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人间朝歌

第二十一章 晚照

    卫缨回温府后便与青屏说了她不日便回金陵这件事,青屏却不怎么开心的样子。

    “小姐,其实若不是没办法,奴婢倒希望小姐能一直在温府里。”

    卫缨笑道:“为何?”

    “尚书府里那么多人欺负您,我……”青屏知道从前君晚照性子懦弱,凡事诸多忍让,从不出头。被人欺负了,委屈从来也只往肚子里咽。

    “从前,府上就数二姨娘欺负您最多了,还有二小姐,五小姐,小少爷……”

    卫缨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君晚照家中行四,温氏是三房。

    卫缨对君家的几个少爷小姐们倒是有点印象,不过君晚照同他们接触很少,青屏所说的二小姐名君沅兰,是二房何氏之女。

    君沅兰或许是嫉妒君晚照相貌,同为庶女,她就没有君晚照生的讨人欢喜。况且君北骥对君晚照的喜爱,明眼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至于那五小姐和小少爷,都是四房所出。

    然后便是尚书府嫡女君雅南,在君晚照心里那是蕙质兰心的,她的哥哥君子维也在国子监读书,君晚照依稀记得,她这位大哥,好像当时十三岁便得了科举考试的第五名。

    君雅南和君子维乃大夫人赫连氏所出……等等,赫连氏?

    卫缨蹭的一下从红木椅上站起来,青屏吓了一跳。

    “小姐,您这是怎么了?”

    卫缨抓住青屏的手,问道:“大夫人姓赫连?可是内阁首辅大人的那个赫连?”

    “是,是啊。”青屏眨了眨眼,想到尚书府还算大夫人对三房照顾多一些的,她一直都觉得大夫人和善宽容。

    卫缨跌坐在椅子上,脸色疲惫。

    南襄王妃是内阁首辅大人的长女,大夫人虽是庶女,但好歹也是南襄王妃的妹妹。

    那岂不是说,刑部尚书,很可能也是南襄王的人?

    可是为何师父却说君北骥是皇上的人呢?

    乱了,太乱了。

    卫缨揉着太阳穴,觉得就好像身处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闭塞得喘不过气来。

    从现在开始,她必须小心走好每一步,要不然错一步,步步错,最后满盘皆输。

    夜色浓重,卫缨一夜无眠。

    次日卫缨便赶着时辰去了巡抚衙门,从林铮那里得到消息,说吏部已经派人过来了。清水阁也不再和郦水局合作,只不过柯寻不认罪,巡抚衙门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曹远的账本还没找到,这案子就还不算结束。”

    卫缨也没打算再插手,这几日她得计划去金陵的事了。

    “你要回京?”林铮问道,然后反应过来了然地点了点头。

    “或许我们有缘还能再聚。”他笑道。

    卫缨也笑笑,没有多说,便告辞了。

    或许这次只是萍水相逢而已,也许林铮会在这里当一辈子巡抚衙门的护卫,也许他会回京,他们都是有秘密的人,却谁都不可说。

    卫缨回去的时候刚好温颜准备启程,杨烁也已到了温府门口,大批车马一下子引来众多人的注意。

    杭州谁都知道清吏司郎中的女儿拜怀瑾夫子为师,即将进入整个大楚最高等的学府学习了。

    “表姐,你回来了。”温颜连忙过去拉住卫缨的手。

    “还好赶上了。”卫缨说道,“一路上小心,等过段时间我便去京城找你。”

    温颜含泪同温府众人告别,便上了马车。

    “杨公子,小女就拜托了。”温子诚向杨烁行了个礼。

    “大人放心,在下定会将令爱平安送入京。”杨烁道,然后对卫缨摆了摆手。

    卫缨笑了笑,点点头。

    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卫缨同温子诚入府的时候,顺便也说了她即将回京的事。

    温子诚嘱咐了她一些,并说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告诉他。

    卫缨回到小院里,她哪里有什么需要的,不过是带上青屏,还有她的剑,以及一些衣裳首饰罢了。

    至于如何回京,她倒是不担心,毕竟她会武功,想来路上也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她吩咐青屏着手准备,过几日便去天虞山同师父告别。

    来这里也将近一个月了,一个月来卫缨适应了许多,从阴曹地府里重生,重见天日,到如今已经可以轻松笑着待人接事。

    她不是忘了家仇未报,而是将它深埋于心,冷静沉着,不感情用事。

    她也知未来的路有多艰险,可是她必须走完她选定的路。既然决定报仇,那就不管前路如何,风霜雨雪也好,披荆斩棘也罢,本该她走的,她就得走完。

    几日后青屏将东西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卫缨便去天虞山同师父拜别。

    天虞老人该说的也都说完了,只将吩咐李末将一枚小小的戒指给她,说见这枚戒指就如同见他。

    卫缨别的也没有多说,便同师父告别了。下山之后到集市上的江南糕点买了些红豆糕,准备带给老夫人。

    到了春和院,将红豆糕递给赵妈妈,就坐在老夫人面前。

    “晚照啊,到了京城里,你母亲不在,一个人定要多加小心啊。”老夫人泪眼婆娑,抚摸着卫缨的手,叹了口气。

    阿颜走了,如今晚照也要走了,她孤家寡人的,送走一个又一个,如今身边也就那么几个人了。

    卫缨点头,鼻子发酸,老夫人对她的好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她也一直将老夫人当做自己亲生的外祖母看待。

    同老夫人聊了几句,卫缨起身告辞,回了小院。

    青屏已经收拾好了。

    “小姐,我们什么时候走?”

    “明日启程吧。”

    青屏叹时间过得好快,其实在温府日子过得挺轻松自在的,等回了尚书府,可就没那么舒坦了。

    卫缨打算写一封家书寄回去,但是又怕她的字和君晚照不一样,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二日温子诚帮她雇好马车,卫缨跟温子诚和老夫人告辞,便上路了。

    马车摇摇晃晃,奔走在集市上,卫缨掀开车帘,看着外面匆匆而过的人和马车。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风一阵阵吹过来,温柔又和煦。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杭州忆,忆何深,来日若有相逢时,便举杯邀月,开怀畅饮,共寻桂子,共看潮头罢。

    只是不知,那会到何年何月了。

    既然已经踏上这条路,从此刻开始,她便不再是卫缨了,而是君晚照。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君晚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