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穿越回三国之我是魏文长

正文 第265回 势如破竹

    “张??!你还是早早投降了吧!”我收起金刀,发话道。 ~

    张?凄怆一笑:“嘿嘿!想不到我张?英雄一世,无数次力挽狂澜,虽说狼狈,却能保得许多将士性命,可是今日,只怕我是再也逃不出去了!”

    我高呼道:“张?!你不要执迷不悟!当今天下大事,我大汉统一中原势在必行,你虽为名将,毕竟只是区区一凡人,如何能与天下大势相抗衡,若是降我大汉,还可留住这有用之身,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

    张?大笑道:“我已活了六十有余,自古能有多少大将可活耳顺之岁?想我当年先随韩馥、后随袁绍,终不能竭尽所能,直至遇到太祖武皇帝,才得以重用,能为大魏国而死,我死亦无憾也!”

    话音刚落,只见张?从腰间拔出佩剑,大喝一声:“主公,吾张?来了!”

    我在距张?大约四五尺远的地方,出手阻止已然是来不及了,张?早已将佩剑横在颈上,用力地一划……

    一代传奇名将,竟然就这样活生生地死在我的眼前……

    ……

    经诸葛亮应允,我收敛了张?的尸首,在黄河岸边为他立下了一处坟茔,墓碑上镌刻着八个大字――“大将张公??之墓”。 ~

    对着张?的坟茔深深三次鞠躬,我直起身来,叹道:“张??,汜水关已经被我大军攻破,你的大都督曹真染病身故,司马懿受了重伤,他们都已经无力与我军抗衡,暂时退离了荥阳;而小皇帝曹芳已经随着魏国朝廷再度迁徙,前往陈留。【叶*子】【悠*悠】你的魏国覆灭在即,大汉统一天下已是大局了……”

    ……

    根据诸葛亮的命令――王平、张嶷、马忠领五万人马据守汜水关;甘宁、吴班统帅五万水军在黄河之上,一面据守来自北方前来袭扰的敌军,一面顺水而下,直至官渡;余下二十万军马由诸葛亮亲自率领,向东南方向挺进,攻打中牟、长社、颍川、颍阳、许昌、许田六地,以对陈留形成包夹之势……

    前部五万大军依然由我、马超、庞德三人统帅,诸葛亮与姜维、关兴、张苞、马岱、廖化、张翼、马谡等人屯居中军,一共二十万兵马,浩浩荡荡向东南方向挺进……

    荥阳自从曹芳搬离,早已成了一座死城,我大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它,随后一站便是中牟。

    中牟守将倒是一条硬汉子,他在取胜无望、求援无门的情况下,为了保住中牟百姓安危,毅然开城投降,随后立于城头自刎身死……

    攻下中牟之后,我大军继续南下,长社县城守将见我军势大,二话没说便大开城门,献了大印……

    接下来便是颍川,颍川的实力比起中牟和长社是大得多了,城中一共有一万左右的守军,守将潘军亦是个死硬派,他带着一万人马死缠烂打、严防死守,纵然全军覆没,也没有一个人投降,最终,我们付出了大约四千余人的代价,耗时七天,终于攻下了颍川,颍川一万守军全部战死,潘军被马超斩首……

    ……

    这一路上可谓是连战连捷,势如破竹,个个县城在潘军战死之后,一个个望风而降,我与马超、庞德不费吹灰之力,便攻杀到了距离许昌不过数十里远的地方。

    许昌古称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先耳于颍水这滨而得名。有夏以来,一直为郡县治所。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在历史上有“中华第一都”之美誉。

    (许昌对于三国的关系有如长安、洛阳对于中国的关系。现实世界之中,国内其它地方三国真迹遗存不多,许昌著名的三国遗迹遗址却有80多处,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许昌遗留下不少著名的石刻碑碣,如记录汉魏更迭的“三绝碑”,蔡邕真迹《尹宙碑》和画圣吴道子为关羽造像的《勒马挺风图》等。许昌历来人杰地灵,贤臣名士层出不穷。曹操周围的谋士文人、悍将勇夫,属许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等。许昌拥有的三国遗址更是数不胜数――它拥有曹丞相府、汉魏故城、受禅台、春秋楼、灞陵桥、毓秀台、射鹿台、华佗墓、张公祠等三国遗迹。)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