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公元579

正文 6.南韦北于中六率

    小末呈上了那幅韦静怡的肖像卷轴,韦孝宽看了大为激动,我相信皇帝的亲笔题跋和小印应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虽然我的毛笔字尚欠火候,但毕竟是皇帝御笔。韦孝宽说:“陛下,只是您将静怡之姓写为‘宇文’,臣就不敢将此画示人了。”

    “老将军何出此言?太祖将‘宇文’皇族之姓赐予了您,是您的荣耀啊。朕知道老将军避讳、谦逊,一直都没有使用‘宇文’姓氏,但朕将令孙写为‘宇文静怡’却是理所应当的。”我笑着招呼韦孝宽坐下饮酒,“除此之外,朕还命能工巧匠在一块玉璧上镌刻了老将军的《灭齐三策》,也做为老将军的寿礼吧。”

    小末又呈上了一个锦匣,里面是一块尺余见方的淡绿色玉璧,用篆字体镌刻着韦孝宽的得意之作。韦孝宽恭恭敬敬地接过去仔细端详了半晌,竟然老泪纵横。我以为他是感动的,便问:“老将军这是怎么了?”

    “这让臣想起了高祖武帝啊……”

    这个答案出乎我的预料,却是我可以借用的话题,便做黯然状:“是啊,我们都不应该忘记皇祖,不能忘记皇祖的丰功伟绩,并且要珍惜皇祖亲手缔造的大周今日之局面啊。”

    韦孝宽深深点头,拭去泪痕说:“高祖武帝能有陛下这样的圣孙,老臣很为他高兴啊。”

    其实两件寿礼都是这五天内才赶出来的,韦静怡的画像虽是我的主意,但绘画者却是司马泳。他多才多艺画功了得,我描述他绘制,竟也画得栩栩如生。韦静怡本来就是个小美人,再一经渲染,一个清纯可爱的小女孩就跃然纸上。而玉璧则是司马泳的点子,一路东巡过来,已经收了很多地方官员献上的珠宝美玉。司马泳选用一块玉璧刻字,就是暗含韦孝宽‘玉璧成名’之意,再配以他的《灭齐三策》,可谓珠联璧合,恭维得到位且高雅。

    开场白差不多了,我又敬了韦孝宽两杯酒,正待转入正题,韦孝宽问道:“不知天元大皇帝陛下的龙体是否无碍?”

    “哦,不瞒老将军说,父皇他其实并未与朕一同出巡。”我便趁机将如何在猎场遇刺,如何与宇文赟设计此次出巡,如何在黄河龙船上遇刺,如何遇到陈王救驾,如何审讯刺客等对他进行了详细说明,只是隐去了冯小怜和代王的事情。最后我说:“朕素知老将军多谋善断,特召老将军前来,并不只为贺寿一事,也想请教老将军如何看待两次行刺事件,为朕指点一下迷津。”

    韦孝宽一直听得非常专注,但面色平和,似乎对行刺中的惊险和埋藏的奸恶见惯不惊。待我说完,他一拱手说道:“多谢陛下对老臣的信任,但臣长年将兵在外,对朝务接触无多,对朝局恐难有真知灼见。”

    碰了个软钉子,不过这都在司马泳的意料之中,我并不气馁,说:“老将军年已七旬,历经三朝十二帝,加上父皇和朕就已十四帝了。经历过多少次大风大浪,历事阅人无算,不论攻伐、牧守、经略、政谋您都驾轻就熟、建树极多,以您的见多识广,就是朕的皇祖也恐有不及,何况父皇与朕?还请老将军不吝赐教,成全朕维护皇祖基业的忠孝之心。”

    韦孝宽听了此话点点头,用手轻轻捋这银髯,双眼微合沉吟不语,显是在认真思考。话已递出,相信以这个老将军的阅历,必然能听懂我的暗示。我期待着他思考之后能给出一个明朗的态度,至于对谋刺案能否提出真知灼见到并不重要。

    我慢慢吃着用黄河鲤鱼烹制的“跃龙门”,耐心等待着,知道屏风后面司马泳和宇文芳也都在耐心等待着。殿内外静悄悄的,只有夏夜晚风拂动殿角檐下的檐铎叮当作响,和谐悠扬。我希望殿内的这几个心能和这檐铎一样和谐地跳动在一起,发出共鸣之声。

    良久,韦孝宽微微前倾,我立即停箸凝视着他书写了无数岁月沧桑的脸。他清了清嗓子缓慢而清晰地说:“陛下,老臣以为陛下应该设法让太上皇立即搜捕齐王余党。”

    我大惊失色,没想到等了半天竟然等到这样一句话,这无异于告诉我他相信是齐王余党行刺,并让我搜捕齐王余党,这……这也太令我失望了!我愣了一会问道:“老将军的意思是认为两番行刺的就是齐王余党?”

    韦孝宽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地说:“有人希望太上皇和陛下这样认为。”

    似乎话中有话,我一时却无法明白,便又要询问,可刚一张嘴就被韦孝宽抢了先:“陛下,禁军六率也需要整顿一下了,他们护卫帝王、驻防京畿,事关国之根本,十分重要。”

    清理禁军,这又像句废话,只要皇帝遇刺,禁军必然都是要挨板子的。只听韦孝宽继续说:“此外,臣有一个忘年交,姓于名翼,武功甚是了得。臣记得他曾谈到过诸葛弩,其实陛下不妨去问问他,或许他能知道诸葛弩的来历,也许还可以解答刺客腾跃如此之高的奥妙。”

    “呃……老将军的意思是于翼可能是齐王一党的?您说的这个于翼是不是幽州总管于翼啊?”

    “哦,陛下知道他?”

    “朕前不久强记过我朝中央地方要员名册,也浏览过履历。既然老将军说的是幽州总管于翼,那他是西魏八大柱国、大周三老之一的于谨的儿子呀,怎么会是齐王一党,谋刺大周天子呢?”

    “嗯,陛下熟知军政要员,乃社稷之福。不过老臣并没有说于翼是齐王一党,更没有说他谋刺陛下啊。”韦孝宽似笑非笑地说。

    我越听越糊涂,虽隐约感觉到他的话里有弦外之音,却完全把握不住他的话外之意。都怪我的政治素养还是太差了,话说三分,七分靠悟,是传统的政客交流之道,我却相形见绌,无力与韦孝宽进行这样的交流。可我到底应该刨根问底还是装懂藏拙呢?前胸后背不禁急出了一层毛毛汗。

    想了一会我只好说:“多谢老将军指点,可谓提纲挈领。那除了遇刺事件之外,在政务上,朕应该从何处学起呢?还请老将军教诲。”

    谁知韦孝宽却掩口打了个哈欠,不安地赔罪道:“老臣朽迈,精力不济,这两日昼夜兼程而来,几杯酒再一下肚,实在是困顿难支。请陛下恕罪,准老臣先下去休息吧,免得君前失仪,冲犯了陛下呀。”

    我靠,这老头儿,说了半天并没给我一个明确的态度!我真是哭笑不得,明知他是托词,却又不能揭破,司马泳事先就再三提醒我不要丝毫勉强韦孝宽,否则适得其反。我只得笑道:“哦,是朕失察了,老将军一路劳顿,本应好生休息再行召见的。那朕这就送老将军去休息,只因老将军身居江防要职,不能轻离,便只好密召,故而东郡的驿馆老将军是不能去了,便请在行宫中歇宿吧。”

    韦孝宽揉了揉并未昏花的老眼,说:“是,就遵陛下安排。”

    我站起身来,拉着他的手走出殿门,一路将他送往安排好的馆舍,他带来的唯一一个随员捧着两份寿礼和小末一起跟在后面。路上我还是依照司马泳的设计,不断说着一些敏学斋里的趣事,自然而然地夸赞了韦静怡的聪慧灵巧。

    从韦孝宽的住处出来,我就急匆匆地返回了自己的临时书房,司马泳和宇文芳已经在里面恭候多时了。我一进门,司马泳便长揖到地,笑着说:“臣恭贺陛下!”

    我诧异地问道:“恭贺什么呀?”

    “恭贺陛下已赢得了韦老将军的信任啊!”

    我大惊:“何以见得?”

    宇文芳也问:“你凭什么这么认为呀?”

    司马洋微笑着从容坐下,说:“陛下可知于翼其人吗?”

    “于谨的儿子,幽州总管啊。”

    “他还是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此人威望素著,名震北疆,乃突厥最为忌惮的我朝宿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老将军说与于翼是忘年之交,暗示陛下去结好此人啊。”

    我似乎明白了,韦孝宽手握南方十一州十五镇的兵马,于翼拥有北方七州六镇的军队,那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有这两个干将,不仅能南慑南陈北镇突厥,对内也是举足轻重的政治筹码。

    “那……”我问道,“那老将军叫朕清理禁军六率又是何意?”

    司马泳也不答话,将右手的竹扇平放过来,用左手伸出三个手指轻轻托住,然后说:“三点成面。”

    宇文芳拍手叫道:“我知道了,‘南韦北于中六率’!”

    我瞪大了眼睛,一个清晰有力的三角形仿佛出现在我眼前。

    司马泳点头说:“老将军是在暗示陛下还须掌握禁军六率,他和于翼将兵在外,是难以护卫陛下安全的。”

    “南韦北于中六率”?“南韦北于中六率”!我不由恍然大悟,大为兴奋,急不可耐地又问:“那老将军说要搜捕齐王余党,难道也有什么深意吗?”

    “呵呵,陛下,老将军说的是请陛下‘设法让太上皇’去搜捕齐王余党。为什么不说‘请陛下’呢?为什么要说请太上皇还要‘设法’呢?”

    天哪!我懂了,我也震惊了,这些公元六世纪的人要比我这个二十一世纪来的人聪明多了,我服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