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穿越之一世荣华

正文 第115章 婚嫁

    人间四月天,园子里姹紫嫣红,锦芸坐在窗户边看书。有一只小鸟飞了过来,叽叽喳喳的,锦芸抬起头来,冲小鸟伸出手去,小鸟顿时就飞走了。有了这么一个小插曲,锦芸也没什么心思看书了。单手撑着下巴,看着外面的大好春光。此时的锦芸已经实实在在是个大姑娘了,去年就满了十四周岁,算虚岁也是十五六的大姑娘。身子骨也完全长开,不再是当年的小丫头片子。容貌也是清丽脱俗,当真是个美少女。

    想想这两年事情也挺多的。十五哥儿磕磕绊绊的,总算是活了下来,如今也快是三岁的孩子了。吴姨娘自从有了十五哥儿,这心思就全扑到了十五哥儿身上,就连锦淑,在不知不觉中也被忽略了。至于桂姨娘和十三妹妹,自然一切都好。十三妹妹生下来身子骨就康健,这两年多来也是极少生病的。桂姨娘因为有了十三妹妹在身边,这日子多少算是有了盼头。薛姨娘一直都没动静,只怕当年流产那事是真的伤了身子,还能不能有身孕都说不准。而如今府中最得意的恐怕就要数郑氏了。郑氏在前年终于怀上了一个。去年年初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哥儿,也就是十六哥儿。如今和十五哥儿一样,都还没取名字。大家都是十六弟,十六哥儿的混叫着。

    而大嫂韩氏在大前年就生下了沈家下一代的长子长孙,孩子很健康,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而且韩氏如今又有了身孕,若是再有一个儿子,这宗妇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很稳固了。

    苏容第一胎生了个女儿,虽然顾家大姑奶奶不太高兴,但是顾文安还是很兴奋的。而且苏容在去年又怀孕,到如今离着预产期也就两三个月。这回大家都说苏容怀的肯定是男孩。因为苏容再次怀孕,顾家大姑奶奶也再次上京。很明显顾家大姑奶奶对苏容这一胎很期待。至于顾文安,三年庶吉士过后,就留在了翰林院做编修。锦芸曾私下里听老爷说起过这事,说是再磨磨顾文安的性子,等适当的机会,就找路子将顾文安放到地方上去做一方父母官。或是在六部里找个缺,锻炼一番,再放到地方上。锦芸对此不置可否,对于这些官场上的事情,她既不能过问,更是管不了。只能带着一个耳朵仔细的听着,除此外什么都做不了。

    至于表嫂锦萍,如今也得了一个儿子,有了儿子后,锦萍在王家的地位也算是稳固了。只是一个儿子太少,多子多孙才是福气。去年就听闻大舅母在给大表哥张罗着纳妾,锦萍为此事很是烦恼,还曾借着来看望老太太的机会,和锦芸大倒苦水。可是锦芸除了倾听外,对于此事真的是无能为力。有时候锦芸自个都在想若是自己处在锦萍的位置上,又该何去何从。想来想去,锦芸也没想出个确定的答案来。看来很多事情光是想是没用的,只有真的面对的时候,才知道究竟该如何取舍。

    宁春表姐和宁颖表姐在去年都已经出嫁了。而今宁春表姐已经跟着表姐夫到外地赴任,开始做起官太太了。而宁颖表姐竟然意外的和一位文转武的将军成亲,这门亲事还是外祖父亲自说定的。这位将军原本也是进士,后来竟然因缘际会的做了武将。因他是文官出任武将,比纯粹的武将多了优势,因此这官位也爬升的迅速。如今在江南镇守,宁颖也跟着一同过去了。

    至于宁蔓已经说定了亲事,要等到明年才会出嫁。而四姐姐锦芷的婚事也在去年定了下来,对方也是出身名门的世家公子,长房嫡孙,虽不是长子但是本人有上进心,知道进取。就在去年考中了进士,如今正在翰林院做庶吉士。就在下个月,锦芷就要出嫁了。锦芸这段日子还在忙着送给锦芷的礼物。

    去年是大比之年,五老爷是礼部的左侍郎,皇上便点了五老爷做了会试考官,内阁首辅做主考官。会试之前,没存在考题泄露的情况。会试九天,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事后也没传出会试作弊的传闻,这一次算是五老爷圆满的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务,在皇上那里也算是露了一次脸。而这一次宁泰表哥,江佑珝,还有郑氏的病秧子哥哥都参加了会试。江佑珝在前年先是瞒着家里考中了秀才,接着一鼓作气参加了当年的乡试,考中了举人,而且名次十分考前。接着就参加了去年的会试。由此可见,江佑珝是有真才实学,也难怪他不愿意从武想要从文了。

    去年这三人参加了会试,宁泰大表哥不出意外的考中了两榜进士,二甲头名,虽说没进头甲三名,但是几百人里面排第四也是十分了不起了。当时王家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整整连着热闹了三天,锦芸的外祖父十分欣慰,并且还开始带着宁泰在外应酬,要趁着手中关系尚在的时候,将宁泰推到台前。

    郑氏的病秧子哥哥还真是个有才华的,只是身子骨弱,九天的考试差点要了他的命,出了考场就直接昏死过去。幸好没有大碍。当然也考中了进士,二甲第七名,算是个不错的排名。不过锦芸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是郑氏的那位病秧子大哥对于自己排名二甲七名,十分失望。差点因为这个又病倒了。至于江佑珝,或是是前面太猛了,也或许是底子并不像宁泰这样的文人世家打的那么坚实,虽说也中了进士,但是排名就很靠后了。不过还好,还是在二甲,不是三甲同进士。

    如今这三人都在翰林院做着庶吉士,虽说都是庶吉士,但是要说受到上峰看中的的还是宁泰大表哥。宁泰大表哥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努力读书,底子扎实。而且因为出身缘故,又有一个曾经做过次辅的祖父悉心培养,宁泰在人情世故上面就比江佑珝以及郑氏的病秧子大哥好上太多了。

    就在前儿,锦芸还听说宁泰大表哥因缘际会,被皇上看中,太子对他也是赞赏有加。看来或许要不了多久,宁泰大表哥就要升官了。

    至于宁绪,在乡试的时候很自然的落了榜,不过总算是见识了乡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如今正在府中苦读,准备下一次的乡试。而宁保表哥则是到现在还没拿到秀才功名,这将二舅舅和二舅母可气的够呛。好几次锦芸都看到二舅母柳氏对着大舅母的时候,说话都是夹枪带棒的,火气很大。

    “小姐,九少爷回来了,说是换了衣服就过来。”素月和翠玉一起进来回话。自从素梅和素秋都出嫁后,从小丫头里面提拔了几个上来,这个翠玉便是锦芸考察过,认为合适的,便让她去锦康身边伺候。至于名字也是锦芸给她取的。

    锦芸回过头来,笑着说:“我知道了。素月,你吩咐下去让人准备喝的吃的,一会九少爷过来定是要嚷嚷着饿了。”

    素月笑了起来,“小姐放心吧,奴婢已经吩咐下去了。”

    锦芸笑着点头。如今素字辈的四个丫头,除了素月外,其他的都成亲了。素如和老爷身边的侍墨成亲,如今做了一个管事娘子。只是内院由郑氏管着,虽然锦芸让素如做了管事娘子,但是素如做的很是辛苦。毕竟郑氏对她是有防备心的,虽然没有明着刁难,但是暗中总是会有各种麻烦。素如前儿还来跟她诉苦,说是干脆不做这个管事娘子了,去庄子上做点事情也比这里强。

    锦芸当时就笑着问她:“你可真舍得?”

    素如自然不舍得。能呆在城里,谁愿意去庄子上。再说了侍墨是老爷身边得用的人,虽说郑氏防着她,可也只是在暗地里使手段,明面上还是要给她这个管事娘子一点体面的。不过素如因为这事,这心里倒是对郑氏有了更多的意见。想着将来等小姐出嫁后,她要不要跟着小姐一起走。

    锦康换好了衣服就来到芙蓉院,在去年锦康就搬出了芙蓉院,毕竟他也渐渐大了。锦康虽说不过十来岁,但是因为长期练武的关系,身子骨结实,看起来倒像是十二三岁的少爷。锦康这回是从外面回来,换了衣服就直接过来了。

    锦芸一看到锦康,就笑了起来,“弟弟饿了吗?姐姐给你准备了吃的还有喝的,你先用一点。”

    锦康虽然年岁大了,可还是比较依赖锦芸。拉着锦芸的手撒了撒娇,这才开始用食。等吃完了,锦康就说道:“姐姐,我之前和邢先生出去,倒是顺路去了趟铺子。”

    “哦,去的哪个铺子?还是四个铺子你都去了?”

    “不是。我去的是卖土产品的铺子,正好看到有人在铺子门口闹事,不过被我赶走了。”锦康说完,就看着锦芸,一脸请功的模样。

    锦芸看着好笑,问道:“是什么人闹事?为何闹事?有没有人伤着?”

    锦康笑嘻嘻的,看似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姐姐不用担心,弟弟都处理好了。咱们那个铺子看着不起眼,但是时间长了,有心人自然就看出咱们那铺子还是挺赚钱的。这不就在隔壁新开了两家铺子,卖的东西都和咱们铺子上的一样。只是他们没有大户人家的关系,生意自然是比不上的。人一眼红,就爱发疯,这才纠集了一伙人来闹事。闹事的人也不敢闹大了,毕竟咱们可是老字号的,关系多。无非就是动动嘴皮子,被弟弟那么一呵斥,一个个都散了。”锦康说到这里,显得十分自得。

    锦芸笑着在他鼻子上刮了一下,“瞧你这得意样。不过也亏得你去得及时,不然还不知会闹到什么程度。”

    锦康满脸带笑,“姐姐,其实有心人若是真的去查的话,自然就知道那是咱们侍郎府的铺子。竟然敢和侍郎府作对,我看那些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锦芸却不这么想,当即一脸严肃的说道:“弟弟,你可不能这么想。最近朝中不稳,皇上已经发作了好几个人。若是此时有御史参老爷一本,说咱们府中的人仗势欺人,仗着侍郎大人的威风在外横行霸道,你说老爷到时候该如何自处?你当老爷是铜墙铁壁吗?听说去年新上任的巡城御史可不是个善茬,软硬不吃,京城里很多人家都被他参了一本。弟弟,你最近出去可要当心。凡事多留个心眼,可别被有心人给利用了。若是牵连到老爷身上,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锦康一听锦芸这般说,这心思也多转了几个弯。难怪最近邢先生带着自己出去,都是往那些市井之地走动。想来也是要自己好生见识一番,得一点启发才是。锦康想明白这点,便自信的笑道:“姐姐说的是,是弟弟想岔了。以后弟弟出门,定当小心谨慎,不会让有心人利用了去。”

    “那就好。”锦芸多半也放下心来。

    锦康又说道:“姐姐,要不要弟弟去庄子上看看。姐姐都一年多没去庄子上了吧?”

    锦芸听到这话,心里叹息一声。如今郑氏得了十六哥儿,这在府中的威风或者说说话的分量也跟着大大不同了。锦芸也不便当面顶撞了郑氏,这对自己可没半点好处。要知道如今自己年岁大了,若是传出什么不好的名声,影响了自己的将来,那可就不美了。虽然明面上要和郑氏和平相处,但是暗地里给她制造一点麻烦也是好的。只是别过分了就行。

    锦芸对锦康点点头,说道:“那你便抽空去看看吧。这两年高大叔培育的花木卖的极好,你去看看情形。适当的给高大叔涨点工钱,另外咱们那庄子之所以能做的红火,这高大叔也是功不可没。我想着要不让田庄头另外多算点钱给高大叔。总归咱们不能亏待了他。”

    锦康便答应道:“姐姐放心吧,弟弟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可都是姐姐将来的嫁妆,弟弟定会处置妥当的。”锦康说完,就赶紧跳开,以避免锦芸收拾他。

    锦芸好笑的看着锦康,“就你会说。这事还早着了。”锦芸说完,这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的。想到自己最多也就一年半载时间的轻松日子可过,就觉得这时间过得太快,似乎是眨眼之间,人就长大了。

    “姐姐不高兴了吗?”锦康走到锦芸身边,“姐姐放心,老爷定会给姐姐找一个如意郎君的。”

    锦芸随意的笑了笑,“我们不说这些。走,跟我一起到老太太那里请安。听说四伯父来了家书,不知道说些什么,我们去听听。”

    “还能说什么,无非就是让老爷帮忙跑官。这官要真是那么好当的就好了。四伯父不过是举人,如今就是进士想要做官,都要上下走动,这举人要做一方父母官,怎么可能。”锦康显得有点不屑。,

    锦芸笑着戳了他一下,“就你知道的多。这些话心里面知道就行了,没必要说出来。”

    “我也只是在姐姐你这里才会说这话,在其他人面前,弟弟自然不会说。”

    锦芸给锦康理了理衣服,说道:“走吧,去老太太那里。另外下个月四姐姐就要出嫁了,你作为弟弟也该准备一份礼物才是。”

    “四姐姐喜欢什么,姐姐告诉我,我去买来给四姐姐。”锦康笑着说道。

    锦芸摇头笑道:“送礼物就该诚心诚意,这事你得自个想。你看看你手上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或是你自个亲手做一样东西给四姐姐也是好的。”

    锦康想了想,没什么头绪,便说道:“这事我回去慢慢想。不过姐姐放心,我自是不会耽误这事的。”

    两姐弟说说笑笑的出了芙蓉院,一起来到宁寿堂,给老太太请安。

    锦娴和锦淑都已经过来了,锦娴见到锦康,说道:“康哥儿,姐姐听说你今日出府了。可有给姐姐带点什么东西回来?”

    锦康一脸笑嘻嘻的样子,很随意的说道:“九姐姐,你要是不叫我康哥儿,我下次出门就给你带好玩的玩意回来。”

    “九弟,这可是你说的。可别反悔哦。”锦娴也笑了起来。

    锦康点头,“九姐姐放心吧,弟弟忘不了的。十姐姐,弟弟也会给你带东西回来的。”

    锦淑淡笑道:“多谢九弟。”

    “我们都进去吧,太太都已经过来了。”锦芸拉着锦娴和锦淑一起进了屋里。

    郑氏自然也在,郑氏自从生了十六哥儿后,这说话都大声了许多。锦芸几人进去的时候,就听见郑氏在说:“老太太,不是做媳妇的乱说,这四哥也不早点来封信。这都出发了,才来信。四哥这事做的可不够地道。”

    锦芸几人彼此看了眼,心想莫非是四伯父做了什么事,不然郑氏怎么会如此说。四人进去后,郑氏也就暂时打住了话题。锦芸几人给老太太和太太请过安后,就端坐下来。老太太没说话,太太也没吭声。锦康有心将话题提起来,锦芸则暗中拉住他,以免锦康在郑氏面前表现过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锦芸自个提起了话题,笑着问道:“老太太,之前孙女听说四伯父和伯母都来了信,不知六姐姐可否有给孙女来信?”

    苏老太太露出一个笑容,“你四伯父和四伯母来了封信,不过你六姐姐就没信过来。”

    锦芸听过后,也没多说。话题扯到这上面了,以锦芸对郑氏的了解,郑氏自会说起这事的。

    果然郑氏沉默了没多久,就对老太太说道:“老太太,这事四哥做的的确不地道。事先招呼也不打一声,就带全家上京,这可怎么行?”

    苏老太太很不高兴的看着郑氏,“什么叫做不地道。有这么说哥哥嫂嫂的吗?这么多年没见老四,老四是个有孝心的,带着家人来看望我这个老婆子,有何不可。再说了,你四哥上京也是有正事的。锦芙那丫头也大了,还没说亲。岳州那里又没有合适的人家,到京城来,有老五照顾着,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也是好事。再说了,锦厚那小子是个调皮捣蛋的,若是到了京城有曹先生教导,将来也定是有出息的。”苏老太太一番疾言厉色,当真让郑氏变了脸色。

    郑氏心中实在是不爽快,来就来吧,这么大个宅子,多住一家人也不是难事。但是为何事先没打个招呼,等到出门子了这才让人捎信过来。这哪是做哥哥嫂嫂该做的事情。实在是让郑氏觉得不耻。

    郑氏控制着心里的不满,说道:“老太太,媳妇自然是欢迎四哥和四嫂到京城来。只是这京城大而居不易。当然四哥和四嫂自然是住在侍郎府。只是四哥和四嫂想着到京城来给六丫头说亲,这事可实在是不好办。锦厚那小子跟着曹先生读书自然是好的。可是六丫头说亲,这四哥虽说有功名,但是……这京城里要找到一户合适的人家可不容易。”

    苏老太太很不满的看着郑氏,“这事无需你来操心。苏容这丫头失了父母,是个孤女,我老婆子也能给她找个称心如意的婆家。锦芙是我的亲孙女,父母俱在,叔叔还是当朝侍郎大人,要找户人家这有何难。媳妇你不用多说,你只需将住的地方准备好,挑些稳重的丫头婆子去伺候就是了。至于锦芙这丫头,干脆就住到容丫头以前住的院子。几个姑娘家离得近,也方便来往。”

    郑氏在心里叹了口气,老太太都已经拍板了,四哥和四嫂也都在路上了,这事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下来。“是,老太太!媳妇会用心准备的。只是不知四哥和四嫂的喜好如何,有何避忌的。”郑氏心里是心不甘情不愿,但是这事已成定局,四哥四嫂如今也在路上,最多还有十来天就到了京城。等以后人到了再说吧。

    “嗯,你不用担心。你四哥和四嫂都是极好相处的人,也没什么特别需要避忌的。只是派去伺候的人,须得勤快伶俐的,别跟木头桩子似地。”苏老太太随口说道。

    “老太太说的是,媳妇晓得了。”

    郑氏这边心里十分不痛快。锦芸几人倒是吃了一惊。听这话,似乎四伯父和四伯母是先斩后奏,先出了门子,这才让人送信到京城。原本只是以为四伯父要父亲跑官,这会却是要给六姐姐锦芙说亲,还要让六弟锦厚跟着曹先生读书进学。六弟锦厚如今可是十三四岁的大男孩,比锦芸也只小了一岁不到。听说是个较为顽劣的,并不愿意读书进学。若是锦厚来了,锦芸想着一定要事先叮嘱锦康还有先生,千万别让锦厚将锦康给带坏了。

    这会又听郑氏说道:“老太太,不知老爷是否知道此事。媳妇担心老爷那里?”

    苏老太太不在意的挥挥手,说道:“这些你无需担心,老四过来,老五只有欢喜的。我这里已经让人去给老五送信,想来这会他也该知道了。”

    郑氏见老太太不太愿意在这事上多说,便说起别的。笑道:“老太太,十六哥儿可是一直惦记着老太太。”

    苏老太太一听十六哥儿,眼睛都亮了,“你一会让人将哥儿带过来,一天没见到了,这心里实在是想的发慌。”苏老太太说起十六哥儿,这脸上的笑容别提多灿烂了。

    郑氏也笑的极为开心,“老太太,媳妇这就吩咐人。若是哥儿这会醒着,就让人抱过来。”

    苏老太太连连点头,“快去,快去。若是哥儿还睡着,也别抱过来了,免得哥儿一会又哭了起来。”

    “老太太放心吧,这个时辰哥儿定是在玩耍的。”郑氏笑着说道。

    “那就好。”

    郑氏眼珠子一转,又笑道:“老太太,哥儿这都满一周岁了,可是这名字还没定下来。也不知老爷具体是个什么安排。”

    苏老太太听后点点头,“你说的没错。十五哥儿这都三岁了,十三丫头也不小了,十六哥儿也一天天大了,这大名是该早点定下来。等老五回来后,我和他说。让他这个做老子的赶紧将儿女们的名字给定了。别一天到完都是十五哥儿,十六哥儿的混叫。”

    “老太太说的是,这事是该早日定下来。”郑氏见这事有老太太出面,想来老爷定会很快就定下来的。郑氏这心里也跟着踏实了。把名字定下来,才能上族谱,这事可是马虎不得。郑氏自然十分关心。

    很快,十六哥儿就被奶娘给抱了进来。十六哥儿醒着的,一双黑亮的眼睛滴溜溜的转悠,看到郑氏就伸出手要抱,嘴里还含糊的喊着娘,娘。郑氏看到十六哥儿这心都柔软了下来,不过她还是说道:“老太太,十六哥儿要你抱了。”

    苏老太太笑呵呵的,很小心的从奶娘手上抱过来,逗着十六哥儿玩。锦芸就在一旁笑道:“十六弟可真好看,又可爱。”

    苏老太太笑着点头,“芸丫头说的不错。叫祖母,叫祖母……”苏老太太逗着十六哥儿说话。

    锦芸也站起来,伸出手拉着十六哥儿的小手逗着他,“叫姐姐,姐姐……”看着十六哥儿只是四处乱看,并不开口说话,大家都笑了起来。锦娴和锦淑也上前逗弄十六哥儿,不过大家都是极有分寸的,绝不会做出过火的事情。十六哥儿也不认生,这么多人围着他,他也不哭闹。

    锦芸摸摸十六哥儿的脸颊,真嫩,好喜欢。十六哥儿如今正在学走路,走得了几步就是走不稳,同时好奇心也十分旺盛。在老太太怀里的时候,就抓着老太太头上的金钗玩耍,老太太就干脆取下来给十六哥儿拿着。锦芸看那金钗有点尖锐,有心提醒一句别拿这种东西给小孩子玩,不过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十六哥儿在老太太怀里玩了一会,可能是腻了,便挣扎着像要下地。老太太自然是顺着十六哥儿,就将她放在地上。十六哥儿一到地上,就咯咯的笑了起来,看上去十分可爱。十六哥儿步子不稳的慢慢走到郑氏跟前,郑氏的心都跟着软了。赶紧张开手,十六哥儿就扑进了郑氏的怀里。咯咯的大笑着,嘴里还叫着娘,娘。然后就将手中的金钗递给郑氏,“娘,给。”

    郑氏高兴的不得了,嘴里喊着,“娘的宝贝儿子。”

    苏老太太这里却有点不是滋味,缓慢的说道:“儿子还是跟娘亲,这果然是没错的。”

    郑氏听了后,愣了下,然后笑着说道:“老太太,媳妇平日里多半都陪在哥儿身边,哥儿是习惯了媳妇。以后媳妇让奶娘时常抱着哥儿到老太太这里玩耍,也好陪着老太太解闷子。”

    苏老太太一脸不在意的说道:“那倒是不用。你好生带着十六哥儿,可别出了差错。”

    “老太太放心,媳妇定不会让十六哥儿出了差错的。”郑氏抱着十六哥儿,将他手中的金钗拿了下来,让丫头交给红袖。苏老太太见了,就说:“这个就留给是哥儿。找人溶了,打个金锞子也是行的。”

    郑氏满脸笑道:“媳妇带哥儿多谢老太太。”

    “谢什么谢。我给我孙子,可是天经地义。”

    郑氏笑呵呵的,抱着十六哥儿,可谓极为得意开心。

    锦芸则是担心的看了眼锦康。以前老太太最是疼爱锦康,如今有了十六哥儿,虽然老太太依旧疼爱锦康,只是这疼爱的程度就要打折扣了。锦康察觉到锦芸的担心,冲他眨了下眼睛,表示自己没事,这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

    锦芸笑着点点头。锦康年岁虽然小,但是有曹先生和邢先生的悉心教导,这心智可不是一般十来岁的人能比的。像十六哥儿生下来都一年多了,锦康就从未亲手碰一下十六哥儿。其实这就是在避嫌,以免十六哥儿出了什么事,就怪罪到他的身上。也因此每次大家议论十六哥儿,或是逗弄着十六哥儿的时候,锦康总是脸上带笑,安静的在一边旁观,绝不会参与其中。

    但是没想到的是,锦康这个态度却让郑氏格外紧张了起来,将十六哥儿看的牢牢的,决不能让锦康私下里接触到十六哥儿。锦康虽小,郑氏这点心思,锦康想想也就明白过来。依旧我行我素,这让郑氏的压力莫名的大了起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