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人类不流浪

第四十六章 并购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老祖宗的话蕴含哲理。

    生命能量公司最近一段时间堪称网红。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有哪一个网红不被热情的网友查个底掉,生命能量公司如何能幸免。

    名气响,实力雄厚,高科技公司等等标签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贾萌的桌上简历堆了有一尺多高。

    于鹤的老爸也利用自己数十年积累下来的人脉,设法联系一些知名专家。

    于鹤仔细地研究了有意向合作的专家和应聘人员的简历,确定了一众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研究团队和人才,让贾萌重点跟进。

    生命能量公司研究所负责人当仁不让的归属于鹤的老爸,搞了一辈子教学科研的老教授,经验没得说。关键的是老爸挺高兴,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工作。

    董事长办公室里,于鹤叫来了韦华和沙莹莹。

    “公司的财务情况怎么样?”于鹤问沙莹莹。

    “于董,每个月的财务报表都发你邮箱了,你没看吗?”沙莹莹惊讶的问道。

    “大概看了看,你们的报表太专业,太复杂,看的头疼。你就告诉我账面上还有多钱可用就行了。”面对着一大堆应收款应付款的专业统计口径的财务报表,于鹤真心看不下去。

    沙莹莹被于鹤气乐了,说道:“截止上月底,亿,亿,不算应收未收项目和除出固定支出部分,账面可用资金590亿左右。”

    于鹤很有成就感,自幸运的遇见智慧石后,短短的时间己经坐拥一家千亿级别的公司,而且可以预计几个月后还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过还远远不够,离实现自己的计划还很遥远。

    “我有一个想法,公司不能仅仅靠联盟的能量块和进化液来发展,一旦这两项出现问题,对我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于鹤说道。

    韦华和沙莹莹都点点头,表示认同于鹤的担忧。

    “前段时间我和韦华去调研电动汽车厂家,回来后算了一笔账,SL1型电池每一组如果按6万元定价,大约能给公司带来5万多的利润。如果我们自己造车,按照现在的市场一般的行情,每一辆获利至少10万以上。”于鹤继续说道。

    “账不能这么算,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仅仅造一辆整车和一组电池在时间上就不能比。”韦华不同意于鹤简单粗暴的计算方法。

    “你说的有道理,我并不是准备不出售SL1型电池,可以双管齐下。500多亿的资金躺在账面上,也产生不了多少价值。而我们有了自己的工厂,有了自己的设备,有了自己的技术人员,这些储备才是真正的财富,是持续发展的关键。”于鹤的目标再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那现在的计划是?”韦华问道,他听明白了于鹤话中的意思。

    “买,花钱买,说的高大上点是并购。找几家有技术实力,经营不善的汽车厂家,我们买下来。厂地、设备、人员就齐活了,打造电动汽车全新品牌,利用我们的优势推出续航里程更强的电动汽车。”于鹤早有打算。

    “谁负责?”韦华问道。

    “前期我们一起来,等上了正轨,就交给林唯清吧,他正好从美国回来。”

    “好。”韦华点头道。

    “公司的业务会慢慢的增多,我考虑是不是成立集团公司,韦华你重点考虑一下各块业务的划分,然后成立各分公司。”于鹤又提出新设想。

    生命能量公司发展太迅速,很多事情己经跟不上发展速度。

    公司的每一个高层都很忙,负责的项目几乎都是从零开始,甚至连于鹤的老妈和兵父岳母每天都负责向联盟运送海量的商品,老爷子己经完美的从官员转为商人。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国内几十年来的发展,绝大多数企业沉沉浮浮,曾经红极一时,如今举步维艰,甚至破产的不胜枚举。

    汽车制造行业同样如此,一些企业勉强生存,于鹤就准备冲着他们下手。

    电动汽车方兴未艾,市场潜力极大,而让于鹤最终决定进军电动汽车行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技术壁垒,或者说是无需燃油发动机。

    高品质汽车发动机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是国内汽车厂家的致命弱点,根本无力与国际同行竞争。

    电动汽车则完全不同,使用的是电动机,相比起发动机而言,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电动汽车的技术难题在于电池,这是生命能量公司的长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于鹤有信心在短期内完成国产汽车的逆袭。

    于鹤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五年内国产电动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生命能量公司的电动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并且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头羊。

    于鹤真正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没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实力,人类跨出地球都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骨感,并购进行的很困难。

    这些半死不活的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千方百计引入外部资源,导致产权关系极为复杂,有国资,有外资,有个人,甚至是厂里工人的集资。

    于鹤和韦华去谈判时,往往面对着几十号人,都是代表,都有自己的诉求和意见。

    其他人还好,不过是利益而己,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国资最麻烦,谁也不敢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把责任推来推去,每一级领导最终都说着同一句话:需要向上级汇报。

    于鹤感叹,等着汇报、研究、批示,一整套流程下来,儿子都会打酱油了吧。

    从此,于鹤定下一条规矩,有国资背景的一律不谈!没时间磨叽!

    私企谈判倒是简单直接多了,可是于鹤也不满意,规模小,技术落后,场地也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甚至纠纷。

    有两家于鹤觉得还可以,对方却只想着合作,要求控股,底线也是要拥有一定的股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