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临唐

第四卷 始安繁华旧风俗 第四章 一场秋风半白头(一)

    待到十六卫比试的第五日,也就成为了最后一天。

    李隆基优哉游哉的拿下了骑射的头名,虽然口头上说着自己是因为马好而占优,实际上却多少因为自己的箭术而骄傲着。

    陆博一竟也在苦战之后赢了刘道迟,虽然代价是肩上、腿上各一道伤口,但他也咬着牙、扛着枪,得得瑟瑟的骄傲着笑起来。

    刘道迟倒也是个有种的,当着众人面竟认了赌约,恭恭敬敬的叫了陆博一一声“爷爷”。

    陆博一被吓了一跳的同时,也不免开始幻想起待刘道迟这臭小子回家后,他真正的爷爷,那位脾气出了名不好的刘老将军,会怎么收拾自家这位孙子了。

    于是想着这些个事儿,陆博一的心情也渐渐晴朗了起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直至他在继续的得得瑟瑟下弄裂了伤口,他才惨叫一声,被家里的下人抬着回府了。

    “博一是个脸皮薄的,要不是真的疼的厉害,他也不至于叫出声。”等在城门口的李隆基,看着对面的江宁、端着手中的大茶碗,说着些百无聊赖的话,“只是没想到他真的能赢,看博一的枪势,似乎是悟到了不少精髓。我虽然不是很懂,但看着便觉得极为暴烈。”

    江宁看着眼前的茶碗里泛着的水光,抬手拢了拢自己耳旁的碎发,淡笑道:“这些我不懂的。”

    “啊,也是,抱歉。”李隆基笑着喝了一碗茶,不大明白自己为何会对她说这些。

    或许只是为了给这小丫头缓解下心情,毕竟他也明白。如今在这里等人,虽然她表面上是一派平静,恐怕心里早就焦急如焚了吧。

    他明白等待的味道,许多年前,他曾经跟随父亲被祖母软禁在皇宫中。那时候他会经常坐在门口往外看,等待着有一天自由的到来。

    那时候他很希望自己能长得很高。这样就可以站在院里的树上。看到更远地方的样子。

    他经常会攀爬上那棵古老的不知姓名的树,然后在上面一座就是一整天。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多年以前的杭州城里,他会看到那张画。于是再也移不开眼。

    那幅画上是个女孩儿,同许多年前的自己一样,坐在树枝上翘首以盼着什么。

    盼着一些东西。哪怕它们终究不可能到来……

    看来看似乎在出神的江宁,李隆基再次端起手边的茶喝了一口。

    城门边上的茶铺子,本来就是给行脚的路人准备的歇息地方。这里供应的茶自然不是什么好茶。但李隆基却不是很在意。

    虽然是王爷,可他早已过惯了苦日子。那时候被软禁,虽然身份还是皇亲国戚,但实际上,地位恐怕比普通的阶下囚还不如。

    他还清楚的记得那些日子,记得父亲和兄弟姐妹们的胆战心惊、小心翼翼。他记得他们最怕的就是偶尔传来的圣旨,因为他们害怕那圣旨上的内容与“赐死”两字相关。

    每天行走在生死的边缘。背后一寸便是利刃悬空,这样的日子。的确容易把人逼疯。

    但他终究活过来了,没有死。

    而且,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希望。

    “真的很想见见你师父,见见江家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家族,才能把你这个年纪的人培养成字画鉴赏的大师,我真的很好奇。”李隆基轻笑着说。

    至今为止,李隆基还认为江宁的那幅画是偶然间得来的,因为江宁事后对他解释的就是如此。

    “只是武懿宗不大走运,高价买了个赝品,而我不小心得来了真迹罢了。”这是那时候江宁的说辞。

    对于这番话,李隆基信了七成。他有些怀疑江宁得来那幅真迹的途径,但绝对不会怀疑到是江宁自己所做的。毕竟这种想法太过惊世骇俗,太过不尊常理了。

    他们如今正在等待,因为今日是重阳,是江家一干人进京的日子,也是他们会被无罪释放的日子。

    一想到这里,江宁的面色就舒展开来。

    “也不是很厉害,只是小时候没事情做,除了学这些东西,就没有什么别的可以打发时间了。”江宁有些愉快的回答着李隆基的问题,一双眼睛却总是忍不住的往城门那边瞟。虽然一再的告诉自己平静下来,但面对了这么长时间的等待,江宁还是难免兴奋着。

    身旁是腿伤已好了八分的江自文,他坐在江宁身旁,却彷如一个透明人一般,没有开口。

    青梅也来了,却在跟城门官笑着打招呼,显得极为熟稔的样子。

    李隆基看着她微微蹙眉,觉得一个贩运私盐的帮派势力到如此程度,不免太过惊人了些。

    “之后的那些事情还要多谢你,毕竟是靠了你的关系,我们江家才能脱了这个谋逆的罪名。”江宁说着感谢话,可因为不懂这些东西,说的多少有些生涩。

    “互惠互利而已,谁让武懿宗中了圈套,我既然早已准备好了,总不能在阴沟里翻船。”李隆基淡笑着回答,“更何况,谋逆二字总非说说就能定罪的东西,没有真凭实据,那一切都只是地方官想要邀功的手段罢了。咱们陛下是英明之人,自然会明辨是非。”

    那日梁王寿宴后,武懿宗大丢颜面之余,如李隆基所料开始针对江家之事开始发难。

    但事情最终的结果也有些简单,查无实证,江家无罪,而武懿宗也因为一个诬陷之罪,被逼着辞去了官职,归隐田园去了。

    做这些事情时,李隆基多少有些手掌乾坤的错觉,但事后再想,却觉得有些东西越想越心惊肉跳,这其中的一些事情,不免太过危险了。

    至于事情的结果,李隆基恍然发觉,似乎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其中有所作用着,否则又怎会这样简单?

    于是他在一天晚上想明白了全部的事情,也在那个时候出了一身的冷汗。

    听着李隆基对女皇的称颂之言,江自文闻言不禁冷笑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嘲讽之色。

    李隆基看在眼里,没有点破,只是视若无睹的喝着茶。

    说是金秋时节,其实已经有些凉意了。

    但洛阳城里的变化并不是太多,只是偶尔有几片红叶的飘过,以及人们手里的酒水不用再冰镇一番。

    天气不再炎热,城门处这个卖大碗茶的地方,生日便日渐萧条起来。

    茶肆的老板是个过了半百的男子,此时搭了个一个汗巾守在火炉旁,有一搭没一搭的煽动者手里的蒲扇,半阖的眼睛就如同已经会与周公了一般。

    但不知怎地,每到那火焰小了一些的时候,他都能及时的补上两扇子。再等到茶香开始在城门楼子前肆意开来,他便朝天打着哈欠的站起身来,随手在身旁抓一把盐巴和葱花,熟络的洒进茶水中。

    李隆基看着那男子的动作,不知为何,心中竟油然而生起几分归隐的念头。要是自己能寻个好地方,每日能够煮茶牛饮、纵马狂奔,那又夫复何求?

    只是这念头在脑中一过,倒是把他自己都吓了一大跳。且不说自己还不到双十的年纪,便是自己这身份,也是不容易过陶潜那般生活的。再者……种豆南山听着好听,可真要让自己饥一顿饱一顿的,自己还不得疯了?

    一箪食,一瓢饮,能安于其乐者,古今又有几人?

    自嘲的笑了笑,李隆基再次看向江宁那双殷殷期盼的眸子,微笑着问道:“等你们江家的事情结束了,你是怎么想的?去哪里?”

    江宁摇了摇头:“没想过这个问题,只要跟师傅和师兄们在一起,其实去哪里都是好的。回扬州也可,在神都也未尝不行,毕竟我们做的这等生意,在哪里都能继续下去的……”想到之前经历的这么多事情,如今终得所愿,江宁不禁笑了起来,“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由着师傅费脑筋的,我也懒得去想。”这样轻松的想着,江宁就在长凳上摆荡起双腿来。

    李隆基看着她,不免想起了那幅画,以及,那些胸中似有非有的东西。

    心上似乎长了原上草,在这秋风里摇摇晃晃的,闹得人心慌。于是几乎脱口而出的:“江宁,你有婚约没有?”

    这一句话出口,首先反应过来的是一直一言不发的江自文,他猛地抬头瞪了李隆基一眼,冷嘲着道:“不劳王爷担心,宁儿的婚事,自有我们江家人操心。”

    江宁也微微愣在一旁,显然还没太想明白李隆基的话中所指。

    “别误会,”李隆基洒洒然的笑,又对江宁说,“你也该知道陆博一那小子对你的意思,我这个做兄弟的在一旁看着,都多少有些于心不忍的。他陆家也是一门英豪,博一那个小子纵然骄狂了些,但对你的心思却是真的,你看……”

    江自文也愣了愣,没想到李隆基竟是来给别人说媒的。

    心中多少有些诧异,他自问不是江宁那种对这些事情半懂不懂的孩子,这些日子在相王府里,他以为多少看清了一些李隆基的真情。

    但说句时候,别说江自文眼里的李隆基是那种处处留情的世家公子,即便没有其他女子的纷扰,江自文也觉得这个小王爷太过心思深沉,绝非良人。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李隆基一开口,竟是帮那陆博一?

    刚想嘲讽两句京中人好为媒婆,却听江宁的声音从旁传来。

    “师父他们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