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快穿之炮灰不伤悲

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寻根18

    周延的亲生父亲家并不在明水镇,是另一个县城,反正看上去发展得挺好的,高楼耸立车水马龙行人匆忙,思如在车站又买了张票。

    恩。

    最终,她出现在一条老街上。

    青石板路,鸦青瓦房,崭新毫无历史留下的厚重感跟沧桑,古色古香中又透着人工雕琢的痕迹。

    没错。

    这是个旅游景点。

    古街。

    房屋檐下还挂着开满细小花朵的篮子,很漂亮。

    思如就走。

    逛了一遍。

    并不像其他的古镇一样,这里并没有很多店铺,只零星开着几家小超市跟饭馆麻将馆。

    很萧条。

    显然项目失败了。

    思如一路逛来,看到的多数都是老人,年轻的很少,坐在街边带着闲适的微笑晒太阳。

    街道的尽头是一座老楼。

    木制结构。

    跟前面的不同,楼很老,墙面上还用白色的……是石灰,写着“抵制封建迷信,打倒资本主义、官僚主义”的字样,不过已经斑驳了。

    旁边还有块空地。

    一个头发银白的老婆婆正在给菜地浇水。

    很费力。

    思如抿唇,走过去,“您好,能不能讨口水喝?”

    老婆婆:……

    讨水喝?

    拜托,这又不是以前的旧时代,街上到处都有卖矿泉水饮料的,对门儿就是家小超市。

    扭头看着思如,就一愣。

    只觉得眼前这含笑的年轻人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

    面熟。

    见老人略有打量,思如说道,“我有胃病,医生说最好不要吃凉物,免得到时复发。”

    老婆婆这才慢腾腾的直起身,放下手里的红色塑料水瓢,手下意识的在围裙上擦了擦。

    朝屋走去。

    思如跟着到门口,并没进去。

    几分钟后,老婆婆端着一个碗出来,里面还冒着热气,思如毫不客气的坐在门外的小板凳上。

    “谢谢阿婆。”

    就喝。

    稍微有些烫,她抿了一口,慢条斯理一点不着急。

    老婆婆无语。

    抬头看了眼天,也搬了板凳坐到另一侧去,“小伙子也是来旅游的?听你的口音不像本地人。”

    思如点头,“恩,来看看。”

    “那你就来得不值了。”老人遗憾的摇了摇头。

    思如:“这怎么说?”

    老人就指着外面的房屋,“你看,这些以前都是老房子,上头花了大价钱来翻修整改,说是要把咱这地方建成个古镇,还修了路,在沿河边种了许多的花果,就连河边的土堆也被推平,撒上种子。到时候会有很多城里人来旅游,来感受田园风光体会农家生活。”

    “钓鱼喝茶赏花吃野味……”

    “屁!”

    “你沿着这条小路一直走,到尽头能看到一座废弃的房屋,那是人家专门修建起来做农家乐的,花了好几十万。像这样的有很多。”

    思如不明白。

    老婆婆继续说道,“都只管贪钱,谁管老百姓的死活呀,就拿河边来说,验收的时候拍个航拍就行,谁会亲自去现场走一走,别脏了鞋。”

    “以前还有人来看新鲜,现在呀,没有咯。”

    思如默默。

    低头喝了口水,“您家里就您一个人在吗?”

    老婆婆淡淡道,“我还有个老伴儿,不过他去城里卖菜了,要下午卖完了才会回来。”

    毕竟年纪大了,搬砖是搬不动了。

    思如:“哦。”

    农村有田有地,没事的时候种点菜去卖,也是锻炼身体打发时间,还能赚点零花钱。

    恩。

    子女也压力大。

    再说现在向他们伸手,免不得要落下埋怨。

    临近中午。

    阳光变得有些刺眼,但并不灼热,刚好是最舒适的温度,思如喝完碗里的水,微笑说道,“阿婆,我初来乍到又没处去,能不能在你家里吃一顿午饭,吃完饭我就该回去了。”

    老婆婆愣了下,“好。”

    讲真,她活了大半辈子,黄土都埋到嘴巴边了,还没见过这样不客气的人,明明是陌生的……

    陌生?

    老婆婆再一细瞧思如的脸,真的越看越熟。

    似曾相识。

    忍不住问道,“小伙子,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思如就笑了。

    掐着嗓子开始唱道,“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

    老婆婆哑然失笑。

    午饭很简单,就地取材,煮了两碗青菜鸡蛋面。

    思如吃得很香。

    老婆婆喃喃道,“如果我的孙子还活着,他也该有你这么大了。”

    思如:诶?

    还没等她询问就要步入正题了吗?

    “他死了吗?”

    老婆婆瞬间脸色就不好看了,放下筷子,一脸苦涩的摇头,“我也不知道,也许吧。”

    思如瞪大眼睛等后续。

    老婆婆目光飘远,“那是三十六年前的事情了……”

    恩。

    与杨光罗小丽所说并没有多少出入。

    思如听得很认真。

    “对两个年轻人的事情,我们两家是很愿意的,谁能想到罗家居然会要那么高的彩礼。”

    “都是农村的,能有多少钱。”

    “闹掰了之后,我家是想着再让一步的,可罗家死活不同意,还把母子俩送走了。”

    “后来,我们又去了几次。”

    “听说那女娃子重新交了男朋友,才打消把她一起接回来的念头,只把孩子要回就好了。”

    “你想想看。”

    “那罗家丫头才十六七,没工作,她父母又重男轻女,怎么可能出钱养我那大孙子……唉,早就知道这种结局,当初说什么也要把孩子抢回来的。”

    “她居然把娃卖了!”

    一提起这,老婆婆抹了抹眼角,很难受。

    “一直没找到。”

    “我跟老头子是想把孩子找回来的,你看现在的社会多险恶,要是遇上那不好的家庭,一言不合就打骂,又不是亲生的,下手就没个轻重,万一打死了怎么办,孩子多可怜。”

    叹气。

    “可我那儿子不干。”

    “他怕影响到以后的婚姻,怕被人知道。”

    “我跟他爸都理解。”

    思如眨了眨眼,“您是说他不要那被卖掉的儿子。”

    “也不是不要。”

    老婆婆为儿子开脱,“毕竟他当时才十九岁,还没做好当父亲的准备。再者,这事也是我跟他爸的错,如果当时不撮合他们,或者稍微打听一下罗家的为人,怎么也不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