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汉第三帝国

第9章将星云集

    滇池县。

    金钟庄园。

    庄主府,议事厅。

    大厅内,陈群庆、程昱、班恭、班通四人坐在右侧,虞玉、虞辰、刘彪、刘传喜、刘传千五人坐在左侧。

    皇甫嵩、朱俊各执兵器,一右一左守在门外,朱大鸿怀抱利剑,领着一队人马在府外巡逻。

    贾小六侍立在一侧,静待刘曜吩咐。

    刘曜端坐首席,正认真的在看一份厚厚的花名册。

    这是一份报名参加文武擂台的人员名单。

    名单上,详细注明了报名参赛者的资料,出生地、祖籍、擅用兵器、从师何人等等。

    刘曜看的非常仔细,生怕错过原时空历史上的名将名臣。

    名单之中,有不少他熟悉的人物。

    尤其是一些他曾派人寻找,却没有找到下落的人,比如王越、史阿、程普、黄盖!

    可谓是将星云集!

    王越,字安睿,年四十一岁,平民出身,天下游侠公认的剑术最强者,人送剑圣称号。

    史阿,王越徒弟,年二十一岁,平民出身,擅用雌雄剑。

    程普,字德谋,年二十一岁,擅用双头蛇矛。

    黄盖,字公覆,年二十二岁,擅用六角铁鞭。

    苏采,年二十五岁,擅用一根玄铁棍。

    此人老家原在武陵郡,后随父母迁移到益州郡,是滇池县的中学生,刘曜的学生。

    他起初率义勇助武陵郡太守平贼,而得征辟为太守府主薄,为人耿直,异常血性,六个月前被刘曜召回。

    严颜,字忠贞,年二十三岁,擅用百辟刀。

    他是刘曜当年买下的四十九名家奴之一,为人刚正不阿,忠心不二。

    他是莲花会的核心领导者之一,是刘曜渗透东汉军方的一大功臣,一年前被刘曜召回益州。

    黄忠,字汉升,年二十八岁,安南临河镇保安员出身,擅用肩负宝弓、凤嘴刀。

    周汾,年二十六岁,为人有傲骨,年少游侠放浪形骸,外号狂徒,擅长枪。

    他老家原在零陵郡,逃难到益州郡,被刘曜赏识收为学生,起初率义勇助零陵郡太守平贼,而得征辟为太守府主薄,六个月前被刘曜召回。

    嵇象,年二十七岁,人如其名,身高二米,异常威猛,似人形巨象。

    他老家原在桂阳郡,也是逃难到益州郡,被刘曜挖掘收为学生,起初率义勇助桂阳郡太守平贼,而得征辟为县尉,六个月前被刘曜召回。

    温满,年二十五岁,杀敌凶残,问战就喜,贪杀弑杀,外号贪狼,擅长戟。

    他的老家原在庐江郡,慕名迁移到滇池,被刘曜赏识,收为学生,起初率义勇助庐江郡太守平贼,而得征辟为太守府主薄,六个月前被刘曜召回。

    吉蒙,年二十六岁,一身蛮力似熊,老家郁林郡,益州郡十六青年县尉之一,刘曜学生。

    唐青,年二十七岁,擅用鹰爪造型武器,性冷酷,老家长沙郡,益州郡十六青年县尉之一,刘曜学生。

    汤成,年二十八岁,擅用一把豹头刀,执行力超强,办事速度超快似豹,老家永昌郡,益州郡十六青年县尉之一,刘曜学生。

    还有其他人,特别是刘曜的学生们最是积极。

    目前报名参加打擂台的人,已突破了五千人,仅刘曜的学生就占了六成还多!

    比如益州郡十六青年县尉全都报名参加了擂台,其中七人报名的是武擂台,九人报名的是文擂台。

    刘曜放下名册,望向陈群庆道:“校场是否修建好?”

    “回禀主公,校场已在昨日修好,按主公吩咐铸成的十座擂台也已竣工!”陈群庆恭声道。

    刘曜点了点头,环视众人一眼后,开口道:“时间紧迫,擂台比赛明日开始!”

    “班通、虞玉、刘传千、刘传喜何在?!”

    “属下在!”

    “我命你四人担任武擂台考评官,以武力决胜负,比赛所使用的兵器类型不限!”

    武擂台的胜负很好定论,只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判断出两人比武的胜负即可。

    “尤其记住,可以有人受伤,但不准出现死亡!”

    陈群庆急忙补充道:“回禀主公,华先生已派人组织了十个临时医护小组,届时每个擂台边上都会有医护组,凡有参赛者受伤,可得到及时的救治!”

    刘曜道:“很好!”

    他停顿片刻,接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文擂台之评比,相较之武擂台要复杂的多。诸君可有章程?”

    众人闻言。

    班恭沉吟不语。

    虞辰眉头紧皱。

    陈群庆和程昱对望了一眼。

    随后,程昱行礼道:“启禀主公,属下认为若为文士者,当有谋略。而若想识人之谋略,当观其策文,以辨其人!”

    “何意?”刘曜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

    程昱恭声答道:“主公举兵奉天靖难,一者需要大量军事参谋,二者需要善于抚民者治理地方。”

    “故而,属下认为,可就军中之事与民政之事让众参与文擂台者做策文,以文识人。”

    听完了程昱一针见血的建言,刘曜发现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果然都不简单。

    他看了一眼班恭等人,朗声道:“文士的选拔,非一人所能决断。”

    “班恭、虞辰、刘彪、程昱、陈群庆听令!”

    “属下在!”

    “由你五人组成文擂台评审团,提出各种军中、民政涉及的问题,让众多报名参加文擂台的参赛者,就这些问题写出自己的建言形成策文。”

    “文擂台的比试场所,放在滇池培训学校和滇池中学的教室里。”

    “策文必须在一个时辰内写完,单人单桌,不可交头接耳,不可翻阅资料。”

    “策文质量分极佳、优、良、一般、差五个品级,你五人分别对各参赛者的策文进行评品,并注明给予某个品级的理由。”

    “得到三个良品级以上的参赛者,先可试用之,日后便是能者上庸者下!”

    刘曜又补充道:“我所言,诸君可有不解之处?”

    “主公英明!”程昱等人齐声道。

    这套评选标准,乃是刘曜结合隋唐的科举选拔,以及后世论文评审答辩制度想出来的。

    放在眼下这个时代,无疑是相当先进的。

    刘曜说的已经够清楚了,如果他们还不明白,那只能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