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潘杨柳

第1卷 第一章 11

    公元1974年的春天,柳家庄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部队首长亲自陪同两位功臣荣归故里。一同来的还有省军区其它领导,县革委会主任,武装部政委等等。早在前几天,公社刘主任就来村里亲自督阵,房前屋后的粪土被打扫干净,满村乱跑的鸡猪被赶回圈里,土墙上抹上石灰,写上醒目的大幅标语,邻村的小学生排练歌舞,公社专门组织了秧歌队……英雄杨学武潘明鹏同志回来了,一个穿着四个兜的军装,一个坐着轮椅,胸前戴着大红花,欢迎队伍从公社一直排到村里,领导们依次讲话,英雄们汇报英雄事迹,报社、电台记者跟了一大群,镁光灯不住地闪着,记下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应付着一个又一个的应酬,溢美之词装得钵满坛满,杨学武挺直腰板坐在轮椅里,手持红宝书不断重复着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所有的问答都编入程序,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英雄变成了石佛,在接受供奉的同时不能有任何欲望的流露。精神绷得很紧,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感到活得很累,灵魂一片空虚。只有在晚上,睡到自家屋子的土炕上,搓一搓失去双脚的大腿,拢一拢散乱的思绪,特别想找一个知已,诉一诉心中的苦衷。柳茹的倩影在他的眼前幌动。当兵临走时姑娘在人丛中向他投来的一瞥深深地嵌入杨学武心中,从那一刻起,杨学武的生命里注入了崭新的内容,为了赢得姑娘的芳心,他必须把一切做得尽善尽美……当小杨从昏迷中醒来感到自己失去双脚时,一种失落感在小伙子的内心滋生,想得到的都得到了,而失去的永远无法弥补。

    时代需要造就英雄,英雄的行为必须符合英雄的规范,不能越雷池半步。杨学武每天都在读领袖的书,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每天都在写笔记,挖空心思地记录着自己的心得体会。说老实话他并不想转业,可是杨学武同志是全国人民学习的英雄,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杨学武同志已丧失战斗力,继续留在部队无非是为部队增加一份负担。他的笔记本里,记下了当时最流行的一句名言:是金子放到那里都能发光。尽管首长跟小杨谈话带着商榷的口气,可小杨感觉到别无选择。当兵的历史就这样结束,这是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结局。

    妈妈为小杨做好一碗鸡蛋面。眼神里含着深深的爱怜。老父亲坐在院内的石櫈上不停地抽烟,拘搂的背肩难以承受如此残酷的现实。老人甘愿一贫如洗,只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儿子。儿子的每一个脚印都让他牵肠挂肚,儿子是他生活的全部。儿子远征归来,像一把火在乡亲们中间燃烧,全村人都为柳家庄出了英雄感到骄傲,然而老父亲却高兴不起来,父亲没有“儿死疆场父心宽”的胸怀。

    杨学武回村的那些日子,妹妹杨学敏每天晚上都陪哥哥坐上很久。学敏长大了,在县城读高中,秉承了杨家人的传统,长得高俏而不善言语。哥哥把准备好的军装送给妹妹,妹妹穿到身上精神倍增。山桃花开了,妹妹折来了几枝插入花瓶。小妹看到哥哥脸上掠过一丝惊喜,内心稍感宽慰。

    妹妹学敏感悟得来哥哥的心思,曾多少次来到柳茹家中。柳叔柳婶一筹莫展,他们也不知道茹姑娘去了哪里。学敏心生疑虑,该不是柳茹变心?但她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提及,勉得哥哥伤心。

    其实学武早猜到,柳茹故意不肯露面,原因很简单,姑娘不可能一生服侍一个失去双脚的残废。茹姑娘向往着比翼双飞,而不愿像藤绕树一样缠在一起。杨学武对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打算成全柳茹跟明鹏,尽管很痛,但他已没有资本跟明鹏竞争,他只想见柳茹一面,敞开心扉跟柳茹畅谈,他们从未盟约,因此也谈不上了却情缘。只是想为逝去的岁月画一个句号,让茹姑娘在以后的日子里活得心地坦然。

    潘明鹏也活得并不轻松。假如杨学武跟他不换坐骑,坐进轮椅里的可能就是他潘明鹏自己。四个兜的军装穿在身上,肩上却压着欠债的重负。尽管他每天都在按别人为他写的讲演稿机械地做着讲演,但总感觉到讲演稿里所写的跟事实不符,他觉得自己像个骗子,每天都在骗取人们的赞美和掌声。虽然杨学武失去了双脚,他却失去了做人的忠诚。背着杨学武回哨所的路上,他并没有想得那么深远,他甚至觉得当兵很苦,他只是做着一个战士该做的一切,他被一种深深的愧疚压着,不知道怎样解脱身上的束缚。

    回村的日子潘明鹏突然想开了,他必须做出一项重大的决策:必须把自己心爱的姑娘让给学武。因为杨学武更需要柳茹的照顾,尽管那样以来一生一世都会缺憾,但他却找到了心理的平衡。

    潘明鹏想好了,想得很苦。推开学武家的柴门,见学敏正扶着哥哥戴着假肢学步,学武每迈一步脸上都渗出豆大的汗珠,杨叔杨婶站在房檐下看着,脸上逞现出复杂的表情。学武突然推开妹妹,一个人往前挪步,汗水渗透了军衣,牙齿把下嘴唇咬出一道血印,一步、两步……每一步都是意志的较量,每一步都牵动着亲人的心。明鹏看不下去了,走上前把学武扶住:学武,慢慢来,歇一歇,行不?

    小潘小杨在院内的石櫈上坐下,学敏为他俩端出了热茶。明鹏对杨婶说:杨婶,我今天来就不走了,午饭在你家吃,你们不要撵我。

    吃完饭小杨坐进轮椅里,小潘推着他走。他们都说要出去转转,几年不曾回村,想看看村里的山水。

    沿河而下,杨柳吐翠,大雁北飞,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香,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谁都不说话,好像心有灵犀,他们来到白起峁下,小潘弯下腰,说:杨哥,我来背你。小杨也不谦让,伸出双臂勾住小潘的双肩,让小潘背着他上山。

    山上的石羊石马依旧躺在乱草丛中,柳家庄在他俩的面前显得清晰而漠糊。五年前他们在这里同时起步,五年后又一同回到这里,物是人非,两人的结局各自不同。

    小潘掏出一包烟,两人同时点燃,默默地抽。恍惚在昨日,岁月把逝去的一幕幕精心剪辑,将记忆中的画面向他们推近,友谊像蜂蜜风干了水分,凝成透亮的结晶,舌尖舐过,舌根下便生出其妙无比的惬意。不需要掩饰,不需要过门,小潘直接了当地开了口:全村人都在,为什么独独不见了柳茹?

    小杨不语。其实这个谜底不难解开,与其使双方难堪,不如暂时躲开,事实就这么简单。世上没有纯粹的爱情,况且姑娘五年前有约在先。——给爱情预设前题,不能不说这是姑娘的高明之处。

    小杨无奈地笑笑,一语双关,说:明鹏,我祝你们幸福。小潘正色道:杨哥,你想错了,你更需要柳茹照顾。

    小杨明白小潘的话发自肺腑,可感情不是一厢情愿,小杨也不忍心让柳茹为他做出牺牲,人非草木,凡事不能强求。后退一步想,让柳茹跟小潘比翼双飞,成全他们的一番美意。自己已失去闯荡世界的资本,像棵老树一样在柳家庄的土地上扎根,别让柳茹变成一棵枯藤,春悔秋怨,香消玉埙,日子过得苦涩无味。两个挚友在白起峁上展开舌战,把柳茹像个皮球一样推来推去。最终达成妥协,他俩的话都不算数,得让茹姑娘自己来做出决定,相信柳茹最终会跟他俩见面,即使茹姑娘另有所爱,也只能认命。

    日暮西沉时分小潘背着小杨下山,小潘突然深情地说,真想回部队后申请转业,让他们朝朝暮暮在一起厮守。小杨懒懒地答道:别胡思乱想,我的好兄弟。

    那天夜里杨学武同志翻开领袖的书,一边孜孜不倦的学习一边写着笔记,他写道:我虽然为革命失去了双脚,但我仍然有一腔热血;我虽然人退役了,但思想却不能退役;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新的赞歌……

    那天晚上潘明鹏坐在油灯下翻开笔记本,不停地写着:柳茹柳茹柳茹……

    厚实、严肃、客观、可信、负责,不哗众取宠、不愚弄读者。我用我精瘦的肩膀不断地撞击着文学殿堂的大门,总希望那扇大门对我打开一条缝,让我在里边的某一个角落,点亮一盏属于我自己的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