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唐初一小兵

第七十五章 国战起

    (感谢各位书友的收藏和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

    贞观三年,三月十五,大朝会!

    兵部尚书李靖出班奏道:“陛下,代州都督张公谨上奏,认为讨伐东突厥时机已经成熟,并列举六条理由:颉利可汗奢华残暴,诛杀忠良,亲近奸佞,此其一;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离,此其二;突利、拓设、欲谷设均得罪颉利,无地自容,此其三;塞北地区经历霜冻干旱,粮食匿乏,此其四;颉利疏离族人,委重任于外族,胡人反复无常,大唐军队一到,必然内部纷乱,此其五;汉人早年到北方避乱,至此时人数较多,近来听说他们召聚武装,占据险要之地,大军出塞,自然内部响应,此其六也。”

    李世民看向李靖和长孙无忌问道:“玄龄,辅机,国内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靖出班奏道:“回陛下,兵部已抽调关中十五万大军至长安待命。”

    长孙无忌道:“工部已经备齐相应的粮草与军用物资。”

    “武德元年,突厥趁我大唐朝立国之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十五万进攻并州,掳我大唐百姓五千余口;又曾率骑兵十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

    “武德四年,颉利出兵入侵我大唐汾阴,石州,雁门,并州,代州,原州等地,大肆掠夺。”

    “武德五年,突厥攻打代州,杀代州总管定襄王李大恩,八月,颉利率兵侵廉州,精兵数十万,漫山遍野,绵延数百里。”

    “武德七年,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率全部兵力南下攻唐,在豳州与朕交战。突厥兵一万余骑突然冲到城西,我军吓得面无人色,元吉惊惧不敢出城作战。朕率兵到两军阵前,先与突利可汗交谈,然后指责颉利可汗负盟背约,颉利可汗以为突利可汗与朕合谋,才稍稍引兵后退。当时连日阴雨,突厥兵弓箭因受潮不能使用,我军夜间偷袭,冒雨进兵,突厥兵非常惊慌。颉利可汗准备与我交战,突利可汗反对。朕又对突利晓以利害,突利可汗与朕结为兄弟,拜盟而回。颉利孤军无助,只好撤兵。”

    “武德八年,颉利可汗率兵十万大掠朔州,守将张瑾全军覆没。突厥兵在灵州被任城王李宗道击败,颉利请和回兵。”

    “武德九年,武德九年!”说到这时李世民突然握紧了拳头,提高声音道:“武德九年,突厥又进犯原州、灵州、泾州、秦州、陇州、渭州。四月,李靖与颉利可汗在灵州激战,突厥兵退走。七月,霍公柴绍又在秦州大破突厥兵,斩特勒一人,杀突厥士卒一千余人,突厥遣使请和。八月,朕刚继位不久,颉利、突利合兵十万犯泾州,进兵到武功,长安城城戒严。尉迟敬德在泾阳败突厥,斩首一千余级,捉获突厥俟斤阿史那乌没啜。颉利可汗在渭水北面列阵,朕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隔渭水责备颉利负盟。突厥兵见状非常惊讶,纷纷下马跪拜。颉利见我军旌旗蔽日,颇有惧色,愿意讲和。朕与颉利在渭水便桥结盟,突厥兵撤归。便桥之盟啊!那是朕心中永远的痛!”

    李世民高声道:“我大唐立国这十二年来,突厥年年犯禁,屡教不改,贞观元年,颉利可汗信任汉人赵德言,变更突厥国俗,政令烦苛,突厥各部不满。颉利挥霍用度无限,对各部加重赋敛,部族大多叛去。由于连年征战,财困民贫,又遇大雪,牲畜很多被冻死,连年饥谨,部众冻馁,突厥势力渐弱。此后不久,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其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与我大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同时东突厥又遇到大雪气候,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突厥势力更为衰弱。”

    “贞观二年,突利部下奚、霫、契丹等部族投降我大唐,受到颉利可汗的责备。突利可汗征讨薛延陀、回纥时兵败,被颉利可汗囚禁。因此,两人结怨相攻,势力进一步衰弱。”

    李世民就这样在太极殿内一边走一边历数大唐建国以来东突厥与大唐的屡次对战。最后李世民回到龙椅前大声道:“如今朕厉兵秣马三年,时机终于到了,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为副将,率领中军向云中和马邑挺进;并州都督李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瑾、岷州都督高甑生为副将,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秦叔宝为副将,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李绩遥相呼应,负责掩护左翼;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甘州刺史张宝相为副将,从灵州往西北挺进,以截断突厥的西逃路线;检校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程知节为副总管,率军进驻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副总管,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并监视和牵制突利可汗。六路大军皆由李靖节制。另舞阳县男李大亮镇守凉州防备西北,任国公刘弘基镇守河北易州防备东北。”

    一道道认命,一位位参与大朝会的相应将领皆上前领命。没有参加大朝会,镇守在外的将领也都提前派快马将诏令送往。这些认命和作战计划都是这段时间诸将与李世民共同商讨出来的结果。

    李世民分派完具体的任务朝李靖道:“药师,两个月前朕已派游骑营进入突厥腹地打探消息和进行破坏,你可以派人与他们联络,但是游骑营不受你节制,他们的所有行动你皆不可阻拦,游骑营是朕军事改革的实验,各家的小崽子都在其中,你一定要把他们一个不少的带回来。”

    李靖道:“如果游骑营的行动影响大局当如何?”

    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儿:“真影响大局的话,就放弃游骑营,大局为重,此战定灭突厥,在这个前提下,就是朕的两个儿子也可以放弃。”

    李靖得到李世民的首肯,放下心来,他可不想因为游骑营中各家的小崽子而改变既定战略,如若游骑营真的遇险,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他还是会去营救,反之,就放弃。连李世民都说关键时刻可以放弃在游骑营中的李恪李泰,其他人也不在多说什么,毕竟李恪李泰身为皇子都可以放弃,自己家的小崽子难道还能干嘛比皇子更金贵不成。当初把他们送入游骑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且李世民把李恪李泰送入游骑营也是为了堵住你的嘴那些个大臣的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