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痞妃传

第四八回 七阎王激荡朝堂 将门女被灌迷汤

    上天有着一双众生看不见的手,随心一扬,每个人都终究要往命定的方向归位。

    后来的后来,关于石敢之女率石家军在西北血腥镇压回乱一事,后世褒贬不一,有人说天降此女,是家国之幸,也有人说,魔星凡动,乃苍生之苦。

    种种,种种,后世论史嘛,反正不是自个儿干的,喷的漫天唾沫星子也成不了酸雨,随着自个儿过瘾。

    而这传说中的主角儿,石家大妞儿猴子本人呢,若你问她咋想的,她一定喷你一脸唾沫星子,再把自己脑袋扎到茅房里闷死。

    为嘛?

    她恨呐!野鸭子跑上架,凡事稀里糊涂,后人不乐意?呸,她还懵圈呢?

    小猴儿原本不过是想借由扶灵去归化一程,自个儿敲锣打鼓的做饵引林聪儿出来,她仅有的那么丁点儿慈悲心只在谷子,可不在咋画都是乱的苍生。

    最最重要的是,她自个儿的破身子嘛样儿,她自个儿清楚,与林聪儿周旋一番,能不能留口气儿都尚未可知,去打仗?

    打个屁,人还没打死,她先折腾死了。

    您问了,小爷儿,您不是一颗熊心照豹胆,不畏死么?

    我呸!那您怎么没看见谁家的熊豹舔着脖子往您刀尖儿上送,请您吃野味儿呢?

    多大章程奏干多大的事儿,没那金刚钻,也别揽那瓷器活,这是小猴儿禁宫‘窝囊生涯’中悟出来的道理。

    再说了,丫命嘴皮子一张一早许给那厮了,人家厮的那么小的心眼子生生给挤出来一句‘随便你吧’,可不是给她这么糟蹋法儿的。

    可有嘛办法呢?

    想的再清楚明白,顶不上‘头脑发热’四字。

    没错,是小猴儿自己蹦高高去的。

    可能吧,注定当英雄,贴一身毛攒那儿也成不了狗熊。

    且看——

    就在小猴儿跪地求婉莹放行之时,话还没落地呢,殿外就来人了,不宣而觐,步履急匆匆,是人未至,哭声先到。

    “太后娘娘,石老死的冤呐!”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阿灵敖,但瞧他进殿就跪地恸哭,双手攥拳,连连捶地,那模样儿,怎一个恨字了得?

    婉莹一听,也登时青白了面,再看他所呈上的甘陕八百里加急折子,到最后,手不由抖了起来。

    您问了,这石芾又是哪位?

    诶,您问到点儿上了,还真不是别人,正是前些日子派往西北剿抚回乱的汉将,此人年近花甲,历经三朝,战功虽不够显赫,却是胜再为人大义,满蒙汉军中威望皆高,最最重要的是,此人曾为年幼的保酆帝讲授过兵法,也是身为他哈哈珠子的阿灵敖和果齐司浑的老师,而今以帝师之名出师西北平乱,却不想落得一个惨死。

    按说上了战场,‘死’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可他这位老大爷的‘死’那绝对意义非凡,因为这大爷,一不死于战场,二非死于埋伏。

    说来憋屈,这位小猴儿的本家子大爷拿着朝廷‘招抚为先’的命令,满怀雄心壮志的去了,不管地方官员如何劝解仇非一日,回回凶悍,他仍旧怜见苍生,摒着上天有好生之得,一颗红心的盼着卸下兵戎坐下喝喝茶,吃吃酒,于是乎他揣着一颗慈悲心,端着一副菩萨面,刀兵全卸的去寻那陕西回回的头头阿訇任武,苦口婆心的‘谈道理,讲道义’。

    结果,非但他老大爷的面子直接成了鞋垫子,连佛爷的面子人家也照样不给,非但人家没跟他谈,而且二话不说,就让人给扣了,严刑逼供,打的老头子哭爹喊娘,没招儿没招儿在人家虚构的‘朝廷欲要灭回’的口供上按了手指头印儿。

    手指头上都是血,朱砂都省了。

    最后赏他一痛快,用把大刀给那一身摇摇欲坠的老骨头给拆了。

    拆骨鸡似的挂在城头,戮来戮去几日,再没了‘菩萨’样子。

    这位石姓老大爷也许到死也没明白,同样是信神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他这一死,可热闹了,惹恼的可不仅仅是汉中汉人老百姓,就连只恨汉人,只杀汉人的回回百姓们都群情激愤。

    朝廷要灭咱们?

    那背水一战也得战到底啊!

    而朝廷就显得憋屈了,它必须得被惹毛,换句话说,不想毛也得毛。

    否则甲匪骑在朝廷的脖子上畅快了拉了屎,乙匪怎么看?丙匪怎么想?

    婉莹这下可是头疼的要炸了,眼前一花,只觉耳边嗡嗡直响,攥紧手中的碧玉珠,她不由在心中哀叹,先帝啊,这么大一张满是破洞的网,臣妾要如何织补啊!

    阿灵敖殿下字字凿凿,“就算是有心之人从中作梗挑拨,事到如今也不能挽回了,回回反心已被激起,若不尽早灭之,恐要生大变动啊!”

    灭之?

    婉莹蹙眉,灭这一字,太过严重,她虽初学政事,却也知,豺狼带领羊,羊变成狼,羊虽有罪,却也无知。

    然若要宰狼,必先杀羊,这把屠刀可绝非一般的重,婉莹一时没了主意,又不愿尽信阿灵敖的主意,尽管她知道阿灵敖向来对朝廷,对天下都是一片赤诚,可她也知道,许多问题上,阿灵敖相当短视。

    于是乎,她随即命人去传召老七、廉颇、冯沧溟等重臣来一同商议,又对阿灵敖好一番安抚。

    而一直在殿中跪着的小猴儿,早已让人忘

    的小猴儿,早已让人忘到了旮旯里,跪的倍儿直,也没人搭理。

    ……

    小猴儿想骂娘。

    反正她是没想过,第一次跟延珏在宫中碰面竟是如此模样儿。

    什么混的好啊,有地位等等,都成了吹出花的牛逼。

    现实是,她跪的浑身发酸,他走的气定神闲,她全身生蛆,他仪容非凡,尽管她俩都相当有默契的谁也没看谁,可更多的人在看到了跪在殿上的石猴子之后,都不由自然的瞥了睿亲王一眼。

    然他却满面正色,目不斜视,越走越快的步子都足矣说明,他此时心中所念,绝非殿堂之上这一区区女子。

    一直专心头疼的婉莹这才想起,小猴儿还跪在那里,然,她没有让她起来,也没让她避讳。

    对做了那个拿着一根金钗划了一条银河在牛郎织女之间的王母娘娘八年之久的婉莹,今日暂且将那金钗搁置在了一旁,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对小猴儿的设防早已在几个月前那场宫内的变故中,放到了最低,更是因为此时此刻,她实在分不出多余的关注在那些儿女私情上。

    国若不国,家又如何成家?

    几位重臣一一传阅过那份奏折后,怒不可遏,冯沧溟甚至气的白胡子都跟着哆嗦,眼中带泪的恨呐,直叹:“魑魅魍魉!魑魅魍魉!”

    不过就连小猴儿都知道,他也就能出个‘戏’,来段开场白了,具体事宜,一概只会点头和摇头。

    阿灵敖到是摒弃了素日政见,一番慷慨陈词,上至大清祖宗尊严,下至黎民百姓安定都说了出来,反正核心宗旨一句话,“灭回震匪。”

    他一番说辞,众臣纷纷点头赞同,只余老七没有动作,瞇着一双狭长的眼,不知在琢磨什么。

    婉莹只他内里定有乾坤,只问:“老七,你怎么看?”

    “敖公说的在理。”延珏破天荒的附议了阿灵敖,他道:“如今教匪横行,天下板荡,又起回患,民心惶惶,若不火速压之震之,恐教匪与之勾结,动摇我大清之国本,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你只管说。”

    “我大清自入关以来,向来满、蒙、回、汉、同治,若如今对回回痛下杀手,恐压了东厢,慌了西厢,若杀戮太重,其它族类难免兔死狐悲,若因此生了嫌隙……”

    “那照你的意思,咱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难不成请天兵天将去收乱?”阿灵敖耐不住了,一心只觉得这睿亲王是故意给自个儿使绊子,又因婉莹对他的话极其重视,更是心生愤恨。

    延珏的性子如今是灌了铅的,任人如何恼,都惹不出他的火儿来,他只朝阿灵敖颔首道:“敖公节哀。”

    这一句话,差点儿让小猴儿不合时宜的笑出声儿来。

    这厮说话太损,他那意思是,别因为你丫老师死了,就急的跟个跳脚猴子似的。

    这是他艾新觉罗家的天下,他比谁都谨而慎之。

    这个道理小猴儿懂,婉莹也懂,她把老七自幼带到大,他是个什么主儿,她心里自然清楚。

    就算他如今变了很多,可不变的始终不会改变。

    婉莹道:“老七,你什么意思,详细说说。”

    延珏双手执礼回道,“依儿臣看,眼下四方不靖,维稳是第一要事,杀是一定要杀,回回甚嚣,敲山震虎势在必行,可谈及灭字,却是太重,一来逆天行事,二来回回势必与我满清结下亘古仇恨,三来,如今民生初缓,聚财多艰,不可言大战。”

    婉莹频频点头,只觉甚为合意,然阿灵敖存异,他辩道:“维稳维稳,说来容易,如何维,才能长久安稳?当年云南回回起事的时候,若是血腥镇压一番,灭了那些妄回的嚣张气焰,又何来当日残余搅和的西北一团乱?”

    “那本王道要问问敖公,灭要怎么个灭法儿?回回惶惶大族,数以千万计,如何才能灭的干净?好!杀一年杀不完,咱们杀十年,十年杀不完,咱们杀二十年,五十年,以此类推,那些打着匡扶汉人王朝旗号的白莲教匪是不是也要灭族?外藩蒙古那些二心之臣是不是也要灭族?!”

    “谬论!谬论!什么维稳?不过是把问题留给后人,治标不治本!我不信灭它一族,不足以敲山震虎!介时安内攘外,谁人还敢叫嚣朝廷!”

    “敲山震虎?老祖宗留下的教训就在眼前,当年咱们入关,在扬州、嘉定,何处不是狠狠的敲了山?可如今百年已过,剩下的是什么?是我满人的骁勇善战?是我大清的赫赫威风?是一本本稗官野史,说书人口中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揭竿挑事之人口中抹不去的凿凿证据!将来再过几百年,也是我大清的如何抹也抹不去的骂名!”延珏厉声厉色,字字珠玑,“我大清从关外小族一统江山多年,威慑天下,靠的不是强兵压境,而是勤政仁政爱民之心!民心是什么?民心是不挨冻受饥,民心是安靖不遭人欺,民心是朝廷的仁心,民心是朝廷的信义,民心若冷,总有江山万顷,也终将倾塌一矩。”

    此一番话了,冯沧溟、廉右弼等几个老臣竟双眼湿润起来,甚至包括婉莹自己,有那么一瞬间,她仿佛看见了先帝,背手而立,指点江山。

    就连阿灵敖的气焰都生生压在那遮掩不住的帝王之气之下,而心里始终嬉皮笑脸念着自个儿小九九的小猴儿,此时内心的激荡绝非三言两语

    非三言两语能说的清的。

    这一刻,她觉得延珏的身上好像在发光,一种和她记忆最深处的阿玛一样的光,刺着她的眼,扎着她的心。

    这一刻,她第一次觉得延珏的政权夺势,为的绝不仅仅是‘仇恨’二字。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了全部的他。

    他的心中装的,从来不是江山之风华。

    否则,他绝不会在这本该‘韬光养晦’‘坐山观虎’的一刻,露出如此之大的锋芒。

    婉莹攒着碧玉珠的手不知使了几分力度才让她不至于把延珏看成另外一个夜夜入她梦的人。

    人就是这样奇怪,尤其女人,越是恐惧,越是依赖。

    这一刻,她好似全无主意了,她轻声的问延珏,就像曾经心中有惑问先帝:“老七,现下当如何是好?”

    话已至此,延珏当仁不让,上前朗声回道:“天地万物,不过一阴一阳,剿回乃阳,事在必行,当名将强兵,挥师西北,疾速震慑,免生大变,此乃治标;而安抚乃阴,当在战时集结智囊,起事挑拨,一改口径,策反回众,自内溃其反心,方为治本。而又一说如今天下板荡,朝廷大力剿匪,如今再压回患,必将防务空虚,北方罗刹国素来虎视眈眈,外藩蒙古扎萨克图汗投其不过三年,若借此机会生事,我大清防不胜防,是以攘内必要先安外,以防内外合纵生变,以儿臣拙见,当在此时拉拢哈萨克汗阿布赉,择皇室之女与其和亲——”

    “阿布赉?”阿灵敖出声遏制,“且不说哈萨克与回回信奉一教,只说此人,奸猾至极,当年先王在位时借我大清平定准葛尔之际,收服失土,向我朝廷臣服数年之际又与罗刹国动作频繁,一人侍二主,此人不可信!”

    “敖公说的也不失为道理。”婉莹也点头,“当年阿布赉进京朝奉之时,先帝盛情款待,哀家也有幸见过此人,却是为人圆滑了些,看不出个真心来。”

    “与外族交好,若用真心之人,那才是地地道道的蠢才。”延珏说话直接,并不转弯,他道:“当年阿布赉进京时,皇阿玛便知他早已与罗刹国交好,儿臣曾问皇阿玛,为何明知其阳奉阴违,还要接受其降书,皇阿玛说儿臣此言诧异,男儿膝下黄金,阿布赉甘于跪二主,绝非奴性,而是小小哈萨克,林立与强国之间,若不权衡,朝不保夕,此非奸猾,而是睿智。”

    “如此睿智之人,既晓得如何在虎狼间周旋,必然懂得二虎之间若之剩一,那他哈萨克必为果腹之食的道理,就算回首向他求援,他也绝不会为了莫须有的信奉一教,而让族民之肉躯袒在虎口之前。”

    “……”阿灵敖再一次哑口,冯沧溟适时上前,“睿亲王所说极为有理,臣附议。”

    原本朝堂之上几人就被说的群情激荡,而冯沧溟这一开声,接下来众人接二连三随仿。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附议之声激荡殿上,就连那些不懂政事的后宫奴才们,都不由攥起拳头,暗暗使劲儿,他们不懂朝政,却懂何为帝王之气,那是让人心悦诚服的气度,那是让人移不开视线的气势,那是让人心甘情愿追随的气势。

    婉莹不自觉的点了点头,她是矛盾的,既为先帝有子如此而安慰,又为老七身上再也遮掩不住的风华而担忧。

    是啊,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如今,他是她的臣,是她的定心丸,可总有一天,他是要和她挥刀相向的。

    “好,就照你说的办,哀家这就让宗仁府着手去找适龄的格格——”

    “太后娘娘,此举事关我大清未来几十年的国祚,此女不能仅仅是皇室之女,身处外境,要机灵善变,最为关键的是,要始终心系我大清。”

    婉莹一顿,“那你的意思是?”

    延珏面无表情,喉咙却是滚了滚,顿了有一下,朗声道:“儿臣心中有一人选,恳请太后娘娘准许。”

    “你说的是……”婉莹停下了手中攒的珠子,不可置信的看向殿下的老七,但见他眉眼皆冷,作礼的双手却是直如笏板。

    果不其然,却听延珏开口道:“没错,正是乌布里,这丫头的机灵,不用儿臣说,想必太后娘娘也清楚。”

    婉莹长叹一声,闭了闭眼睛,又睁开,口气已由太后变成一个祖母,带着几许沧桑,几许不忍,“那丫头确是机灵,也绝对是和亲之首选,可老二如今杳无音信,舒舒又……若这个时候让乌布里远嫁,对她来说,是不是太过残忍了?”

    延珏又滚了滚喉咙道:“国是大,家是小,乌布里身为我大清的格格,这样的道理她是明白的。”

    “……”

    顿了许久,婉莹又是一番长叹,再看殿上所立之人,越发入梦。

    这对父子真像啊,为了这江山社稷,什么都可以舍弃啊。

    “好吧,哀家这就让人拟个公主封号,让理藩院的人去安排。”婉莹一句话,此事拍案。

    此时殿上所有的人都再一次领教了这七阎王,狠心绝情到什么地步,送自己最亲的侄女儿去那语言、文化,种种都不同于大清的荒蛮之地,竟连眼都不眨。

    只有小猴儿一个人,看见了他了心。

    一半是冷的,一半却是滚烫的,他冰的是自己,烫的却是这万里江山。

    有那

    有那么一刻,小猴儿忽然觉得自己不配跟这样的男子比肩,他所扛起的那片天下,她小如蝼蚁,她忽然想起阿玛,那个戎马抗敌的阿玛,那个口中总是家国、家国的阿玛。

    小猴儿从未像现在这一刻一样,替自己感到羞耻,想到如今自己对家国之冷漠,对苍生之冷漠,她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巴掌,她想:将来自己死了,何来脸面去见阿玛?

    她跪在地上,跪的笔直,脑子里激荡的是儿时常见的金戈铁马,战鼓垒垒,耳边是阿灵敖的声音:“臣也附议,只不过,臣觉得既然事分阴阳,就算八旗劲旅前往,也要谴汉将作为先锋,只是汉将本就少之又少,石老如今又殁,要择何人前去?”

    “我石家如何?”小猴儿鬼使神差的一嗓子,砸的整个大殿都措手不及,彼时人人看向旮旯里那个跪的直挺的女子,却见她满面英气,双眸炯炯的朗声道:“家父一生为国为民,兢兢业业,从不懈怠,如今朝廷有难,我石家深沐皇恩多年,怎敢不效犬马之劳,奴才跪求太后,准我石家带兵,前去平乱。”

    众人都怔了,谁也没想过忽然生出这么一茬儿来,可众人也都默了,因为他们脑子里确实都认为,石家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一来,石敢威名,震慑边疆,石家军近一年来又是声名在外;二来,石家有名无兵,任如何挂着这面石家的旗,也没有趁乱坐大威胁朝廷的风险;三来,石芾姓石,与石家同宗,若在此上做文章,大可激发军心民心;四来,平乱之根本到底是刽子手,这样的杀戮落在石家的头上,何乐而不为?

    石家,确实有着不可冷却的余温。

    石家,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同样,石家,也是让婉莹最为头疼的选择,且不说她心中明白,就算只打旗号,那石墩儿前去也只有祭旗的份儿,石家能用的人,恐怕只有这丫头了。

    可这丫头……

    婉莹没来由的看向老七,然却见他仍旧面无表情,甚至连余光都不曾给过那丫头一眼,他只冷声道:“儿臣也觉得,石家可用。”

    怎么?

    是她想错了么?这丫头在老七的心里到底还是比不过这江山……

    婉莹心绪复杂难平,这一瞬间,她又想起了先帝,如果殿上之人,换了她婉莹和先帝呢?

    她想:他也一定毫不犹豫的推她出去吧。

    “求太后成全。”猴子伏地叩头,腿脚早已麻的没了知觉。

    婉莹失笑,心中对这傻丫头是又怜又恨,傻孩子,瞎折腾什么呢,折腾了半辈子还不累么?你为了他心中的江山,送了性命,又有谁来怜你呢?

    “容哀家想想。”婉莹还是没有松口,不是置江山于不顾,而是她不能不想着老六,这丫头对老六来说……

    “皇额娘,她既有这一番赤诚,就准了她吧。”延琮的声音先他一步进了殿,此后的种种已经全然不重要了。

    命运之轮就在一刻再次转动起来。

    他这一句话,改写了大清朝的命运。

    改写了这殿堂之上每一个人的命运。

    更是改写了小猴儿的命运。

    ……

    “我不嫁!我不嫁!我不要嫁什么阿布赉!他的年纪都能做我爷爷了!他的妻妾三十多个人,最大的都能当我奶奶了!”

    “他连汉化都不会说!嫁给他我要随他吃,随他念狗屁不认识的经,而且我还要一辈子蒙着面纱不能见人!”

    “我不嫁!我不嫁!”

    宝亲王府内,乌布里跪地哭的像是一摊烂泥,她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她甚至将舌尖咬破了,可那样的钻心的刺痛告诉她,这一切是真的,不是做梦。

    “起来!我艾新觉罗家的子孙泼皮似的撒泼打滚,成何体统!”延珏声音之冷硬亦如他的眉眼,此刻他坐在靠窗的藤椅之上,耳边还能清楚的听见窗外堆着雪人的二嫂的‘童言童语’。

    乌布里的眼泪根本止不住,她双腿跪地朝七叔蹭过去,把着他的腿摇着恸哭:“什么体统,什么尊贵,我都不要,七叔,我只要跟娘在一起,七叔,你听,娘在笑呢,她从过了这个年,还没有闹过呢,她不怕我了,终于、终于愿意跟我玩儿了,她、她、她、今儿一早,还让我陪她堆雪人呢……”乌布里泣不成声,伏在延珏的腿上,哭的全身颤抖,“七叔……七叔……求求你……求求你……乌布里不想嫁……不想嫁……”

    一旁的精卫见此,心酸不已,就算这丫头平素牙尖嘴利的损他耍他泼辣的仅,可如今看她,也不过是个才过十五的小丫头。

    塞外路遥,此一去,再无亲人,永别家乡。

    延珏长叹一声,大手抚上乌布里颤抖不已的头,由着她哭个够,琏琛不知何时进了屋子,见此情此景,眼睛倏的就泛了泪。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琏琛就是这么没出息,捂着眼,就呜呜哭了起来,听着外头二嫂银铃似的笑声,他哭的比乌布里还要大声。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恼老七一句,他抽搭着说:“丫头,你这一嫁,我们谁心里都难受,可你不能恨你七叔,送你走,他比谁都难受,可他还是得这么做,为什么,为的是咱艾新觉罗家的天下,为的是边关安定,为的是江山社稷,谁让咱们姓艾新觉罗?谁让你这丫头又奸又灵的,你说说你,但凡傻一点儿……也

    点儿……也轮不着你……”琏琛的话劝着劝着,就全歪了,他的嘴也跟着哭歪了,来的路上,他也是这样一遍遍的劝着自己,才强忍着没进宫去给这丫头求情。

    可不?谁让他们姓的是艾新觉罗呢?

    他们的脚下走的每一步,都打着艾新觉罗的烙印。

    “狗屁艾新觉罗,我不要姓……不要姓……我要额娘……要额娘……”乌布里捂上耳朵死命哭着,喊着,她不听,也不想听那些大道理!

    她不听,不听!

    她像疯了似的冲出屋外,漫天白雪,舒舒背过一只手,冻的红扑扑的脸,笑着朝她招手,“乌布里,过来,过来啊!”

    乌布里撒腿朝额娘跑去,脸被风刀割的生疼,迎面一个雪球子砸过来,恶作剧的笑声在她耳边漫开,她热泪滚下,在雪面上划下两道泪痕。

    舒舒孩子似的捂着耳朵,像是怕极了乌布里要还击她,又像是极为期待。

    然此时此刻。

    乌布里却扑通一声跪下,溅起了雪花,风一吹,迷乱了舒舒的眼。

    她这才发现,“咦,乌布里,你怎么哭了,是我打疼你了么?”

    乌布里强忍住漫出来的眼泪,狠狠抽搭一下,红着眼儿,直直看着额娘道:“额娘,孩儿这一去,不知何年再能相见,你以后要听叔叔婶婶的话,要好好吃饭,按时吃药,不能耍脾气,不能欺负自己,你要在家乖乖的等着我和阿玛回来。”‘回来’二字,以被泪淹没,乌布里知道,此一程,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你要干什么去呀?是去找二爷么?”舒舒说着说着,就慌了,慌着慌着,就开始自言自语,说着说着,又疯了,几个丫头一同制住,制的住人,制不住她的声,舒舒发出的声音,像是野兽一般哀鸣,塞满了乌布里的耳朵。

    她泣不成声的跪地叩头,三个、又三个,再三个……

    雪地上溅满泪花。

    不远处,延珏背手而立,任由再冷的风吹过,也面无表情。

    ……

    过了一天,石墩儿受封了镇西大将军,据说,若不是小狼跟一旁扶着,他腿软的都恨不得瘫在地上。

    再过一天,石府的礼物又堆成了山。

    又过了一天,猴子的屋子里,各宫的赏赐也堆成了山。

    又、又过了一天,猴子端着下巴,对着延琮苦笑:“喂,闷驴蛋,有没有后悔药,给我来一服。”

    延琮只笑不语。

    猴子翻儿了,“喂,你丫不是吧,我这眼瞅着人就要去送死了,你丫都不放个屁?”

    “说什么呢?”延琮眨眼看她,“不是你自己要去的么?”

    “嘿!你丫成啊!”小猴儿气的不轻,伸手去拍他,‘啪’的一声拍他肩膀头子上,倍儿狠。

    她戳戳自个儿脸:“瞧不见,这会儿脸上写的嘛么?”

    “小爷儿我后悔了,我就纳了闷儿了,那么一会儿,我怎么就鬼使神差的吐露嘴了呢,谁给我灌了**汤不成,我想嘛呢我?”

    延琮低低笑笑:“老七这碗迷汤灌的够狠的啊,连你这石头做的心都给迷住了。”

    “滚蛋!”被说个正着,小猴儿脸一红,想要哏儿上两句,却又在看见闷驴蛋一如既往‘闷’的模样儿后,噤了声。

    如果延琮此时但凡流露丁点儿不舍,她都不会像现在一样酸的。

    她知道,在这禁宫中,她的存在对他来说代表着什么意义,绝不仅止是旁人口中的风花雪月,更重要的是,她是他唯一的伴。

    八年寒暑,雨雪同在。

    “喂,闷驴蛋。”小猴儿下巴拄在拳头上,翻眼看他,“等我再回来,你丫会不会彻底成个哑巴?”

    “你回来看看不就知道了。”延琮的话说的轻而淡,可小猴儿却是听的懂他话里的意思。

    他是再说: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嗯。”小猴儿点头,忽的朝他伸出小指,“来,咱俩拉勾,我惜我的命,你张你的嘴,都要当爹的人了,总不能让奶娃子们看你笑话不是?”

    延琮笑笑,伸出小指,附议了她的无聊行径。

    手指钩住的时候,小猴儿许久都没有松开。

    她发现她好不舍,这样的不舍,远超过当年与延珏的生生分离,对她来说,延珏如果是天,那延琮就是地,她一心追逐天,却始终不曾离开过脚下的地。

    过往八年,一幕幕钻上脑子。

    怎么形容呢?

    小猴儿忽然想起当年在狼岗,狼群葬身与官兵的刀光之下时,延琮的那一声哀嚎。

    “闷驴蛋,等我回来,我让你见识见识,嘛叫双断!”

    “嗯。”

    延琮笑笑,眼睛好像世上最亮的星子。

    ……

    ------题外话------

    能追住我的,都是好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