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不负东风剪夜景

第十九章 小看他妹妹的人都是要吃亏的!

    他说完一指塔楼,看到了简简的容貌,心中一喜,没有想到族人竟能真的把简简抓来。简简不认识他,他却在军营之中见过她多次,也唯有这么几次让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将军脸上有了丰富的表情。

    简单张弓的手一顿,看着塔楼上的简简,心宛若被冰封了一般。

    本来还坚信着将军绝不叛国的众人呆了,他们长年跟随将军,自然明白将军对妹妹的重视程度。

    简简本想着应景地喊两句,可是对着哥哥不可置信的双眼却怎么也没办法开口。

    “将军何必如此忠于东俞?”郑阳见简单看着简简不语,心中一喜:“将军本是海外遗孤,根本不需要为了东俞把自己唯一的血亲和爱人搭上!将军现在立下的赫赫功劳难保将来不会成为帝王的忌惮,不是有句话叫什么鸟尽弓藏吗?想来将军自己也明白,你现在的爱国将来不过是害了你的亲人罢了。东俞连你的国家都算不上又何必为其卖命?不说我东海部族,就是其他三大国,无论去到哪里将军定会被奉若上宾的!”

    东俞的将士脸色齐齐一变,眼睛不受控制地向最前方那一人望去。

    郑阳暗自得意,就算不能让简单叛变至少也给可以挑拨一下他和东俞的关系,这样的异族人还是你们奉若神明的战神么?

    “混账!”本来陷入诡异的寂静氛围被打破,却是简简示意简大解决身边两个看押的人,对着城下义正辞严地开口。

    “东俞立国本来就是讲各分裂小国统一起来,不论曾经是哪个国家的人,现在都只是我东俞的子民!”

    “我们的母亲是正统的东俞人,我们都留着东俞的血液,我们都是兄弟姐妹,都痛恨在边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蛮夷!东俞的将领们你们与哥哥出生入死多年,哥哥为东俞立下赫赫战功是为了什么?为了让东俞一统!让我们的家人平安喜乐地活着!”看着东俞的将领们逐渐变色的脸,简简只觉得声音嘶哑,全身脱力,深吸一口气,对着郑阳继续喝道:“郑阳你本隶属东俞,吃着东俞的俸禄,享受东俞人民的爱戴,如今却可耻地叛国,心知不敌就抓了我和我嫂嫂!如此为难两个弱女子,卑鄙阴险,即便是小女子也看不起你!现在还妄图用此等诡计离间哥哥和东俞的关系,即便是小女也明白小女宁愿自刎也定不会作出此等叛国的不忠不义的行为!”

    简单从看到了简简开口大骂的时候便放下了一半的心,若真的被挟持又怎么能说出那么多“大仁大义”的话来?再看看那个黑乎乎的看押的人朝着自己挤眉弄眼的,可不是简家五宝的老大么?

    在妹妹破口大骂的时候,简单板着冰山脸偷偷欣赏简简一番忠君爱国的“肺腑之言”,唯有在听到那

    “嫂嫂”两个字脸不自觉地扭曲了。( 平南文学网)

    不愧是他的妹妹。这郑阳要是敢小看她可是要吃亏的。

    心思飘向了少年时,简简不过六七岁的年纪。那是局势已经渐渐明朗,元帝与元后退居二线,前方战事由他跟着几位老将掌控。元后与元帝一直驻扎在边关的一个小镇之上,着手边关的恢复之事。便送了简简去当地的一个私塾,总是闷闷地不吭声又与先生不合作的简简不知怎么的就成了私塾的孩子王,一群小孩子唯她是瞻,被她指挥得团团转在私塾闯祸。私塾的先生一看到他就要好生投诉批评一番,那先生好一股文人的硬气,愣是不被他可以发出的杀伐之气的和冰冰冷冷的脾气吓退,锲而不舍地追着他唠叨,让他好生烦恼。

    “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这是先生对简简的评价,看到他来来去去就这两句。

    直到有一天元帝后偶然路过私塾看到捶胸顿足满脸通红的先生,才知道简简似乎又带着众小孩闯了祸,觉得此等风气定不能助长。他刚下战场,闻讯急急赶到,还没有踏入院子就听见那让他没辙的软软的声音:“先生今日所言,简简无法反驳抵赖,再次简简先与先生道歉。”不一会她又说:“先生总是觉得我们不敬圣人,朽木不可雕,先生可有真正理解过我们?经书晦涩难懂,诗词讲究悟性意境,这几个男孩儿虽然没有天赋好好了解圣人们的思想,可是他们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兴趣,您的书桌每次都是六家小四帮您拼拼补补的,偷走了您的书箱也是因为您从不让我们接触圣人思想以外的书籍,您可知周家阿大把《治世策》《高宗十论》倒背如流……”女孩儿清脆软软的声音并不严厉,可是却有种诱惑人听取的力量。

    “简简心知先生气我不肯好好的学,总是顶撞先生,也曾在哥哥前斥责简简,简简不敢指责先生,先生前日布置的‘清政纲论’,请过目。”

    清政纲论是大隋亡国前最后一次选拔官员的课题,这老头儿果然是在刁难这群孩子罢!

    清风微动,阳光透过叶隙洒下点点光亮在他的身上,十分的舒适。院内却传来越来越重的呼吸声音。半饷才听先生说:“此文虽然多处引用前朝已有观点文段,文笔稚嫩,观点模糊,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得啊!可见简小姐阅读量之大,涉猎范围之广,在下佩服。此次确实值得在下反思,让陛下娘娘笑话了。”

    他记得他咧开了个笑容,他的妹妹,他的骄傲呵。

    后来那先生成为了一名谏官,以清廉公正闻名,现在退隐在家,每每看到他都绕道而行,让他哭笑不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