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夫君,一言难尽

第二百二十二章 年饭(一更)

    两百零九

    等熬过最冷的大寒,年便一步步的将近了。

    梅城这边过年的习俗同京都不大一样,他们不吃盒子菜,也不请人来府里面唱戏,而是一家一户好几口人一起做一种圆形的扁食,一做一大堆,里面放着各色的馅儿,叫做饺子。

    京都那边的也有饺子,只是拿糯米和粘米磨成的粉,这边是直接用粉面做成的面,区别在于一个是透明的,一个是白色的,做法大同小异,水煮或是上锅蒸。

    府里面新雇来的婆子大多都是梅城的本地人,我问过她们有这个习俗后,觉得入乡随俗也不错,大人与我都不是什么古板的人,日后不知在梅城还要度过多少个春秋,早些习惯是好事儿。

    于是细细询问了饺子的做法后,便让膳房里的人去准备食材了。

    前几天收到了不少外地送过来的年礼,鸡鸭鹅猪羊都有,一大袋子,一大袋子各色米面堆的库里面都装不下了,比那些有桩子的人家收的还多。我让他们挑着些不容易保存的,一口气儿都拿出来做馅儿,足足拌了有十二种之多,两排的大桶。

    听说这里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十五是不允许开火的,吃的都是年前就做好的菜,我算了下,即使过年期间大多仆役都家去了,这留下来的人数也是不少。

    膳房那几间小屋子肯定是摆不下这么多东西的,于是我便把后院的挡风石给挪了个地方,摆上十几张张大桌子,让府里面没事干的婆子丫鬟都过来一起做饺子。

    屋里的炉子也没闲着,咕咚咕咚炖着卤煮:

    羊肉、猪肉、雏鸡和鸭子都搁在锅里面吊着,另有萝卜豆类与各色菜蔬,做的是川蜀之地的风味,里面还放了不少的辣子与花椒,每个缸都差不多有成人半边身子之高,足足熬了八缸,炖好了便封口,等大年夜在开启食用。

    香味从后院这边一直传去了前院,好些个侍卫小厮都在墙外面的花窗探头探脑,好奇我们在做些什么。

    若说梅城这边什么最贵?非鱼莫属。

    这边儿缺水,没有大江大河,能买到的鱼都是比那食指长不到哪里去的小青鱼,或者是已经腌制好的鱼段儿,缺头去尾就取中间的一小块儿,那也比寻常肉类昂贵上许多。

    这送礼的人聪明就聪明在这儿了,我虽不知那送礼的人是谁,但也觉得是个有七窍玲珑心的,他或许是猜出来大人这边缺什么,大手笔的送了十几筐的河鲜,个个都是比成人小臂还要长上一节的大鱼,放到市集上卖,赚的银子都够在置办一处小宅子了。

    我原想着放养在池子里边,等明年开春还能继续吃,谁知道府里的下人养不活,不过才几天就死了七八条。

    趁着这个机会,我便决定把它们都做成鱼鲊算了,想吃的时候随便就能拿一条。

    这鱼鲊也是梅城这边的吃法,大鱼切成片之后拿蜜和盐以及各色调料抹匀,放在高处晒干。

    等想吃的时候,或是拿油炸完上锅蒸,或是直接用火烤。

    吃起来有着一股子别具一格的香味儿,我便觉得这法子甚好,一能去了鱼身上的腥味儿,二又能随取随拿,方便的很。

    两百一十

    我们午膳用的有些晚了,吃的便是他们新包出来的饺子,个顶个的白润通透,矮胖敦实。

    大人带着人回后院时,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好一会儿才进了屋子。

    “那地上怎地铺了那么多的饺子,咱这是要做什么?”他呷了一口茶,这才问我。

    我拿起旁边的小碟子,为大人把饺子上面淋了一层酱汁,布菜:“您别看咱们现在饺子多,可是要足足吃上十几天的哩,这才哪儿到哪儿?”

    “是这边的规矩吧。”他这话说的既像是肯定,又是在询问,显然是已经猜出来了。

    “我也是头一次听说,今年过年咱们就不做盒子菜了,您有什么想吃的,直接同妾身说,回头一起给您备着。”

    “到没有什么想吃的,你别把自己累着。”

    他用筷子把饺子上的料汁拌匀,拿了一颗放在我面前的碟子里:“多吃点儿。”

    两百一十二

    万岁爷这些年真是越发的荒淫无度了。

    这是宫里面的人即使是看着了也都不敢说的事儿。

    虽说这位圣上打从年轻时候开始就不是个多么循规蹈矩的人,但也远远没有如今这般令人所不齿。

    宫里面就像是个漏风的笊篱,没有什么消息能藏得了,即使是泰安公主这般深居简出的人都能从旁人的只言片语里面猜出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更何谈他人了。

    泰安公主每每听到其他人说这些牙碜话时,心里面就不自在起来,她总能想到自己那夜在娘娘宫里面时,圣上的试探,然后就是后背一阵阵的发凉。

    她是真怕那夜有人还没睡着,瞧见了什么,在娘娘面前掐头去尾说上些不中听的。

    如今她的身家性命都系在娘娘一人身上,娘娘给她个好脸,那么她活的比谁脸上都有光,娘娘若是厌弃了她,她的女儿女婿在外地也没一个好。

    这事儿搁在心里总不是个办法,时间一长,便被人看出些端倪来。

    姜皇后从来都不是个粗心的人,瞧这泰安公主这几日日思不宁的错,以为她是担心远在他乡的女儿,于是便找了个机会,同她开解一番:“咱家欣儿是个有后福的,你也不用过多的担心她,宫里面有我盯着,等时候到了便让她们小两口回来。”

    泰安公主尚上不知为何娘娘突然间讲到姜欣,迟了半拍才说的:“娘娘的心意自然是好的,奈何这孩子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想当年她父亲给她结了这门婚事,我是一万个不同意呀,谁知这小妮子是听了谁的话,居然当起说客,来说服我了。”

    “咦?还有这般趣事儿?”

    “可不是,也不知这宋五木到底是走了哪门子的好运,居然娶到了咱家的闺女!”泰安公主想到这里,心里面还是一阵的愤愤然。

    “好啦好啦,我瞧着这宋五木是个好的,你也别那么挑三拣四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