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戏疯子外传

正文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万树扭身出去看毛驴车,毛驴就在没遮没拦的露天雪地里栓了一宿,又饥又渴,直舔雪地上的白雪。万树心疼地摸了摸驴头:“伙计,你还得接着受累啊。”万树又套好了车,照来时样子把老头归置好,驴车又上了路。大街上的雪都被街两旁的住家商店机关单位铲起来了,堆成了一个个黑乎乎的雪堆,像坟头一样。这样车就轻生多了。凌花两眼注意着街旁的店铺,想发现个卖吃食的地方。终于发现了一处不大的门脸开着,里面有人在吃啥。凌花招呼了万树一声,将驴车拉到了街边,凌花走了进去,果然是个小饭铺,就三四张桌子,有几个人正围着桌子吃烧饼喝汤。凌花见有烧饼卖,觉着挺庆幸,向店家张口要买十个烧饼。店家说得要粮票,凌花一下子又傻了眼。愣了片刻,她不甘心地向店家诉说起缘由,店家看了看外面驴车,心也软了,当时答应她由他来垫付粮票。凌花把万树叫进屋,拣了个座位俩人守着十个烧饼吃了起来,好心的店家还给端来了两碗热汤。空空如也的肚子,禁不住热烧饼的诱惑,俩人都大口的撕咬着,嘴嚼着,吞咽着,十个烧饼一扫而光,再喝下一大碗热汤,胃里不再空荡荡,身上有了热乎气和力气,临出门,凌花对店家千恩万谢。

    驴车又上了路,天晴了,太阳挺好,照在白雪上,晃的人有点刺眼,空气还是那么冷冽,人一张嘴呼出一团团白气。人肚里有了食,可怜毛驴还饿着,凌花和万树都在想咋给驴找点吃的。出了城,路上倒是有车碾出了两道车辙,比来时倒是省力多了,只是毛驴大约饥饿难挨,任凭你拿鞭子咋咋呼,就是不肯好好走路。万树恰巧看见路边有一堆棒子秸,灵机一动,趟过去,扒拉掉厚厚的雪,抱回一抱棒子秸扔到了驴脚下,毛驴贪婪地撕啃起来。一会儿功夫把一堆棒子秸啃得只剩了光杆。日头偏西的功夫终于又到了家。

    长栓终于没能逃出鬼门关,回到小屋就咽了气,又是万树在队部里找出几块旧船板找队里的木匠连夜做了口棺材,找几个壮劳力在离黄河边不远的地方刨了个坑埋了,那里孤零零地多出了一个土包。

    埋了老头,凌花不吃不喝,木雕泥塑一般在小屋炕上呆坐了三天三夜。玉葵嫂白天黑夜的陪着她,给她熬粥她不喝,到第三天黑下,她终于哭出声来:“嫂子,是我又走错一步,我本想拉他出来逃条命,没想到让他做了外乡鬼!”玉葵嫂就劝她:“别这么想,那里黄土不埋人呢,这不怪你,都是命,命该他留在这儿啊!”

    就剩了凌花孤身一人,玉葵嫂要她搬回去和自己做伴,她执意不肯,非要守着小屋。夜里北风呼号吹打的木门直咣当,恍惚中总以为是老头回来了在敲门,她披上棉袄起来拉开木板门,门外是一团漆黑,只有呼呼的北风在吼叫,那里有个人影,嘴里不由便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老头子啊,你去了那里,你咋还不回来?”在寒风中伫立很久,不得不失望又关上门。再次躺在炕上时还要忍不住伸手去摸,可旁边是空的,忽地才明白过来,老头子走了,再也回不来了,眼泪不由就哗哗地流下来湿了破枕头。她就想,自己的俩男人相隔不远都长眠在了这里,在九泉之下做伴去了,难道说这就是冥冥中的定数。只留下自己孤零零地在世上受孤单。忽然她心一横:“你们不守着我,我守着你们。”

    大雪好久才化完了,人们都发现每天日头出来的时候,凌花都要到黄河边那堆新坟堆旁坐上好久,然后在穿过田地,找到那抷尚依稀可辨的土丘前伫立许久,心里还在念叨:“等到开了化,我还要把坟再堆起来。”

    熬过了一冬又一春,终于盼来了麦收,麦收也没分到多少麦子,但毕竟有了点接济,之后不久就是大秋,满地里,谷子穗泛黄了,高粱穗发红了,老玉米穗子灌足了浆,山药蔓子长得正旺,底下的山药把土埂拱的隆起了大包。倍受饥馑煎熬的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

    自打爹娘走后来过一封信后就再无信息,杜茂和凤莲成天心里挂念着,不知这俩老人是咋熬过这一冬一春的?于是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家里的饥荒快过去了,希望老俩还是早点回来一家团聚,别老在外边漂流。信是过端午时寄出去的,可是一直到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没见到回音,杜茂的心里越发七上八下地不安起来。于是产生了一个念头,想亲自跑一趟去看看老俩到底咋着哩。虽有了此念,但盘缠在那里?饥馑还没过去,糠糠菜菜地糊弄着肚子才没被饿趴下,平常日子打点灯油都得东抠西抠的,何况一大笔盘缠呢。只盼着秋后能出去做点活儿,有活儿做就会有钱挣,尽管做个活儿不过几毛钱,但积少成多积米成箩有少不愁多。今年刚一开春,有心计的人就开始想方设法养起了母猪,他们知道,打从大跃进,吃食堂,家家圈里没了猪,窝里没了鸡,大伙儿可受够了瘪。人们一旦缓过点劲来,猪仔肯定抢手,庄稼人过日子,圈里没猪,窝里没鸡,就等于断了财路。打油买盐的钱哪儿出,何况还有个灾灾病病,有儿子的要给儿子盖房娶媳妇,有闺女的要给闺女准备嫁妆,这些靠啥,都得靠养猪喂鸡积沙成丘地慢慢攒。所以说,庄稼老谁家圈里也不能没猪,窝里没鸡,这就是他们的银行。精明的人早就看到了这一步,使劲勒着裤腰带也得想方设法抢占这个先机,一窝猪崽就是一笔财富。

    这个大秋倒是比前一年有起色,最起码家家房沿上又摆起了黄灿灿白花花的玉米棒子,缸里也有了多半缸谷子。院里堆着一堆山药,当然山药片还是家家户户的主打粮食。

    大秋还没煞尾,杜茂就溜了号,骑上哪辆破自行车,腰里别上那套家伙外出做活了。两三年没出来过了,别说手生,连嗓子都生了。进得头一个村子想吆喝都有点张不开嘴,卯足了劲才声音颤抖着吆喝出一声来:“劁猪哦!”这一嗓子就招徕了村里人的注目,有人就说,:“嗬,瞧猪的又来了,好几年没看见劁猪的了。”人们似乎还有点新鲜。你别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吆喝了半条街就碰上了一个生意,是个刚抓来不久的猪崽。杜茂心中窃喜,不错啊,开门大吉,一张嘴就来生意。头一个活儿,杜茂作的格外小心仔细。头一天,就在十里八里的范围内转了几个村子,做了有十几个活儿,挣了有七八块钱,他心中算计着,如次做上一个月,盘缠是没问题了。等到天大冷了,豁出去就跑一趟看个究竟,不行就把老俩接回来一块过年。又过了一个多月,树叶子都掉光了,放眼一望地里一片光秃秃,方圆左右的村子都无遮无拦地看个一清二楚。可是还没见到俩老的音信。杜茂下了最后决心,跟风连说:“我无论如何也得走一趟了。”风连也没的话可说,只是表示支持,于是着手给杜茂收拾,其实也没啥可收拾的,就是把身上的衣裳洗了洗。在准备点干粮齐活。

    那天杜茂起了个大早动了身,还是爹娘走时那条路,不过没人送,自己被这个小包袱踏着满地白霜上了路。依旧是爹娘走的那条路,先汽车后火车,先保定后北京,说实在话,杜茂三十大四十小的人了,这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一个穿一身黑粗布棉袄裤的土包子在那花花绿绿的人群里显得是呆头呆脑,怯怯生生。好在如今饥荒好一点了,车站上都有了卖吃食的,不过杜茂带着干粮呢,倒饿不着肚子。杜茂怀揣着爹娘来信的那个信封,下了汽车坐火车,下了火车又汽车,再加上鼻子底下那张嘴,最后又走了几十里路,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爹娘所在的村子。他先打听到了玉葵嫂家,玉葵嫂又把他领到了看场小屋。凌花一见他,先是惊愕地呆住了,半晌才说出一句话:“茂儿,你,你咋才来啊?”说完像小孩子一般一头扑进了儿子怀里,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就如一个孤身的迷路人终于见到了亲人,憋在心里的多少委屈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她把头埋在儿子怀里捶着儿子的胸脯哭着说:“茂啊茂,你咋才来,你见不着你爹了,他早走了!”杜茂一闻此讯,当即就如遭了雷击一般,半晌才缓过神来,他揽着娘的头,抚摸着娘那发白的头发,眼泪早如断线的珠子滚滚而下,落在了娘的头发上,他千里迢迢而来,没想到是这个结果,爹,那个令人敬畏,又令人可亲的老头再也见不着了,长眠在了异乡的土里,他埋怨娘道:“娘啊娘,这么大的事为啥不早点告诉自己,瞒了将近一年,自己要是不来,还蒙在鼓里呢。”娘抚摸着他的胸口,哽咽着说:“茂啊,别怪娘瞒着你,那个日子口上,告诉你又该咋着,你来得了?,不是干着急?正好也快他周年祭日了,你到他坟上烧几张纸,磕俩头也算是尽了孝。”杜茂哽咽着点着头。玉葵嫂也在旁边陪着掉眼泪直劝。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