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戏疯子外传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长栓在三乡五里转了一天,境况也都差不多,不过总算碰上了仨活儿。做活的时候他禁不住和事主拉起了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当年自己也正是年轻力壮把这一带十里八乡几乎都走遍了,走到哪里都是熟人。那时的活儿多好做,不免生出一股今非昔比的感慨。这么一来,和事主不由就近乎了许多,他灵机一动干脆不要工钱,要事主把家里的粮食挖给一点就得。善良的事主们体谅他的苦衷不是挖给一升棒子面就是两碗小米。傍黑他背着一小嘟噜粮食往回赶,头回出山收获不大但毕竟不是颗粒无收,这就是希望。他里心里明白,常说人勤地不懒,只要出来转转就有活路。回到看场小屋,已是天色擦黑,两条腿已是十分沉重,肚子也早在咕咕叫,毕竟年岁不饶人啊。凌花早在倚门而望,锅里的糊糊早已熬好,小屋的热乎气又使长栓找到了家的温暖。洗了洗手脸,喝下两碗糊糊,身上也暖和了过来,肚子也热乎了。俩人面对面坐了一会就躺下了。凌花见他头一天出去就没空手而归很欣慰地说:“看起来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这就是好兆头。”长栓也说:“还是你说得对啊,人挪活树挪死,这一带咋也比老家粮食厚,人也厚道,不至于死挨饿,要不出来就难说了,弄不好还迈不过这个坎儿呢。”凌花接过话头:“是啊,可话又说回来了,你出去也别走太远了,天冷,肚里食不跟劲,身子顶不住,别累坏喽。”长栓明白老婆子是心疼他,不由把她往怀里搂了搂紧挨着她的脸宽慰道:“没事啊,别看我老了,可有底子,还没那么娇气,吃姜还是老的辣。”凌花有点撒娇似地摸着他的脸:“那也不行,你不是当年了,常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是身子骨要紧。”顷刻忽然又想起什么:“对了,还得给茂儿他们写封信,咱俩是有了着落,可也别叫孩子们老惦记着啊。”然后又想在喃喃自语:“谁知那一家四口咋着呢?”当娘的又生出一股牵肠挂肚的挂念。长栓沉闷了片刻把话叉开了:“咱俩睁眼瞎,写信还得求人。”凌花从挂念中回过神来说道:“不行还得求求万树呗,信是咋也得写一封。”长栓不言声了。屋外又呼呼刮起了北风,冷风不断从门缝子里钻进来,俩人就这么紧紧地相拥着,互相温暖着。

    长栓天天出去,几乎每天都有些收获,遇上热心的庄亲还会捧一碗热糊糊给他充饥。当然也有空手而归的时候,每遇此况他就特别沮丧,回到小屋也是愁眉苦脸,凌花不得不好言宽慰他。玉葵嫂和万树也隔三差五过来照应一下,信万树也给写了,给凌花读过后给寄了出去,不时也有好心的乡亲掂一点粮食或土豆胡萝卜来探望,凌花是能推就推,年景艰难,她不想过多地沾累乡亲们。

    自打爹娘走后。杜茂和风连就一天天地数着日子,算计这老俩到了没有,路上是否顺当,夜里睡不着觉俩人都在念道,但愿老天保佑让老俩顺顺当当到达目的地,就盼着老俩的来信,可是迟迟不见,俩人心里不免就总担着一份心。

    虽然少了两张嘴,但掰着手指头算计,家里这点粮食也难接上明年新粮食下来。风莲只好使劲从嘴里抠,一点棒子面再也不敢做饽饽,只留着熬粥喝,一点小米不敢动,留着过年时碾成面,炉糕得摊点,米面卷子也得蒸两锅。有孩子,年月饥馑过年也得应酬应酬。其他可入口的粮食就是山药和山药干了。这两样成了当家粮食,顿顿离不了它。蒸山药还好入口,山药干面做干粮可就那么好吃了。这东西蒸熟了黑不溜秋像驴粪球,散发着一股甜不嗦嗦还夹着一股苦涩味。尽管如此,风莲每次都还要往里掺上些萝卜丝或是用水焯过剁碎了的凉干了的空心白菜来充数。俩大人没说的,俩孩子少不更事,一到吃饭时就囔囔,整天喊饿。俩人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啥法?年月饥馑,生产队里也就不再安排啥活了,除了用几个人给牲口铡铡草,其余的人都在家里猫着了。

    杜茂不甘在家猫着,想借自己这点手艺出去转转挣俩活钱,骑上破自行车出去转。可境况十分惨淡,吃食堂时家家都空了圈,接着又干啥粮荒,人们都说,连麸子糠皮都进了人嘴,刷锅的泔水都是清汤寡水,拿啥喂猪?转了几天一个活也没碰上。也就别白跑腿了,可干啥呢,他背起筐夹张铁锨,去山药地理挖漏。可那山药地不知被人们挖过几回了,比五八年深翻还厉害,可他认准一个理儿只要耐心挖,总有漏网的鱼。于是他找准一块地方,一锨一锨地挨着挖,哪怕一个山药尾巴也不放过,你别说偶尔还真能挖出一块被泥土严严实实裹着的山药,以前是被人忽视了,他如获至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掰去泥土放进筐里,有时发现了山药的踪迹了,他会像考古工作者一样小心翼翼地用锨尖抠去周围的土,然后再用手抠出来。越是这样对他越有吸引力,他就像个掘宝人一样不停地挖呀挖,半天下来连整带碎挖了也有半筐,这回家蒸蒸,也够一家人一顿吃个半饱了。于是他天天来挖地不止,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挖回去的,挑出整齐无损的块放到窖里去,其余零碎的洗净上锅蒸熟现吃,你别说也能抵挡一阵饥饿。可惜一到小雪节,地里就封冻了,再也挖不动,他只好作罢。也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来自后套的信,新写的不长,只说他们已到了,在玉葵嫂一家的帮助下以安顿好了,冻不着也饿不着,别惦记着。并嘱咐他们要多保重。读着信,就像当面听娘说话一样,甭管咋样,老俩路上没出啥事,也有了着落,杜茂和风连一直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了下来。山药挖不动了,杜茂就扛起耙子背着篓子去树趟子里搂干枝。饥馑年月不光锅上头缺,锅底下也缺,多点柴禾烧热了炕,起码炕热屋子暖不挨冻。人们常说饱吹饿唱,那不过是说一时半会儿,整天食不果腹,为一日三餐发愁,你再大的瘾也就没心思没力气唱了。杜茂眼下就这样早把爱唱的那份瘾收起来了。

    这天天很冷,杜茂不愿歇工,照旧背着篓子搂干枝去了,孩子去上学,风莲一人在在炕上纳鞋底。快过年了,到时孩子没新衣裳换,起码的有双新鞋吧。就听见屋外的树上唧唧喳喳有喜鹊直叫,她心里话,喜鹊咋叫的这么欢,莫非今个有喜事来?

    一边做活一边心里胡猜乱想,大约巳牌时的功夫只听大门口有自行车链子响,她赶紧从窗户上糊的玻璃看。只见一个人推辆旧自行车进了院,来人是个颀长个子,穿一身青粗布棉袄棉裤,头上系条毛蓝色围脖,紧箍着耳朵。手上戴着副家做的棉手巴掌。自行车后架上还带着条鼓鼓囊囊的口袋。这是谁呢,她正纳闷,只听来人在院里叫了一声:“风莲,在屋吗?”声音是那么耳熟,她才反映过来,是二姐夫。连忙应了一声,跳下炕迎出门去叫了一声:“二姐夫,你咋来了?怪不得今个喜鹊直叫,原来是有贵客到,这喜鹊还真灵。”天冷,二姐夫跺着大约是冻木了的双脚笑眯眯地问:“是吗,喜鹊都给你报喜了?”说着从自行车后架上搬下那个口袋,又加了一句:“孩子他姥姥姥爷不放心你们打发我来看看。”风莲心里顿时一热,连忙说:“那快进屋吧,多冷啊。”进了屋,风莲赶紧倒了一碗热水捧给了二姐夫。嘴里一连声地问:“爹娘都结实吗?家里闹饥荒了吗。”不待二姐夫搭话有很歉疚地说:“本来该俺们去看俩老人,倒烦老家惦记俺们,还打发你大老远跑一趟。”二姐夫坐在炕沿上咕嘟咕嘟把一碗热水喝下肚脸色变了过来。这才说:“当老家的啥时候也惦记着小辈们,咱那块也闹饥荒,好在船漏有底,仗着老家这些年有点底,还不至于死挨饿,就担心你们,这不打发我给送一点粮食面,顶不了大事,也多少添补添补。”风莲只觉着眼窝发热,听说老爹老娘都还结实心里也就踏实了。二姐夫探头往外望了望,问道:“咋没看见俩老家,不在家吗?”风莲轻叹一口气只好如实相告二老的去向。二姐夫听后也陪着叹了口气:“真是的,都是为了这张嘴。”随后又问:“他三姨夫呢,也出去做活去了?”风莲摇摇头:“他倒想做活呢,可哪儿来的活儿做,不肯在家闲呆着,搂柴禾去了。”二姐夫唉了一声没说什么。风莲又和二姐夫唠了一阵,就开始在外屋里转幺子,心里盘算,姐夫来了,不能再熬菜粥了吧,拿啥招待呢?饥馑年月,家里来个亲戚都犯难。想来想去,唯有轧山药面餄餎才拿得出手。于是便动手和面,先在面盆里调好榆皮面然后再挖进山药面。和好以后再揪成一个个面剂儿,放到盆里醒着。再剥几瓣大蒜在蒜罐子里砸碎,倒进一些醋调成醋蒜汁。切棵白菜好做卤。然后点火在西边灶台的小锅里炝锅做熟半锅白菜卤。又把东锅里添满了水。这才出去找餄餎床子,找回饸餎床子,又在东锅下烧起火来。这功夫杜茂回背着一篓干枝回来了。首先发现了院里的自行车,把篓子往当院一扔疾步进了屋。当他看见连襟坐在炕沿上,高兴地一把握住了对方的手,叫了声:“二姐夫,你咋来了,这可是稀客。”这时风莲在外屋叫他:“先帮把手,一会儿再说话。”杜茂只好赶紧出去。锅已烧开,饸餎床也架到了锅上。
Back to Top