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红楼八卦周刊

303、或恐是同乡

    宝钗现在担心的是贾菊,本来叔祖父去世,贾菊也应该去,可是偏偏这几天家菊病了,现在还烧着,这孩子还这么小,这么重的病,怎么跟着上路呢?可是留下的话,宝钗有些顾虑,毕竟是薛家,而且还是薛蝌的家,她们母女就是跟着二房寄居了,怎么好把自己夫家的侄子再扔给人家啊?薛姨妈虽然是母亲,可以包容一下的,但是薛姨妈自己从薛蟠死了,也身体不好,所以哪里照顾的了贾菊啊。虽然刑岫烟和宝琴都说,她们愿意帮忙照看,而且她们对贾菊也挺好,但是宝钗的概念里,不合适。

    晴雯就想,当年在薛家住在贾家,其实也不合适的吧,如果宝钗和薛姨妈、薛蟠一起住,只是借住贾家一处院落,也罢了。但是当时可是薛姨妈和薛蟠一起住,薛宝钗却和贾家的少爷、小姐一起住大观园了。岂不更不合适?所以说宝钗这个人是很矛盾的。为了贾宝玉,薛家赔上那么多年,最后结果把薛宝钗一辈子给搭进去了。事实上,如果不住贾府,没准薛蟠没有那些贾家不肖子弟勾引,情况没准还好些,原著上不是说的明白么。什么叫赔了夫人又折兵,就是薛家的打算啊。你说薛家找个同样皇商家的正派少爷做女婿,富贵日子过着,还能提携薛蟠一把,多好。

    这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吧?当然如果王夫人还心疼外甥女的话,能不能代替儿子给宝钗和离啊,宝钗也不过二十左右,还是有大半生呢,这寡妇不寡妇的算什么?

    晴雯见宝钗为难,出主意说:“宝二奶奶,要不托给尤大奶奶吧,她是贾家的正人,不过就是当年尤三姑娘闹得有些过……”

    宝钗想了想:“这菊哥儿是琏二嫂子的儿子,不过……但是,我去试试吧。”尤三姐对宁国府的第一次抄家有相当的坏作用,虽然晴雯看来没有尤三姐,宁国府的结果也完全一样,尤三姐就是个道具,没有她还有其他人。不过贾珍不这么想,没少为这事摔打尤氏。所以晴雯和宝钗对把贾菊托给尤氏暂时照看,也没什么信心。说起来还是刑岫烟和宝琴可靠的多。所以宝钗不可能想不到尤氏,但是还是犹豫的厉害。

    当然晴雯也只是说说,不能做什么。宝钗是从贾宝玉离家出走之后吧,可能受了些刺激,以前对那些封建规矩,不过是嘴上说,完全是,说是说,做就另外一回事了。现在可好了,言行一致了。不是,是不说规矩本分了,是身体力行了。

    后来听黛玉说,宝钗还是把贾菊托给尤氏了,不过因为贾菊的病,不便移动,所以还是在薛家养着,就是个名。看来,薛宝钗还是那个薛宝钗,名义说规矩,行动上还是方便行事为首要的。

    黛玉因为舅舅病逝了,要送奠仪,可是不能送到薛家去,所以采用的方法是,等宝钗上路的时候,在送行的时候送了奠仪。

    你说黛玉,回门的时候传来消息,舅舅死了,拜祭也没地方去,送奠仪要给表嫂送行的时候送。

    晴雯想了又想,自己好像不适合掺和贾家的事。楚盈的说法是就是说,晴雯原来跟着贾老太太,然后就跟着黛玉了,中间跟着宝玉的那段就此抹去。这个完全是为了晴雯以后说亲有利。不过不送奠仪也不适合,所以晴雯没去送宝钗,但是让黛玉给带了一份奠仪,这样就谁也说不上来什么了。

    这天,晴雯带着丫鬟们做针线呢。没法,晴雯是个劳碌命,比如现在她那四个丫鬟除了做点粗活,近身服侍的活,晴雯都自己做了。当然林莘也是,他还有个职业习惯问题,更不想人接近。所以好像除了来了客人,林家的丫鬟连端茶倒水的活,都是没有机会做的。所以晴雯日常就是带着她们做针线。门上报说,沈老爷来了。

    沈老爷,就是晴雯的大山叔,他因为是个孤儿,被晴雯的外祖父收养,虽然是徒弟,相当于养子,所以就跟着姓了沈,后来知道了他自己的亲身父母的消息,也没改姓,一直姓沈了,大名叫做沈山。

    沈山这次上门没有别的,问问晴雯的婚事。原来他从林莘那里听说了柳湘莲的事,他在家考虑了,决定和晴雯说说。比起林莘来说,常年在西域做生意的沈山更加的开明,所以和晴雯讨论这些这个时代的家长不方便说的事,比林莘更深入。

    按沈山的意见,柳湘莲不是个好选择。主要的理由是:太复杂的人,你掌握不了。就是他努力想和你互相理解,但是他能改了吗?柳湘莲这样的人,他要做的事,不是你能拦得住的。你看不透他,拦不住他,这样的人就是有一千个好,也不是两口子过日子的法子。嫁男人,还是找个能他出门到哪,你都有数,都能把心放肚子里的人好。

    最后沈山说了自己的故事:“我在西域的时候,也娶过一个漂亮老婆,真的又漂亮又有嫁妆,我可高兴呢。可是娶进门,她就人在我家里没错,连街上都不去,但是心没在啊。我以为过几年就别过来了,结果过了两年,我老婆难产死了。我当然伤心了,我的老婆孩子啊,就这么没了,可是……她死的时候念叨的是另外一个男人的名字……早知道,我不如娶了邻居的丑闺女,人家嫁了对她男人那个好的。我不娶她,她也不用生孩子死了。都好不是么?”

    晴雯没想到,天天乐呵呵的大山叔还有这么一段伤心的往事呢,怨不得他现在的妻子比他差这么多岁呢,原来是继室。而且现在的大山婶长的是真平常,在人堆里绝对看不出来,不过性格真的好。原来有这么一段故事。

    晴雯叹口气说:“虽然柳公子问题很多,而且很大。但是有一点,我还是个一无所有的丫鬟的时候,他就能不嫌弃我。这点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这倒是。不过现在大山叔给你准备好了嫁妆,能让你嫁的风风光光的,一辈子都不愁钱。反正嫁妆是你的,夫家也占不了的。”沈山对当世婚姻法还是很满意的啊。

    晴雯一笑:“大山叔。人家现在什么动静没有,没准改了主意了。咱们想这也没用,总没有咱们上杆子人家的吧。”

    沈山一拍桌子说:“我就是看不上他这点。不会是,他本来就是看上你是个丫鬟,没依没靠的,好欺负,才看上你的吧?现在你有家又有业了,就改主意了。”

    “…………”晴雯说:“应该不会吧,他又不是变态。再说那样的话,他没必要和我叔叔说那么清楚啊。他要不说,我一个姑娘家难道能说么?不就混过去了。”

    沈山想了:“也是啊。总之,跟着这个人,你有的辛苦。”

    晴雯知道沈山是心疼她这么多年,飘零为奴,想她找个好管理的老实丈夫,过悠闲小日子。可是那真的是自己想要的么?自己想要什么,晴雯发现自己还真的没有个明确答案呢。

    转日,就是二十一,晴雯想起那静空师傅今天解签,所以就去了白马寺。二十一不是有法事的日子,所以白马寺人不算多。不过等到那静空师傅给晴雯解签,也等了好久。从淑妃娘娘,当年的王家大姑娘王碧烟生下皇子,这静空的解签就更加的难轮到了。晴雯才发现自己上次能轻松的找到他,让他指点迷津,真的是幸运啊。

    不过晴雯今天抽到的是个好签“万物尽观皆自得”,晴雯把签递给静空老僧,老僧看了签文,又看了晴雯,说:“檀越,这签,上午有个另外一人抽到了个相似的。”

    晴雯就好奇的问:“那是什么?”

    老僧说:“那是一位李施主,他和你或恐是同乡。”

    “同乡?”晴雯不认为这个同乡是说通常意义的同乡,因为晴雯是京畿地区的人,祖籍就京畿,这全京城一半以上的人都可以说是她的同乡。那么同乡,指什么?晴雯的心跳有些加快,要是一般人,穿越当然是天方夜谭,但是对面这位法号静空的老僧,可是说“谁真谁幻,谁虚谁实,本来就不好区分,只有过好现在的日子,无需挂念前世渺渺,后路茫茫。前事有因,后事由己”的话,何况晴雯之前和他说过,自己曾记得前世的事,所以晴雯不认为他和世间芸芸众生一样,这静空应该知道什么。所以晴雯虔诚的求教:“弟子愚钝,请大师明示。”

    老僧说:“要不是你今天抽中这个签,我也不说了。曾经有位李施主,他之前就有和你相似的签文。只是没想到,现在又这么巧合了。”

    “他之前的是什么?今天的又是什么?”晴雯问。

    老僧拿着晴雯的签子说:“‘四时佳兴与人同’,李施主上午的签文。”

    晴雯真的楞住了,半晌说:“这位李施主,是不是刚完成了一件大事?一件认为自己有义务做的事,终于做成了,结束了?”

    这回,轮到老僧惊讶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