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千歌未央

正文 桃源只在镜湖中

    ()    ( )    天子令出,谁敢不从?但见满园宫人内侍脚不点地往来奔走,顷刻将宣曲宫布置停当。

    只因皇后王政君身体欠安未曾出宫,未央又刻意要挫傅瑶琴的锐气,因此不等刘奭示意便在他身旁坦然就座,一面为他斟上暖酒,一面代传口谕,吩咐傅瑶琴等人开始。

    就在坐中人各怀心思、神不守舍地听着《长门赋》唱到“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时,突见中书令弘恭步履匆匆直闯进来,禀告宫中送来急报,说太后娘娘用午膳时忽然昏厥,许久未醒!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刘奭立即惊起,一边快步向殿外走,一边不住嘴地问“今日太医署是谁当值”、“太后昏厥时有谁在场”、“来人离宫前太医令到了没有”、“皇后在哪里?可曾去了长寿殿”、“太后中午进的什么膳”等等问题。

    未央在刘奭起身时已忙忙地跟着站起,好不容易等到他和弘恭的问答有了空隙,赶紧插言:“皇兄,我跟你一起去!”

    刘奭此时心急如焚,又恰巧想起一个新的问题想要问弘恭,并未及时回应未央的求恳。

    那脾气暴烈的周容华被迫当了半日舞娘,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没处发泄,一看未央被晾在原地发讪,正好趁机一雪前耻,当即越众而出,高声谏阻:“陛下,长公主乃是新寡不祥之身,又佩带杀人利器,万万不能……”

    未央本来正在努力说服自己相信刘奭的无意冷落只是心急所致,却没料到周容华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演这一出。失意加上羞恼,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避讳?因此未等人家把话说完她就迅速拔出宝剑,剑尖直指向周容华的脖颈,咬牙威胁道:“周容华,你敢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试试?信不信我割了你的舌头?!”

    未央这边剑一出鞘,直吓得那周容华花容失色,只锐叫一声“陛下救命”,就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昏死过去了。

    她这一昏死不要紧,立时就有胆小的人以为她已变成剑下亡魂,忍不住替她把没喊完的锐叫喊了个痛快彻底。

    这胆小之人的惊叫犹如狩猎前的号角,眨眼之间就把整个宣曲宫喊得狼奔豕突。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着找地方躲藏,以至于撞翻了桌案,甚至于彼此相撞,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和杯盘碗盏的碎裂声响成一片。

    刘奭本就焦虑不堪,看了这混乱的场面更是又烦又气。一抬眼看到那始作俑者还站在原地冷笑,好似十分欣赏这个效果,他更是忍无可忍,不及多想就厉声责备:“惠平,你太过分了,这个地方也能舞刀弄枪吗?你既然玩够了,现在就给我回府去!”又冲着突然安静下来的众人训斥,“周充依只是晕倒,是谁说她死了?傅昭仪,你给我查明是谁最先胡说的,改日把她的位分降一级,并禁足一月作为惩戒!”

    一国之君发了火,自然人人噤声。可怜那不识时务强出头的周容华刚刚苏醒,便听到自己已从第十六等爵的“容华”连降三级成“充依”,又是皇上盛怒之下亲口谕示,要想通融纯属妄想,只好一声不吭地再次昏死过去。

    好在这次昏死有不少人和她做伴。在刘奭拂袖而去之后,好几个自认为“最先胡说的”都不打自招地晕倒在地,倒让奉命彻查的傅瑶琴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却说刘奭急乘车辇赶回宫中,先立即召见太医令,详细问询太后病况,方知王太后年迈之人,平时就有眩晕之症,今日用午膳后起身猛了些,故而导致昏厥。现在经过救治人已苏醒,只是中风之相已十分明显。

    近天命之年的人在长时间昏厥后能够苏醒,即便是得了中风,其实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再等刘奭亲去长寿殿探视后,看着王太后除了说话困难、肢体略有麻木之外其他看着还好,他悬了多半日的心总算在午夜时分放了下来。

    这心一放下,他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未央那双又委屈又倔强的泪眼和夺门而出的背影,知道她必是因为自己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大声呵斥于她,并且平生第一次把责备说得那么不委婉,而这些人中又有不少是她的‘仇敌”,所以她是既伤心又伤面子,负气回府后肯定难过欲绝,说不定正在眼巴巴地等着他去安慰呢!

    可是……刘奭转念再一想,其实若细论起来,宣曲宫的事情双方都有过错,应该是各打五十大板才叫公平。

    而实际情况是,挑起事端的一方被连降三级,已算是重罚;而防卫过当的一方只是挨了两句重话,别无他责。

    这样的判决任谁听了都知道他又多偏私,为什么就她不明了?

    唉,真是想不明白,一向通情达理的她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连逆耳良言都听不进去?还动不动就拔剑吓唬人,这样长此以往,别说是在宫里,就算是在京中都难以立足啊!

    难道只是因为自己前段时间对她太过宠爱袒护么?

    若真是这样的话,自己继续骄纵下去,岂不是要害了她?

    也罢,反正她在京中别无去处,自回来后除了每日到宫中找他闲话外几乎无事可做。现在天色已晚,越兴给她留一夕自省的时间,也许明日她想通了就会不请自来了!

    岂料刘奭耐着性子等到次日傍晚时分,未央并未如他所愿不请自来,倒叫他渐渐后悔起来:说起来都怪自己没有设身处地为她考虑——明知她在京中举目无亲,就算有个旧日的丫头小苗相伴,到底不能帮她开解一二。想她满腹委屈无人诉说,独自一人又怎能想通!实在难以想象这十几个时辰里她受着何等的煎熬,凭她如今骄躁的脾气,不知又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既放心不下,刘奭又不便在这个时辰贸然出宫,只好派人到公主府传谕,叫未央明日一早进宫探视太后,并顺便打听一下她这一日都在忙些什么。

    这一打听证明他预见不差:据说长公主过几天要出远门,所以公主府上下正忙成一团为主人打点行装,而长公主本人一大清早就出了府,至今未归。

    这也太出格了吧?!

    就只因他说了那么两句话,她就要负气离京,就没想过他会因此难过、会内疚吗?

    难道他先前对她那么多的娇宠和爱护都抵不了这一星半点的委屈?

    不行,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他就不能再由着她任性胡闹,必须马上和她当面说清楚。否则的话,谁也别想把这一夜过踏实!

    事实证明,这一夜注定无人能过踏实!

    且不说那些责无旁贷的虎丕羽林中郎将们闻风而动,好不容易将皇宫到公主府这一段路布上警戒,之后又听说弄错了路段,只好再把警戒线火速拉到未园。这一番折腾下来,压根儿不想兴师动众的刘奭早已在周内侍的陪护下平安到达目的地半个时辰了——合着护卫们的忙活全是白费劲儿!

    弦月无声,桃花失色。

    刘奭独自踏月而来,只觉脚下断枝横陈,落红盈履。举目望去,但见朦胧月光下,不远处随意舞动的倩影还在不停地挥剑劈砍,致使更多桃枝和着花瓣随剑飘飞,而后纷纷坠地。

    时隔十二年,他与她终于再次聚首在这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地方。只不过他已不是当年的他,她亦不是当年的她,就连当年的炎炎日影也已换成了溶溶月色。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旧日既去,怎能重现?

    目睹此情此景,刘奭准备了一路的逆耳忠言瞬间灰飞烟灭,失神中不知不觉走上前去,紧握住未央持剑的右手,颤声说道:“未央,你这又是何苦呢?你告诉我,你到底要怎样才能高兴?只要你说出来,我定会让你满意!”

    未央却既不作答,也不看他,只是手上暗暗用劲,试图脱去他的掌握。

    感觉到掌心中的小手险些挣脱,刘奭不得不赶紧覆上自己的另一只手,同时失控地加大手劲,急声叫道:“未央,你不要这样!我向你保证,只要你不走,无论你要什么东西,我都答应你!也无论你做错什么事,我都不再责备你,这样好吗?你若不相信,现在就可以试试,你说,你要怎样才开心?”

    随着刘奭的语气越来越急,话音越来越高,未央的目光终于不再躲闪,而是定定地落到他脸上,好似在专心研究他的眼神,想要从中读懂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半晌,她好像努力要笑,眼泪却抑制不住奔流而下:“我要怎样才开心么?太子哥哥,你既然叫我未央,怎能不知我要怎样才开心?其实你一直都知道,我唯一想要的,你永远给不了,难道不是吗?我这个霍氏余孽要做大汉朝第一个昭仪娘娘,你能保证做到吗?你钦封的皇妹要做你唯一的昭仪娘娘,你能答应吗?太子哥哥,你知不知道,就算全天下人都羡慕惠平公主荣宠绝伦,可我却更想做永巷里一个卑微的家人子,哪怕一辈子都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宫人,我至少还可以抱有希望!其实你我都知道,我处处得寸进尺,只是想证明我在你心里的位置无人可比;而你对我有求必应,只是希望能用你给得起的东西来代替你给不起的感情。无论是我要的还是你给的,从来都不是我们心中所愿!我们强颜欢笑,只为演戏给自己看,给彼此看,给别人看,你不觉得累吗?不觉得可怜吗?我们能这样演上一辈子的戏吗?就算你我愿意自欺欺人,你那些大臣和夫人们能耐着性子看下去吗?我还这样年轻,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做过,很多想去的地方没去过,很多与你无关的愿望没有实现,你忍心叫我这样过一生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