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汉第三帝国

第47章实权丞相

    巳时。

    建章宫前殿。

    “臣等恭问大王圣安!”

    刘曜刚一出现,现场立即响起了山呼海啸声。

    他登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王座,转身俯视殿内站了四纵八横的众臣工,淡淡的道:“孤躬安!众卿都坐罢!”

    众臣工得到刘曜示意,皆按照官位品级分别就座。

    为了表示恩宠,刘曜特地给杨赐、李咸、郭禧、桥玄等上了年纪的朝中大佬设置了特殊的坐席。

    这是他从汉光武帝刘秀设立“三独坐”引发的灵感,杨、李、郭、桥等大佬自然是感激涕零,激动的不像话。

    自刘曜与陈王刘宠、鲁王刘虞签订停战协议,派人从洛阳要回杨赐、李咸、陈耽等朝臣之后,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召集众多高官一起议事了。

    说起来真的很奇怪,在秦汉之前,乃至魏晋隋唐,大臣上朝奏事,都是有座位的。

    而且在两汉时期,还有着三公坐而论道的规矩,甚至丞相生病时皇帝都要亲自去探望,以示尊重。

    所谓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所谓三公坐而论道,即五日一朝的皇帝只对重大事情做批示,具体国家事务乃由三公处理。

    等到了欺负孤儿寡母上位的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后,大臣上朝奏事只能站着了!

    当草根皇帝朱重八登上帝位后,竟然明文规定“大朝礼”须“众官皆跪”,上朝站着,奏事就要跪着!

    大清朝跪礼更甚!

    类似大臣上朝从有座位到没有座位的演化,一方面体现了皇权的加强,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当权者的“自卑”心里在作怪!

    汉王朝建立之初,相权与皇权基本上是平起平坐的,这也是后来汉武帝为了大权在握,才多次弄死丞相的缘故。

    刘曜给杨赐等朝中大佬赐特殊座位,其实已经表达了他对世家大族、对朝廷制度的两个态度。

    众臣工没有一个是瞎子,只要看见这一幕,自然能猜出来刘曜透露的态度。

    “孤召集众卿来此,乃是要与众卿商议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朝廷官制。”

    刘曜这句话里面的“朝廷”乃是一语双关,既表示楚王国的朝廷,也代表未来帝国的朝廷。

    “富裕百姓的增长率、士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此三者,皆需要地方官员与中央同心协力,才能有所作为,从而赢得三年之约!”

    刘曜看着下面众人的反应,继续道:“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确定朝廷体制,才能理清地方官与中枢官的职权,明确职责,进而各司其职,方能高效快速的推进政令!”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朝廷体制事关重大,非一日可决,孤已命尚膳房准备吃食!”

    刘曜说完这句话,选择了沉默。

    他需要给在场的众臣一个吸收与消化信息的时间,他刚才简短的几句话,其实已经表达了他革新体制的意愿。

    比如“非一日可决”的观念,说明他不打算照搬前朝的体制。

    比如给众臣准备午餐的行为,表示商议体制的这件事肯定不会那么快结束,说不准众臣有可能还要留宿建章宫!

    过了片刻,刘曜接着道:“孤打算效仿高祖皇帝,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此三公平级,不分主次!”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汉初的丞相权力是相当大的,他们这些朝中大佬不可能不知道。

    按照历史上汉朝任免丞相的仪式规定,皇帝本人亲自出席朝会,在京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必须到会。

    丞相晋见,皇帝必须在正殿具正式朝服接见。

    丞相奏事毕,辞出,皇帝要起立、送至殿门。

    丞相病重,皇帝要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

    丞相死后,尸体从丞相府移私宅,皇帝要亲自上门吊祭,并赐棺木、葬地、冥器等。

    由此可见丞相地位之尊崇!

    而三公不分主次,意味着御史大夫不再是副丞相,而是有独立开府的资格!

    “丞相处理政事之机构曰‘相台’,其下设左相、右相,左右相之下再设四位副相。由七相共同统摄相台,相台一日三班,由七相轮流值守相台统御政事堂,维持人歇政不停的常态!”

    众臣听了刘曜上面这句话,感觉丞相的权力还是被分割了,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大!

    正当有人疑惑“政事堂”是什么机构的时候,刘曜对于政事堂的解释语也说了出来。

    “所谓政事堂,乃是由吏部、户部、礼部等十二部组成的中央行政部门!”

    “所谓十二部,即负责考功、俸禄、档案等事务的吏部,负责户籍、审计等事务的户部,负责天文、礼乐、祭祀、宣传等事务的礼部,负责兵役、武备、边防、军工、地理等事务的兵部,负责廷尉事务的刑部。”

    “负责专利、科研、水利、工程等事务的工部,负责社保、垦田、农务等事务的农部,负责国医、生育等事务的医部,负责教育、文教、国史、编修、选才等事务的教部,负责商会、商务、雇工等事务的商部,负责转运、交通等事务的路部,负责文娱、外交、民族等事务的乐部。”

    刘曜一口气把关于十二部的腹稿和盘托出,犹如平地响起一道惊雷,震得众臣工耳朵嗡嗡作响!

    一个政事堂,基本把天下政事全部涵盖了进去!

    统领政事堂的是相台,相台虽由七人组成,但首脑人物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公之一的丞相!

    刘曜已经说的很清楚,以丞相总领相台政务,再由相台统领政事堂,可见丞相与相台的权力大到了何种程度!

    “丞相权力之大,史无前例!大王难道就不怕未来再出现一个王莽?”

    杨赐等朝中大佬不由得如此想到。

    刘曜仿佛看穿了杨赐等人的想法,心中有点得意。

    其实众人只看到了表面,并不知道相台与十二部内在的人事关系。

    他刚才介绍相台与政事堂的时候,一直用的都是统摄、统领,并没有说政事堂的人事任免也是由相台决定!

    关于人事权,刘曜不打算在这里细说,他只需要抛出一个诱饵,让众人去争夺即可!

    至于说他是否担心未来会不会再出现一个类似王莽那样的人物,讲实话,他还真不担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