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第510章 :省长召见(3)

    原来,朱明华省长今天同样也是行色匆匆,其午还在北京。杨志远还真是冤枉范晓宁同志了,范晓宁给杨志远打电话,是在机场的贵宾室里,其遵省长之命,利用候机的时间空挡,依次通知各位晚间于‘富丽华’酒店一聚。考虑到杨志远路途迢迢,范晓宁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杨志远。

    朱明华省长昨天和王举常务副省长一起,同样被组部领导紧急召见,于榆江急飞北京。部领导昨天下午亲自与朱明华省长面谈,传达央决定,调朱明华省长接任某省的省委书记,该省省委书记与于此前数月荣调央,在前不久的党代会进入央领导层工作。与此同时,王举也被告知,其也将调离本省,出任另一省的省长。

    央一下子将本省的省长和常务副省长同时调离,这种情况很是少见,央原来的想法是,王举先留在本省,配合新来的省长工作,等新省长熟悉工作后,再将王举调任他省正职。之所以有所改变,一来是因为党代会结束后,诸多省份的领导调央任职,省里的书记、省长因年龄限制或者能力问题,一时出现了断层,诸省急需补充;二来也是因为本省周至诚时代的省级干部工作出色,早引起了央的注意,央知道将二位省级大员一并调离,只要处置得当,于本省的工作不会有丝毫的损益。何为处置得当,那是给未来的省长配备一位能力强,熟悉本省工作的常务副省长。这个未来的常务副省长,朱明华和王举有很大的举荐权,朱明华其实是倾向于举荐付国良的,因为朱明华和付国良一直走得很近,但付国良一直在省政府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而且刚刚任副省长,担任常务副省长还为时尚早,有待磨练。如此一来,本省最符合央意图能堪以重任的只剩下两人:罗亮和张淮。

    朱明华和王举昨天从组部出来,回到驻京办进行了一番磋商,认为推举罗亮为最佳选择。王举有自己的想法,榆江和合海书记虽然同为省委常委,但是作为合海的书记罗亮进省委常委有其特殊性,其一旦接任常务副省长,合海的下任书记不会再是常委,合海的书记一旦不是常委,那么任免权在省里,省委常委会有权决定由谁来接任合海的市委书记。而按照规定,省城的市委书记无论如何都为省委常委,任免权在央,省里无法控制,张淮接任常务副省长之时,朱明华、王举此时肯定已经离开了本省,失去了这两位的支持,榆江市委书记一职由谁接任,那成了一个很大的未知数。这是王举和张淮不愿看到的,毕竟榆江为榆江系之根本,一旦榆江失控,榆江系也不复存在。顾此必然失彼,尽管常务副省长很是诱人,但王举、张淮权衡利弊,也只能顾此了。基于此,推荐罗亮成了王举可以接受的最佳选择,毕竟朱明华和王举相识已久,彼此都在本省一步步走来,期间可能会因某些事情有过争斗,但很快风平浪静,周至诚到本省后,经其调和,朱明华和王举的关系空前融洽,这些年两人作为省政府的一二把手,一直合作愉快,为本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两人得以被央赏识,一同晋升,也得益于此。朱明华和罗亮同属周至诚赏识之人,王举对周至诚一直诚心佩服,让罗亮接任常务副省长,对榆江系也最为有利。朱明华和王举达成共识,共同举荐,罗亮接任常务副省长也是十拿九稳。

    王举今天一早先朱明华一步飞回榆江,朱明华因为午还有些事情要处理,在北京多呆了半天,于下午飞回榆江。朱明华省长之所以要赶在今天与同志们一聚,是因为省长知道,用不了二天,其将调离本省的消息会在榆江传开,到时肯定邀约不断,应接不暇,趁这一二天有点闲暇,把同志们召集一堂,道个谢,感谢同志们这些年来对明华的支持,话个别,交代相关事项,别因为明华一走,各自为政。都知道搞小团体对党的事业无益,但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适当的加强同志间的认同感和关联感还是很有必要。

    今天是元旦,朱明华回到榆江后,没有去省政府,其直接到了富丽华,与先一步到达的罗亮和付国良进行磋商。

    对于朱明华的调离,罗亮和付国良都有预期,从央没有让朱明华省长接任本省书记,另行任命赵洪福为本省书记起,此结果已经注定。因为谁都清楚,如果省长对书记一职没有想法也罢了,新书记任后和省长的关系还有可能调和,问题是在赵洪福书记任之前,朱明华省长不仅对书记一职有想法,而且还和周至诚书记一起进行了一番努力。如此一来,势必会引起赵洪福的警觉,赵洪福对朱明华间隙一生,二人之间的矛盾也不可避免。付国良知道自己之所以被调离省委秘书长一职,也与周至诚书记和朱明华省长对书记一职的努力不无关系。

    赵洪福和朱明华之所以现在还表面一团和气,是因为两人都还懂得克制,都还不想撕破脸面,彼此闹得不可开交,这对两人都没有好处。但朱明华省长的能力有,在本省的根基深,对书记一职不可能不虎视,唯一的办法是在书记和省长针锋相对前,将其的一人调离,本省才会风平浪静,此次省长调离,赵洪福在背后没有使力,说出来谁都不会相信。

    朱明华省长这一调离,罗亮和付国良都看出了将来本省的政治形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本省只怕无人再可与赵洪福书记相抗衡。即便是新省长到任,其在本省也是独木难支,在开始的一二年时间里其根本无法与在本省经营已有二年半之久的赵洪福书记相提并论。

    朱明华此分析,说:“我们这一系的优势在哪?在于大家都是干实事之人,周书记提携干部的前提条件是有能有德者居之,他器重和提拔之人这才成了本省经济发展的坚力量,所以赵洪福也好,新省长也罢,都不可能弃这样的一股坚力量而不用,而且罗亮书记一旦任常务副省长,同时国良也是常委副省长,加陶然同志待二月的人大会一经通过,可走马任副省长一职,有了罗书记、国良和陶然,这一系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力量还是不容他人小视。”

    付国良点头,说:“赵书记应该对此也有所预计,不然岂会一改初衷,同意向央推荐陶然任副省长,没有赵洪福书记的推荐,陶然也成不了候选人。”

    罗亮笑,说:“人家能成为一省之书记,岂会看不清形势,不会没有政治韬略,现在的政治形势对他极为有利,他这是在向我们示好。”

    朱明华笑,说:“所以我被调离,于大家有弊也有利。弊端是,力量减小了,益处是,这力量一小,成不了对手,关系一旦柔和,大家有可能牵手,互为倚重。”

    罗亮笑,说:“未来的格局,一切皆有可能,目前最好的办法是走一步看一步,静观其变了。”

    朱明华点头,说:“以不变应万变,在看不清形势的情况下,静观其变,不失为一种策略。罗书记,你离开合海,考虑由谁接让市委书记一职?”

    罗亮笑,说:“还能是谁?自然是晚成市长咯。”

    朱明华点头,说:“好,我想在我离开本省之前,我们三个常委力推晚成接任合海的书记,赵洪福书记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另外,我有想法,干脆让晓宁到合海去,晓宁是省政府的副秘书长,我看放到合海去,进常委,任副市长。”

    罗亮和付国良都点头,说:“如此甚好。”

    三人继续分析形势,其他的书记、市长、厅长估计变化不大,都是规矩兢兢业业之人,赵洪福即便是有所变动,也是在省厅和地市之间倒腾,不可能再有其他。大概能有所变动的是杨志远,朱明华说:“志远到社港那个偏远的山区县也有二年半了,他次被处以严重警告处分,我不得已投了赞成票,对此我很是愧疚,我想在离开本省之前,在常委会一并提出来,将志远放到某个市里任常务副市长之类,要不也干脆放到合海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