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夺鼎1617

第二百八十七章 晋商的惊讶

    一场大会便在最后一个**中落下了帷幕。

    所有种植了牛痘的孩童,都集体站在了台上。

    几百双略带着些紧张、好奇、兴奋的眼睛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头,有的孩子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声来,也有的孩子虽然没有哭出来,但是却紧张的尿了裤子,成为了以后几十年被同伴、发小们调侃嘲笑的话柄。

    而这样的局面,很快便得到了转变。

    守汉再一次的出现在了台上,将一包包的糕点糖果分别送给每一个小孩子,身后十几个亲兵抱着硕大的竹筐跟在他的身后。竹筐上、糕点糖果的纸包上都清晰的印制着稻香村奉令恭制字样,在纸包的另一面,还分门别类的印制着稻香村的各类产品,糕饼点心糖果一应俱全。

    嗅着点心包里发出的阵阵甜香,孩子们的情绪变得稳定了下来,守汉又从亲兵手中托盘中取过一枚较市面上流通的银元大上两圈的银币,递给站在队首的一个孩子。

    这是铸币厂连夜赶工制造出来的种植牛痘纪念币。用银一两二钱,混合以其他金属,上面用工整的小楷篆刻着南中牛痘种植纪念字样,背面则是崇祯十年六月,牛痘首次种植等字样,一朵盛开的莲花被雕刻的栩栩如生。

    抱着点心,手里高举着银币,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走下了高台,举着纪念币向父母炫耀去了。他们不知道,这样的纪念币在几十年后被炒作到了一枚纪念币可以换一千银元的价位,但是还是有价无市,原因很简单,有这样的纪念币就是一个身份的象征。

    老子可是当年第一拨种牛痘的哦,还从主公手里接过了了点心和纪念币!

    你们怎么看?

    人们陆陆续续散去,留在校场上的只剩下了黄大掌柜一行人。陪同他们前来的几个江西商人告个罪之后也是自行离去。

    看着一队队一行行的军民百姓整齐有序的离去,在方才就坐的场地上干干净净的,未曾见到一点垃圾果皮食物残渣等物。南中军民百姓的礼仪纪律到了令人赞叹的地步。而从另一个方面,守汉对于部下军民的节制控制能力,也是远非内地那些军镇将领们所能比拟的。

    这样的军纪,换成内地任何一个军镇的队伍,都做不到。

    是不是应该回去和大东家商量一下。也要和南中军建立一下关系?不能把宝漏压了。黄大掌柜的脑海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晋商作为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同内地的各处藩王、官吏、将领、太监、读书士子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是明面上的。私下里,利用张家口这个被称为东口的通商边市。与蒙古人、辽东反贼也是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不仅如此,因为大同乡的关系,晋商同眼下在江淮河汉之间往来驰突的陕西农民军张献忠部、罗汝才部,还有正在大别山区养兵歇马的老回回、革里眼等人,正准备入川的李自成部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但是,对于南中军这支十几年间迅速崛起的军政力量,晋商们却发现自己几乎没有可以说得上台面的关系。

    这该如何说得过去?!

    要是日后南中军得了势,这大好的商业机会,大把的银子。不对,是山一样高的银子,岂不都是便宜了福建商人、江西商人和广东蛮子?!

    看着众人一副若有所人询问面食,堂倌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几位客人。咱们南中不产麦子。白面都是从天竺运来的小麦磨制而成,那可不是便宜东西,您若是要吃玉米面的,或者是两样面的,便划算的多。

    好了。这位小哥,这钱交给你,麻烦你帮我们提调一下,牛肉要吃,鸡鸭鱼要吃。面要吃,你说的那些将军府里流出来的菜式、两样面也是要吃,烧酒来一坛子。

    黄大掌柜的和颜悦色的将几块银元递到了堂倌手中。

    仁字号客人存柜上银元六块!

    用手巾垫在手上,接过了黄大掌柜的钱,那堂倌亮起嗓子高声吆喝了一句,接着满楼的堂倌跟着吆喝了一句。

    这一声吆喝之后。堂倌转身离去将银元存在门口的管账先生处。

    不多一会,一样一样的菜肴便被堂倌流水价送了上来,虽说不是年节,不能喝酒,但是今天我破个例。大家这几日都辛苦了,可以喝一点。不要吃醉酒误事就是!

    看着堂倌搬来的一小坛子烧酒,闻着泥封里隐约透出来的酒香,黄大掌柜的温言同伙计们打着招呼。

    多谢大掌柜的体恤!

    晋商的日常管理制度中,有不得酗酒赌博**等要求。但是那只是对于底层的伙计而言,高层的人们一样是狂嫖滥赌。

    慢回身,您的菜!土豆烧牛腩!

    水煮肉片!

    宫保鸡丁!

    松鼠桂鱼!

    一道道的菜被堂倌报着菜名送了上来。

    土豆烧牛肉倒也罢了,虽然说土豆以前没有见过,但是,牛肉还是吃过不少的。令众人发愣的是,那一盆水煮肉片,名为水煮,可是硕大的瓷盆中全是油!

    小哥,菜是不是上错了?我们要的是水煮肉片,为何这盆中全数是菜油?

    黄大掌柜示意管事的去询问那上菜的堂倌。

    那堂倌嘴角微微动了动,似乎有些鄙夷,但是出于职业性的习惯,还是很客气的向黄大掌柜一干人等解释道:列位有所不知,这所谓的水煮类的菜,名为水煮,实际上都是用油制成。不信您请看隔壁那桌,水煮鱼,更是一盆菜油制成!

    翘首向隔壁的阁子里望了一眼,果然是一个百合瓷烧制成的硕大菜盆中从薄薄的盆壁上向外透着油光。从盆口向下望去,正是多半盆黄澄澄的菜油向外发散着油香。

    看了这一幕,不由得那管事心中暗自腹诽,当真是奢靡到了极致!这许多的菜油!放在俺们山西老家,怕是够普通人家吃上半年的了!

    但是羡归羡慕,管事却丝毫没有对那油盆里的嫩滑雪白的鱼片有食欲,在山西菜谱中,最高的席面档次是所谓的八碟八碗。

    讲究八个凉菜八个热菜,八个凉碟有四荤四素,而八碗则多以肉食为主,清中后期祁县乃至晋中地区,八碟是:海带、大洋米、其干、洋粉、片肉、鸡丝肉、肘花、水晶蹄子,八碗是:烧肉、大肉、蹄子、炒肉、酥肉、层肉、烧红薯、丸子。....

    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没错!这山西菜的最高级别标准里没有鱼,这里面可是有故事的。据说古代流经山西的这一段黄河里的鱼品质不佳,因此当时的山西人是不吃鱼的,这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一个古老的谣传。但是地处内陆地区,又相对干旱的山西自然对水产品,特别是鱼类不是那么感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就不会吃鱼。有一句调侃山西人的俗语,老西儿吃鱼用手掰,说的就是山西人吃鱼不会吐刺,必须要先用手将鱼肉中的刺摘干净。

    想当年刚刚出来学生意的时候,发了月钱,到平遥人开的牛肉铺子里切上五文钱的酱牛肉,咬一小口在嘴里什么叫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这一口全在嘴里了!

    吃了一口土豆烧牛肉,品尝着牛肉的软烂香糯,黄大掌柜的不由得给年轻的伙计们讲起了往事。

    后来升了职位,月钱多了,可以吃牛肉的时候配上一口长升源的黄酒,那黄酒纯是用糜子酿成,喝到嘴里,极为温和适口。

    大掌柜的,这土豆,当年上海徐相国也曾经在北方推广过,但是产量太低,农人不愿意种植。不想在这南中却是如此的美味。

    几个人饮酒吃菜,不住的品评一番菜肴酒品,倒也颇为惬意。

    正在说话间,门口一阵说笑声,进来一群人。

    看着这群人进来,黄大掌柜的的不由得唔了一声,脸上颜色更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