他们家也没有纳妾的习惯,而且又不是长孙,以后也不用主持中馈,就当个闲散的媳妇就行了。

    巧姐儿和我的性子不一样,是个软绵绵的,正好配这样的人家。”

    平儿也说道:“他们家的老爷以前在京里也做了不大不小的官,最后辞官回来了,家资倒是还丰厚,咱们巧姐儿嫁过去了也不用吃苦了。想我们巧姐儿小时候也是锦衣玉食的,这几年才吃了一点儿苦头,以后就好了,又能过上好日子了。”

    “你这个丫头,巧姐儿怎么就不能吃苦头了?我看她都是你惯的,以后这院子里的活也让巧姐儿帮你,咱们现在宠着她就是害了她。”

    “哎呀,二奶奶,巧姐儿还有几年好日子可以过啊,您也不是说了吗,当人家的媳妇了,就是伺候别人了,还是当姑娘的时候能够享福,咱们不趁着巧姐儿还没有嫁出去的时候多宠宠她,那以后可是没有机会了,顶多三四年的光景,我可舍不得巧姐儿吃苦。”平儿说道。

    “你瞧一瞧这个死平儿,嘴巴现在比我还厉害。巧姐儿有你这样对她,她也算是知足了,以后她要是不孝顺你,看我不收拾她!不过咱们把这周家定了下来,也得和她二姑姑,三姑姑说一声,还有大嫂那边都要说一声。不然他们那边还要张罗着给挑人呢。

    我不是看不上她姑姑们说的人家,只是我们现在毕竟是已经家道中落了,虽然仗着她姑姑的名头能攀上一些高官,可是这谁不知道谁啊,我要是答应了,以后巧姐儿嫁过去,别人指定会瞧不起她,

    而且隔得又远,虽然有她姑姑们在,但是姑姑们也有自己的一堆事要做,不可能时时看着她,巧姐儿的性子又那样,以后要真的嫁到那样的人家,肯定会要纳妾的,到时候骨头渣子都不会剩,还有,我就怕那些人知道我们和皇后娘娘的关系,想要用我们去和皇后娘娘沾上亲戚关系,到时候给她惹麻烦,所以虽然是她姑姑们好心,但是我拒绝了。对了,兰哥儿这次要开始考童生了,不知道会不会考上,大嫂子一个人带着他也不容易,希望老天保佑啊。”

    “大少奶奶还是住在李家?”晴雯问道。

    “对啊,两个亲家妹子都已经嫁人了,大嫂子的嫂子也是一个人,就和大嫂子两个人守着兰哥儿过日子,这么多年挺不容易的。我这边还有巧姐儿他爹一个男人帮衬这做点生意补贴家用,以前呢,还有点积蓄,再加上皇后娘娘时不时的借机一点儿,也算是过的下去,大嫂子一个人在京城就难多了。”

    平儿忙说道:“大少奶奶在京城里,皇后娘娘和林姑老爷他们一定会帮着的。”

    凤姐儿点点头,说道:“我们这一辈子都要欠着皇后娘娘了,,也只能下辈子再报了,这辈子就多烧香,保佑皇后娘娘能够平平安安的,万事如意了。”

    “上次红螺过来说皇后娘娘很好,又有了小皇子,二奶奶你就放心吧。”

    “那真是佛主保佑啊,皇上还是宠着皇后娘娘,就比什么都好,我就怕啊,这时间长了,皇上又宠了别的人呢。”

    晴雯也说道:“我听我相公说,太上皇曾经下旨,不让皇上纳妃,皇后娘娘应该没事。”

    “你们啊,知道什么啊,这男人那,你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心里越是痒痒的,你就说太上皇不

    让皇上纳妃,那他不会偷偷摸摸的?这没有怀上孩子还好,要是怀上了,太上皇还能让把孩子打掉?还不是一样伤了皇后娘娘的心?”凤姐儿担心道。

    “哎呀,我的二奶奶,咱们就不要操这个心了,你想一想,咱们的皇后娘娘不说千里挑一,也是百里挑一吧,而且她和皇上这么多年的感情了,人又聪明,咱们想得到的,她也一定想得到,咱们今天可是为了巧姐儿定亲的事来的,可不要再想些别的事了。

    还是把大家请过来热闹热闹,大少奶奶因为要照顾兰哥儿过不来,可是不是还有我们吗?等会儿刘姥姥他们也要来了,看见我们愁眉苦脸的样子,还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凤姐儿经过平儿这样一说,倒是没有再想些其他的了,等刘姥姥一家子过来,大家乐呵呵的吃了饭,又玩了一会儿叶子牌,晴雯给了巧姐儿一对银镯子,就要告辞而去。平儿把她送到村口,悄悄的对她说:“二奶奶想着把巧姐儿的婚事定下来,也是因为大太太的身体不行了,要是真的去了,这三年内都议不了婚,等孝期一过,巧姐儿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了。”

    晴雯很吃惊,说道:“大太太真的不行了?”

    平儿点点头,“还是心里过不去那道坎儿,虽说也吃斋念佛,但是以前享福惯了的,哪里能那么容易适应这样的生活?

    没有人奉承,没有人孝敬,虽然不再天天吵闹了,可是那精气神儿也不在了,去年冬天的时候就病了,二爷和二奶奶也请过大夫,都说是心病,医不好。我们还偷偷的和红螺说了一下,红螺下次来就带了一个太医过来,结果也是摇头,只能慢慢熬了,所以一开春,二奶奶就给二姑娘,三姑娘去了信,一是说了大太太的病情,二是和她们商量巧姐儿的亲事,这不,选了又选,才订下了周家。

    真是各人有各命,想当初,咱们都说巧姐儿是长房嫡女,以后不说进宫,就是配一个公卿世家也是绰绰有余,现在也只能在这乡下地方呆了。”

    晴雯说道:“在这里,未尝不是一种福气,我看挺好的,二奶奶也说了,巧姐儿的性子太过软绵,和二姑娘有些相似,还是在这里好。”

    “嗯,我也就是感慨一下,其实那周家也不错。只是大太太这次真的熬不过去了,也不知道刑家舅爷会不会过来闹。”

    “他们过来闹什么?”晴雯对那刑家印象不怎么好。

    “还不是说我们霸占了他们刑家的财产,要不怎么能在这里买宅子。说是以前刑大爷的家业都是大太太保管着的,他们以为是我们二爷和二奶奶拿了大太太的钱买的房子,其实和大太太有什么关系啊,真是脸皮够厚的。”

    “那要不要我们过来帮忙?我那边还有娘家大哥,和县里的人也有点关系。”晴雯问道。

    平儿扑哧一笑,说道:“哪里就弄到打架的地步了?这不,我们不是和周家结了亲吗?他们有点人脉,要是刑家真的闹起来,也不怕他们,二奶奶也是有这个考虑,才最后答应周家的,不过前提还是巧姐儿嫁过去能享福。”

    “我这不是怕刑家就是那种不讲道理只动手的人吗?既然没事,我就放心了。二奶奶还是什么都考虑的周全,我自愧不如啊。”晴雯真是佩服凤姐儿,就这结亲还有这么多的弯弯拐拐。

    和平儿告辞,晴雯带了一坛凤姐儿家自作的腌咸菜回家去了。李氏知道了是巧姐儿定亲的事,说道:“这孩子啊,转眼间就大了,看看我们的宝儿,都两岁多了,再过个几年也要嫁人了,到时候我老得就走不动了。”

    “娘,看你说的,怎么会那样呢,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长命百岁我倒不指望,我只是能看着你们能儿女成双,我就安心了。”

    唉,又说道这里了,晴雯不知道怎么回答,这肚子没有动静,她也急啊,就说道:“娘不妨去白云庵给我和子安算算,看我们命中有没有子,要是有啊,您就可以放宽心了,只是早晚的问题,说不定真的像子安说的那样,得他高中了,小家伙才会来呢。”

    一席话说的李氏茅塞顿开,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对对对,你说的对,我明天就去白云庵。”

    总算把李氏给安慰了,宝儿见到了亲娘,又开始撒娇了,晴雯和她玩了一会儿,看看天色,子安应该已经到京里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怎么一下子就写了6000多,呵呵,为自己鼓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