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半掩门

正文 为天成的婚事努力了一把

    张小眼能够有今天,他当然知道是要感激敬安的。如果不是在敬安的引领下,钻研配种一道,说不定他现在还是吊儿郎当的。只是他这感激,一时找不到了对象。敬安早在之前落实政策后,回到了县里,后来听说他又遇见了以前的李三公子。李三公子已是省里的高官了,他很是赏识敬安。因为那时共·产党的官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敬安的才学是极为难得的,李三公子就极力提携敬安进了省城。具体做什么,大家不知道。反正他做官做得顺水又随风,众人是明白的。懒    张庄人再要见到敬安,已不是轻易能为的事。小眼也就把对敬安的一腔感激,报答在和敬安一奶同胞的哥哥敬纯身上。时不时到敬纯那里走动,备办些礼品,聊表谢意。因为有个在省城当大官的弟弟,村里人也都把敬纯高看三分。不时,县、乡两级的领导也会登临家门,运动他到省城找敬安办一些事情。对于这些,敬纯都甚感无趣。因为它都是使敬纯活在敬安的荣耀里,而愈发的感到了自己的无所建树。    从林场回到张庄后,敬纯都在尽自己最大心力的去照看敬安一家。桃花在村中最为不堪的一节,偏巧他去了林场。及至从红叶嘴里知道了桃花的过往,他心中很是替平安难过。平安是一个心性太为柔弱的孩子,很显然他驾驭不了桃花那样桀烈的女子。一辈人不问俩辈儿的事,作为一个长辈,他不可能诘责于桃花。好在他回村后,并没再有关于桃花的风言风语传入耳膜,他也就省得装聋作哑,不予理会。桃花对他这位义父,也还敬重。家中大小的事端,都不忘给他通禀一声。村里一旦有了什么难以撑持的,也要他给出头维护局面。虫    总是那春秋有序,岁月流逝,渐渐的,平安家的儿子天成也到了定媒寻亲的时候。转眼间,人就那么老了下来。惊觉之下,敬纯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心中惟念着天成能寻到一位老实本份的姑娘,过一辈子的安稳日子。说实在的,他关心平安的家事比关心平顺还要上心。平顺媳妇早几年不生,后来几经努力,终于产下一子。等到孩子挎挎拉拉,背着书包去上小学的时候,人家平安家的儿子已到了娶妻荫子的年龄。对于平安的关心,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敬纯对敬义夫妇作下承诺的一种兑现,同时也是他对琴秋犯下罪戾的一种赎还。    天成能够将翠红娶进家门,是全仗了桃花的机巧。天成长相虽是不差,却是有些憨实有余,机灵不足。刚刚有人给天成和翠红撮合不久,翠红的爹就过世了。翠红本来已经对媒人说了她不乐意天成的话。可没等媒人将话经传到平安一家,就出现了这样的事。等到媒人慌慌张张的赶到平安家,一家人都瞪了眼。眼见那天成相看了无数姑娘,见一个吹一个,个个都是人家女方反对而叫停。其实这不光怨天成不够灵窍,也有受桃花半掩门的不好名声影响的相当成分。桃花一时急眼起来,怎么管家的后辈男人寻个媳妇就这么难。平安那时煞是为难,到了天成这儿又是如此。听闻得翠红的父亲病故,桃花索性一拍大腿:这张脸豁出去,成不成,撞它一次!她见过那翠红长得面容姣好,经为这样一个好女子,就算是脸面被打落在地,也是值得的。好歹算是为天成的婚事努力了一把。    桃花又找到敬纯计划了一下事情的可行性,敬纯也没有提出太大的异议,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当下找了左邻右舍的几个人,带上天成,抬着一桌丰厚的供馔,又雇了一个吹喇叭的,一路鸣响着,就到了翠红的家门之前。一行人刚刚停下,又扯出一挂长鞭,噼里啪啦的扑通了一阵。大家心里都清楚,响动闹得越大,天成与翠红的婚事,就越给人一种既成事实的感觉。    听得外面的动静,丧礼的主事派人出来相迎。一搭话,对方先问:“贵先生是哪里客人?与主家什么称呼?”就有人上前回复:“是张庄的,翠红的婆家人来了。”问话之人觉得其中蹊跷,往日并没有听说,翠红许下过人家,今日怎么会冒出一个婆家来?他拿不定主张,就回身院中,问那主事的该怎么办?主事的就又唤来翠红的娘前来问话。翠红娘听说张庄的人来到,心中惊异得不得了。一家女,百家问,自己家的女儿长得俏,不断有媒人来访,那是很正常的。说实话,自己已经记不太清是哪一个媒人给翠红引见了张庄的后生。到目前为止,翠红并不曾对任何一家里有过愿意的言语出来。这张庄的,怎么青口白牙竟称起是翠红的婆家来了?她是一个妇道人家,也拿不出什么主意,她就忙不迭的问主事该怎么办?    这位主事,在方圆就爱以见多识广于人前自夸。见翠红娘发问,他就讲道:“人家都说,‘人不打送礼的,狗不咬拎篮儿的’。现在,人家张庄的抬礼拿供的,上门来了,你要是把人家轰走,那可是不好看哟!你掰着指头数一数,咱这巴河有没有将烧纸上供的人从家门中逐出的先例?”    “那要是将供礼手下,那不等同于是承认了翠红的这桩婚事?”    “人家结了婚还有在离婚的呢!何况这压根是八字没一撇的事,还是放他们进来烧份纸吧。如果执意要将他们赶走,势必会闹得人嘶马乍的,让翠红爹走得也不安稳。”主事的一通道理讲出来,翠红妈只好同意了。    能顾得眼前一时,不让宾主出现难堪,也更是不愿搅闹死去之人的清净。主事的派人出去接下张庄人抬来的供桌,放在死者灵前。主事的吆喝一声:“张庄的张先生上棚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