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末三国

第144章 小儿辈已破贼矣

    却说雄州城中,前来核实此事的钦差大人终于到来。蔡攸、童贯二人见得钦差仪仗已至,赶紧联袂亲迎了出来。

    二人到得城外一看,只见得数百兵丁拥护着一座八抬大轿,钦差大人却仍在轿中,并未曾下得轿来。

    蔡攸、童贯二人赶紧上前,对着轿子行礼。

    却听得轿内呵呵大笑,开口道:“居安才子、童道夫,尔等做得好大的事业!”

    听得此话,蔡攸转忧为喜。

    童贯初觉得此声音有几分耳熟,复见得蔡攸此态,心中便有了数。

    二人躬身立于轿旁,静待里面大佬下轿。

    须臾之后,便只见得轿子门帘一掀,走出来一位四十来岁,仪表堂堂的中年儒生,却正是官家的亲信,朝廷的宰辅,王黼王大人。

    二人赶紧凑上前去,开口道:“下官拜见王宰执。”

    王黼呵呵大笑,一手一个,执着二人之手往城内而来。

    二人赶紧弯腰虚扶着王黼前行。

    身后数百兵丁自是跟上。

    待进得城门,蔡攸、童贯二人复是苦劝,王黼执拗不过,这才重又上得轿来。

    当下蔡攸亦乘轿为前导,童贯骑马为后执,一行人款款往雄州知州衙门而来。

    待进得衙门,王黼便喝退从人,单留下蔡攸、童贯二人。

    三人又是一番见礼,蔡攸便开口道:“许多日未见得宰执,倒是富态了些。下官倒也是放心了。”

    王黼苦笑着摇了摇头,复抱拳朝上侧一举,这才开口道:“蒙官家厚爱,许本官以国家大事。本官便不得不日日埋首文案,又岂能如居安一般,自是出将入相。”

    又转头对着一旁的童贯开口道:“道夫兄,倒是许久未曾亲近了。”

    童贯赶紧上前行礼,开口道:“下官惶恐!”

    王黼复呵呵大笑,开口道:“二位且请落座。”说完此话,王黼便径自于上手坐下,蔡攸也相更着坐于其右手。唯有童贯,略一迟疑,这才在相隔了数个位子的位置落座了下来。

    众人落座已定,便有下人奉上香茶。

    蔡攸便开口道:“敢问宰执,如今京中情形如何?”

    王黼开口道:“居安可是问种师道之事?此事大为不妥,不妥!自李纲携棺哭庙之后,官家自是勃然大怒,但言前方将帅讳败为功倒也罢了,竟然敢颠倒黑白,污蔑大军主将,如此又将官家置于何地?且有命大军班师还朝之意。”要收获人情,便得先将事情夸大,把二人吓住,然后再出手救之。这样的官场老套,王黼自是用起来得心应手。

    蔡攸、童贯二人果然相顾失色,赶紧起身道:“宰执休听得此人攀污,如今我等已经招降的耶律大石,复设定圈套欲破萧严。不日之内便要见功,且喜宰执于此时前来。”

    王黼伸出手来往下按了按,示意二人坐下,这才对着蔡攸开口道:“你我多年至交,又何消说得?只康王一党似有将此事闹大之意,欲要举荐秦桧为钦差,前来核实此事。本官为恐尔等为其所趁,便不得不拉下面子,朝官家求来此差事。”

    蔡攸赶紧起身,一个长揖作了下去,开口道:“为下官之事,劳动宰执大人了。”

    童贯也赶紧跪下为谢,开口道:“下官深感大人回护之恩。”

    王黼又是摆了摆手,开口道:“且休要多礼!本官朝着尚有许多要事,于此地耽搁不得,最晚明日便得返回京师。李纲出首弹劾,种师道复于狱中为证,只言尔等丧师辱国,以十万之众,竟然败于耶律大石二千殘卒之手,且有五万余士卒为耶律大石所拘。此事果真?若有明证,且不放呈上前来一观。”

    当初同王叶三人一番密谈,早已经将此事商量妥当,故此童贯倒是并不惊慌,但朝蔡攸看来。

    蔡攸便开口道:“实不瞒宰执,若言我军有五万士卒为耶律大石所拘,此事自有。然则此事却为我等于耶律大石联手定下的计策,欲图萧干而已。只此事事关机密,故此连种师道也瞒了过去。”

    王黼便开口道:“是何计策?愿得一闻。”

    蔡攸便开口道:“耶律大石早已诚意投诚,又恐无功来降,必不得高位,故欲以萧干相献。我等两军只做相功之势,且让其俘虏得五万士卒。名为俘虏,实为伏兵。原意萧干闻此大胜,必领兵南下。待到彼军既至,同我军对峙之时,耶律大石自领着这五万奇兵,不意突出阵后,偷袭萧干。如此北地可以一战而平,复辽之事可一日而谐。奈何萧干此贼狡猾,自己未曾亲至,但使其义子萧干领万余人马南来。我等正要算计于彼,不日当有捷闻传来。”

    童贯也于一旁补刀道:“宰执大人若是不信,我等情愿于此五万伏兵之中,召得五千人马回城,以为验证。”

    王黼见得二人说得情真,便开口道:“居安既作此说法,也无需如此,这五千人马,便当做本官已经见过。”

    王黼同蔡攸乃死党,只要对方给了说法,自然不可能深究,回去照实报上就行。

    只自己当初一日八迁,得除宰执之位,靠得便是官家的宠信。此次复燕,既然官家有此意,此事便是重于泰山,闻听得蔡攸口称不日之内便要见功,王黼倒是关心的很。若是亲眼见证此事,回去之后再向官家细细禀报,官家自会更加看重自己,自己的地位也更加稳固。当下王黼便开口道:“闻听得居安所言,似是近日当有大胜?本官明日便得回京,若大军已经发动,何不催上一催?”

    自己只知道耶律大石已经设下圈套,萧严今日便要中计而已。至于什么圈套,自己都不清楚,催个毛啊!

    当下蔡攸便开口道:“我等但谋划而已,至于厮杀之事,自是军汉出力。”又抬头看了看天色,继续开口道:“如今哺时已至,且请宰执大人移步,我等自当为大人洗尘,且一边等待捷报。”

    王黼呵呵大笑,便起身跟着蔡攸出来。

    旁边的侧厅里面,自是已经将宴席准备得妥当。

    三人入座之后,蔡攸、童贯二人只是将酒杯敬来。

    待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便有亲卫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告罪之后,便同蔡攸耳语了几句,复将一纸文书递了过来。

    蔡攸听得此语,顿时便欣喜若狂,却又强自按捺下来。只将文书倒扣于桌上,复举起酒杯朝王黼敬来,不意将桌旁双箸碰倒于地上犹自未觉,捧着酒杯的双手也抖动不已。

    王黼见此异状,便放下酒杯,开口道:“居安无恙否?可是紧急军情?”

    蔡攸也相跟着放下酒杯,淡然开口道:“无他,前方捷闻!小儿辈已破贼矣!”说完此话,蔡攸断绝身体舒畅,飘飘欲仙。当初招降耶律大石之时,这货便准备装b,结果自然悲催了!谁料得今日竟然装b成功了!

    听得此讯,王黼也是欣喜若狂,一把抓住蔡攸的手,开口道:“果然真否?”

    蔡攸站起身子,抬头狂笑起来,少顷之后,这才对着王黼开口道:“前方捷闻,我等伏兵立下大功!此次萧严万余人马南下,为我等所设伏,匹马不曾北还,且割得敌将萧严首级在此。”

    耶律大石烧杀萧严之后,牢记着王叶的嘱咐。此事虽说是为了自保,到底是辽人内讧,不甚光彩,故万不可居功,只即刻传文雄州,将此事推到宋人身上。

    耶律大石正要收尽辽地民心,又如何肯自毁名声,自知如何行事,就连耶律大石自己,当初也是换上宋人盔甲这才动的手。就连郭药师此人,事后也只当是宋人设下的圈套。

    却说王黼再三确认得此事属实,当下饭也不吃了,转头对着蔡攸、童贯二人道:“既有此胜,则前次败绩之事,定当为种师道攀污无疑。本官这便回京,且将此喜讯禀告官家,且博官家一喜。”

    蔡攸、童贯二人不敢挽留,自是起身相送。到得城外,临分手之时,王黼又回头对着蔡攸吩咐道:“此次斩获之首级、尸首,可速速押来京师。”

    只是耶律大石此人爱财,这些辽军尸首八成还得花钱买,于是蔡攸点头应下,复开口求道:“只此次大军用命,当有厚赏才是。”

    王黼哈哈大笑,开口道:“何等小事,也值一提?所需赏银多少,但上奏求之,本官定无不允之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