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刘邦日记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旗开得胜

    公元前232年5月25日晴

    今天早上我们大家都去唐县令家里看望唐县令,唐县令正躺在床上呻吟,看见我们来了,只欠欠身子,有气无力的样子。请记住我于是大家都嘘寒问暖,问的唐县令心头一热,眼泪哗哗的。此时不知道那个不开眼的衙役进来了,报告唐县令说外面来了一个乞丐,坐在县衙门口吃着点心粥,问唐县令要不要赶他走。这衙役话没说完,唐县令就又开始吐了,当时就把那衙役吓傻了。唐县令那个惨样,怪我文采不好,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我心里那个高兴啊,但是我不能表现出来,于是我就仍然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握着唐县令的手说:“兄弟昨天晚上实在抱歉,让唐县令您遭这么大的罪,说实在的,兄弟也不知道我那嫂子去干那事,我要是知道的话,我也不会带您去了。可是兄弟还是有一事不明白,就是为什么你昨天晚上到后来吃了点心粥以后,吐的比之前抱我嫂子吐的还厉害?”

    我的话一说到我嫂子那里,唐县令就又开始干呕起来,等我到点心粥的时候,唐县令就又开始呕吐了,边吐边冲着我摆摆手,我假装不明白的样子,关切的问唐县令:“怎么了是点心粥的问题吗?”——唐县令吐一下;我又问:“不是点心粥的问题吗?”——唐县令再吐;我接着问:“点心粥没有问题啊?”——唐县令长吐;我再接着问:“如果不是点心粥的问题,还有点心粥以外的问题吗?我昨天也吃了点心粥,好像没事啊!”——话没说完,唐县令已经拿起平时升堂用的惊堂木,把自己的耳朵砸的血流如注。(百度搜索读看看他***,看见唐县令这幅德性,我心里忒他娘舒坦。

    公元前232年5月29日晴

    有几天没见唐县令了,我估计这小子应该恢复的差不多了,我就再去找他,让他给我审批,没想到这货一看见我就笑呵呵地说:“沛县用地紧张,大家都来要审批,让他委实犯难。”我话也没多说就跑出来了,径直找周勃去了。

    下午周勃就推了个小独轮车,沿街开始叫卖点心粥,叫到县衙门的时候,周勃把车一停,故意大声地喊起来,衙役门一听,都一窝蜂地过来强,只留下唐县令一个人在大堂上干呕。当时唐县令就下令把周勃的小摊给没收了,还把周勃一顿臭揍。

    公元前232年6月5日晴

    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对付唐县令了,于是这几天有点郁闷,就一直躺家里,没出过门。今天一大早突然樊哙这货就来找我来了,兴高采烈的样子告诉我说唐县令批了,我问何故,樊哙告诉我说都是周勃这小子的功劳。那天我本来是让周勃这货去衙门前故意喊两声,恶心唐县令一下的,但是结果被唐县令给打了,谁知第二天周勃又去了衙门前照样喊,唐县令于是又指挥手下把周勃一顿暴打,然后告诉周勃如果明天还敢来衙门前叫卖,就用凿子把他的嘴凿个洞,让他喝不上东西。

    第三天周勃又来了,先是一个人悄悄地跑到衙门前,问守门的衙役县衙里有没有凿子,衙役门被问的一头雾水,都摇了摇头说没有。于是周勃就又从墙角里推出独轮车来,开始叫卖点心粥,结果唐县令这小子居然真叫人来把周勃的嘴给凿了个洞。

    第四天,唐县令以为周勃不回来了,看看天气不错,于是就准备去外面散步,才走到衙门口,就看见周勃这小子推着手推车远远地过来了。周勃径直走到衙门口,把摊一摆,然后开始叫卖点心粥饼,看他的小摊上,原来都是把点心粥风干了,做成饼状来卖。

    不知道唐县令那天吐了没有,但是唐县令估计是被周勃的坚持不懈打动了,直接问周勃怎么样才能不来县衙门口叫卖,周勃说只要给他一个审批条子就可以,唐县令立刻从身上拿出印章来,大笔一挥,搞定了。完事以后,唐县令还骂了一句:“我当什么事,不就是个审批条子吗,多大点事,犯得着这样吗?(你妈的你认为不是个事,可在我们这些老百姓眼里,比登天还难呐。)”

    于是我们的酒楼就可以顺利的开张了,曹参和王陵投资,我来经营,樊哙做厨师,夏侯婴负责采购,他老婆接待,大家各司其职。只有周勃没有事干,于是每天仍然上街摆地摊,只是不再去衙门口叫卖了。

    晚上曹参过来告诉周勃说还是别去上街摆地摊了,唐县令自从上次吃了周勃的亏以后,已经组建了一直巡逻街道队伍,简称巡街队,准备清除摆地摊的,下令只要是摆地摊的,东西一律没收。

    公元前232年6月8日晴

    唐县令这货干事还真有几分雷厉风行的味道,说干就干,已经两三天了,每天县衙里的人都在街上没收摆地摊的老百姓的东西。于是县衙里就摆满了各种没收来的小东西,比如鞋垫啦、袜子啦等等。我家隔壁的寿材张最可怜,老两口没有儿女,幸好张老头会点木匠,每天就靠做一两副寿材出售为生,因为租不起门面,于是就摆了个地摊,没想到被唐县令这货给没收了,于是县衙门口里就摆了个没收来的寿材,张老头看不过去县衙门口找唐县令评理,结果还被衙役打了一顿,张老头没办法,只好在衙门口哭起来。从县衙门口经过的人们看见衙门里的寿材,再看看哭的好痛苦的张老头,便以为是唐县令的老娘归西了。于是就有好事的,爱拍马屁的穿了孝服,拄着哭丧棒,一步三叩头地来到县衙里哭丧,不一会儿时间,整个沛县将近一半的人都去了,黑压压地站了一地,一样的孝服,一样的哭丧棒,一样的哭腔,就是哭词有点不一样罢了,不过都大同小异。有哭自己的外表姥姥的,有哭自己的表姑姑的,有哭自己的表嫂嫂的,总之因人而异,哭的内容也没有什么新意。

    雍齿这小子本来知道寿材是唐县令没收来的,但是看见这么多人都在哭丧,而且都是如此的统一装束,严肃表情,便也信以为真了,以为唐县令真的死了娘,便也赶紧回家打扮一番,加入了哭丧的队伍。

    &lt;&gt;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