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末三国

第271章 王叶的战略意

    到得如今,王叶才第一次于人前披露自己的战略意图,便是要将析津府化为战场,集合各方之力将金人困于此地。

    于此说来,析津府必须得丢掉,必须得让金人占领。

    析津府未失,则金国、辽国、宋国从北至南一条直线分布。辽国北面于金国接壤,南边又于宋国接壤,便落了个两面受敌的尴尬境地。

    这种情形下,辽国自是必亡无疑。

    且不说宋国北伐,即便有人说动得宋国支援辽国,于辽国来说却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三国一条直线分布,宋国空有大军,又不能越过辽国同金人接敌,顶多支援辽国点粮草、军械之类的。

    然则这些物资又有何用?

    辽国缺乏的是兵力,缺乏的是战胜金国的信心,缺乏的是整合兵力的时间。

    宋人即便给再多的物资也无助于辽国局势。

    待到辽国既亡,金人必定南下攻打宋人。

    事情便如同历史上发生的一般,两年内辽国灭亡,四年后北宋灭亡。

    若要挽此危局,便得改变这种三国直线分布的局面。

    如今既然说动得耶律大石西迁,情形便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旦金人攻占得析津府,则金国、辽国、宋国一改前度的直线排列,转而变成了品字形分布,便有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到得此时,析津府便成了三国接壤之地,必定烽烟四起。

    若能促成得宋辽联盟,两国之间便可以相互出兵策应。

    金辽两国的形势便互换了过来,以前是辽国两面受敌,如今便变成了金国两面受敌。

    若果金人分兵两路攻打,则其兵力瞬间摊薄,宋辽两国自能轻松顶住。

    若果金人只攻一路,又架不住宋辽两国首尾呼应。

    如此一来,宋辽两国自能将金人围堵在析津府之地。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还在后面!

    此计非止能将金人围困于此地,尚且能瞬间削弱金人。以王叶的估算,若果能营造得如此局面,则十年之后金国必亡无疑。

    前面便已经说过,王叶最喜欢的便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此策同样如此!

    不过是以数百年后建奴之道,还施数百年前的金人之身而已。

    当年建奴便是以辽锦之地,硬生生地耗死了大明。

    如今王叶便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欲要以析津府之地,硬生生地耗死金国。

    二者所利用的都是同一个地形,辽西走廊。无非是一个利用走廊的那一头{辽锦},一个利用走廊的这一头{析津府}而已。

    自析津府往东北方向而去,出得榆关{山海关}之后,北面全是崇山峻岭,南面却是大海。

    山海之间,一条小路蜿蜒千里。狭窄处不过数里,宽阔的地方也不过十数里,甚是难行。

    小路直到得锦州之后,才豁然开朗起来。

    便如同一根绳子拴上两个铁球一般,一个铁球是析津府,一个铁球是锦州。

    当年大明朝便是被建奴耗死在这一条小路上。

    且说袁崇焕这个猪头于锦州等地修筑了无数的堡垒,以防御建奴。

    此策有效不?有效!

    然则却是杀敌一百,自损八千的法子。

    当初袁崇焕埋头修筑城堡,建奴从不前来骚扰。

    因为建奴心中清楚的很,待到这些堡垒修成,明朝灭亡的结局也是必然了!

    要知道当时的道路情况,可没有后世的高速公路,修筑堡垒的物资钱粮全靠漕运从江南等地运来,再用人力从北京城搬运过去。

    算上沿途民夫的消耗,粮食的折损,每运送十石粮食,尚且不见得有一石能运送到锦州!

    只凭借着辽西走廊这根杠杆,建奴便硬生生的将明朝的负担加重了十倍。

    你以为修城堡是一次性消耗?大头还在后面呢!

    花了数千万两白银好不容易才修好了这些城堡,谁肯放弃?谁敢放弃?

    且不说城堡的维护费用,驻军费用。

    待到城堡修成,建奴只隔三差五便集中优势兵力前来捣毁一座。

    有堡垒被捣毁了,怎么办?继续花十倍的代价修呗!

    咬着牙修了几年,内裤都卖了!

    朝廷没钱了,修不起怎么办?

    加税!

    结局便是咣当一声,民乱四起,大明朝亡了!

    这种事情野猪皮都能想到,王叶想不到?

    这种事情建奴能做得,王叶便做不得?

    无非是依葫芦画瓢而已!

    析津府只有两道关卡能沟通南北,一道正是西面的居庸关,从此地西去转北经过杀虎口便能到得中京道。另外一道正是前面说到的榆关。

    一旦金人进得析津府,王叶只需将杀虎口一堵,金人便只能由榆关出入。

    到得此时,金人南下不得,西去不得,便只能同大明朝一样,其粮草物资只能从东京道发运,经由辽西走廊千里迢迢地送来析津府,照样也是十倍的负担。

    当年大明朝以如此厚重的底蕴,尚且只坚持了十来年。如今的金人不过暴发户而已,不用十年必死无疑。

    即便金人见势不妙,想要由辽西走廊撤回?

    析津府岂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王叶照样有后手!

    前面便已经说过,辽西走廊最窄的地方不过数量。

    最窄的地方在哪里?大名鼎鼎的宁远!

    宁远刚好在辽西走廊的正中间,往东北方向五百里到锦州,往西南方向五百里到析津府。

    当年又是袁崇焕这个猪头在宁远堵着。

    其实此事不过脱裤子放屁而已,纯属多此一举!

    即便宁远放在那里,一个兵丁也不放,建奴也必然不敢过宁远。

    一旦建奴过得宁远,大明只需派去数万水军由山东出发,浮海前去宁远,到时候将宁远一堵,立马大功告成!

    如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金人进得析津府,若是想要经由辽西走廊千里迢迢撤回。则王叶只需要说动宋人,派得数万水军浮海前去,将宁远一堵,金人照样插翅难飞!

    几里宽的地方而已,放个几万人马,必然堵得密密实实。

    如此窄的地方,如此多的人马,即便宋人战力再差,堵上个把月肯定没问题!

    有得个把月,金人饿也饿死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