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汉第三帝国

第53章世家的根

    “本次朝议最后一个议题!选官制度!”

    随着大殿之中响起刘曜雄厚且洪亮的声音,那些沉浸在九品十八级官阶制度之中无法自拔的人,无不打了个激灵!

    与官阶品级相比而言,选才制度才是世家大族最最最关心,最最最在意的!

    地方势力投靠刘曜集团,获得了军功赏赐,从而得到了可以世袭的爵位。

    虽然没有官职在身,仅仅凭借爵位享有的权益,已经足以令普通百姓羡慕嫉妒!

    眼看着地方势力已经得到了好的出路,他们这些原先混迹朝堂的世家大族出身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他们不缺钱财!

    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这些世家大族,谁家没有千万资产?

    许多人一辈子谋求的,不外乎功名利禄,或者说财权美色等等。

    世家大族有钱,那他们靠什么维持家族财富不外流?

    靠权力!

    而他们的权力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靠举荐人才,提携后辈!

    君不见,历史上的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其影响力与号召力,当世无二!

    若不能牢牢把握住权力,有再多的钱也是假的。

    某位毫无官府背景的富商,一旦被强权人物盯上,夺走其财产,都不需要那强权人物自己动手,他下面的人自会替他把事办的漂漂亮亮。

    由此可知,权力对于世家大族有多么重要!

    世宦家族即为世家,世家大族之所以影响力巨大,便是世代掌握着权力!

    可以这样说,世家的根,便是手中的权!

    至于“选才任官”的制度,对于他们而言,不亚于他们立身之根本!

    家族的耕田可以不要,隐瞒的贫农、雇工人口可以不要,就算是钱财都可以献出来!

    但有一个决不能妥协,那就是举荐人才的权力,他们世家大族必须牢牢抓在手中!

    失去了这个权力,他们还怎么举荐家族子弟做官?

    杨赐、郭禧、李咸、陈寔等世家大族代表人物,皆像兔子一样竖起了双耳,生怕错过刘曜接下来透露的半个字。

    然而,他们注定不会从刘曜嘴里得到一星半点的构思!

    刘曜才不会那么傻,在这个紧要关头跟世家大族掰手腕!

    当然,他若真的起了跟世家掰手腕的心,以他目前掌握的兵力,足以横扫归附他的世家。

    但他不能那么做!

    从偏居一隅的益州郡,历时十六年打下今天的大好局面,除了他本人与忠于他之人的共同努力之外,少不了世家大族过去的提携与支持!

    若他把屠刀转向了世家大族,他的一世英名,将会毁于一旦!

    现在有世家豪族背景的士人比例,已经逐渐被崛起的寒门士人所稀释。

    天下舆论大权,也几乎落入了刘曜手中。

    而且此时的世家大族、地方豪族与魏晋南北朝的士族、门阀,乃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概念!

    他还真不怕世家背地里捣鬼!

    这可不是瞎说!

    地方豪族发家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通过经商,有的是靠务农,甚至还有些是靠抢劫聚敛财富。

    有了钱之后,再在地方上买通关系,接着就能拥有一定的地方性政治地位。

    地方豪族虽然在地方上有很较强的经济实力,但其政治地位普遍不高,且家族子弟少有功名。

    比如历史上刘备集团之中的糜竺,孙氏集团之中的鲁肃。

    又比如在这个时空嫁女给刘曜做妾的荆州蔡氏!

    地方豪族其实就是风险投资家族,因为他们没有强权,只有靠钱粮、眼界、胆识,赢则一本万利,输则倾家荡产!

    豪族投资成功之后,将凭借手中的权力,逐渐进化成世宦家族,即世家大族。

    所以,世家大族放在地方上,也一定是地方豪族。

    世家大族相当于士族的前身。

    若其地位一旦获得类似“九品中正制”这样的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保障,便会进化成为士族!

    魏晋的“士族”乃是相对“庶族”而言的一个统治阶层,等同于春秋战国的卿大夫贵族阶层!

    魏晋的“士族”还有一层含义,即“士族制度”,乃是一种按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其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应是西周以来封建贵族世袭制度的延续。

    这个特殊的阶层,按门第高低分享有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而且还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着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他们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这种官位世袭的制度是绝对开历史倒车!

    刘曜是坚决反对的!

    身为一个曾经看过许多网络历史穿越小说的穿越者,他太清楚世家的脾气。

    只有让世家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那么朝廷出台的选官制度才能得到世家的支持。

    就像过去,刘曜利用世家大族的力量,去建设忠义学府,从而实现了他大量培养寒门士人的目的一样。

    什么人可以做官?

    这是刘曜抛出来的诱饵,也是他给世家大族的一个机会!

    “陈卿,汝乃颍川四长之一,名望甚高,孤希望你可以写一个关于选才任官的条陈,三日后奏于孤,可能做到?”

    被刘曜点名的陈寔,乃是天下闻名的大名士,他的名气比郭宗林还大!

    他名气大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他去世时,葬礼来了三万多人!

    三万多人是什么概念?

    当时全国总人口才四千多万,这几乎占到了天下人数的千分之一!

    陈寔还有两个特别有名的儿子——陈纪、陈谌——“难兄难弟”的典故便出自这俩兄弟。

    他与自己两个儿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陈寔还有个在历史上特别有名的孙子,就是那位发明了九品官人法的陈群!

    刘曜让他来草拟一份选官的构思,等于是朝世家大族伸出了橄榄枝。

    陈寔没理由拒绝!

    “老臣必如期上奏条陈,以报大王隆恩!”

    杨赐、郭禧、李咸、袁逢等世家大族的首脑人物,听了刘曜与陈寔的对话后,紧绷的神经立即一轻,心头无形的石头缓缓消散,皆暗暗松了一口气!

    然而,他们的心情刚轻松起来,刘曜又开口了!

    “郭卿,你是八顾之首,门下弟子之中人才辈出,关于选才任官的条陈你也拟一个,三日后奏于孤!”

    刘曜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立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他对陈寔是以商量的口气,对郭泰则是命令的语气!

    “臣,领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