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带着优盘去穿越

正文 第17笔:经典-2

    外篇的内容是去南澳旅游的,过程只怕会非常啰嗦!因此,其实不看直接跳过,也是可以的。(请记住读看看小说网的网址

    ——————

    日子优哉游哉地过着,国庆之后也没什么大节日,一晃之间,来到了1999年的冬至,潮汕地区叫“冬节”,这是一年中非常难得的节日——虽然没有放假。

    冬节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不固定节日,谁让太阳是按照公历来转,而不按照农历来转呢!

    冬节寻常都在在12月21日或22日,99年这个千禧年之前的冬节是22号。对于大人们而言,这是一个需要上山祭拜祖先和扫墓的节日,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可以吃汤圆(冬节丸)长一岁的节日;对于懂得比较多的人而言,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导致昼最短、夜最长,慢慢地,白天就开始越来越长了。

    潮汕人的节日跟国内其他地区的节日都有特大的区别,这不仅仅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以诠释,如果你是外地人的话,那么你来到潮汕地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入乡随俗,然后一天从早到晚没完地感慨。当然,本地也有人天天在感慨的,这类人大致上有两种,一是热衷了潮汕文化研究的学者如林伦伦等,不过这其中也有无聊到将“潮汕人”改称为“潮人”某一小搓以“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为主的本地败类;二则是每天闲得都快跑到路边啃树皮又热爱本地文化的人,例如本人。

    在这一天中,以我所在的南溪吕家为例,除了准备在家里祭拜之外,还要在阿公(爷爷)的带领下,去附近林尚之(貌似人名,其实为地名)山上扫墓。家的老规矩是,一年要上山扫墓(扫墓于本地称为“过纸”)两次,清明去揭阳扫墓,那里有曾祖父与其父辈的墓地;冬节则去普宁扫墓,那里有曾祖母父辈的墓地。也就是说,由于我家很不巧世世代代都是长子,因此扫墓的事情都要长子长孙来负责,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早上在家中祭拜完毕后,老政府按照去年习惯已经叫来他开拖拉机的朋友,然后一家人把祭拜所需要的东西全部装上车,一行三代共七人,在拖拉机独有的突突声中,去往祖先长眠的地方。(读看看小说网)

    祭祀可以说是潮汕地区里退化地最快的传统了,以前家家户户要求进祖坟来入土为安,但是毕竟人口的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特别是建国后,那个人口简直是以指数来爆炸式上涨,建国前不足日增长50万,2008年都超过了350!就算你说死者为大,但是死人到底不能跟活人来抢地,否则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全世界都是坟墓,到时候你每天都得在不知道是谁的墓地上来吃喝拉撒睡,好吧,就算你不介意,墓里面的人搞不好也会托梦来告诉你说他非常介意。于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火葬全面开始。一火葬了,诞生了伟大的殡仪馆职业,发展到后来居然能让人开始死不起!噢,这可以说是国家的又一项“惠民”政策。一火葬了,烧得只剩下一把灰,还能入土为安吗?一火葬了,大部分墓地都被一系列的原因给征用,变成了居住用地,还有所谓祖坟吗?

    在这样一系列的变化下,流传了好几千年的祭祀文化一下子不伦不类起来,到了日后2009年普宁烟花大爆炸,更是让很多想死的人不得不改用礼炮来代替烟花,反正响声都差不多……

    此般胡思乱想,拖拉机已经到了目的地的山下。一路上,同道中人不少,每家每户都带着老人孩子,女人们手中是祭品,男人们则拿了一两把刀具,劈劈砍砍地前进。

    对于祖先的墓地到底在哪里,我已经彻底没有了印象,只知道跟着阿公和老政府走,不知道砍掉了多少小树木后,来到了一小块地上。这快地没有任何的特征,根本没有任何像墓的标志物,甚至连墓碑都没有!若不是由于长辈们来的次数太多,肯定是找不出的。我记得在2009年,老政府想上山去除草时,由于已经6年没去,最终彻底丢失了对于祖先的记忆。

    术业有专攻,我不懂得什么风水,看不出这里是什么宝地,但是我能肯定这里绝对是一块难得的宝地,因为这下面所安息的人的后代里,出了一位可以改变世界命运的重生者。

    阿公和老政府用镰刀清理着地面的杂草和周围明显只长了一年的树木,接着阿嬷和妈妈拿出一张很大的薄膜铺在清理干净后的土地上,开始放祭品点蜡烛上香。日后的世界里,火烧山成了扫墓必不可少的附属产品,在2005年就不再允许人们带蜡烛和鞭炮上山,也不允许人们在山上点烧纸钱元宝了,叫人不住地嘀咕:“这样还算是扫墓么?这样还算是祭拜么?”反正国家高压下,扫墓还真成了国内、少有的“无烟”活动之一,非常绿色、环保、低碳。

    祭拜的过程很是简单,摆放上东西后,个人拿上三根香点燃,向祖先祈祷一番,则可。不过要注意,通常上山来祭拜,并不仅仅是祭拜祖先,土地公也跟着沾光。这让我觉得怎么土地在这里变得跟祖先的小弟一般呢?

    我在一旁听着老政府似乎和他的老政府,也就是我的爷爷,在讨论着是否要修葺一下,免得日后再来真的找不到。

    阿公说了一句话,叫我非常认可:“祖墓原本是怎样,就应该是怎样,我们心意到了就可以,修得再漂亮,祖先也看不着。只要我们有心来祭拜,祖墓就不怕找不到。”当然,他原本不是这么说的,只是有一些话是方言,只好修改修改,翻译成普通话。

    未来的世界里,曾几何时,死个人成了对活人的煎熬,人类的劣根性再次得到体现,体现在就算死个人也要攀比,也要铺张!而扫墓呢?还不同样如此!就算你把祖坟弄得再漂亮,里面的祖先真的能享受到么?你修祖坟,是为了表达你对先祖的缅怀之情,还是表达在别人面前的炫耀?只怕是以后者为主吧!人若在世时你不去尽孝,死后排场再大还不是空话一句。从阿公的话中,我想我至少理解:只要我们还有心,那么我们的祖墓就在心中。

    “突突突”的声音再起,当然不是AK47降临,而是类似于形式化工程的扫墓活动到此一段路,必须回家了,家中还要继续相关的祭拜和谢神呢!

    于小孩子而言,“冬节过,大一岁”,要长大一岁,可不单单是这个节日,而是要吃冬节的汤圆(北“圆”南“丸”),也就是“冬节丸”,一碗要吃下去,才意味着从此大了一岁。

    话说这种“冬节丸”还分两种颜色两个形状加起来四个款式,有红白颜色之分,也有圆尖形状之分,意义上基本相同,有时候是四个款式都做一些,然后放在锅里一并煮。别的地方有的还要求这些“丸”要搓得大小一样,在我家,倒是没这个要求,“梭丸”很是随便。

    “你爱做泥?”“无……无做泥,我梭丸。”

    这样的对话,就是从冬节里转化而来,一般多出现在矛盾不能对立统一时,嗯,通常“梭丸”的那一方就是口气比较大而能力比较小的,这一点,倒是跟某些只会谴责的外交部发言人有裙带关系。

    闲话过后,一年之中的小过年也便过了,来到了圣诞节前夕。

    相比较于后世,这个大行其道的舶来品节日似乎比本土节日更具优势,仿佛是国人过了几千年不变的节日后想换换胃口。于是这一换,女同志们舒服了,一年又多了一个不要成本的情人节;男同志们衰到家了,每每圣诞节总要先咒骂一下阿稣和他便宜老爸耶和华,然后强迫自己摆出一副笑脸、带上并不丰满的钱包,上门挨宰。很多男性朋友在千禧年过后,还以为圣诞节≈表白节,可以一解光棍之苦;不料,表白是成了,光棍是过去式了,却是在圣诞节之前为这份礼物伤透了脑筋,忽然无比羡慕地旁边那些“有烟抽,有酒喝”的光棍来。然后,终于在一天,大家伙明白,不在中沉默中恋爱,就在是沉默中变态!一时间,大江南北浩浩荡荡受够了圣诞节鸟气的兄弟们终于在2010年圣诞节之前的半个月时间里凄凉大喊:“野兽形态!嗷呜~圣诞节,滚出中国去!”

    至于到底圣诞节有没在2010年年末滚出中国,不知道!我是想关注,但可惜还没来得及等到圣诞,哥就阴差阳错地穿越去鸟~

    不过,在我的认为里,想让圣诞节滚出去还真不容易,耶稣一家子在几千年前就哭着喊着要来中国传教,但是很可惜,好几次来到了这边不是战乱就是朝代更替。当初忽必烈也让马可波罗回欧罗巴去叫两个传教士过来,然后那两个传教士居然不敢过来……因此所谓的基督,其实到了中国,传到了都快成为一个笑话!你还真别不信,看看圣诞节吧!圣诞节原本应该是耶稣的生日(至于耶稣到底是不是生在这一天,圣经里压根没写),在西方以基督教(不包括东正教,人家的圣诞节是在1月7日)为主的那些国家的大节日,偏偏来到了中国,居然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当成情人节来过!是的,只要是在其他国家传进来的比较时髦的节日,除了一个比较强悍的节日之外,全部变质了。你问是啥节日不变质?那个从日本传来的所谓女生节呗!我认为这个关心女生的节日永远不会变质,最多就是因为男同志的关系,从关心女生到“关心女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