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妈妈的话
妈妈说,人一辈子莫要错过两件事情:回家的末班车和爱你的人!如果错过了末班车就打车回去车费她给报,如果错过了爱你的人就再找一个你爱的人。百度搜索读看看)妈妈还说,专一不是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而是爱一个人的时候全心全意。
房子,沉甸甸的一个话题!曾经,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房子大小无所谓,只要温馨快乐,有你便足够;现在,有了房子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完整的一个家,可是有些人还是把房子和婚姻、爱情、幸福相关联。使得原本简单的幸福变得有些遥不可及,有些人房子是买的很大,好几百平方米。说话都可以听到有回音!要是白天还好,晚上一个人难道不害怕吗?要是朝阳的还好,靠阴的终年不见阳光,空荡荡的缺少人气没有欢声笑语没有余音绕梁。这和高级墓地有什么区别呢?现在的房子早已不是以前的房子了,除了本身的功能之外,他们被人为的扭曲了。它成了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近几年还渐渐成为了一种人们十分热衷的时尚投资——并且美其名曰“炒房子”。房子这盘菜忒贵了,不是一般人炒得起的。自从我回武汉之后开始自己打火做饭到现在,我炒过白菜、炒过胡萝卜、超过土豆丝,真想啥时候也炒盘房子尝尝它到底是个啥味儿。有钱人到处买房子空着却不想着做点慈善事为子孙后代积点德,国家早就倡导可持续发展,它不是嘴上说说的事儿,而是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现在的房子,它是国人奋斗一辈子的一个梦。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到老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魂归何处的茫然感觉。好像天黑了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小孩,那样的迷茫,那样的惶恐,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心境。可现在城市的房价还在一个劲往上蹿,丝毫没有一点回落的迹象,完全不顾及我们这些穷人的想法。很多人感叹工资的上涨敌不过物价的上涨,工资有涨的还好,关键是俺们工资不见涨啊!虽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遏制房价的节节攀升,国人似乎也看见了一些成效,但这个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它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而是由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打压的结果。如果政府放松了对房价的管制措施,谁又能保证它不再一次飞涨呢?这就好比一些蛮横的家长教育小孩,你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久而久之,孩子被揍得没有感觉没有羞耻心了,请问你再怎么教育他?说什么他也不会听的。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假设前提:假设我们都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都是利己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前提,都想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想想人是多么可怕,尽惦记别人口袋里那点东西了!或许只有非理性的开发商才会考虑我们这些穷人买不起房子的现实吧?只是这样的开发商几乎为零。谁会没有事闲着干不赚钱的事儿呢?目的性、功利心,虽然不明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就是我们的处事方式,所以很多小孩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见机行事。我们无法评判这些事情的是与非好与坏。现如今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可谓是谈“房”色变,望“房”兴叹,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说年轻人活得很累应该没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了吧,除非你是“富二代、官二代”。对于普通八零一代人,你一旦结婚将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还房贷,天啦!想想头都大了,收入只有每个月固定的那笔工资,可是支出像排队等候救济的乞丐,一个个眼巴巴的望着你分一杯羹。(读看看小说网)难怪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婚姻恐惧症”?都是出于无奈啊。社会进步,可事实上现在的人活得比过去更加辛苦了压力也更大了。这样矛盾的逻辑关系不知道社会学家是否关心过,是否真正调查过这背后的原因。对于我们才毕业小两年的年轻人来说在城市拥有一套住房更加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充满希望的像小强一样活着,不要低下高贵的头颅,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嘛。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可能。
家里的房子还是父母刚结婚那会儿盖的,掐指一算也有二十来年了。当时家里条件也不咋的,可以说我的父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辛苦了半辈子。虽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改革开放这个大的基调方针。并且中央下文肯定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吃螃蟹”精神之后将土地也迅速包产到户,结束了原先吃大锅饭的局面,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可是那个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当道,就像汉朝时期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商品经济还处在酝酿阶段,市场经济这头雄狮尚未睡醒。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箭弦上蓄势待发,在那个时候只有胆大不怕死的才敢偷偷摸摸做点小五金的买卖赚点零花钱,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挑着武大郎的炊饼担子沿街叫卖火柴和大白兔奶糖换些碎银贴补家用。据说武汉红极一时赫赫有名的汉正街,八十年代那一批响应党的号召先富起来的绝大部分是劳改犯出身。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呢?您想想,在那样一个思想高度统一高度一致讲究根正苗红的年代,谁要知道你呆过“局子”,不得离你远远的呀!有这样前科的人想要去政府部门,国企工作那可能吗?档案里面永远有你抹不掉的历史痕迹,旁人的唾沫星子喷不死你才怪,歧视的眼神也要让你窒息而亡羞愧而死。为了生活,他们必须勇敢面对。人的潜能都是被逼出来,中国巨大的市场造就了他们那样一批胆大心细的人,事实上他们是被社会主流唾弃的一拨人。顶着巨大的风险压力他们挺过来了,迅速积累了原始资本。一九九二年小平同志南巡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好河山,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红红火火。他们靠着党的政策最先富起来了,人们再也不会纠结他们曾经不光彩的出身了,因为英雄不问出身嘛。好像扯远了,回到正题。再说国家当时尚穷,农村更是作孽,还好勤劳的父母东拼西凑在二十出头就盖起了当时令人羡慕的红砖瓦房,我们弟兄三人才没有颠沛流离。想想现在的我们,温饱才基本解决,怎敢谈论房子这大家伙什。房子再便宜也永远不可能卖出白菜的价格,这是同事吴娟的经典语。这样的条件又怎敢放手去谈一场感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之恋呢?现实让我们不得不现实起来!
我们家弟兄三个,我排行老大,啥样人相信大家都清楚;老二铭天,有思想、有野心、没平台,和我一样话不多,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一夜暴富然后衣食无忧生活一辈子的想法;老三铭下,整天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看似很傻其实很懂事,用一个词语形容老三那就是大智若愚。我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辍学外出打工了,说起来,我毕业证的军功章上还有他一半的功劳呢。记得上初中那会儿我们三个真的是一个挨着一个,就像是黄鹤楼上的台阶,一级挨着一级,都不透风!真是不知道当时年轻的父母是怎么熬过来的。三个儿子,现在说出去人家都得从心底竖起大拇指佩服我爸妈的勇气。众所周知,现在养个孩子多难啊?用母亲的话说,我们上初中住校那会儿,每逢周五她就得放下手中的活儿,在家早早把热水烧好把可口的饭菜弄好等待我们回家洗澡吃饭,我们洗完了她又得帮我们把脏衣服全部手洗出来。这些体力活儿还是其次,最要命的就是每周像拿工资一样的生活费也要提早预备出来。对了,我们家我妈负责财政,我爸只认干活挣钱交给我妈维持家庭正常运转。分工明确,权责分明。所以在我们家的历史上不曾有谋权篡位的流血事件发生。家里一直维持着相对和平和稳定的局面,这为我等身心健康提供了稳定积极乐观的家庭环境,也为家庭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前提保障。上学那会儿母亲总是觉得钱不够用,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我们上学用的比他们挣的要快。这就好比一个蓄水池,如果一个三丝的水龙头放水,下面一个八丝的水管排水,任由你怎么放水也是蓄不住滴。要么增加水龙头要么堵住排水管。这就是我们财务上常说的“开源节流”。在农村靠那几亩薄田再怎么努力也挣不了几个钱,一年下来刚刚够一家人吃饱穿暖;尽管如此,父母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来的钱给我们上学。记得爸妈给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只要你们考得上,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你们上学。我们这辈子估计是没什么机会翻身了,只有指望你们通过读书出人头地了,不走我们的老路就成。农村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至今还延续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刀耕火种原始种植方式。记得刚回武汉的时候,我几乎两个星期就回去一次。母亲虽然嘴上说我回去频繁了把钱都花在车费上了但是我能够看得出她很高兴。有一次我偷偷问母亲,为什么要生我们这么多孩子?没有孩子多轻松啊我说。母亲回答道,人活一辈子要是没有个孩子总感觉到身边缺少点什么,等到你以后有孩子了就会明白的。我想应该是被需要的那种感觉吧?一位高人曾经说过,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被需要。每次我回家给他们带点吃的用的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又开始着急我们结婚这一茬了。因为家里三个大小伙子都已经到了适婚年龄,而家里就只有那一所旧房子,怎么够住呢要是都结婚的话?如果三个孩子都在农村,那不是要为房子的事情争得头破血流、哭天抢地、呼朋引伴?盖房子,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即使我们以后不在农村,在家有个房子,父母也能住的好一些,再说一年我们也要回去几次的,所以我很赞同。按照母亲的意思,我出两万,在家给我留一间房,二弟出一万也分他一间,老三出四万以后房子除了我和老二的两间剩下的都是他的。母亲的政策是:我们不出钱也行,以后回家三弟不让住我们没地方住不要有抱怨。毕竟那里才是我们的根,即使以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常回家看看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我没有任何异议,答应母亲盖房子的时候通知我,两万块钱我出。
上学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上了大学干什么,当时脑袋一片空白。没人给我们指引,也没人给我们说该如何如何,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从小山村到东北大城市,再回到武汉,我发现城市越大,人活得就越紧张越有压力。这么兜了一圈,我才猛然发现,还是那个小山村更加适合生活啊。所以我愿意在家盖个像样的房子,平时在城市上班,赶着节假日可以带着孩子老婆回家休息品尝山里的纯绿色蔬菜和呼吸没有汽车尾气的新鲜氧气喝没有经过加工的纯净地下水。反正在工作的地方公司给我们租了公寓,暂时还不用考虑在城里的住宿问题。
其实早在三弟刚出去打工的时候他就在考虑这个房子的事情了,他初中毕业就只身去深圳打工了,至如今也算是在外闯荡的老江湖了,已经由一个当初什么也不懂的毛头小孩到现在的大人了,手里也有了一些积蓄。所以当我挪用三弟寄给家里盖房子的钱时犹豫了好一阵,因为父母叮嘱我无论如何不要动弟弟的辛苦钱。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是想攒钱改变家里的房子,然后好带女朋友回家结婚。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通过勤奋的工作获得了董事长的认可,年中给我的红包很厚,除了把欠同学的和三弟的钱还上之外还有所剩余,加上弟弟这几年攒的,在农村盖个两层楼的房子够了。
由于拜把子兄弟老四大龙懂得建筑装饰,是行家里手。于是我把要求告诉他,就放心大胆地把这个设计的任务交给了远在东北的他帮我弄图纸。这小子办事从来不拖拖拉拉,十分有效率,他很快就给我传过来了CAD图纸,不愧是哥们,对于我的要求理解的非常之到位。我迅速将图纸打印出来交给正在摩拳擦掌的父亲,剩下的工作就交给老爸这个“楚家新房”项目部项目总指挥去统筹安排负责了。我在建筑工地呆过几个月,其实施工并不难,设计图纸出来了,资金到位。剩下的就是项目负责人的事情了,什么时候破土动工、什么时候打地基、什么时候盖,以什么标准盖等等一系列问题项目负责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原则上,原有的房子不拆,重新在原地基的旁边盖这个新房子。应我的强烈要求,楼上卧室都单独配备有卫生间。屋前屋后都种了各式花草树木,有香樟树,杉树,李子树,梨树,桃树,还有葡萄架和水仙花等等。我想等到房子盖好了有这些植物簇拥着环抱着,应该不比古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逊色多少吧。我幻想着等到老去那一天,可以搀扶着老婆子在黄昏的时候看夕阳西下,可以带着孙儿孙女在花丛中嘻戏打闹。
建造过程中,我抽空回去过两次,一次是陪爸妈买瓷砖,一次是看热水器。买瓷砖那次还有个小插曲,租用舅舅家的小农用车,装了近五吨玻化砖,小车处于超负荷作业,在上一个陡坡的时候车挡板被车厢的瓷砖顶开了,后面的踏步瓷砖掉下来摔的稀碎,可把爸妈心疼坏了。我安慰他们说这是好事,岁岁(碎碎)平安嘛!总的来说工期进行得还算顺利,我们如期搬进了新房。记得搬新家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场面,比白云大妈免费送乡亲们《月子》时的场面还要波澜壮阔、热闹非凡。乡里乡亲的都来祝贺我们家乔迁新居,最高兴的要数母亲了,原来一直担心没有房子我们带女朋友回家都没有地方住怕委屈了将来的儿媳妇。这下好了,母亲发话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儿媳妇!你们都把女朋友都带回来,我趁自己还能动,给你们好好弄几个菜,全家一起团团圆圆吃个年饭乐呵一下……
房子,沉甸甸的一个话题!曾经,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房子大小无所谓,只要温馨快乐,有你便足够;现在,有了房子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完整的一个家,可是有些人还是把房子和婚姻、爱情、幸福相关联。使得原本简单的幸福变得有些遥不可及,有些人房子是买的很大,好几百平方米。说话都可以听到有回音!要是白天还好,晚上一个人难道不害怕吗?要是朝阳的还好,靠阴的终年不见阳光,空荡荡的缺少人气没有欢声笑语没有余音绕梁。这和高级墓地有什么区别呢?现在的房子早已不是以前的房子了,除了本身的功能之外,他们被人为的扭曲了。它成了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近几年还渐渐成为了一种人们十分热衷的时尚投资——并且美其名曰“炒房子”。房子这盘菜忒贵了,不是一般人炒得起的。自从我回武汉之后开始自己打火做饭到现在,我炒过白菜、炒过胡萝卜、超过土豆丝,真想啥时候也炒盘房子尝尝它到底是个啥味儿。有钱人到处买房子空着却不想着做点慈善事为子孙后代积点德,国家早就倡导可持续发展,它不是嘴上说说的事儿,而是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现在的房子,它是国人奋斗一辈子的一个梦。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到老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魂归何处的茫然感觉。好像天黑了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小孩,那样的迷茫,那样的惶恐,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心境。可现在城市的房价还在一个劲往上蹿,丝毫没有一点回落的迹象,完全不顾及我们这些穷人的想法。很多人感叹工资的上涨敌不过物价的上涨,工资有涨的还好,关键是俺们工资不见涨啊!虽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遏制房价的节节攀升,国人似乎也看见了一些成效,但这个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它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而是由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打压的结果。如果政府放松了对房价的管制措施,谁又能保证它不再一次飞涨呢?这就好比一些蛮横的家长教育小孩,你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久而久之,孩子被揍得没有感觉没有羞耻心了,请问你再怎么教育他?说什么他也不会听的。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假设前提:假设我们都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都是利己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前提,都想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想想人是多么可怕,尽惦记别人口袋里那点东西了!或许只有非理性的开发商才会考虑我们这些穷人买不起房子的现实吧?只是这样的开发商几乎为零。谁会没有事闲着干不赚钱的事儿呢?目的性、功利心,虽然不明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就是我们的处事方式,所以很多小孩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见机行事。我们无法评判这些事情的是与非好与坏。现如今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可谓是谈“房”色变,望“房”兴叹,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说年轻人活得很累应该没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了吧,除非你是“富二代、官二代”。对于普通八零一代人,你一旦结婚将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还房贷,天啦!想想头都大了,收入只有每个月固定的那笔工资,可是支出像排队等候救济的乞丐,一个个眼巴巴的望着你分一杯羹。(读看看小说网)难怪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婚姻恐惧症”?都是出于无奈啊。社会进步,可事实上现在的人活得比过去更加辛苦了压力也更大了。这样矛盾的逻辑关系不知道社会学家是否关心过,是否真正调查过这背后的原因。对于我们才毕业小两年的年轻人来说在城市拥有一套住房更加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充满希望的像小强一样活着,不要低下高贵的头颅,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嘛。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可能。
家里的房子还是父母刚结婚那会儿盖的,掐指一算也有二十来年了。当时家里条件也不咋的,可以说我的父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辛苦了半辈子。虽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改革开放这个大的基调方针。并且中央下文肯定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吃螃蟹”精神之后将土地也迅速包产到户,结束了原先吃大锅饭的局面,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可是那个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当道,就像汉朝时期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商品经济还处在酝酿阶段,市场经济这头雄狮尚未睡醒。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箭弦上蓄势待发,在那个时候只有胆大不怕死的才敢偷偷摸摸做点小五金的买卖赚点零花钱,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挑着武大郎的炊饼担子沿街叫卖火柴和大白兔奶糖换些碎银贴补家用。据说武汉红极一时赫赫有名的汉正街,八十年代那一批响应党的号召先富起来的绝大部分是劳改犯出身。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呢?您想想,在那样一个思想高度统一高度一致讲究根正苗红的年代,谁要知道你呆过“局子”,不得离你远远的呀!有这样前科的人想要去政府部门,国企工作那可能吗?档案里面永远有你抹不掉的历史痕迹,旁人的唾沫星子喷不死你才怪,歧视的眼神也要让你窒息而亡羞愧而死。为了生活,他们必须勇敢面对。人的潜能都是被逼出来,中国巨大的市场造就了他们那样一批胆大心细的人,事实上他们是被社会主流唾弃的一拨人。顶着巨大的风险压力他们挺过来了,迅速积累了原始资本。一九九二年小平同志南巡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好河山,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红红火火。他们靠着党的政策最先富起来了,人们再也不会纠结他们曾经不光彩的出身了,因为英雄不问出身嘛。好像扯远了,回到正题。再说国家当时尚穷,农村更是作孽,还好勤劳的父母东拼西凑在二十出头就盖起了当时令人羡慕的红砖瓦房,我们弟兄三人才没有颠沛流离。想想现在的我们,温饱才基本解决,怎敢谈论房子这大家伙什。房子再便宜也永远不可能卖出白菜的价格,这是同事吴娟的经典语。这样的条件又怎敢放手去谈一场感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之恋呢?现实让我们不得不现实起来!
我们家弟兄三个,我排行老大,啥样人相信大家都清楚;老二铭天,有思想、有野心、没平台,和我一样话不多,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一夜暴富然后衣食无忧生活一辈子的想法;老三铭下,整天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看似很傻其实很懂事,用一个词语形容老三那就是大智若愚。我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辍学外出打工了,说起来,我毕业证的军功章上还有他一半的功劳呢。记得上初中那会儿我们三个真的是一个挨着一个,就像是黄鹤楼上的台阶,一级挨着一级,都不透风!真是不知道当时年轻的父母是怎么熬过来的。三个儿子,现在说出去人家都得从心底竖起大拇指佩服我爸妈的勇气。众所周知,现在养个孩子多难啊?用母亲的话说,我们上初中住校那会儿,每逢周五她就得放下手中的活儿,在家早早把热水烧好把可口的饭菜弄好等待我们回家洗澡吃饭,我们洗完了她又得帮我们把脏衣服全部手洗出来。这些体力活儿还是其次,最要命的就是每周像拿工资一样的生活费也要提早预备出来。对了,我们家我妈负责财政,我爸只认干活挣钱交给我妈维持家庭正常运转。分工明确,权责分明。所以在我们家的历史上不曾有谋权篡位的流血事件发生。家里一直维持着相对和平和稳定的局面,这为我等身心健康提供了稳定积极乐观的家庭环境,也为家庭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前提保障。上学那会儿母亲总是觉得钱不够用,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我们上学用的比他们挣的要快。这就好比一个蓄水池,如果一个三丝的水龙头放水,下面一个八丝的水管排水,任由你怎么放水也是蓄不住滴。要么增加水龙头要么堵住排水管。这就是我们财务上常说的“开源节流”。在农村靠那几亩薄田再怎么努力也挣不了几个钱,一年下来刚刚够一家人吃饱穿暖;尽管如此,父母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来的钱给我们上学。记得爸妈给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只要你们考得上,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你们上学。我们这辈子估计是没什么机会翻身了,只有指望你们通过读书出人头地了,不走我们的老路就成。农村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至今还延续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刀耕火种原始种植方式。记得刚回武汉的时候,我几乎两个星期就回去一次。母亲虽然嘴上说我回去频繁了把钱都花在车费上了但是我能够看得出她很高兴。有一次我偷偷问母亲,为什么要生我们这么多孩子?没有孩子多轻松啊我说。母亲回答道,人活一辈子要是没有个孩子总感觉到身边缺少点什么,等到你以后有孩子了就会明白的。我想应该是被需要的那种感觉吧?一位高人曾经说过,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被需要。每次我回家给他们带点吃的用的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又开始着急我们结婚这一茬了。因为家里三个大小伙子都已经到了适婚年龄,而家里就只有那一所旧房子,怎么够住呢要是都结婚的话?如果三个孩子都在农村,那不是要为房子的事情争得头破血流、哭天抢地、呼朋引伴?盖房子,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即使我们以后不在农村,在家有个房子,父母也能住的好一些,再说一年我们也要回去几次的,所以我很赞同。按照母亲的意思,我出两万,在家给我留一间房,二弟出一万也分他一间,老三出四万以后房子除了我和老二的两间剩下的都是他的。母亲的政策是:我们不出钱也行,以后回家三弟不让住我们没地方住不要有抱怨。毕竟那里才是我们的根,即使以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常回家看看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我没有任何异议,答应母亲盖房子的时候通知我,两万块钱我出。
上学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上了大学干什么,当时脑袋一片空白。没人给我们指引,也没人给我们说该如何如何,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从小山村到东北大城市,再回到武汉,我发现城市越大,人活得就越紧张越有压力。这么兜了一圈,我才猛然发现,还是那个小山村更加适合生活啊。所以我愿意在家盖个像样的房子,平时在城市上班,赶着节假日可以带着孩子老婆回家休息品尝山里的纯绿色蔬菜和呼吸没有汽车尾气的新鲜氧气喝没有经过加工的纯净地下水。反正在工作的地方公司给我们租了公寓,暂时还不用考虑在城里的住宿问题。
其实早在三弟刚出去打工的时候他就在考虑这个房子的事情了,他初中毕业就只身去深圳打工了,至如今也算是在外闯荡的老江湖了,已经由一个当初什么也不懂的毛头小孩到现在的大人了,手里也有了一些积蓄。所以当我挪用三弟寄给家里盖房子的钱时犹豫了好一阵,因为父母叮嘱我无论如何不要动弟弟的辛苦钱。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是想攒钱改变家里的房子,然后好带女朋友回家结婚。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通过勤奋的工作获得了董事长的认可,年中给我的红包很厚,除了把欠同学的和三弟的钱还上之外还有所剩余,加上弟弟这几年攒的,在农村盖个两层楼的房子够了。
由于拜把子兄弟老四大龙懂得建筑装饰,是行家里手。于是我把要求告诉他,就放心大胆地把这个设计的任务交给了远在东北的他帮我弄图纸。这小子办事从来不拖拖拉拉,十分有效率,他很快就给我传过来了CAD图纸,不愧是哥们,对于我的要求理解的非常之到位。我迅速将图纸打印出来交给正在摩拳擦掌的父亲,剩下的工作就交给老爸这个“楚家新房”项目部项目总指挥去统筹安排负责了。我在建筑工地呆过几个月,其实施工并不难,设计图纸出来了,资金到位。剩下的就是项目负责人的事情了,什么时候破土动工、什么时候打地基、什么时候盖,以什么标准盖等等一系列问题项目负责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原则上,原有的房子不拆,重新在原地基的旁边盖这个新房子。应我的强烈要求,楼上卧室都单独配备有卫生间。屋前屋后都种了各式花草树木,有香樟树,杉树,李子树,梨树,桃树,还有葡萄架和水仙花等等。我想等到房子盖好了有这些植物簇拥着环抱着,应该不比古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逊色多少吧。我幻想着等到老去那一天,可以搀扶着老婆子在黄昏的时候看夕阳西下,可以带着孙儿孙女在花丛中嘻戏打闹。
建造过程中,我抽空回去过两次,一次是陪爸妈买瓷砖,一次是看热水器。买瓷砖那次还有个小插曲,租用舅舅家的小农用车,装了近五吨玻化砖,小车处于超负荷作业,在上一个陡坡的时候车挡板被车厢的瓷砖顶开了,后面的踏步瓷砖掉下来摔的稀碎,可把爸妈心疼坏了。我安慰他们说这是好事,岁岁(碎碎)平安嘛!总的来说工期进行得还算顺利,我们如期搬进了新房。记得搬新家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场面,比白云大妈免费送乡亲们《月子》时的场面还要波澜壮阔、热闹非凡。乡里乡亲的都来祝贺我们家乔迁新居,最高兴的要数母亲了,原来一直担心没有房子我们带女朋友回家都没有地方住怕委屈了将来的儿媳妇。这下好了,母亲发话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儿媳妇!你们都把女朋友都带回来,我趁自己还能动,给你们好好弄几个菜,全家一起团团圆圆吃个年饭乐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