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官路豪门

正文 第一三二章 大变革

    ()

    不管王一明几个人是否同意,在楚振邦做出最终决定的情况,同时又面临着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西城时尚对哈市国麻一厂的收购还是进入了正式议定环节。

    97.

    在确认了西城的确有意收购国麻一厂的意见后,北疆省的主要负责人很快赶到北京,汇同体改委、纺织工业部具体操作这件事的工作组与西城时尚展开具体的谈判。

    收购一家现有职工近万人的国有企业,这样的操作过去西城还没有接触过,其中涉及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复杂的令人头疼。其中几项比较重要的事,首先就是离退休职工的安排问题,其次是企业在岗职工的去留问题,再次是企业现有领导干部的去留问题,剩下的还有诸如资产的会计核算、企业原有销售渠道的整合、进出口配额的调整归并等等等等。至于说收购了国麻一厂之后,今后西城将如何发展它,如何让它扭亏为盈,这些问题现在根本顾不上考虑,毕竟这家企业是人家硬塞过来的,西城原有的发展计划中并没有这一项内容。

    直到四月底,整整一个四月份,楚振邦就为这件事滞留在北京,西城的首席谈判代表就是他自己,而整个谈判团队中,除了来自香港大公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以及来自新加坡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四名会计师之外,剩下的三四个人就是目前西城全部的班底了。

    为了这一次的收购谈判,楚振邦请来大公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还可以理解,毕竟大公是西城的关联法律咨询方,而来自新加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却是在谈判前才刚刚与西城达成合作意向的。之所以引入安永这样一家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楚振邦当然有他自己的考量,其中最直接的两个原因:一是他信不过国内目前所谓的那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太不正规,他们弄出来的报表、资产结算账目,除了其中的日期可以相信之外,其他的都不可信。97.第二个原因,此次并购哈市国麻一厂,西城注定是要吃亏的,这个亏他可以吃,但必须吃在明处。后世都说收购国企充满了猫腻,谁参与到类似的事里,回头就被人指着鼻子说是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西城在收购国麻一厂这桩并购案中赚不到任何便宜,甚至还得承受一笔损失,楚振邦引入安永做资核,就是为了把一切都摆在明处,彻底消除隐患——孙子可以当,但不能当了孙子,回头还让那些当爷的指着鼻子骂娘。

    到四月初,西城收购哈市国麻一厂的协议正式达成。在企业原有离退职工的安置问题上,北疆省民政、轻工部门将拿出一笔资金,以向每位离退职工一次性支付2万元的形式,结清他们全部的退休金、医疗费。对此,楚振邦说不出什么,他只能在心里替这些为国家四化建设操劳半生的离退职工们悲哀了。

    对目前还在厂的职工,协议中也做了规定,凡四十岁以上的基层职工,一律本着“职工自愿”的原则,采取买断工龄的办法处理。但在年龄与“职工自愿”的条件之外,相关部门又对国麻一厂现有的厂领导班子下了硬性指标:两个月的时间内,国麻一厂现有的八千职工必须精简到三千,也就是说,“自愿”下岗,买断工龄的职工人数必须在五千以上。

    一个国麻一厂的并购,直接带来的下岗失业、生活无着的人数就有近两万,这还是国企改革刚刚起步的九一年,在这其中,楚振邦已经能够隐约看到前世的某些印象深刻的景象。

    对国内的国有企业改革,楚振邦不想过多的褒贬,毕竟这里面存在一个体制造成的弊端,大批类似国麻一厂这样的老牌企业已经积重难返,不彻底改革不行了。97.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一点,那就是在企业改革开动之前,是不是有必要先建立起一套完善或是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伟人曾经说过,国内的改革没有先例,无处借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点没有错,同样的,这句话后来也变成了一种推脱错误的最有力论据,与这个论据相配合的一个词叫做“阵痛”。轰轰烈烈的国有企业改革,数以亿计的工人下岗失业,社会矛盾逐日激化,我们才意识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这套体系建立起来之前下岗的人,对不起,忍受阵痛吧。医疗改革将全国的医疗体系推向市场,十年下来,出现了“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局面,我们才意识到需要建立同样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至于这套体系建立起来之前病死的人,对不起,忍受阵痛吧。其他的,教育,住房,无一不是如此,于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最突出的成绩不是民生的改善,而是国家一年财政收入超过十万亿,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登峰造极。

    即便如此,国内总能看到的一种言论还是大行其道:我们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也不知道上上下下的国家公务员们每年耕几亩地,收多少粮食。

    牢骚似乎扯得有点远了,不过楚振邦在并购国企这种事情上,的确是加了十二分的小心,短期内的资产膨胀、事业扩张却会带来政治、司法等诸多方面的隐患,前世,他在这方面的体会良多,所以重生之后,他是等闲不会去碰的。

    作为并购、持股协议的一项内容,轻工集团公司方面需要西城时尚在协议签订之日起,就开始着手组建西城时尚集团的董事会,按照这年月国内的说法,这种改组的过程就是股份制的过程。楚振邦作为持股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大股东,将出任董事会的首任董事长,另外,其他的两个持股方,安东以及轻工集团公司也将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在董事会内安排各自安排一名董事。

    为了加强董事会对集团事务的有效管理,以防止**、加强决策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按照轻工集团公司的建议并在获得安东的许可之后,西城时尚集团还将扩大董事会的规模,在以楚振邦为董事长外加安东与轻工集团公司各自安排的常务董事之外,持股三方还将各自安排两名非执行董事加入董事会。考虑到将来西城时尚集团还要进一步发展,很可能还要引入一些中小股东加入,所以从协议一签订开始,董事会就要定期召开股东会。

    就目前西城的持股情况,除了楚振邦、安东以及以轻工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持股之外,还有一小部分股份散在董事会之外,比如说彭胜男、傅淑丽她们手中都有一部分,虽然份额很小,但终归也是西城的原始股股东。像她们这些人都是有资格参加股东会的,但却没有资格进入董事会,正是参与对西城时尚集团的决策管理。

    并购哈市国麻一厂,可以算是西城时尚集团进入国内轻纺类国有企业改革潮流的一项标志,同时,它也可以看做是西城时尚正式开始股份制改造的开始。集团董事会的成立以及随后投入运转,一方面预示着楚振邦在西城内大权独揽局面的结束,一方面也的确标志着这家崛起不到一年的时尚类集团品牌开始进入了正规化管理运营的全新阶段。

    董事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任命集团管理高层,身为集团董事长的楚振邦在第一届董事会的第一次会议上,以全票通过的方式,获得了集团总经理的职务,也就是国外所谓的“ceo”。

    除了楚振邦的职务任命之外,集团在其他人事问题上也做出了部分调整,傅淑丽过去管理的公关部空架子得到迅速调整,她在继续担任公关部经理的同时,卸去广州分公司负责人的身份,转而经由楚振邦推荐,出任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张一明是经由楚振邦推荐的第二名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同时,兼任集团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对外文宣、市场战略以及营销等方面的事务。傅小浓的职位变动不大,因为家庭的缘故,她拒绝了楚振邦请她担任副总经理的要求,但接受了设计部门负责人的职务。

    轻工集团派驻在董事会的常务董事名叫常和平,在调来西城时尚之前,是轻工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虽然说如今的轻工集团还不是o8年改组后的中国轻工集团,但从级别说算,常和平放到体制内也是个副厅级的干部了。这个人虽然不懂的市场运作,甚至对品牌经营都没有多少概念,可要说到玩弄权柄却是极有手段的。

    正是看到楚振邦手边缺少可用的人,常和平便在董事会成立之初,便提出了完备集团部门系统的要求。他就像是一只笑面虎,整天笑咪咪的,跟楚振邦表面上也相处的很融洽,但凡是楚振邦提出的任命人选,他一概表示同意,可那些楚振邦提不出具体人选的部门,他却是寸土必争。

    从四月底到五月初,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储运部、工会、客户服务部、人事管理部、企业发展部、采购部等等,诸多部门的经理职务几乎全部安排了常和平推荐的人选,这样的局面对楚振邦来说非常不利。不过幸好的是,他始终抓住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审计部和财务部死死不放,在楚振邦看来,只要抓住这两个部门,其它的今后都可以慢慢调整。请书友记住本站97搜索来的书友请收藏本站哦()</p>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