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皇宋锦绣

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来的路

    眼界是通过见识来堆积的,对于寻常北宋官员的眼里,定海军只是一片荒芜之地,他们没有深入的了解定海军的一切,甚至一些曾经来到定海军的,如果不是全面的了解定海军全部的科技水准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惯性思维所蒙蔽了。

    如果还有一个穿越者来到定海军,单纯从定海军的规模,港口吞吐的货物的情况,还有钢铁的产量,就可以迅速的判断出的定海军的实力,把他放在非常危险的程度。

    可是那时在21世纪的熏陶上面,把科技,钢铁产量,还有其他的一些简单的方面,判断出来的结果,这不是他们天赋或者是聪慧程度,比这个时代的北宋的这些才俊强大多少的,而是21世纪的资讯时代,带来的常识和眼光。

    在北宋看来,真正的强大是军队,你拥有500人的精锐战士,就拥有500得到战斗力,拥有1000或者是2000,就拥有这些,一些后勤,钢铁,还有科技这方面的实力,就根本不会放在评价的范畴之中。

    在这些北宋官员看来,各种商业上面的成就,这确实是值得注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富庶的地方,能够养得起足够的士兵,定海军有铁,能够打造兵器,还有人口,应该值得注意。

    可是定海军最大的弱点就是土地,这是一个硬伤,特别是在北宋看来,无法解决的硬伤。

    哪怕人口再怎么的稠密,只有百里大小的地方,在任何将军看来,都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根本不足以承担军事方面的任务。

    棱堡的出现,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就算是狄青这样的天才统帅,对于棱堡的作用估计也不足,他不知道,密集布置的棱堡群,本身就可以拥有强大的防御,更别说还有战舰和火药武器这样,御敌于外的武器。

    可以说,只要舰队和火药武器得到发展,定海军的问题就不存在,别说是是几十里宽的海峡,就算是几公里长的海域,对于弱者一方来说,再多的人,也无法逾越。

    技术上面的领先,这不是人力所能够及的,这一点,也只有赵信看的清清楚楚,其他人,没有这个经历,当然也就不会看到了。

    这不是智力所能够想到的,而是见识的,打个比方吧,就算是强如狄青这样的天才将军,天才统帅,在没有见过棱堡之前,也不会想到棱堡这么可怕的防御性武器。

    可以用不足1000人的人数,抵挡住10万大军,甚至更多军队,可是这种专门为了防御而存在的堡垒,却成功的解释了这一切,哪怕是狄青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天才的,把防御做到极致的堡垒。

    热武器同样是如此,一方拥有了热武器,一方没有,那就是天上地上的差别,那就真的如同排队枪毙一样,不同的是,一方拥有枪,另外一方没有而已,这跟屠杀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一点,只有穿越者才能够认识到,没有见到实物的前提下,就算是赵信明白无误的告诉别人,一条海峡,足以挡住千军万马的攻击,恐怕他们也不会相信。

    认识上面的差别,让定海军正在飞速的发展,甚至已经累积了可怕的势力的前提下,依然平稳你发展的根本,甚至现在,有了一百多万的人口,也没有引起什么重视。

    当然了,如果定海军发展到1000万,2000万,甚至是3000万人的前提下,那就不一样了。

    100多万的人口,在北宋来说,也不算什么,相对于北宋可怕的人口来说,100多万的人口,只是百分之一,可能大一点的州,人口都已经超过了100万了,那些人口,跟定海军的生产力比起来,还是差了太多太多了。

    封建社会农耕文明的生产效率,跟真正工业化,并且进入到流水线程度的生产力水平,差别是天上地下的,这中间的差别,可不是10倍,而是几十倍。

    也就是说,120万的人口,发挥出来的生产效率,最少也是30倍以上,那么120万人,可以发挥出接近4000万人的生产力,未来,人口的增加,再加上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提升,这个差别还会更大。

    在强大的生产力的推动下,定海军的几大拳头产品,都发展迅猛,这些是定海军的支柱了。

    钢铁是一个,几万人,每年可以生产220万吨的钢铁,平均每个人,每年的产量,都超过百吨了。

    这个数字非常的可怕,已经超过了中国在左右,降低到了40文,后面,又降低到了30文以下,这还是成品,而不是最原始的铁料,这种情况下,哪怕贾朝昌贵为枢密使,都无法动摇这样的订单。

    现在,其他的产品也是一样,哪怕都是民品,却更加合适,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在同样的效用的前提下,能够节约成本,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是天大的惊喜,他们不可能拒绝的。

    工业替代的手工业,必然会带来原始的手工业者的破产,因为北宋的富庶,暂时还没有展现出这种可怕,但是赵信未雨绸缪,对于人口的需求,是永无止境,只要造船业获得发展,基本上获得差不多的远洋船只,就会向外扩张。

    一个定海军,就能够容纳下100多万人,那么边境的众多岛屿,台湾海南岛呢,甚至是东南亚的,辽阔的海洋会给他足够的养料,并且借助这些养料逐步的发展,最终变成一个庞然大物。

    保守估计,台湾抛开中央的那些山脉,仅仅是海边的这些平原,就足以的容纳超过5000万的人口,这还是在相对比较稀疏的前提下,后世的台湾,甚至都拥有了2000万以上的人口,。这是在跟大陆相互不流通的前提下,不然在大城市和集中的前提下,最少能够容纳5000万以上。

    一个小小的上海,就有3000多万的常驻人口,还不包括大量的流动人口,超级大城市的容纳程度,是远超过的其他城市的。

    一个定海军,这么小小的地盘,就容纳了这个时代不可想象的100多万人口,一个更加庞大台湾,能够容纳的更多。

    更别说台湾之后,还有小一点的海南岛,更加庞大,甚至是富庶的东南亚诸岛,这些本身就是自然分布在中国旁边的岛屿,却在中国放弃了海洋之后,成为别人的肥肉,现在,在赵信穿越了之后,又深刻认识到未来属于海洋时代的前提下,更加不可能放过,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的。

    赵信从造船厂出来,今天的进度比较满意,却跟他预想的有些差距,不过这些事情也急不得,只能够慢慢来,他缓步走在港口上面,港口的第二期第三期工程,正在紧张进行,这是规模庞大的现代化港口。

    看着远方的落日,赵信是浮想连天,达北宋已经快要两年的时间了,除了最初的半年多时间,一直挣扎在生存的前提下,是被动的,强化战斗力的发展,之后的一年半,从大名府开启,然后到定海军,全部都是在商业和工业上的发展。

    这个发展势头非常的凶猛,也就是到了炼铁厂出现了巨大的事故之后,这才稍稍的放缓,却还是快速发展。

    半年的时间之中,赵信除了强调安全生产之外,也对生产进行了一些调整,从原来的四面开花,逐步放在了有目的发展,现在的定海军,已经有些不一样的感觉了。

    定海军已经拥有了一个城市的样子,并且去掉了所有的隐患之后,稳步的向前发展,可是在赵信眼里,这还是有些太慢,需要决定方向,那就需要赵信来抉择。。

    a

    </br>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