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穿越时空打酱油

正文 王夫人的故事(五)

    王子腾夫人知道达不到目的,只能告辞回去。送走了王子腾夫人,徐安颖立即着手解决陪房们的问题。她曾经许诺给他们自由,只是才出来的时候有许多事情需要熟悉,一时没有照顾到这一处,现在是办这件事的时候了。徐安颖找到人牙子买了几户奴才,将周瑞、郑华诸陪房都放了出去。这件事情办妥之后,徐安颖找了几个中人,准备在京兆府境内离京城较远的地方置办田产,她要搬到长安城外去住。

    最终有一位中人提供了一个信息,长安百余里之外正有一处田庄要卖。徐安颖去看了一回,那是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风景倒还不错,土地也肥沃,只是位置有些偏远。看看卖主出价合理,徐安颖买下了这处产业。办好了手续之后,徐安颖重修了庄子里的房舍,预备着日后搬到这里居住。现在的问题是哪里找合适的人选呢?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还有个泼妇的名声,再婚的对象很不容易找。

    直到离开荣国府两年后,徐安颖的再婚问题才得到解决。男方也姓徐,因为行二,众人便称他徐二。徐二是徐安颖的当铺里的伙计,年纪比贾王氏小了两岁,为人厚道,家里没有父母妻子,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对于两个四十多岁的人来说,再婚也无所谓爱情不爱情,彼此看着顺眼,就在一处搭伙过日子罢了。徐安颖没有特意打发人把准备再婚的消息通知王家,但是王家还是通过某种途径得到了消息,她们觉得这有碍于他们的家声,因此找上门来准备阻止。

    来的是王子腾的夫人,王子腾本人仍旧没有出面。这对夫妻显然已经就徐安颖再婚的目的进行了探讨,知道用大道理不可能说服她,给出了一个很“贴心”的解决方案。王子腾夫人向徐安颖承诺,只要她不再嫁,王家可以允许她回娘家生活,并且可以由着她在族里过继一个侄子养老。王子腾夫妻还慷慨地表示,除了他们家的嫡长子之外,其余诸子女任凭她挑选。如果徐安颖看中了别的兄弟家的儿女,王子腾夫妇愿意出面为她做工作。

    徐安颖不熟悉贾王氏的侄子侄女,了解得最多的是王子腾之兄王子胜的儿子王仁和女儿王熙凤,却也是只闻名未见面。想想贾王氏、王仁和王熙凤的为人,徐安颖对王家的子侄们不报希望。但她不想为此激怒王子腾,因此向王子腾夫人提出她离开长安城的折中办法,城里的产业作价折变给王子腾夫妻。徐安颖开出了一个优惠价格,王子腾夫人有些心动,回家与丈夫商议了一回,最后同意了徐安颖的主意。

    王家这边的交接手续办妥之后,徐安颖的婚礼已经筹备就绪,贾家忽然又来了人,来的正是贾元春。贾元春倒是没有说徐安颖再嫁会连累她做不成娘娘,只说贾宝玉年纪还小,没有母亲照顾教导,如何如何可怜之类。徐安颖听得冷笑不止,她跟贾史氏撕破脸之前也曾经教导过贾宝玉“以貌相人,失之子羽”的道理,他肯听么?这会子没了山寨母亲,再也没人强硬地禁止他与丫鬟们厮混,只怕他正在贾史氏的庇护下享受生活呢,贾家的东西少了谁的也少不了他的,有什么可怜呢?

    贾元春滔滔不绝地说了一番,见徐安颖全然不在意,心里便有些着急。想到徐安颖更疼贾兰,正要换用贾兰的名义劝说,只听徐安颖说道:“你只说你弟弟,没说你自己,但我也知道你的心思。常言‘只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你以为宫里的娘娘们享受荣华富贵的,哪里知道娘娘不是那么容易做的。皇宫里那么大,皇上哪是那么容易见的?能做一世深宫怨妇那还是算命好的,不好的自己成了送了性命倒也罢了,连累亲戚九族抄家流放砍头凌迟也是有的!”

    徐安颖看见贾元春只是红了脸,却没有震惊、沉思的模样,便知道她没有听进去,于是又说道:“你这会子怨我再嫁带累了你进不了宫,做不了娘娘,享不了荣华富贵,那是你糊涂!常言说‘爬得高,跌得重’,让你嫁个小门小户的丈夫,安安生生的过你的小日子,不用进宫受那些苦楚,这才是咱们母女一场的情谊,也是我最后疼你一回!你若是嫌我再嫁落了你的面子,哪怕一辈子不认我这个娘,我也不在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也不是你该说三道四的事情。”

    赶走了贾元春,徐安颖如期办了婚礼,之后带着丈夫和奴仆们离开了长安。田庄里的生活安逸富足,徐安颖过得很舒心。王家不能接受一个再嫁的姑奶奶,不但有官职的王子腾,就连在南京赋闲的王子胜也跟徐安颖断绝了来往。只有一个人还认徐安颖这个姐姐,那就是贾王氏的同胞妹子薛王氏。薛王氏听到姐姐婚变的消息的时候,徐安颖已经搬出了荣国府。既然一切已成定局,薛王氏也没有写信来埋怨,反倒劝说姐姐早作打算。

    薛王氏自己不识字,由识字的奴仆代笔,所以话说得也比较含蓄。信里只说离婚之后就不能再回贾家接受儿子的供养,将来的养老是个大问题,却没有说过继娘家子侄的话。徐安颖再婚之后,薛王氏打发人送来了贺礼,又附上了一封信,祝愿她的姐姐早生贵子。徐安颖怀孕之后,薛王氏打发人从金陵过来报丧,她的丈夫去世了。徐安颖很担心薛王氏的生活,寡妇孤儿恐怕要受族人的欺负,打发吊丧的人告诉她,如果支撑不住可以到京城来,王子腾不可能不认这个妹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