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战国赵为王

第四百三十九章 我看你赵胜就是拿我们寻开心!(第二更)

    “升爵?”

    这一下贵族们可是真的激动了。!

    虽然说土地是很不错的,但是谁都知道土地可没有这么好拿。

    所以用粮食来换爵位,在贵族们看来其实还是一个较靠谱的意见。

    但也有不少贵族们面露失望的神色。

    这些失望的贵族们,大部分都是那种爵位很高的,如什么大夫、大夫甚至是下卿这种。

    像这样的贵族,想要提升爵位那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以说是非常难的。

    别看那什么虞信仅仅见了赵丹两面被封为卿,但问题在于这整个赵国,也只有虞信能够这么一步登天而已。

    算是蔺相如,也是先通过完璧归赵得封大夫,然后再通过渑池之会得封卿。

    几百万人里出一个虞信,这难度可想而知。

    提升爵位,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赵王真的有这么好心?不会是拿出一些低级爵位来打发大家吧?

    毕竟在场虽然有不少贵族世家,可是很多世家传承了几百年,其实也是大不如前了。

    原因也很简单,爵位代降啊。

    你爷爷是封君,爸爸变成了卿,然后到你又变成了大夫,你儿子又变成了下大夫,然后到你孙子的时候脱离了贵族的行列了。

    《孟子·离娄章句下》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触龙也在说赵威后的时候讲过这么一句话:“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在触龙说来,其实三代之后还能够保持祖先荣光的,基本没有了。

    所以赵国的贵族也不好当啊。

    好像现在大厅之这几十个人,里面有不少家族是下大夫或者大夫的。

    这些人要是不努力一下的话,等到下一代爵位降下去,基本也沉沦了。

    所以一听到,很多马要面临降级问题的贵族立刻激动起来了。

    不仅如此,下一刻,赵胜的话又让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

    “吾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只要能够给出足够的粮食,那么便可以让爵位得到提升!而且最高可以提升到卿!”

    一听到这番话之后,这个大厅之立刻是哄的一下,完全变得无的热闹起来。

    不少人纷纷开口询问:“平原君,敢问需要多少粮食,才能够提升爵位?”

    在场的哪一个家里不是田亩数以万计,粮食堆积如山的?

    如果能够用这区区的粮食换得爵位,那么简直不要太爽好吧!

    赵胜看见这些赵国贵族们的情绪如此的高涨,脸也不由得露出了愉快的笑容,道:“诸位不必着急,吾已命人写好了这个如何用粮食兑换爵位的章程,接下来自然会有人把这个东西分发给大家。”

    赵胜说完这话之后一挥手,立刻便有人将一份份简牍送到了这些赵国贵族的面前。

    这些赵国的贵族们平日也不知道读过多少这种简牍了,照理说本该是司空见惯。

    但是今天这些赵国的大贵族们却一个个好像捧着宝贝一样的捧着这些简牍,开始仔细的阅读了起来。

    看着看着,这些赵国贵族们脸欣喜的笑容却慢慢的消失了。

    等到读完之后,贵族们更是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

    足足过了好一会,才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对着赵胜说道:“平原君,这需要提升爵位所需求的粮食数量……未免太多了一些。”

    这名贵族一开口,其他的赵国贵族纷纷附和。

    “是呀是呀,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负担不起呀平原君。”

    这其实还真不是贵族们想要和国君讨价还价,确实是面的数量超出了贵族们的想象。

    在这份简牍之,清楚的标明了从公士到卿所需要的兑换要求。

    但事实能够在今天来到这里的人根本不会在乎那些低级的爵位。

    能够让这些人感兴趣的爵位,最少最少也得是下大夫。

    下大夫,实际也是赵国贵族之最低价的一个爵位,下大夫还低的算不是贵族了。

    那么来看看这一个下大夫的爵位。

    一个下大夫的爵位,需要整整一万石粮食。

    一万石粮食啊,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了。

    在《汉书·食货志》之说过:“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也是说,一户人家辛辛苦苦一年耕作下来,其实也只有一百五十石粮食。

    一百五十石,听起来似乎也不少了,如果是一百户人家的话,岂不是有一千五百石了?

    但账不是这样算的。

    《汉书·食货志》之还有下:“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

    也是说,一年收成虽然有一百五十石,但是除去自家食用的粮食,剩下来的只有四十五石,而这四十五石之只有三十石能够拿出来售卖。

    所以说,一万石粮食,那可是三百三十三户人家一年的余粮了。

    当然了,对于这些贵族们来说,一万石其实也不算太多。

    毕竟贵族们那个家里不是仆役成群子女众多?加起来人数过千这是最低标准。

    依照述献计算,一千人一年要吃掉一万八千石粮食,更别提那些动辄两三千,甚至像赵胜这种光光是门客有三千的人了。

    而且既然都是贵族了,那么总不可能只存一年的粮食吧?未雨绸缪这个道理谁都懂,存个两三年的粮食真不嫌多,反正陈粮都可以给下人吃,再不行直接喂牲畜马匹。

    所以说,这年头哪个大贵族要是不在家里存个几万石的粮食,恐怕你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几万石,不多。

    可问题在于,能够拿出一万石粮食来的贵族家族,往往爵位都是在下大夫以,兑换这个下大夫的爵位根本没用啊。

    再看下大夫高一级的大夫。

    想要晋爵到大夫,这需要的粮食下大夫要多了整整五倍,也是五万石粮食。

    于是问题又出现了。

    能够拿出五万石粮食这个数字的,起能够拿出一万石粮食的人来说要少了很多。而这些有实力拿出五万石粮食去换一个大夫爵位的,最低也是大夫了……

    一名大夫拿出五万石给了赵丹,然后赵丹又将这名大夫的爵位“升级”为大夫……

    这怎么看都不对劲吧!

    可以这么说,这份简牍面的粮食好像把在场的所有赵国大贵族们的底细都摸得透透的,除了几个暗有着做粮食生意的家族之外,绝大部分的大贵族都根本拿不出能让自己晋爵的粮食!

    这特么……耍人玩呢?

    在场的众多赵国贵族们气势汹汹的看着赵胜,等待着赵胜给出一个解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